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       宋 萧常 撰列传三上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司隶校尉丰之後也父珪泰山郡丞亮蚤孤从父玄往依刘表亮从至荆州玄卒遂家於南阳隆中少与頴川徐庶石韬汝南孟建游学三人务为精熟亮独观其大畧尝晨起从容抱膝长啸而谓三子曰卿等可至郡守刺史庶等问其所志笑而不答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测也惟与庶及崔州平友善而重龎德公每独拜牀下德公亦称之为卧龙建安十二年昭烈在荆州访世事於司马徽徽曰腐儒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昭烈问为谁曰诸葛孔明龎士元也徐庶见昭烈於新野昭烈器重之庶谓昭烈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昭烈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昭烈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语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不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知术浅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衆寡然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曰天时亦人谋也今操拥百万之衆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未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阜国富而不知存恤知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於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将军身帅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伯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昭烈曰善於是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说昭烈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时年二十七刘表爱其少子琮而长子琦不自安问计於亮亮不对它日与亮升高楼捐阶而问之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感悟求出守江夏明年表卒琮立会曹操南侵琮遣使迎降而不以告操兵至宛昭烈始闻之亮说昭烈曰攻琮荆州可有也昭烈不忍乃引去操追急昭烈遂至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衆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衆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已并羣雄遂破荆州故豫州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衆与之抗衡不若早与之絶若不能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衆士慕乡若水之归海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衆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操者然豫州新破之後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衆远来罢敝闻追豫州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恊规同力破操必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说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昭烈并力拒操大破之於赤壁昭烈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租赋以充军实孙权遣使请修好昭烈欲往亮以为不可昭烈固欲往至则周瑜果请留之权不从昭烈归叹曰天下知谋之士所见畧同如此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昭烈使击张鲁亮与关羽留镇荆州昭烈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沂江西上定白帝江州江阳十九年与昭烈会围成都成都平昭烈领益州牧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於是并用羣才各当其任政颇尚严法正谓亮曰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归德宜缓刑弛禁以慰新附亮曰秦政苛急天下土崩故高祖因之以寛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分渐以陵替敝实由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而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着矣昭烈进兵汉中亮常居守足食足兵乃表杨洪为蜀郡太守调度皆办亮之用人惟其才能不论资历先後西土皆服其能尽时人器用二十四年昭烈败曹操於汉中亮帅羣下上昭烈为汉中王曹丕簒汉羣下请称尊号昭烈未之许亮曰曹氏簒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苖裔绍世而起乃其宜也昭烈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戱丞相亮其悉朕意毋怠辅朕之阙以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朂哉亮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复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春车驾驻永安不豫召亮属以後事谓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泣涕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効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帝又为诏勅皇太子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事无巨细皆决於亮於是引一时名士如蒋琰张裔等皆入丞相幕府又妙简旧德使佐益州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谯周为劝学从事时南中诸郡皆叛亮以新遭大丧未即加兵自昭烈驻永安吴人惧复遣使来输欵会昭烈崩至是遣使聘吴闭关息民务农殖谷曹丕使其伪司徒华歆移书於亮亮不答作正议以示人其畧曰昔世祖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新莽强旅四十余万於昆阳之郊据道讨淫不在衆寡及至曹操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衆救合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军未至感愤而死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黄帝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而况以数十万之衆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而干拟哉三年始帅师南征四郡诏赐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进兵越雟所在战捷遂斩雍闓高定惟孟获收闓余衆以拒获素为夷夏所服亮募生致之既禽释缚使观营阵之间谓曰此军何如获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直易胜耳亮笑而纵之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而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四郡皆平即其渠帅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残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必生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守将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不留兵不转饷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定不亦可乎乃悉收其豪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终亮之世夷不复反十二月还成都治兵讲武以图兴复方是时田畴辟仓廪实法度修立军旅整暇工械技巧物究其极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强不侵弱朝会不譁道不拾遗风俗一变五年亮帅诸将将北征曹叡命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辟尹默来敏为军祭酒霍弋姚佃等皆入幕府亮以帝富於春秋忠邪未辨深惟根本至计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禕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衆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整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後汉之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後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勤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於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禕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於沔阳亮以转饷囬远使子乔亲帅诸将子弟运於谷中六年正月亮在汉中将进师丞相司马魏延曰夏侯楙曹氏壻也怯而无谋愿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襃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至长安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余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也亮以为不如从坦道平取为正不用延计扬声由斜谷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叡使其将曹真来拒亮身帅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人以昭烈既崩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畧无预备卒闻亮出关中响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应亮曹叡大惧其羣下不知所为叡西至长安遣张合等拒王师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合战於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王师败绩亮屯去谡数里徐行引退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戮谡以谢衆为之流涕时赵云等亦败於箕谷亮上疏自贬曰臣以弱才叨切非据亲秉旄钺以厉六师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阙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诏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亮之出衆才五万或劝亮多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然者虽多何益自今以後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功可蹻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於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後图戎事简练民忘其败

续後汉书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兰钦·姚思廉
  志第六 礼乐六·欧阳修
  路史卷五·罗泌
  ●卷一·陈康祺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六十八·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来保
  一八一 先母事略·周作人
  薛琡传·李百药
  来腀传·刘昫
  晋纪十九 显宗成皇帝下咸康八年(壬寅、342)·司马光
  郭崇韬·苏辙
  赵芹波·佚名
  陈秋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三鄱阳史简编宋黎廷瑞芳洲集三七言古风南北舟东流滔滔江似箭南船挂帆北船羡隂云黯黯天色变北船捶皷南船怨焚香酿酒争祝愿一望风长一祈转世间万事无两便龙伯应酬毋乃倦龙伯应酬如已倦祗遣澄江

  • ●卷四·陈康祺

    ◎江苏藩署厅事额江苏藩署听事悬一额云:“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盖顺治间商丘宋文康公抚畿辅时,尝以四语自警,而哲子牧仲中丞开藩吴下,即用以训诫僚属者也。额为中丞手书,匪乱后尚无恙。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佚名

    正德八年九月丙寅朔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茂元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太仆寺卿于凤喈为南京大理寺卿河南布政司右参政臧凤为按察司按察使○丁卯升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陈珂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以隆庆左卫指挥

  • 卷之六十九·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十二月。甲午朔。谕内阁、电寄陈夔龙、据内阁代递电奏、张懔芝兼办两省防务。责任甚重。似须加以崇衔等语。张怀芝着加巡抚衔。又奏、直隶绿营。一时碍难议裁。请俟大局平定。再行体察情形。奏明办

  • 绥冦纪略卷七·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开县败杨嗣昌常徳武陵人也与父鹤先后举进士天启中逆珰魏忠贤兵部尚书崔呈秀用事鹤以南贑巡抚放为民嗣昌为户部郎移病父子皆龃龉归楚人多称之烈皇帝立僇大憝大学士黄立极在内阁

  • 穆亮传·李延寿

    穆罴的弟弟穆亮,字幼辅,早年就有风度。献文帝时,出任侍御中散。娶中山长公主,任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改封长乐王。  孝文帝时,任征南大将军、兼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将。宕昌王梁弥机死后,他的儿子弥博继立,因被吐谷浑

  • 卷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四明 黄训 编保治【景泰 天顺】休庵诗序【何宜】兵部尚书王公以疾乞归河州既得命乃取古人以休休名亭之意亦以休名庵朝士大夫惜公之去愿公之复来者咸

  • 第一章 时代、故乡、家世·李宗仁

    一近百年来的中国,实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惨烈悲壮的一段。而逊清末叶内忧外患的情形,在这段史实中,比之其他时期,则尤为沉痛。自满人入主中原以后,经过两百年的专横统治,到嘉庆、道光时代,国势日衰。就在这

  • 27.墨子破云梯·林汉达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

  • 卷九 万章章句上·孟子

    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 卷九·佚名

    △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引发六神通波罗蜜多。何等为六。一者神境智证通波罗蜜多。二者天耳智证通波罗蜜多。三者他心智证通波罗蜜多。四者宿住随念智证通波罗蜜多。五者天

  • 卷七·佚名

    △庄严品第二十二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五体礼宝藏如来足已,还坐如来前。问宝藏如来言:世尊,说菩萨道决定三昧门净资用法门。世尊,云何得满三昧门净资用法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具何资用得住坚固。以何决定三昧门而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五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事起

  •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

  •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莫伽罗阇曰:&ldquo;释迦(佛)!我先二度问 具眼者!不为我解脱 及至第三回 天仙为解说&rdquo;(一一一六)&ldquo;释迦!我先二度问&rdquo;者,是彼婆罗门二回向佛世尊质问。世尊于彼质问而不为解说,而[思考:]&ldquo;于其直后,此

  • 淮关小志·冒广生

    本书为《淮安文献丛刻》丛书第三部,《淮安文献丛刻》有选择地点校出版淮安地方旧的府、州、县志,以及记述淮安历史上漕、河、盐、榷、驿等方面内容的专志、乡镇志、关志、山水志等。同时,对淮安地方的野史杂记、风土记、

  • 古今律条公案·汤显祖

    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海若汤先生汇集”,海若系汤显祖之号,疑系伪托。八卷四十六则。卷首为“律条”,分类编辑 公案故事。共十三类,计:谋害类、奸情类、强盗 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 妒杀类、谋产类

  • 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元天竺沙门唧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真智等译,出有坏住三十三天,与大比丘,并大菩提勇识,及天主帝释等集。入普观顶髻三昧,从顶髻中,出现如是总持密咒法行。后有赞叹祷祝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