首页 / 正文

◎谈狐一

嘉兴南门外丝行街万生酱园,某日之晚,后埭之空屋,忽而起火。红光满室,颇形危险。幸为时尚早,由五龙坊救火队竭力灌救,始克扑灭。惟此室空阒无人,缘何起火,咸莫得其真相。邻右遂讹传为狐仙作祟,千切不可触犯其怒。讵知翌日晚间,又突然起火。最可奇者,仍在此空屋内起火。待扑救检视,则所焚毁者,并无贵重物品。一时众传狐仙显灵,遂愈深信。园经理盛少泉本系迷信者流,早夕供烛拈香,以求忏悔,两月以来,相安无事。一夜,四鼓时,该园又忽以火警闻。邻右从睡中惊醒,设法救施,得免危险。但两月三火,事出离奇,皆惊骇异常。邻近店铺,将箱笼物件,寄存亲友,以免不测。该园伙友朱某等以扰缠不休,决非佳兆。乃暗约同人深伏暗隅,以窥究有何种动静。迨至三鼓时,果见有一黑影出现。始则东窥西探,继则出火柴擦火。朱为先制计,急上前扭住。及出灯火以视之,则所谓狐仙者,乃邻居沈义顺鞋店之十五龄学徒许和尚也。邻近亦闻声麇集,咸大抱不平。以迭次失火,险肇巨祸,虽云童子无知,然实犯放火、行窃、诈欺三罪之嫌疑。遂联合裕纶(丝行)陈源茂(首饰)赵公昌(提庄)同乐楼(茶室)等十余铺,公禀县署,请求按律判断,一面将该学徒解送警署。移解县署,明日开庭询问。一时传出消息,谓审问活狐仙,观者盈庭。细询之下,该徒仅承认行窃不讳,只偷过小钱四百文,系同店伙友孙雨昌指使。至放火则无此胆量,坚称该园确有狐仙云。

猜你喜欢
  ●卷上·王铚
  ◎礼三(吉礼)·徐天麟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六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四、一家人·秦翰才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佚名
  一一○ 谕内阁着舒赫德充国史馆四库全书处正总裁·佚名
  三国志补注卷一·杭世骏
  侯景传·李延寿
  王世充传·李延寿
  徐九思传·张廷玉
  卷七 礼二(言礼 )·龙文彬
  卷九·纪昀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焕·唐圭璋

      据词中“西湖”、“天路”云云,作者当为南宋人。查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明弘治刊八闽通志卷五十五,有李焕,字观复,福州长溪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迪功郎,平阳尉。又查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十二:李焕,都昌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不

  • ●卷五·陈衍

    一、逸塘自柬国归,数晤谈,而未读其游草。近始得其《东游记略》,盖《西游记》、《辽东行部记》之体,兼载诗篇也。兹专摘其关于谈艺者。略云:“余好游。近国势益颓落,研讨日俄邻邦政情,愈不可缓。曾与前溪商作俄游,展转未

  •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班固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

  • 卷二百十六·毕沅

      ◎元纪三十四 ∷起上章困敦七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顺帝   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秋,七月,辛酉,博啰特穆尔败贼王士诚于台州。   乙丑,陈友谅浮梁守将于光等以其县降于吴。   乙亥,诏

  • 学史卷八·邵宝

    (明)邵寳 撰○酉【凡三十章】母在长安病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唐书皇甫无逸传】日格子曰蜀道远且难矣母能行与俱可也

  • 卷四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十八训将士二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甲寅上谕督理川湖粮饷佛伦金鋐等曰大兵进剿云贵务在安辑

  • 陈秋安·周诒春

    陈秋安 字佩兰。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曲江。本籍住址。广东曲江土地庙。已婚。子一。初学于广州岭南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历史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香港英华学校教员。

  • 三十四年(上)·佚名

    (辛丑)三十四年大明萬曆二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子,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遣侍講院兼輔德吳百齡問安,答曰:「平安。」○卯時,上行望闕禮。○以仁順王后忌晨齋戒,上不受朝賀。○政院、玉堂、藝文館問安,傳曰:「知道。」○

  • 卷三·杂述·李贽

    〔凡三十七篇〕  ●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ldquo;卓与笃,吾土音

  • 序·李廉

    晋杜预左氏传序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逺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

  • 稽古第四·朱熹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言曰,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郷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摭往行,实前言,述此篇使读者有所兴起。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中女也。 任,姓。文王,周君。挚,国名。 王季

  • 卷五十四·佚名

    △优波离因缘品中尔时彼等亲友二人。见辟支佛飞腾虚空游行无碍。心大欢喜。遍身踊跃不能自胜。合十指掌。敬礼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愿。愿令我等。於未来世。恒常值遇如是教师。或更胜者,彼所说法。我等闻已,速即知解。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九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诸上座比丘随佛左右。依止而住。所谓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尊者阿那律陀.尊者二十亿耳.尊者陀罗骠摩罗子.尊

  • 佛说法集名数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

  • 卷第二(初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是时佛语诸比丘。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诸比丘作是念。世尊教我等。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我等当勤修习。诸比丘作是念已。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十·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佛事金栗石車和尚,掩龕生,擒猛虎,活捉獰龍杖頭斷衲子命根,喝下了。當機大事者,是我法兄石車和尚尋常用底茶飯,而今末後提持,直使人人徹骨徹髓,且把住要津一句作麼生道?遂掩龕云:巍巍坐斷十方界,誰敢當陽正眼窺?淨

  • 世纬·袁袠

    二卷。 明袁袠 (1502—1547)撰。袁袠字永之,号胥台,吴县 (今属江苏) 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等职。以病告归,读书于横塘别业。著有《皇明献实》、《袁永之集》等书。此

  • 四谛论·佚名

    梵Catuh!satya -nirdes/a 。凡四卷,婆薮跋摩(梵Vasuvarman )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如书名所示,本论系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作。全书共分六品:思择品、略说品、分别苦谛品、思量集谛品、分别灭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