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

嘉靖十七年六月壬寅朔  上谕礼部曰朕恭备  祖宗一代之制命建  慈庆宫为  太皇太后居  慈宁宫为  皇太后居今上有次弟以  慈宁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以  慈庆奉  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应供帐悉取给内府如  祖宗例行

○乙巳

○山西辽州同知李文察进所著乐书四圣图角□羊二卷乐记补说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兴乐要论三卷因请兴正乐以荐  上帝祀  祖考教  皇太子章下礼部覆言我  太祖惓惓欲复古乐草创未就今  皇上兼明圣速作之全值礼乐百年之会考正音律协和神人此其时也顾乐之道广太微非惟情义难明而所谓制度亦失传久矣未西汉大□□圣未远有制氏世在乐官但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况数千载之后乎今文察所进乐书其于乐理乐声乐原多前人所未发者且于人声中考定五音以为制律气之本□氵大□□似径截深合虞书言志永言依永和声之旨宜令文察及太常知音律者选能歌乐舞生百余人协同肄习本部及该寺正官以时按试候声律谐协扬吹候气成有应验更议擢用诏授文察太常寺典簿协同该寺官肄乐

○乙酉  诏降汝阳王府辅国将军睦櫋镇国中尉睦葈为庶人夺奉国将军安□氵昍鬲□禄米一年各以奸盗不法为抚按所奏也

○壬子

○先是广东巡按御史按上重囚严官旺情有可矜都察院覆奏已得旨宥死充军矣比审录官亦以可矜闻刑部不知谓官旺罪当死仍令禁之广东按察司以先后奉旨不同奏请刑部复议改拟  上责其先后矛盾尚书杨志学等引罪上得旨人命至重如何輙甚意出入堂上官姑不究承行郎中吴至夺俸三月官旺如审录官原拟发遣

○甲寅

○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湛以母年九十乞归餋许之

○乙卯

○云南按察司佥事郭田乞休诏升左参议致仕以吏部覆其守官廉谨故也

○丙辰

○先是致仕杨州府通判同知豊方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  皇孝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  上帝下礼部会议尚书严嵩等言自昔羲农肇祀上帝或为合宫或为明堂嗣是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作为明堂之制视殷夏加详焉盖古者圣王以为人君天之宗子其事天也亦如子之事父义尊而情亲故制为一岁四享祀之礼有冬至圜丘礼有孟春祈谷礼有孟夏雩擅礼有季秋明堂礼皆所以遵之也明堂帝而享之又以亲之也先儒曰天即帝也郊而曰天以后稷配焉以尊稷也明堂而曰帝以文王配焉以亲文王也此周事然也臣等及覆思惟今日秋享之礼国典有缺委宜举行但明堂之制古汯难寻要在师先王之意自为令制切惟明堂圜丘皆所以事天也今  大祀殿在圜丘之北禁城东南正应古之方位穹窿閟侐允称严祀今明堂秋享之礼即以  大祀殿行之为当至于明堂配侑之礼昔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诗传以为物成刑于帝犹人成形于父故季秋祀帝于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汉武帝明堂之享以景帝配孝章以光武配唐中宗时以高宗配明皇时以睿宗配永泰时以肃宗配宋真宗以太宗配仁宗时以真宗配英宗时以仁宗配皆世以递配此主于亲亲也宋钱公辅曰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维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于是既推周公之心为严父又惟成王之心为严祖是以司马光孙忭诸臣执轮于朝难诸大贤倡议于下此主于祖宗之功德也我国家复古明堂大享之制其所当配之帝亦惟二论而已若以功德论  太宗文皇帝再造家邦功符  太祖当配以  太宗也若以亲论则  献皇帝  陛下之所自出也  陛下之功德  皇考之功德也是当以  献皇帝配也至于称宗之议臣等又议得人君之位天位也以天位相承谓之统设人称宗周人称王继统之严不容或紊此圣人至礼至正不易之道也夫既已称宗则未有帝宗而不济附于太庙者窃恐我  皇考在天之灵亦有所不安者矣臣等仰思  圣训远揆旧章称宗说不敢妄议入得旨明堂秋报大礼于  奉天殿行其配  帝务求归一之说  皇考称宗在今日不为过情具古人未常概称其君为宗近代皆若是何在  皇考为不宜再会议以闻于是户部左侍郎唐胄上争之曰宋儒朱熹尝以天地合配  宗庙同堂为非礼谓千五百年无人整理今我  皇上创  两郊建  九庙使三代礼乐涣然复明于世使熹及见之不知当如何以为颂也然三代之礼莫备于周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说者谓周公有圣人之德制作礼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问而已非谓有天下者皆必以父配天然后为孝不然周公辅成王践阼其礼盖为成王而制于周公为严父子成王则为严矣然周公归政之后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父之制而移于武王也及康继成亦未闻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制而移于成王也后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识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故有问于熹曰周公之后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王之父配耶熹曰只当以文王为配又问继周者如何熹曰只以有功之祖配之后来第为严父说所感乱耳由此观之明堂之配不专于父明矣且昔我  皇上入纂大统之初廷臣讲礼不明执为人后之说于时推明一本力正大伦者惟习书张摠桂萼方献夫霍韬数人而已可谓忠臣矣及何渊有建庙之议书等则尽力斥之其言之最切者在书则曰  献皇帝入祀大内者以止生  陛下一人庙祀不可缺也不敢祔庙者以未为  天子大统不可干也在璁则曰先儒谓孝子心无穷分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为不孝  皇上追尊  献考别立庙者此礼之得而为者也附  献考主于  太庙者此理之不得为者也在萼则曰仲尼有言孝子不顺情以违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渊说诚陷君矣  皇上可顺情而信之乎夫岂不道而数臣言之盖爱君之切也于时  陛下嘉答诸臣亦云朕奉  天法  祖岂敢有干  太庙  圣明深见固已超越前代矣而岂今日乃感于豊坊之说乎第恨礼部会议不能辩严父之非不举文武成康之盛以告  陛下而乃滥引汉唐宋不足汯之事为言耳虽然豊坊明堂之议虽未可从而明堂之礼则不可废盖今冬夏南北  两郊皆主于尊必季秋一大享  帝于  奉天殿而亲亲之义始备自三代以来郊与明堂各立所配之帝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王帝功德之盛上并  帝王比之于周  太祖则后稷也  太宗则文王也南北  两郊及春祈谷皆奉配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犹未有配甚为缺典故今  奉天殿大享之祭必奉配  太宗而后吾  圣朝一代之大典礼始备故臣谓坊明堂之礼不可废也若夫我  皇考恭穆献皇帝得  皇上大圣人为之子不待称宗不待议配而专庙之享亦足垂亿万世无疆之休矣伏惟裁察入  上曰兹所论诬礼无君为尤  文皇帝谁之祖  献皇帝谁之父朕为人孙子有轻重乎其借朱熹为言不遇箝子耳朱子每叹君臣终不若父子臣之于君未见真如子之于父也人臣之于君固多不同人子然未有甚于胄者动日时君时君不立则祖统何入继况内将  皇考尊谧擅改又以张子敬避君奏赐写肆欺不道下锦衣卫拷讯礼部乃再会廷臣先议配帝之礼言考季秋成物之旨严父配帝之文  献皇帝配帝侑食允合周道  上曰明堂秋报大典当以严父配帝之文为正本与郊礼不同人孰无父其父即祖兹礼自朕行宜奉  皇考配  上帝嵩等复言  高皇帝作配圜丘  皇考作配秋享无容议矣  文皇帝继体首君祀天享帝独少一配似有未安臣等窃谓孟春祈谷可仍用廑祭之义于  大祀殿举行恭奉  皇祖文皇帝配祀冬至以  太祖孟春以  文祖季秋以  皇考如此则礼文周悉诚孝流通义  皇上爱亲敬祖之心两无所憾矣得旨报闻已乃复以称宗之礼集文武大臣于东阁议言礼称祖有功宗有德释者曰祖始也宗尊也汉书注曰祖之称始始受命也宗之称尊有德可尊也孝经曰宗祀文王以配上帝王肃注曰周公于文王尊而祀之也此宗尊之说也古者天子七庙刘欹曰七者正法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宗不在数中尊变也朱熹亦以欹之说为然陈氏礼书曰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礼而无定法者义也此宗无数之说礼以义起者也惟皇考献皇帝锡封藩服系天下骏望与文王居四伯之位同笃生圣人光承天序与文王生武王克集大命同今  皇上中兴功业皆  皇考功业故今日宗祀之典援据古义推缘人情则  皇考至德昭闻密佑  穷昊宗以其德可也  圣子神孙传受无疆皆  皇考一人所衍布宗以其世可也惟  皇上推武王周公宗祀之义师孔子之训下宋诸大儒之说明宗尊之义加  宗  皇穷配  帝明堂永为有德不迁之庙则  圣孝隆备垂之无穷矣  上以不言祔庙留中不发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其文曰明堂或问者非上人以好辩以效常情之所为也实不得已之言也我  皇祖尝假臣下作对奏因作楼城之上焉故此或问以作云问曰明堂大享之礼邃古无者本周之始固亦报  天之情祇以配位之位每论不同且在今日有甚难者汝其何用情哉答曰明堂享礼次于大报重于他祀虽古远有无未可知周始着之载籍今日之举未难时人之情甚非古人比也曰配帝为难将欲奉  太宗配庶几可以服天下每思不知视  太宗为何如之主今日  圣灵在天犹昔日御世一般  太宗本时君之远祖以父近之亲宗之是非人道之正降祖为亲经所未闻孔子不曾有是言以教后世但世愈降道愈湮文人学士之心一日昧于一日但骋比舜文矣智恣已胡为上箝君父下愚细人此非难者决不可行之礼也问曰汝盖欲问  考配亦非晚于爱亲而不爱祖也答曰明堂本议是以秋时群物成以报父即人成于父之义以其所合干义之正大典则为礼故父配为正不为昵豊不为忌远问曰父配固是矣将来一世一易抑且以一乎答曰今既用周制为准则即如武王行礼奉以文王配之义一而已矣问曰周公制礼汝何谓武王行之答曰周公者臣职也虽然必称武王为正岂有臣行君礼哉周自武为之则严父必文今日我举必  皇考配也问者又曰配义虽明称宗何为答曰称宗之义在今时无有一说但不过是尊亲之意亦无凭据比附亦无轻重亦无利害则是个崇上之义耳问曰称宗祔庙否答曰祔庙与称宗是一行今文臣但以祔庙必祧不如专享百世为上此不过愚哄其君耳我  皇考虽未即生存之位今日亦有如生之义  祖示列圣欢聚一堂独去我  皇考一人人情不堪时义不顺  皇天  皇考之所眷思子子孙孙之所不忍独攵人残狠之无比也非害于义害于礼者即无意思之争辩必称宗必祔庙亲尽必祧则可以成一代宗庙之礼岂有  太庙中四亲不全之礼乎人而无父有诸况人君为人之极可乎问者又曰称宗祔庙祧礼皆明明堂之配亲尽将何为答曰明堂之配百世不可易奉祧何害两不关涉也问者又曰时人但为  太宗不得一配为争耳答曰此说不是尊崇之实假借以制时君又上欺  太宗为无道之甚夫假借制君之罪固重上欺  太宗之罪尤重今日之  始祖  太祖也  始祖故配郊也今日之  严父  献考也  严父故配明堂也此文人亦知之明明知  太宗即不可上并  始祖又不降拟近亲故曰所谷可一奉配又欲复屋下以重明堂之祭此强牵妄拟欺愚君上是人为哉问曰若是说者则  太宗永无配享之典汝宁忍之哉答曰礼之正所当为者不可避不可让也避则自诡让则负天礼之不正不当为者不可妄不可欺也妄则自失欺则诈情以事神神必不欲圣人教人如是耶问曰  太宗功兼创守将何以报之哉答我  太宗当  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坏复兴起之便是再创一般今同  太祖百世不迁此乃报崇之正然称号  太宗未免无异于  列圣当以祖字列之庶见其宜也此人情之真焉夫何谓古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令概以宗尊之  太宗所谓有功者焉可同宗称之此当别之者也云仍令礼官导照或问会议来闻于是当书嵩等复言  皇上以明堂宗庙典礼重大顷月以来三诏定议又而持廑  睿思作为或问以示臣民  圣人之见度越千古诚孝之念发自  天衷非臣下所能测识万一今日之礼制自  皇上以奉  皇考配帝乃合严父义  太宗远祖降而为亲非人道之正崇上  皇考宗号祔享  太庙兴  祖宗列圣欢聚一堂尽如生之义以备四亲之制皆我  皇上至孝至庸之所形见有不能自已者臣等敢不唯命但祔庙之文考之古者父子异昭穆兄弟同世数故殷有四君一世而同庙宋以大祖太宗同居昭位此古事之可据者今  皇考与  孝宗同气之亲为一世臣等窃拟宜奉  皇考祔于  孝宗之庙至于  太宗再造之功同于开创盖与汉之高光二祖不殊宜进尊称为祖以别  群宗  圣见允当  上览其议谓  皇考同  皇伯考一庙此本古礼当为法者但今恐不能容奉二主若无设位必同一方今再详议以闻嵩等复言  孝宗皇帝陵寝殿不足容奉二主欲建新宫则地势难于展拓臣寝谓  皇考特庙已  寝成之安尊称昭谒同符  列圣  皇上惟崇之孝大矣今  皇考神主宜仍于特庙而遇祫享  太庙恭设  神座与  皇伯考同居昭位则在庙有常尊之敬在祫无不预之嫌矣于是  上亲视  孝宗庙亦以为然乃悉如所拟已法司拟唐冒罪赎杖还职诏特黜为民

○戊午  恭睿渊纯宽穆纯圣献帝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

○辛酉

○先是武定侯享□阝勋奏迩来科道奉委验收仓库钱粮废职侵官招权规利殊失言官之体宜行裁革但令专事谏诤事下工部覆议谓勋所奏深得修明职守之意  上命仍查原设验收部官以闻至是工部言甲字等十库原设本部员外郎一员军器局原设郎中一员设司监御马监中马局针工局银作局司苑局内官监兵仗局酒醋面局宝钞司嘉靖九年始命原管十库员外郎一并验收并增设十库监局科道官  上曰十库监局部官原有者仍旧系九年增设者俱革之

○壬戌

○降工部虞衡司署员外郎皇甫汸为湖广黄州府推官汸以  山林运石垫道稽迟为武定侯享□阝勋所论刑部议赎罪还职  上不从特旨降用

○追封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方锐妻孙氏为夫人赐葬如例孙氏  皇后母也  孝陵王完绍赏镇远误顾寰永康侯徐源太监潘镇王德萧通南京兵部尚书王軏南京工部尚书蒋瑶右侍郎胡训先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先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尧封苏民南京给事中钱焕曹迈曾均监察御史高懋方免各银帛南京工部营膳司郎中李暹员外郎高忡升一级屯田司郎中周志韦莫同等各升俸一级余皆赏赉有差

○癸亥

○升监察御史姜润身为顺天府府丞

○丙寅

○改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总理河道

○丁卯  孝庄睿皇后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裕陵

○戊辰

○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韩邦奇乞致仕许之

○己巳  孝穆皇后忌辰遣英国公张溶祭  茂陵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乐四·沈约
  帝纪第四 炀帝下·魏徵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二·汪楫
  卷十上·常璩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蔡东藩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众恶骈诛 纵奸盗百官抗议·蔡东藩
  复辟录·杨瑄
  清波杂志序·周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纪昀
  卷十五·佚名
  卷三十九·张守节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司勋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朱凯

    (诸葛亮领卒子上,云)笔头扫出千条计,腹内包藏万卷书。贫道诸葛亮是也。领关、张二将,追赶曹操于华容路上。我夜观乾象,玄德公有难。谁想周瑜请玄德公黄鹤楼上饮宴去了。周瑜他要伤害玄德公。量你怎出贫道之手。想当日赤壁

  • 她是睡着了·徐志摩

    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眠熟了——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她在梦乡了——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停匀的呼吸:清芬渗透

  •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黄曾樾

    师云:诗之为道,足以怡养天机,作者固宜求工,然过事苦吟,未免自录苦恼。盖作诗不徒於诗上讨生活,学问足,虽求工,亦不至於苦也。俞恪士自卸疆提学使任回京,尝言此後当不复作诗,某诗功恐亦止於是。每一诗成,刻画景物,非无逼肖处,然几病

  • 蔡珪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蔡珪(?-1174)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蔡松年子。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澄州军事判官,三河主簿。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大定十四年,由礼部郎中出守潍州,道卒。《金史》卷一二五附传蔡松年。

  • 卷四百五十二·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脱脱

        ◎忠义七   ○高敏景思忠王奇 蒋兴祖 郭浒 朱友恭附 吴革李翼 赵士嶐 陈淬 黄友 郝仲连 刘惟辅 高子孺 韩青附 牛皓 魏彦明刘士英 翟兴 朱跸 龚楫 李亘 凌唐佐 杨粹中 强霓 郭僎 司马梦求林空斋黄介

  • 卷一百二·列传第四十·脱脱

        仆散安贞 田琢 完颜弼 蒙古纲 必兰阿鲁带   仆散安贞,本名阿海,以大臣子充奉御。父揆,尚韩国公主,郑王永蹈同母妹也。永蹈诛,安贞罢归,召为符宝祗候。复为奉御,尚邢国长公主,加驸马都尉,袭胡王爱割蛮猛安。历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四·焦竑

      浙江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事)   ◆布政使   正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梁公楘墓志銘(魏驥)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恥菴陳公煒墓志銘(彭韶)   浙江左布政端宏傳(郡志)   

  • 中兴小纪卷三十一·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十三年【嵗次癸亥】春正月癸巳诏祖宗朝殿幄悉用纯防后来寖多文绣今当屏去止用绯黄二色既而知信州叶三省乞宣付史馆上未允左仆射秦桧曰此陛下盛徳事合付史馆于是桧等仰叹真所谓示敦朴以先天下者也三省

  • 清仁宗实录选辑·佚名

    嘉庆元年嘉庆元年(一七九六、丙辰)春正月戊申朔,太上皇帝御太和殿,传位于上;上即位。初十日(丁巳),谕军机大臣等:『本日〔署闽浙总督〕魁伦、〔署两广总督〕朱珪、〔浙江巡抚〕吉庆等奏「拿获洋盗审明办理」各折,所办俱属认真。

  • 民国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胡适

    一、《沁园春》俄京革命(三月廿一日)前日报记俄京革命之第一日,有此一段:groupsofstudents,easilydistinguishedbytheirbluecapsanddarkuniforms,fellintostepwithroughunitsofrebelsoldiers,andwerejoinedbyotherheterogene

  • 卷之八十七  君子堂日詢手鏡下(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君子堂日詢手鏡,二卷(別本有作一卷者),未著撰人姓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顧氏文房叢刻本、明紀錄彙編本皆作王濟撰。濟,字伯雨,號雨舟,烏程人,官至廣西橫州判官。事蹟詳國朝獻徵錄卷一0一本傳。) 君子堂日詢手鏡

  • 卷三十·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三十唐 长孙无忌等 撰断狱下【凡二十条】监临以杖捶人【问荅一】诸监临之官因公事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廹人致死者各从过失杀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殴击折伤以上减闘杀伤罪二等防义曰谓临统案验之

  • 黄荣辉·周诒春

    黄荣辉 字荣辉。年二十九岁。生于广州。父昂杰。业商。已婚。女三。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苏娄学校。习商业。宣统元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商业管理法。民国二年。得学士

  • 佛教之初输入附寻二:《四十二章经》辨伪·梁启超

    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 辽宁省博物馆藏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

  • 阿育王传卷第三·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驹那罗本缘  阿恕伽王夫人字曰莲花。产生一子名为法增。有一辅相。白于王言。王应欢喜。所以者何。王生一子。面貌端正其眼最胜。王闻此语。心生庆悦而作是言。先王之种有大名称。

  • 卷之二十二·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径山范禅师法嗣 杭州府净慈断桥妙伦禅师 台州黄岩徐氏子。母刘。梦月而孕。年十八。落发永嘉广慈院。初见谷源道於瑞岩。闻举麻三斤话

  • 雍正四川通志·黄廷桂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

  • 兵荒·张资平

    因为生活问题,近一星期来V不能不加紧他的翻译工作,再次失业的V的一家生活唯有指望此项工作的报酬费了。 此项工作是一位同学介绍给他的,因为是属自己的专门学科,并且其中材料多半是从前引用过来教授学生的,所以翻译时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