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西夏称天授礼法延祚二年

春正月,元昊遣使如宋,表请称帝改元。

表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土之封,显蒙于割裂。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坦、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王巩《闻见近录》宝元中,元昊始遣介称教练都使,乞于其国中称兀卒。与《宋史》称帝事异)〉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至诚沥恳,仰俟帝俞。谨遣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伽崖尔,奉表以闻。〈(《宋史·夏国传》。按《长编》:初,元昊遣使称伪官抵延州,郭劝、李渭留其使,具奏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阅其表函,尚称臣,可渐以礼屈,愿与大臣熟议。又元昊反,书闻朝廷,即议出兵,群臣争言:“小丑可即诛灭。”吴育独建议:“元昊虽名藩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穷漠之外服叛不常,宜外置之,以示不足责。且彼已僭服,夸示酋豪,势必不能自削。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抚而收之。”奏入,宰相张士逊笑曰:“人言吴正言心风,果然。”)〉

宋王德用请自将讨元昊,不许。

元昊使者将归,不肯受诏及赐物。枢密院议,数日不决。王德用、陈执中欲斩之,盛度、张观不可,卒遣之,但却其献物,韩周复送至境上。已而德用请自将讨元昊,不许。〈(《长编》一百二十三。又初议诛元昊使者,参知政事程琳以谓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宜善遣之,以示大体。其后使者益骄,大臣以为患。或议,因使者入传舍,压坏垣,令死其下。琳曰:“始不诛,以罪有在也。今既骄,可暴其罪而诛之,以明国法,又何患耶?”)〉

二月,白豹寨主、都指挥使裴永昌以族叛附于宋。

柔远寨蕃部巡检圭嵬招之,使降也。宋帝诏:补三班借职、本族巡检。〈(《长编》一百二十三)〉使间宋金明寨主李士彬,不行。

元昊为书及锦袍、银带,投鄜延境上,以遗金明李士彬,且约以叛。候人得之,诸将皆疑士彬,副都部署夏元亨独曰:“此行间尔。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乃召士彬与饮,厚抚之。士彬感泣,不数日,果击敌,取首馘、羊马自效。〈(《长编》一百二十三。又《宋史·赵振传》:元昊将反,为金银、冠佩、隐饰、甲骑,遗属羌。振潜以金帛诱取之,以破其势,得冠佩、银鞍三千,甲骑数百。告邻部,俾以环为法,不听。于是,东茭、金明、万刘诸族胜兵数万,悉为贼所有。)〉

唃厮啰来伐西凉。

宋诏厮啰,使背击元昊。至是,厮啰奉诏出兵向西凉,西凉有备,厮啰知不可攻,捕杀游逻数十人亟还,声言图再举。〈(《宋史·吐蕃传》。按《长编》初议重贿唃厮啰,使击元昊,因以其地与之。参知政事程琳曰:“使唃厮啰得地,是复生一元昊。不若用间,使二羌势不合,即中国之利也。”)〉

夏四月,元昊将举兵攻延安。宋环庆钤辖高继嵩,请令石、隰州发五关塞捉生兵,夜济大河入定仙岭铁笳平,设伏掩袭。从之。〈(《长编》一百二十三)〉

遣使潜购中国宫人。

初,宋帝放宫人二百七十名〈(按《长编》作二百七人)〉,悉任所之。元昊阴以重币购得数人,纳诸左右。于是,朝廷之事,宫禁之私,纤悉具知。〈(《宋史·仁宗本纪》及富弼《论西夏八事》)〉

五月,定朝仪。

宋承唐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礼,群臣上寿,设宫县万舞。其常朝仪,百官入,赴文德殿正衙曰“常参”五日赴崇德殿曰“起居”。元昊谋称帝,阴蓄使介往来,久悉中朝典故。至是,于正朔朝贺,杂用唐宋典式,而见官属,以六日为“常参”,九日为“起居”,均令蕃宰相押班,百官以次序列朝谒,舞蹈,行三拜礼,有执笏不端、行立不正、趋拜失仪者并罚。〈(《宋史·夏国传》及《礼志》)〉

建蕃学。

夏州自五代后,不列职方,其官属非世族相传,即幕府迁擢,尚无科目取士之法。元昊思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特建蕃学,以野利仁荣主之。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写以蕃书。于蕃、汉官僚子弟内选俊秀者入学教之,俟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所书端正,量授官职。并令诸州各置蕃学,设教授训之。〈(《宋史·夏国传》及《西夏书事》)〉

六月,宋诏削元昊赐姓、官爵。

壬午,诏曰:“昔苗民弗怀,首罹虞窜,郅支自立,终伏汉诛。盖犯顺者无赦于国章,除残者罔限于荒服。炳焉通谊,畴或敢喻。赵元昊戎汉馀妖,边关小种,性含虺毒,志负狼贪,昏顽表于稚年,傲悖成于壮齿。曩者德民即世,西夏控哀,朝廷录守方之忠,悯称慈之礼,拔于童孺,付以节旄,名袭真王,宠视同姓。金絮有秩,络绎以周其穷,关市弗讥,贸迁以通其货。假我明命,取重诸羌。固当竭犬马之勤,效涓埃之报,克守先业,以称大恩;而背惠反常,毁忠蔑信,僭举国号,扇惑蕃渠,跳梁井蛙之涯,旅拒秋螳之辙。公遣军校,冒服使车,列牍自陈,欺天罔畏。既张逆节,合举明刑。朕深怜旧勋,特加涵覆,横遏群议,密赐手书,贷其方命之愆,开以自新之路。护送来介,俾还穹居,庶迁善而革音,终恃远而迷复。至敢驱率配隶,攘劫塞民,腾告文符,讹诳区落。而朝臣列奏,边吏抗词,愿举偏师,往平狡穴,趣枭称乱之首,以正不廷之辜。朕载念一夫肆狂,馀众何罪!况元昊胁从济欲,滥杀逞威,名酋外奔,诸帐怀贰,苟戈铤并进,则玉石奚分,且俾列于购科,止用取其魁恶。元昊在身官爵,并宜削夺,仍令宗正寺除去属籍。惟彼诸部素奉本朝,迫此奸凶,遂其诖误。倘能结党归义,执贼建功,必当昭洗前污,申明厚赏。国有信誓,炳如丹青,应赏募科格,并委中书、门下,详为条件,以时布告,庶体朕怀。”因绝互市,揭榜于边:募能生擒元昊及斩首来献者,即以为定难节度使。元昊界蕃汉职员,能率族归顺者,等第推恩。时吕夷简在大名,闻之惊曰:“谋之误矣!”立削奏曰:“前代方镇叛命,如此诰誓,则有之矣,非所以御戎狄也。万一反有不逊之言,得无损国体乎!”朝廷方改之,已闻有指斥之词矣。元昊为患既剧,朝延降诏,购募敌中伪署名职至卑如理移香者,诈输归款,朝廷重其封禄,至以郡王待之,亦终不至,其党益固矣。〈(《长编》一百二十三及《西夏纪事本末》。按孙汴《丁文简公度崇儒之碑》云:“元昊反,朝廷议夺官爵。公谓戎人渠长,自古盗名号者多矣,矧夏人萌僭窃心岁且久,削之必不能止叛计,但自损威灵耳。属献谋者言颇异,议遂格。”见《名臣碑传碗琰集》。又《退朝录》载,赵德明归款,真宗赐以宗姓,然不附属籍。晁文元草制云:“奕世荷殿邦之德,举宗联命氏之荣。”宝元二年,元昊叛,诏削属籍,非也。)〉

宋以元昊叛,牒契丹。以河东缘边点集兵马,虑北朝惊疑故也。〈(《涑水记闻》)〉秋八月,宋知庆州张崇俊,请联藏擦勒族制元昊。

藏擦勒凡三十八族,在黑山前后,众十馀万,人马勇健,与元昊世为仇。向属丰州,自首领王承美死,子孙虽相袭知丰州,而威望不振,不能统属。藏擦勒遂各置首领。至是,崇俊请选王氏族中有才干机略者优与除官,令知丰州,密遣人赍金帛并募斩元昊敕,散与诸族,欲与唃厮啰共攻元昊,使敌有腹背之患。疏上,不果行。〈(《长编》一百二十四。)〉

九月,宋斩元昊所署环州刺史刘奇彻于都市。

奇彻名重信,为元昊招诱延州属羌,而金明都监李士彬执送京师,遂斩之。〈(《长编》一百二十四。按奇彻,《涑水记闻》作乞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志第七 礼四·沈约
  自序·胡思敬
  ●卷五·毛奇龄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三·佚名
  ●绎史摭遗卷二·温睿临
  卷八十七下下·郝经
  卷三·萧常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卷十一·吕中
  晁补之传·脱脱
  速哥传·宋濂
  卷一百十六·赵汝愚
  谭襄敏奏议巻五·谭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分烬·孟称舜

    【挂真儿】〔旦上〕晓起香闺静悄悄,纱窗畔花色谁娇?慵理新妆,腰肢瘦减,宽掩湘裙多少。【浣溪沙】梦上秦楼烟树迷,醒来蹙损远山眉,一腔幽怨诉谁知。夜遇春寒愁欲起,晓窗暝色映花枝,罗衾滴尽泪胭脂。今日春寒恁陡,风物箫条,早起对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同前幕。地点 佟秘书家中。人物 佟秘书于科长秦医官欧阳雪 周明远 方心正 单鸣琴 佟继芬赵 勤 徐 嫂〔开幕。虽然是在乡下,佟秘书还设法布置了一间客厅。这间客厅也许原来是间囤米的仓,也许是间祠堂;不论

  • 邦哲·隋树森

    邦哲,生平、里籍均不详。其姓名及曲作仅见于清人何梦华藏本《太平乐府》。 小令 【双调】寿阳曲 思旧 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和同。销金帐春色溶溶,云雨期真叠叠重重。 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

  • 卷二百八十一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三月辛亥朔,分命輔臣祈雨。   上批:「安南行營:鄜延路應募非食祿蕃兵及首領去家萬里,以瘴死者,情尤可愍,加賜絹有差。內番官自來陣亡有例承襲者,即具合補職名聞奏,餘但離陝西界,雖未過

  • 卷之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汤鼐传·张廷玉

    汤鼐,字用之,寿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考中进士。授行人职,又提升为御史。明孝宗继位,汤鼐首先弹劾大学士万安欺君误国。第二天,诏令他到左顺门,宦官排列森严,并命令汤鼐跪下,汤鼐说“:令汤鼐下跪的,是皇上的圣旨,还是太监的意思

  • 一三六、荀卿自齐适楚考·钱穆

    桓宽《盐铁论?论儒篇》云:“及齐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内无良臣,故

  •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司马迁

    孝文皇帝,【集解】:汉书音义曰:“讳恆。”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太原郡也。”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

  • ●慈爱鉴第四(三十四案)·徐谦

      闽楚溺女,吴越焚子。骨肉自戕,天怒未已。毋曰禽犊,真性浃髓。辑慈爱   鹿恸子肠断(《警心录》)   许旌阳,少好猎。一日,射死一鹿,鹿母为子舐疮痕,良久亦死。剖腹视之,肠皆断矣。即大悔悟,折其弓,入山修道,后证仙果。   

  • 卷四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运第九昔者节注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聚毛本误祭疏内同】孔子节音义逮【监本误逺】疏凡説事必须因渐【渐毛误惭】观阙

  • 赏刑第十七·商鞅

    题记:即奖赏与刑罚。商鞅主张&ldquo;壹赏,壹刑、壹教&rdquo;,&ldquo;刑无等级&rdquo;。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五卷答第五问明十住菩萨见不了了诸佛见了了 广辩八大人觉 辩十二头陀 释师子吼问戒则无因涅槃无果义 广释重因重果义 辩涅槃无因而是果义 辩佛性非果义 辩性因了因义师子吼品之第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下·佚名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 制译分别道分品第十复次苏婆呼童子。我今为念诵人。说八圣道法为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定正念。此是诸佛所行之道。念诵之人行此道者。真言乃成。于此报尽。复生人天胜上妙处。过去诸佛

  • 卷第三十四·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四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度僧提纲(大众) 圆悟勤禅师受季善友为僧上堂。三界无安。四生拘促。欲脱爱网超步大方。正应披忍辱铠操智慧刀。运上品心发殊胜志。与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灭

  • 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二。先明位行。后菩萨摩诃萨住此下。明位果。前中三。初牒名征起。二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或为下。依征广释。三佛子是

  • 次柳氏旧闻·李德裕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

  • 伤寒捷诀·严宫方

    清·严宫方编著。全书约2万字, 为1卷。作者将《伤寒论》分条分证编成歌诀, 以冀后学易读而捷成, 故名《伤寒捷诀》。本书首列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伤寒、伤风, 阳明经病、腑病, 少阳病, 三阴传经热证、直中寒证。次列结

  • 笔梨园·潇湘迷津渡者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现存残本,不知总卷数回数,仅存“《笔梨园》第二本” 《媚婵娟》六回,署“潇湘迷津渡者编辑”, “镜湖惜春痴士阅评”。故事大意是:明嘉靖间徽州有名江武字干城者,娶宋氏女为妻。不到一年,妻子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