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七

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庚辰朔礼部题为明楼烧毁乞先行奉慰以申对越事 上命于十三日遣英国公张惟贤致祭奉慰 长陵成国公朱应槐等并祭 各陵及 天寿山之神

○以皮林剿苖功加元辅沈一贯少师兼太子太傅荫一子中书舍人次辅沈鲤太子太保朱赓太子少保各荫一子入监读书赏银币有差一贯等<锍-釒>辞不允

○兵部等衙门覆总督王象乾巡按李时华水播分界事两<锍-釒>在象乾谓水播分疆以渭河中心为界其原属播地水西侵占者必宜尽还设置流官照遵义起徵徵利自公费外悉充黔饷在时华则谓征播之役水西不惟假道且又助兵矧失之土司得之土司原非分我内地播固输粮水亦纳赋未必尽属空虚假令以土地之故伤字小之仁恐我疮痍初起之民从此多事不可不为之深虑臣等窃谓据法而论无论盗卖之地当复凡播州故土畴不当尽数退还以明朝廷之威平心而论无论渭河之地在所当予即千工堰至乌雅尾诸处查系嘉隆以前侵占亦应稍加曲处以示朝廷之宽仁宜再行巡按酌覆 上曰遵义水西地界如何尚未处定国家以安边静民为重岂得畏避嫌疑因循持久着行与该督抚巡按遵照议处来还立限与他钱粮加派悬编原非久计革屯裁官等事一并酌议以闻

○兵部覆皮林剿苖功次 上曰皮林恶苖肆乱将士宣威剿除楚黔既宁合宜班赏戴燿升俸一级杨芳升兵部右侍郎兼佥都照旧巡抚各赏银币荫一子入监读书其余文武将士各升赏赠恤有差

○礼部署部事李廷机为奉旨着议事窃惟楚藩一事古今未有亦天下之共视为观听者也故情罪当则天下自肃情罪不当则奸人益肆臣见湖广抚臣赵可怀看议楚事一<锍-釒>意尚含糊律多傍引知畏宗室不知畏朝廷违悖者有二不可角□羊者有五幸 皇上一明听为 高皇帝祖训万世世守者也当时垂训云亲王有大故风闻无实辄敢上闻者斩今楚藩之事勘议屡矣曾有实迹可据乎凭一华越与袁焕等遽欲没其家潴其国此其处心积虑又不止风闻而已使遇 高皇帝不知当加何典而今却寻别律拟之恐与 祖训有违矣当廷议之初上也众言淆乱 皇上独执 祖训断决谓谋害亲王条款载在 祖训甚严着抚按官严加查勘夫查勘既用 祖法则谋害自用 祖训若同谋者先坐以诱人则被诱者应减以作罪原情何在而今忽拟以此恐于 明旨又悖矣然此犹谓据事请裁臣下或难擅定耳至称律云越关奏扰同行拨置之人遣戍此为王府害百姓者言非为群奸谋亲王者言也若以谋害为拨置则是以藩王同庶民轻重尊卑之间能一乎此不可角□羊者一蕴钫旧即能文固楚先王子孙也讦草称出手创不忆楚恭王王太妃何人乎今<锍-釒>语俱在读者尚污人齿颊作者当何以为心固知草檄之日已与楚先王之义绝矣曾有与国义绝之人而谓反减于英嫶五人乎此不可角□羊者二楚藩未经勘明依然天潢屏翰也白沙洲故地蕴金□畾安得而占之高观山树株蕴钫何得而砍之楚先王有知视百年所树者一旦为强宗掠取不知如何余恨乃云树价值银三两追还楚府此不可角□羊者三林槐一富棍而放禄米雍如春一脱盗而入王府尚谓小人狥利耳至于袁焕等谋起不轨则匹夫而犯王家庶人而凌帝胃此时尚幸槐侄女林氏之未进耳若楚王不察而误纳之则假王闻见之诬宁在越妻后耶招称诸宗误信既拟为渠魁矣何得仍拟以受财枉法例也此不可角□羊者四倪守宽等五人本非善类目楚王为奇货甘心一举而啖之其所望者大矣若云止诓骗而已则十两财物五人所得几何而为人作等事耶今止坐以局骗人财此不可角□羊者五楚藩自被讦以来藩王之体遂轻则诸宗之势日肆论理既不可同城以居论势必卒难别地而处则舍明白正法之外又孰可以处分之哉臣尝反覆楚招参以今日之法群宗当宥而宥恶必不可不诛卑贱当宽而主谋必不可少减盖华越九人自 高皇帝视之皆逆子也不正之何以慰 九庙之灵群属诸宗自 皇上视之皆宗属也不宽之何以笃同宗之义朱添爵等三人情之不得自擅者也不减之无以预杜乎宽滥袁焕等五人法之必不可赦者也不诛之无以垂戒于将来若主谋与随从同科而主谋反得曲全豺狼与狐狸并惩而豺狼顾获轻遣则日后再悍宗人人尽望风畏从矣故华越袁焕等均宜以谋害正条究罪而不必旁引曲庇以开幸脱之路长乱逆之萌者也奉旨三法司并看了来说

○辛巳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因 祖陵灾变甚大日夜忧惧不宁连上三揭请亟下章奏补缺官然不过 皇上之指掌间耳而候命数日未睹施行适文书官王体乾捧出 圣谕朕览卿等昨奏揭省发积下奏章乃今日收人心回 天变第一实事具见忠爱恳至但朕偶闻 祖陵变异惊惧战栗以致头目眩晕身体虚软连日调摄心神尚未定静已知道了谕卿等知钦此臣等诵绎再三伏惟 祖陵之变真出万分异常 圣心之惕实出一气所感于此见喘息呼吸之相通而敬畏修图之宜急矣屡次所请惟乞见之行事煌煌 上天非可矫诬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莫如之何也留中

○壬午大学士沈一贯等又言顷蒙 皇上行皮林之赏推念阁臣臣等既已合<锍-釒>恳辞未蒙谅允但阁臣不预军赏臣安敢不谨守此约 皇上纵十命臣必十辞惟及蚤收回成命免臣聒渎幸甚幸甚且臣于此又有不容不渎者夫皮林之功与播州之功虽云异地而其时其人则彼此相因不可分而为二故兵部以两本同叙臣之拟票亦通融于两本之间皮林本中柄其事而功最大者巡抚江铎与总兵陈璘也二人之功于播尤著故并叙于播而于此本中但叙其次若载燿李如樟等今皮林之叙下而播叙犹未下见者不察必疑以为遗铎而叙燿遗璘而叙樟舛错不伦臣岂能须臾苟安哉论功则皮林小而播州大论时则皮林后而播州先两功之成三年而始叙之然犹一行一留何以慰忠劳之心为后来之劝伏望将兵部叙播功本即赐简发臣一辞一请皆出恳迫冀垂矜允 上曰皮林之捷卿实居中运筹加恩非过既恳恳固辞特允所请以成卿劳谦之美播州叙功<锍-釒>朕因细览尚留旦夕即当简发并谕卿知

○癸未大学士沈鲤朱赓各上<锍-釒>辞免恩典许之

○甲申大学士沈一贯等以 圣谕连日调摄请赐面对诣仁德门起居

○乙酉太白昼见在未位

○丙戌谕内阁 祖陵变异朕心惊惧战栗连日调摄尚未行切要实政仰副仁爱之心思得天下广大设官分职慎重用贤图治国家第一要务方今南北两京大僚司属并各处抚按及各省直方面官员见缺数多亟宜铨补庶安民生其三法司并锦衣卫见监罪囚除重罪及钦定人犯外有情可矜疑牵连无辜者宜当钦恤用示好生卿等传示便着各衙门从公推举各堪任的及逐一开写所犯招繇通行具奏以昭朕畏 天敬 祖警惕至诚特谕

○大学士沈一贯等<锍-釒>谢且言昔人有言求福者善言不可离于口窃为 皇上愿之谨即传发部科遵行

○戊子升河南道御史许乐善为太仆寺少卿添注

○庚寅云南巡抚陈用宾奏南安嶍峨等处强贼突起借名号僣服色缅寇未除盗贼复发外侮内衅一朝并临知州参将等官蒋守迪等合令戴罪讨贼司道郡守乞行点用得旨允行

○辛卯谕内阁朕自闻 祖陵灾异以来至今尚然惊惧调摄未安御朝未便面见恐失礼仪卿等屡奏应行时政少俟简发其召见至诚候旨从容行之所请诣门起居已知道了谕卿等知

○壬辰大学士沈一贯沈鲤朱赓恭诣仁德门起居命司礼监太监田义陈矩成敬待赐茶

○原任蓟辽总督兵部侍郎万世德卒世德山西偏头人繇辛未进士历官边徼经理朝鲜有功干局通敏一时称为才臣 上命照例给与祭葬仍加祭一坛

○升山东道御史杨光训为顺天府府丞添注

○乙未祭中霤之神

○考选庶吉士王家植等二十三人送翰林进学

○建州毛怜等卫夷人都督台失等一百名进马二百匹补二十二三年分贡给双赏绢钞如例

○丙申 睿宗献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丁酉昌平州雨水暴涨冲倒 长康泰昭等陵石桥栏并坛垣等处虫食 长陵松柏叶尽

○戊戌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窃惟 祖陵雷火下击顷复睹虫伤之灾似此大变 天地 祖宗之心可知群方百姓之心又可知闻宫中日夕焚香愿得祈天永命 圣心岂不儆惕第世人有所祈求力不能自得则无可柰何而出于焚香致祷 皇上所祈求者非有制于人非有制于天皆力可自得而不为诚奋然有为则言脱于口而仁流于天下诏罢矿税即矿税罢诏出囚系即系囚出诏起废弃即废弃起故今日之事乃 天地求回 皇上之心而不得非 皇上求回 天地之心而不得也 皇上以其至诚而祈之于天臣等以为太远臣等以其至诚而祈之于 皇上臣等以为甚近望 皇上一俯纳焉未报

○辛丑祭 火德之神

○谕内阁发御前积省银二万两修理 祖陵工程所有修省实政少俟次第发行大学士沈一贯等言仰惟 皇上因 祖陵大变震动于心首发内帑急图工作此回天之渐也但今日 祖宗之所望于 皇上者岂北工作必当仰法 圣祖每夜思四方之政五鼓而兴待旦而行如坐针毡如寝火薪何能顷刻迟缓而犹曰少俟俟之为言有何底极臣等非不欲俟而天下危乱恐有不能俟者乘天下未变而图之则权在 皇上但一下 明旨而海宇大定待天下有变而图之则权在匹夫一经啸聚便难措手 在天之灵蚤已先见几微以示 皇上望 皇上念之臣等敢奉 圣谕次第举行一语以为左券

○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大理寺卿郑继之等看得我国家崇建亲藩以夹辅本支体尊权重自郡王以下咸奉约束虽有豪宗悍胄罔敢肆其凭陵妄开构陷者 祖宗二百年来奉行惟谨不意有楚藩诸宗无故发大难之端也方楚王幼孤武冈监国百计倾害何所不至若果有暧昧谁能容之而诸宗并无一人有浮议者且连名请封册立已三十余载忽然造无影虚词荧惑视听乎即楚王平日绳削太过然诸宗被戒俱各有因如华越者私取护卫王如言女为妻则违禁矣以妾之子润儿顶妻之子三节则冒名矣讦华墔打堕胎产则诬兄矣挟诈英烯蕴金□否华土□守及逼扭臬臣殴伤差较则逞强矣蕴鏠重叠关支英然讦告纪善至蕴钫则私纳再醮妇人盗用支禄印信种种皆属不法未可谓楚王戒饬之非是也乃华越等辄敢忿挟嫌讎□度报复袁焕仪宾也以县君身故遂肆无忌惮而首倡邪谋林槐富室也以侄女见摈遂过为怨望而甘心起衅至结党聚众插血要盟蕴钫自负能文奋笔草<锍-釒>又与英备□火等折毁府墙砍伐树木此何等景象也卑凌尊小加大冠履倒置长此安穷何以固继城之势而奠磐石之安乎臣等反覆情理权酌轻重参照华越悖伦干纪作奸犯科冀雪恨于阋墙操戈反噬妄嫁祸于窃国树帜紏盟污蔑亲藩欺诳 天听当以首恶正法但 祖训内有关系王亲一款专指风宪官华越以宗犯似难擅引相应照例降庶人押发高墙禁锢终身蕴钫恃其刀笔忍纵斧于棣华逞其秽词甘投刃于木本何以见 先王于地下岂堪置颜面于国中相应降为庶人仍拘住闲宅其余诸宗华坚文湘英□□火等或降为庶人或革罚禄米或量加戒饬分别有差至于袁焕运筹发纵不独以疏而间亲伏阙叩阍兼复以臣而罔 主林槐姚时庆雍如春姜保儿妄目奇货为可居阴谋拨置漫恃冰山为可倚结党扛扶此五犯者均应照例永戍余犯依律拟徒恭候命下容臣等遵照施行再乞 皇上严谕楚王益弘含茹之量尽捐苛细之端舍故录新合离萃涣共享和平之福长输屏翰之忠则衅永社而国益崇矣奉旨华越素行凶悖今又污蔑亲藩本宜重处姑降为庶人押发高墙禁锢终身蕴钫与英嫶等俱降为庶人蕴钫还与英□火□(□□小)□俱拘住闲宅华坚姑降一等文湘英备□火行该府重戒收管蕴金□畾等革去禄米三分之一终身不许奏复华安□隹等罚革禄米一年英□□火等该府量加戒饬英□火古丑□等姑免究袁焕林槐等俱照例永远充军余依拟各犯既已处治楚王宜安心守藩还内省自克以称朕保全训诲之意写书与王

○癸卯升河南道御史崔邦亮为顺天府府丞添注  ○甲辰酉时 皇第八子生

○乙巳 孝庄睿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

○礼部奉旨旌孝子一名黄冈县民唐治节妇三十八人汉川县学生员林若金妻潘氏等烈妇六人繁昌县学生员方名蛟妻洪氏等烈女二人榖城县学生员傅志说未婚妻杨氏等

○丙午以皇子三朝告 奉先殿

○丁未 孝穆皇后忌辰遣官祭 茂陵

○以 皇子诞生赐辅臣讲官花币有差

○己酉发拣选急选二项官员部本大学士沈一贯等言查吏部拣选急选名则二项实有三本今所允发者乃急选二本尚有拣选同知张翼新等一本伏乞 皇上并赐票行

○以东宁伯焦梦熊为后军都督府佥书恭顺侯吴汝胤为右军都督府佥书

○革云南永腾参将王廷光以兴隆副总兵陈寅代加守备刘素游击职衔管陇把守备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欧阳修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欧阳修
  目录·吴兢
  相鲁第一·王肃
  卷十·张预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八·乾隆
  第四一八佥禀光绪四年三月十五日一二二一八--六·佚名
  卷七十下·郝经
  卷之四十五·祁韵士
  一三〇 小河与新村上·周作人
  六八 诚房之余·周作人
  张宗昌·陶菊隐
  卷七十七·佚名
  宋纪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471)·司马光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中江集【起丙子五月尽十二月】留皖城两阅月九江郡守朱恒斋枉札见招复买帆溯江而上又踰月乃赋归按禹贡有北江中江之名皆在彭蠡东孔氏传

  • 卷八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薛涛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辨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臯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着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薛涛笺有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甲寅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巳皆如之。外记  ○谕内阁、谭钟麟奏、特倢■<曰融>■<石木>庸劣武职各员一摺。广东罗定协副将海禄、捕

  • 京口耆旧传卷三·刘宰

    吴淑【子遵路】周孚邵饰【弟餗等】诸葛赓王存顾方陈辅吴淑防有隽才为文敏速韩熈载潘佑以文章名江左一见深加器重曰吴正仪中林之兰蕙也尝问以唐太宗杜淹论乐同异淑曰志气未动则声能致和哀乐既形则乐乃思变二子叹曰足以

  • 卷四·胡仔

    丁已鲁哀公十一年年六十八在卫已五年齐师伐鲁及清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逆之获甲首八十齐人宵遁冉求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是役也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又曰孟之反不伐奔而

  • 第七章 在苏联 三 我不认罪·溥仪

    既然放不下架子,又不肯学习,我的思想根本不起变化,认罪自然更谈不到。 我知道,,在法律面前,我是犯有叛国罪的。但我对这件事,只看做是命运的偶然安排。“强权就是公理”和“胜者王侯败者寇”,这就是我那时的思想。我根本不

  • 十国春秋卷八十三·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呉越七列传赵国太太夫人水丘氏武肃王庄穆夫人呉氏昭懿夫人陈氏文穆王恭穆夫人马氏恭懿夫人呉氏仁惠夫人许氏忠献王夫人杜氏忠懿王妃孙氏【附俞氏黄氏】赵国太夫人水丘氏武肃王母也先是英显王娶于母族故

  • 卷七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五宋 宋敏求 编典礼太清宫太清宫行礼官改用朝服并停祝版勅太清宫改为朝献荐献制庙制令所司与礼官议宗庙制令公卿议太原建寝庙诏增置太庙九室诏常荐宗庙荐享别奠樽爵诏太庙五享令宗子摄

  • 卷十七·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十七理藩院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

  • 卷九·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九新安首源姚际恒宣公文公庶子,母敬嬴,在位十八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踰年即位,故书。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未?而娶也,直书之而其恶自见。称「妇」,有姑之辞也,称「妇姜」与「妇姜氏」,无

  • 道慧品第八·佚名

    佛告总{敖力}王菩萨言:又族姓子。菩萨之业不可称载。所以者何。计如众生贪欲诤门。菩萨修业积功累德。合集众行至初法门。正使族姓子。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众生。皆令成立声闻缘觉。悉令此等一切众生所立善业。不如发

  •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ldquo;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

  • 佛说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人皆阿罗汉&mdash;&mdash;诸漏已尽逮得已办,无复尘垢而得自在,弃捐重担逮得己利,尽除终始诸所结缚,度以聪慧通达明智悉为仁贤,犹如大龙心得自在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澄观

    疏。后如是一一下释此第三段疏文有三。初正释。二从无数下却释前二段中增数之相。三然一一诸言下。拣定言。定通香等者。香等十事为能成体。故得定通。言不全通于盖等者。盖等是所成。所成有二十事。如以香为宫殿则有

  • 卷第六·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六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问兵 客以论兵问。而叟愀然曰。何是问之相属也。叟野人也。安知兵乎。客曰。谓子其学兼儒。儒之道具于文武。兵也者武之效也。不知兵孰谓之道。曰道也者何真兵亦仁义而

  • 太公家教·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

  • 学术辨·陆陇其

    一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崇尚程朱学说,反对王守仁之说。此书分上、中、下三篇,都是驳斥王(守仁)学的论述。其中上篇叙述王学之产生、源流,中篇叙述议论王学之错误所在,弊之根由,下篇论述王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亦称《大方广华严十恶经》、《大方广华严经十恶品》、《华严十恶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一切众生若修善根,应作五事:一、不害众生;二、不行放逸;三、不饮酒;四、不食肉;五、常行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