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记上海晶报
上海自有大报以来,即有小报,小报起于何时,有人纪载说是在一八九七年,从李伯元(那是写“官场现形记”别署南亭亭长的)在上海创办“游戏报”开始的。以我所知,似乎那些小报的发行时期还要早一些,“游戏报”也不是上海第一种小报,好像先有什么“消闲报”等等。总之“游戏报”是最著名,以后续出的便有“繁华报”“笑林报”种种名目的小报出现,此刻也已记不清楚了。
小报的内容如何呢?当然以趣味为中心,第一是不谈政治,所谓国家大事,概不与闻。所载的不过是街谈巷议,轶事秘闻。也没有好材料。执笔者都是当时昕谓洋场才子,还弄点什么诗词歌赋游戏文,也有一般人爱观的。到后来日趋下流,专写这些花界伶界的事。甚而至于向那些娼家去*,乱敲竹杠。譬如说:上海的高等妓院,吃酒叫局,都是三节算帐,他们倘然与那家妓院有隙,便在报上放一谣言,说是下节某妓嫁人了。那些嫖客本为属意于某妓而来捧场的,至此便“漂帐”了(“漂帐”即赖债,妓家术语),又如对于伶界,他们也有剧评(那时各大报没有剧评的),北京来了一个名角,他们便闯进看白戏,以前上海的戏馆,还没有买票制度,你不让他进去,他明天写一个剧评,便把你丑骂一顿,戏馆老板虽痛恨它,可没有办法。所以这些小报,已弄得人人憎厌了。
那时的小报界中,似以李伯元的“游戏报”销数较佳,因为他在上海交游颇广,而尤以他所写的那部“官场现形记”,附载报上。其时正当清末,人民正痛恨那些官场的贪污暴虐,这一种谴责小说,也正风行一时,李伯元笔下恣肆,颇能侦得许多官僚酸史。其实他自己也是一个佐杂班子,我当时也认识他,在张园时常晤见。所谓张园者,又名“味莼园”,园主人张叔和(名鸿禄,常州人,广东候补道,曾办招商局,亏空公款,被参革职,以其宦囊,在上海造了那座张园)与李伯元为同乡,所以我知“官场现形记”中的故事,有大半出自张叔和口中呢。
小报与大报不同之点,不但在于内容,而亦在于外型。即如说:它的纸张,大小最有分别,小报只有大报纸张之半;大报每份都有数张,小报则每份仅有一张。再说:太张都是靠广告,广告越多,纸张越加多。小报则靠发行,往往仅有半张的纸,却能与大报数张的纸的价目,并驾齐驱,这便是短兵相接的,也有它的足以胜人之处了。
再次谈及报纸上的副刊。记得北京某一家报纸出版副刊,刘半农写了一个发刊词,开首便说:“报纸为什么要有副刊?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出,但有报必有副刊……”但我敢说副刊是一种自然趋势,而且还受着小报的遗传性。因为未有副刊之前,先有小报,最初的报纸,并没有什么副刊,可是我见到那些最早出版的报纸,在新闻之后,便有什么诗词杂文之类,不过当时是不分栏的,那便有了副刊的萌芽了。到后来可以说把小报的材料吸收了,取其精华,遗其糟粕,于是遂有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时报的“余兴”与“小时报”那时候,副刊便成为大报里的小报了。
在这个时候,旧时的小报,已成腐化无人问津了,而忽然崛起了一张“晶报”,这是在小报界里第一次革命。
晶报本是神州日报的附刊,神州始由于右任等所创办,一再易主,而入于皖籍人士之手,最后始归于余大雄,余亦皖人也。籍隶徽州,胡适之所自嘲的徽骆驼者。(按,有一种虫,名“灰骆驼”似蛛蜘而背高,作灰黑色,以“徽”,“灰”同音,苏人以之嘲徽州人者)。但他为人勤敏,当接收神州日报的时候,报纸每日的销数,不及一千份,百计思量,总是难于起色。于是他在神州日报出了一张附刊(附刊非副刊也,又称之曰“附张”),唤作“晶报”。
为什么唤作晶报呢?因为它是三日刊,每隔三日,方出一纸,以三个“日”字凑成一个“晶”字,所以谓之晶报,而且也带有光明精澈的意思。谁知读者虽不喜神州日报而却喜晶报。每逢附有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增,没有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减。因此余大雄便对于晶报,十分努力,对于“神州”,则日趋冷淡,晶报朝气充沛,蒸蒸日上,神州却近乎冬眠状态了。
但那个时候晶报不能独立,必附属于神州,因它有宗主权也。神州的编辑是吴瑞书,常熟人,说来好笑,编新闻。写论说,孤家寡人,全编辑部只有他一人包办,真似广东人所说的“一脚踢”,好在只出一大张,大约一小时便可以齐稿上版,神州真是种速之至。至于晶报,要三日方出那么小小一纸,余大雄于此三日内钩心斗角,取精用宏,与神州相较,缓急之不同,真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有位张丹斧先生(又号丹父)借住在神州报馆,余大雄便请他为晶报编辑主任。张是一位扬州名士,好写奇辟的文章,本来扬州文艺界,从前有扬州八怪的名人逸事,而这位张丹翁也有些怪癖。他虽名为编辑主任,并不与闻晶报编辑事,只偶然写一则怪文,作一首怪诗而已。一切徵集新闻,处理文字,都是余大雄亲手经营,要三日方出一纸,也真可谓算得好整以暇了吧。
大雄好客多交游,实在他的好客多交游,就是为他徵集新闻材料的谋略。
他对于晶报,发布了有三大纲:一、凡是大报上所不敢登的,晶报均可登之;二、凡是大报上所不便登的,晶报都能登之;三,凡是大报上所不屑登的,晶报亦好登之。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不畏强暴,二不徇情面,三不弃细流,这是针对那些大报而发言的。先打击了大报,以博读者的欢迎,那是“初生之犊不畏虎”,也是一种战略。但如果只是这样空言白话,说说罢了,那就没有意思,总要给点真材实料,给读者们看看,方足以取信于人呀。
所谓真材实料是什么呢?便是要徵集大报所不敢登、不便登、不屑登的资料了。余大雄的徵集新闻资料,有两种方法,一是取自外的,一是取自内的,试为约略言之。
那时上海的记者们,以“不事王侯,高尚其志”的态度,也谢绝各方交际应酬,以自示清高,实为可笑之事。当时也没有外勤记者这一种职业,即使有外勤记者到人家去访问,人家也绝不欢迎。余大雄就是以他的交游广,他以友朋的姿态去访问,人家不能拒绝呀,可是有极新鲜的新闻,就从此中来了。他所访问的友朋以何种人为最多呢,其中以律师,医师、其他一般所谓自由职业者,次之则是海上寓公、洋场才子了。这时候,上海的律师,多于过江之鲫,在法政学堂读三年书,就可以到上海来挂律师牌子了。自然,也有精通法学的名律师,也有只挂了一块律师招牌而从没有办过法律事的。余大雄奔走其间,每每获得大好的新闻资料;其他如上海的许多名医,及一般自由职业者那里,也往往有珍闻出现,所以当时人家呼余大雄为“脚编辑”。
这便是取自外的了。再说:神州日报那房子,既旧且窄,晶报这小小一间编辑室,也就是他的会客室。有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余大雄的朋友,张丹斧的朋友,朋友带来的朋友,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谈天说地。笑语喧哗,吃饱了自己的饭,闲管着别人的事,讨论辩驳,是白非黑,而他就在此中可以汲取材料了。好在晶报要三日一出版,尽多空闲时刻,不似大报的每日出版,匆忙急促。还有文人好事。自古已然,忽然的天外飞鸿,收到一封叙事既曲折,文笔又幽默的报告秘闻,这又都是意外收获了。诸如此类,可说那新闻取自内的了。
总括一句话:晶报上的新闻资料,没有什么内勤、外勤,也没有什么薪资、稿费,这是与大报完全不同的。譬如说:人家偶然报告一件有趣而重要的新闻,怎样去衡量这个价值而与以酬报呢?人家也不过出于好奇心,发表欲,一时兴之所至。见大报所不登而晶报所欢迎的,便即写来了。不过虽然晶报所欢迎,也须加以调查,是否翔实,未可贸然登载。所以晶报对于什么稿费这一层,却是不必谈的。
就晶报所发表的新闻故事偶拾数事而言:当时上海法租界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势焰熏天,谁也不敢得罪他们的。但是有一次,黄金荣为了娶一个女伶人露兰春为妾,与一个上海富商薛某之子争斗的事(按,露兰春是黄金荣所开的“共舞台”戏院的女伶;薛氏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以囤积颜料发财的薛宝润的儿子;薛氏子很吃亏,为黄门徒众,打了一顿,弃于荒野),他报都不敢登,晶报登了。这件事,后来黄金荣的徒弟们,计谋要把余大雄骗到一个地方,依照对付薛宝润儿子的方法,把他毒打一顿。也有人说:这种瘦怯的文人,吃不起我们“生活”(“生活”,沪语代表殴打的意思),那是要闹出人命来的,不如请他吃一次“糖油山芋”吧(所谓吃糖油山芋者,雇一个小流氓,用旧报纸包了一包粪,伺于路旁,乘其不备,塞在他的嘴吧上。那就是请他吃屎的恶作剧,上海也有许多人尝试过了)。但黄老板门下也有文化人(也有报界中人)出来调和了,劝余大雄,何必要吃那些眼前亏呢。教余大雄登门道歉一番,总算了却一件事。
至于说大报所不便登、不愿登而晶报独登的,那是不可以偻指计。即如张謇与余觉、沈寿的一重因缘,上海各大报,没有一家肯登的,而晶报乃以为奇货可居,大登特登。又如有一衣,胡适之在上海吃花酒,这也无足为异,当他在上海华童公学教书的时候,本来也是放荡惯的。这一回,他是胡博士了,是中国教育界的名人了,当他从北京来上海。即将出国,似乎要尊严一点。偏有那位老同学胡宪生(无锡人),觞之于某妓院,遇为余大雄所瞥见(他们是同乡),又以为这是晶报好材料,便写了胡适之冶游的一篇素描。这也是大报上所不便登而不屑登的。其它也不胜枚举,而最轰动一时的,便是“圣殿记”一案了。
圣殿记者,当时有一位德国医生希米脱,到上海来行医。他不是普通的医生,却是施行一种“返老还童术”(上海人如此说法),来了以后,大事宣传,说是怎样可以恢复你的青春腺,在性事上疲不能兴的,他可以一针使你如生龙活虎,永久不衰。在那个时候,上海社会,确可以吃香。在各大报上都登了广告,而且求名人作义务试验。据说:试验打针者有五人,而其中一人乃是康有为。于是上海有两位德国派的青年医生(上海当时习医分两派,一为英美派,一为德日派)黄胜白与庞京周弄笔了,写了一篇“圣殿记”,投稿于晶报。
怎么叫做“圣殿记”呢?所谓“圣”者,指康有为而言,因康有什么“孔子改制考”的著作行世,素有康圣人之称:这个“殿”字呢?原来在古文“殿”与“臀”通,北方人呼臀为“腚”,南方人则呼臀为“屁股”。那就是说这一针是从康圣人的臀部打进去的,文甚幽默,语涉讽刺,康先生大人大物,以为这些小报吃豆腐,不去理它,那知激怒了这位德国大医生希米脱,他正想到上海来大展鸿图,不想被人浇以冷水,大触霉头。于是延请了上海著名的外国大律师,向晶报起诉,以诽谤罪要晶报赔偿损夫。
这个损失晶报赔得起吗?必然是狮子大开口,朋友们都劝余大雄,在这租界上与洋人打官司,总是中国人吃亏,不如向律师疏通,道歉了事,希米脱不过借此*,要开展他的滑头医术,我们报上给他说些好话,为他宣传宣传,也过去了。但余大雄很为倔强,他说,我们晶报虽小,一向以不畏强暴著称,许多读者喜欢看晶报也因为此。现在一个外国滑头医生,靠着租界势力,来威胁我一个小报,我决计抗一抗。况且这篇文字,我们只与南海先生开一次玩笑,对希米脱也没有什么诽谤,南海也不计较,他算什么?以余大雄的倔强,这官司是打成功了。审判的那一天,是英国领事当值,中国方面的会审官是不是关烱之,我已记不得了。结果:宣布被告余大雄,赔偿原告希米脱一元。赔偿损失一元,这不是可笑的事吗?这是象徵着原告已胜诉而被告已败诉吗?
再说:希米脱所要赔偿的是名誉损失,而他的名誉只值一元吗?所以判决以后,希米脱一路怒吼骂人走出,晶报同人则很为高兴。据说:赔偿极微的损失,在英国法律有此判例,这有劳于研究英伦法学家了,但是在面子说,白人总是胜拆了。未几,希米脱悄然离沪去了,这一场官司晶报却增长了千余份报纸。
更有一事可回忆的,当晶报兴盛的时候,史量才颇想收买它,曾托我向余大雄一探其意。量才的意思,以为有许多社会新闻,申报上是不便登的,倘有一个小报如晶报者,作为卫星,那是“老申报与小晶报”(按,这是上海小报贩在各里弄里高喊的,“老申报”要吪?“小晶报”要吪?小晶报因此出名)岂非相得益彰吗?但这个交易,余大雄要他四万,而史量才只肯出一万,这当然不成,晶报何所有,一部神州日报遗传下来的平版老爷车机器,一副断烂零落的铅字,申报也用不着它,无非是买这晶报二字而已。但晶报的组织与他报不同,有余大雄的奔走各处,不惮劳烦,采访新闻,人呼之为脚编辑的。有各色各种的人,跑到晶报馆里来,谑浪笑傲,高谈阔论。就于此中有奇妙的新闻出现,而不是你区区出了些稿费,就可以买得到的。听以我向史量才说:“收买老申报容易,收买小晶报倒是不简单呢。”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卷一百九·列传第三十九·伶官·脱脱 卷十七·毕沅 卷九·王夫之 千百年眼卷十二·张燧 第十四章 住行·吕思勉 ◎毛丫头殒命记·李定夷 通志卷二十三·郑樵 卷之九十八·祁韵士 列传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一百十五·郑麟趾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六 所见与所思·溥仪 潘府传·张廷玉 宁王朱权、上高王朱宸濠传·张廷玉 卷七十六·杨士奇 卷三十九·黄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拷婢·李渔- 〖中吕引子·菊花新〗(外带末上)中郎有女貌羞花,伯道无儿只靠他。病里度年华,何日遂向平婚嫁?下官曹个臣,只因女儿患病,医祷不灵。前日太医院来诊脉,说他是七情所感。我想他这病根,毕竟是从雨花庵来的。我当初在客边,不曾 
- ◆杜征君本(清江碧嶂集)·顾嗣立- 本字伯原,临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之上,召至京师。适武宗晏驾,去隐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闻其名,及即位,以币征之,不赴,书《周书•无逸篇》以进。至正三年春,丞相脱脱以隐士荐,授 
- 卷三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王尚书遗稿王应麟字伯厚鄞人九嵗通六经父性严急每授题设巍坐命坐堂下刻烛以俟少缓辄诃谴之由是为文益敏捷淳祐元年举进士时年十九从王埜受学初调西 
-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柯劭忞- 史秉直 进道 天倪 楫权 元亨 天安 枢 天泽 格耀 天祥 史秉直,永清人,祖伦,筑室得藏金,遂饶于财。金末,中原大乱,叹曰:“财者,人之命也,安可独享。”乃遍周贫乏,建家塾,招徕学者,岁大祲,发粟八万石赈之,父成圭。亦倜傥好施 
- 通鉴续编卷十八·陈桱- 【癸未】孝宗皇帝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春正月壬辰朔帝受朝于文徳殿遂朝于徳夀宫【嵗以为常】置十科以举武士○诏四川宣抚司班师呉璘还河池金人复取新复十三州三军【史浩议弃陜西三路诏吴璘班师璘得诏以帝初政不敢违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六月庚辰朔礼部题为明楼烧毁乞先行奉慰以申对越事 上命于十三日遣英国公张惟贤致祭奉慰 长陵成国公朱应槐等并祭 各陵及 天寿山之神○以皮林剿苖功加元辅沈一贯少师兼太子太傅荫一子中书舍人次辅沈鲤 
- 卷之八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四·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丙戌。谕内阁、本年轮应查阅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四省营务之期。福建即派杨昌浚、浙江即派刘秉璋、广东即派张之洞、广西即派李秉衡、逐一查阅。认真<闲>校。如有训练不精。军实不齐者 
-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 尚书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奉上谕:前经三宝奏,据鲍士恭等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 
- 骠传·欧阳修- 骠国,就是古代的朱波,自称“突罗朱”,..婆国人叫他们为徒里拙。位于永昌南二千里,距京师一万四千里。东临陆真腊,西接东天竺,西南连堕和罗,南滨海,北挨南诏。地长三千里,宽五千里,东北广而长,属羊苴肅城。有属国十八个:迦罗婆提、 
- 李焘传·脱脱- 李焘字仁甫,眉州丹眣人,唐宗室曹王的后代。父李中考中进士,主管仙井监。李焘刚成年,愤恨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都是有关挽救时局的大问题。绍兴八年(1138),李焘考中进士。皇上调李焘为华阳主簿,又调为雅州推官。因人事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一歌颂四十一【教习进士馆诸臣二】万寿诗【五言律四首】教 习 进 士【臣】张世文甲子周璇纪蓬莱敞寿筵贞符方履泰午位正当乾瑞荚添 
- 进东宫备览序·陈模- 臣尝读易观干之潜龙有储君之义二爻之既潜而见则必存学聚问辨之诚三爻居潜见飞跃之间则必有进徳居业之志今储位既正矣学问徳业其可已乎虽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学不可以凌节而施也臣之愚虑窃谓世子之生天命之攸属也天命不 
- 卷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六年春郑人来输平【输左传作渝】和而不盟曰平输者纳也据传公未立时与郑战狐壤而获公焉则公原有怨于郑者至是郑与宋构而前年邾郑伐宋宋告急于公而公不之应则似于郑怨有忘 
- 北山录卷第七·神清- 综名理第十一(□□□诸定举之。地大震动。带犹着地。佛云。舍利禅定。日连尚不识其名也) 富楼那□闻智慧居弟子上而以说法知也(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此云满慈子。从母彰名。满慈母姓名也)大迦叶为法冢嗣。而独 
-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印光- 问:“禅宗诸师,多拨(这里为佛教术语,遣除之意)净土,此又何说?”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1]。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 
- 还丹复命篇·薛道光- 古代内丹术书。简称《复命篇》。宋薛式撰。以诗词形式论述道家修炼内丹之法,包括诗词五十五首、《丹髓歌》三十四首。内容为内丹功法口诀及修炼时的体会。收入《道藏》第七四二册。 
- 海上花列传·韩邦庆- 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中国近代长篇小说。韩邦庆撰。初刊于作者自编文艺刊物《海上奇书》,自1892年2月至10月共出14期,刊28回,1894年出版单行本。1982年人民文学社重新排印出版。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