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一百六

检讨吴任臣撰

北汉三

列传

睿宗后郭氏郭姫

英武帝后氏【马氏】

睿宗后郭氏天会时常养英武帝兄弟为子会英武帝故后氏以小过被谴既而遇他疾死帝疑后寘之死也内颇不平及即位遣嬖臣范超图杀后后方缞服哭孝和帝于柩前超执而缢杀之幷灭刘氏子孙无遗类郭姬者故医僧女僧与妇通而生姬有殊色睿宗纳之宫中嬖之将册立为妃枢密使常以姬所出非偶恐贻笑隣国遂中止婣族亲戚又多阻抑不尽用姬时时望于执政常之获罪人以为姬有力焉

英武帝后氏素与孝和后不相协未几以病薨英武帝嗣位追封为皇后继后马氏左仆射峰女也不知所终

湘隂公赟【附巩廷美杨温】

湘隂公赟世祖子也髙祖爱之以为己子【路振九国志云刘崇之长子曰赟少慧黠高祖怜之録为己子】干祐元年拜武宁军节度使二年加同平章事郭威既败慕容彦超于北郊隐帝遇弑威入京师谓诸大臣密相推戴及见宰相冯道等道殊无意威不得已见道下拜而道犹受拜如平时徐劳之曰公行良苦威意色皆沮以为大臣未有推己意又难于自立因与王峻入白太后推择汉嗣羣臣乃共奏曰武宁节度使赟髙祖爱以为子宜立为嗣乃遣太师冯道率百官往迎【周太祖实录云十一月己丑太祖奏遣前太师冯道往彼谕防太祖将奉表于徐州未知所遣枢密直学士王度请行许之宰臣百寮表秘书监赵上交赍诏同目首涂】道揣威意不在赟直前问曰公此举由衷乎威指天为誓道既行语左右曰吾平生不作谬语人今谬语矣【五代史阙文曰按道亷智自将阳愚逺祸恐不肯触周祖未之机其徒欲归美而云耳】道见赟传太后意召之赟行至宋州威已自澶州为兵士拥还京师王峻虑赟左右生变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威以兵七百骑卫赟崇威至宋州赟登楼问崇威所以来之意崇威曰澶州军变惧未察之遣崇威防卫非恶意也赟召崇威崇威不敢进冯道出与崇威语崇威乃登楼见赟时防圣指挥使张令超帅步兵为赟宿卫判官董裔説赟曰观崇威视瞻举措必有异谋道路皆言郭威已为天子而陛下深入不止祸其至哉请急召令超谕以祸福使夜以兵刼崇威所属士卒明日掠雎阳金帛募士卒北走太原彼新定京邑未暇追我此防之上也赟犹豫未决是夕崇威密诱令超归郭氏尽夺赟部下兵郭威以书召道先归留其副赵上交王度奉赟入朝太后道乃辞赟先还赟谓道曰寡人此来所恃者以公三十年旧相是以不疑道黙然赟客将贾贞等数目道欲图之赟曰勿草草事岂出于公邪道已去崇威乃幽赟于外馆杀贾贞董裔及牙内都虞侯刘福孔目官夏昭度等郭威已监国太后乃下诰曰比者枢密使威志安宗社议立长君以徐州节度使赟髙祖近亲立为汉嗣乃自藩镇召赴京师虽诰命已行而军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适当改卜之初俾应分土之命赟可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封湘隂公赟卒以杀死【按通鉴周广顺元年正月戊寅杀湘隂公于宋州五代史曰幽死】初赟自徐州入也命右都押牙巩廷美【一作延美非】元从教练使杨温守徐州廷美温闻赟不得立乃奉赟妃董氏闭城拒命周太祖拜王彦超权武宁节度使下诏谕廷美温许以刺史复贻湘隂公书曰爰念斯人尽心于主足以赏其忠义何由责以悔尤公可达意更示委曲廷美温不从干祐四年三月彦超克徐州廷美温皆见杀

论曰欧阳公言常见周招廷美等诏书四皆言廷美等曽已送欵于周后惧罪而复叛然廷美等欵状卒不见则周诏亦不足据也当周汉革命之时中原已非刘氏有矣而廷美温独以区区孤城为赟坚守以死迹其始终亦何媿死节之士哉朱子作通鉴纲目书曰湘隂公故将巩廷美等举兵徐州其深得春秋之防夫

世祖诸子镐锜锡锴铣

世祖孙彭城郡王继文继钦

世祖子十人见于史籍者湘隂公孝和帝外曰镐曰锜曰锡【一作承锡】曰锴曰铣于英武帝皆为诸父镐与锜锡视诸昆弟最有贤行英武帝用羣小譛幽之别室未逾年俱瘐死锴铣亦随被杀独铣以佯愚获免锜或作铙一曰锜与铙为二人云

继文世祖嫡孙也为人魁梧有气局沈毅寡言歴官侍卫亲军使天会时契丹来问罪輙拘繋行人数辈睿宗乃命继文往贺因请命亦被留不发未几辽主怒解尽归使者十六人厚礼以遣而继文与焉时英武帝嗣位三年也辽主仍移书令以继文同平章事继文归秉国政左右害其宠多譛毁之已而出为代州刺史国亡复奔契丹封彭城郡王终于其国

继钦世祖诸孙也累官大内都检初睿宗以英武帝弟兄幼弱委继钦掌禁卫事以为副及英武帝立亲旧多所诛放继钦谢病请罢英武帝曰继钦但事先帝岂肯为我尽力邪黜居交城寻遣人杀之

论曰镐锜锡铣贤足亢宗继文继钦才堪御侮孝和舎昆从之羣英立异姓以为后卒至本支既拨邦国沦亡莒人灭鄫实有以自取之矣

定王继颙刘继业刘继忠

继颙故燕王刘守光子也守光之死以孽子得不杀削髪为浮图后居五台山为人多智数善商财利自世祖时颇已赖之睿宗嗣位用宗姓例拜鸿胪卿继颙能讲华严经手执香如意紫檀镂成芬馨满室四方争为供施多积畜以佐国用五台当契丹界上继颙常得其马以献号添都马岁率数百匹又游华岩见地有宝气乃于团柏谷置银冶募民凿山取矿烹银官收十之四国用多于此取给即其地建宝兴军英武帝立继颙知后宫多内宠献首饰数百副加都綂进太师兼中书令天会十七年卒追封定王

刘继业本姓杨氏太原人父信事高祖为麟州刺史继业弱冠事世祖以骁勇闻屡立战功国人号为杨无敌睿宗赐刘姓比于诸子累官建雄军节度使广运时继业扞太原城东南面杀伤宋师无筭及英武帝降宋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素闻其勇欲生致之谕英武帝令招继业随遣亲信徃为开陈祸福继业乃北靣再拜大恸释甲入汴京太宗抚慰良久复其姓止名业授左领军卫大将军顷之拜代州刺史败契丹兵于鴈门杀其将萧彻尔后数年与契丹耶律色珍战陈家谷败死赠太尉子六人延朗延浦延训延瓌延贵延彬事具宋史【续通鉴又云继业本名杨重贵世祖赐今姓名】刘继忠少主之弟也亦睿宗养子赐姓刘氏睿宗疾革郭无为建议尽斥公族出继忠守忻州继忠自称尝使契丹得冷痼病定襄地寒愿留养晋阳时少主监国责其观望趣令就道继忠颇有怨语或以白少主寻缢杀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刘昫
  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阳大兴土木·蔡东藩
  第十章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梁启超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四·徐乾学
  ○昌寿公主四则·许指严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二·朱国祯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纪昀
  两汉笔记卷六·钱时
  人生之最后(1)·李叔同
  ●洹词记事抄小引·李鹗翀
  治浙成规卷四·佚名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卷九十·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千叟宴诗巻一·康熙

    【计诗七十首】大 学 士 【臣】 马 齐元日祥徴慰圣衷推恩耆老宴璇宫盐梅和鼎【臣】何力饱饫天厨仗化工大 学 士 【臣】 松 柱十载槐阶眷老臣分甘金鼎锡奇珍当阳圣主天行健长奉宸欢亿万春大 学士 【臣】萧

  • 卷四百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七 吴希贤 翰林同年绘像图 丁丑冬腊月二日侍读倪舜咨以同年官翰林者十二人咸萃京师无复云树暌违之叹乃合燕玉河东之第且命工绘像各赋诗一章志之希

  • 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一元稹村花晩【庚寅】三春巳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田翁蚕老迷臭香晒暴?熏衣裳非无後秀与孤芳奈尔千株万顷之茫茫天公此意何可量长教尔辈时节长紫踯

  • 第六十一回 争疑案怒批江朝宗 督义旅公推刘显世·蔡东藩

      却说袁乃宽入奏新华宫,正值老袁盛怒,听了袁瑛被拘的禀报,无名火越高起三丈,顿时怒目鹰视,恨不将那爱侄乃宽,也一口儿吞他下去。乃宽瞧着,就知道另有变故,慌忙跪下磕头。老袁用足蹴着道:“你的逆子,真无法无天了。我与他有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三·佚名

    ·七九、碣石總兵蘇利揭帖(順治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到)□□□守碣石等處總兵官左都督蘇利謹□□恭謝□□□:竊職世隸海濱,竊庸無似。自順治七年間,兩王入粵,職知□□□歸,倡先效順。嗣後克復瓊南,恢剿潮逆,一聽兩王調遣,力備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钱氏据吴越【董昌僭逆附】唐僖宗干 五年王郢之乱临安人董昌以土团讨贼有功补石镜镇将是嵗曹师雄冦掠二浙杭州募诸县乡兵各千人以讨之昌与钱塘刘孟安阮结富阳闻人宇盐官徐及新城杜棱余杭凌文举临平曹信各

  • 史记集解卷八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十一防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防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防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

  • 目录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集礼目録上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吉礼一祀天总叙坛壝燎坛【燎牲附】配帝从祀神位版神席祝册祭器【燎烛菁茅附】礼神之玉币【神币局附】牲涤牲【神牲所附】酒齐粢盛笾豆

  • 卷六·韩婴

    比干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发佯狂而去。君子闻之,曰:“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见比干之事,免其身,仁知之至。”诗曰: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齐桓公

  • 文公·文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夫人姜氏如齐。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晋人杀其大夫先都。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夏,狄侵齐。秋八月,曹伯

  •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太虚

    佛教的版图,比古来已少得多了!印度虽为佛教发源地,而且曾盛行过一千多载,但近千余年来,由衰落而灭亡,仅存混合在婆罗门重化的印度教,纯粹佛教只有孟加拉省毗连缅甸的一角。而所余古佛迹残存遗址,近年虽渐有锡、缅、华、藏僧所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澄观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汪洋冲融。广大悉备者。其唯大方广佛华严经焉。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八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八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辨决择品第八有色法。十一界十一处一蕴摄。八智知。除他心灭智。六识识。欲色界遍行。及修所断随眠随增。唯有色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非智知。五识识。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五·通奇

    住華亭船子法忍寺嗣法門人行謐等編示眾通玄。示眾:「大眾,現成公案不用參詳,等閒起坐乃正覺場。汝等諸人還委悉麼?若委悉得,受用無窮。如未委悉,『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示眾。以拄杖卓一卓,云:「者事本自現成,不

  • 都市风景线·刘呐鸥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作者刘呐鸥。1930年水沫书店出版,包括作者1928年至1929年写的短篇小说8篇,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运用适应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

  • 胜义空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对于‘胜义空’所作之简扼说明。谓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诸法,其生之时,法实无所从来;其灭之时,法亦无所离散。复说十二因缘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生起一大

  • 天台四教仪·谛观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实践修行)要略

  • 华严金师子章·法藏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又作金师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藉金狮子之譬喻,解说华严法界缘起之妙理;因此譬喻而使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义了然而明。全文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