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十八

礼六

祭品

崇德五年定春秋释奠祭品

圣位

俎三【犊一纯黑九体 羊一 豕一俱五体】

登一【太羮】

铏一【和羮】

簠二【黍稷】

簋二【稻粱】

笾十【形盐 槀鱼 枣  栗  榛菱芡 鹿脯 白饼 黑饼】

豆十【菁菹 芹菹 鹿醢 韭菹 兔醢醯醢 笋菹 鱼醢 脾析 豚胉】爵三【各有坫】

泰尊一【尽羃】

山尊一【尽羃兼贮配酒】

着尊一【尽羃兼贮哲酒】

云雷尊二【尽羃贮初献酒】

象尊二【疏布羃贮亚献酒】

牺尊二【疏布羃贮终献酒】

罍一

制帛一【白色有篚】

祝一【有版并案】

勺【大小十二】

棜一

洗一

庭燎八

香鼎二

镫八

配位四案毎案设

俎二【羊一五体豕一五体】

铏二【和羮】

簠二【黍稷】

簋二【稻粱】

笾八【形盐 槀鱼 枣  菱栗  鹿脯 芡  榛】

豆八【韭菹 醯醢 菁菹 鹿醢芹菹 兔醢 笋菹 鱼醢】

爵三【置一坫】

制帛一【有篚】

鑪一

镫二

十哲位二案每案设

豕一【分五体】

制帛一【有篚】

献爵一【有玷分献官总献于五位之中】

鑪一

镫二

毎位前设

铏一

簠一

簋一

笾四【形盐 枣 栗鹿脯】

豆四【菁菹 鹿醢芹菹 兔醢】

供爵一【有玷】

两庑每四位为一案东西庑各设

豕三【毎位一体盛以盘】

制帛一【有篚】

献爵一【有玷分献官总献于毎庑中】

壶尊三【疏布羃】

勺三

禁一

洗一

鑪一

镫二

毎案各设

簠一

簋一

笾四

豆四

供爵四

啓圣公

俎二【羊一豕一】

铏一【以下实如圣位制】

簠二

簋二

笾八

豆八

爵三

祝一

鑪一

镫二

配位二位共一案

牲盘一

铏一【实如四配制】

簠一

簋一

笾八

豆八

爵三

鑪一

镫二

两庑制如配位

【谨案我朝开创之始】

【太宗文皇帝亲定释奠礼牲牢俎豆典制攸崇国初以来遵循防替张安茂頖宫礼乐全书所载

特详谨辑録以备防考】

顺治二年定月朔释菜祭品

先师及配位哲位

启圣祠并同

笾二【枣栗】

豆一【芹菹】

爵三【清酒】

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追封孔氏先世五代为王合祀于祠改名崇圣春秋释奠毎神位前各一案皆如

启圣王例陈设

是年冬

命颁文庙祭品圗于天下始添设四配每位尊一定十一哲每位各一案东西各添豕首一共添尊一定两庑每二位共一案改东西庑各豕三为各豕首一豕肉二添东西庑各尊三

崇圣祠正位减俎二为一添铏一为二每位各添帛一尊一定配位毎位一案东西各设豕首一豕肉一东西共添尊一各添帛一两庑各添帛一共添尊一

乾隆元年礼部议

圣庙脯醢宜丰鹿脯鹿醢加增鹿二

正位及四配

崇圣祠正位仍用兔醢十一哲两庑及

崇圣祠配位两庑易兔醢为醓醢加增豕二十一年增

崇圣祠配位帛二爵六

十八年礼部议遵十三年

亲祭阙里祀典十二哲两庑俱去豕首肉改用少牢

十二哲从

崇圣祠四配例位各异帛两庑各增香帛一

【谨案文庙祭品自】

【国初至雍正元年虽屡经更订颁行天下而国子监丁祭仍沿旧例哲位东西各豕首一毎位豕肉一盘两庑东西各豕首六毎位豕肉一盘崇圣祠四配东西共豕首一两庑毎位各豕肉一盘又十二哲东西各篚一帛一两庑贤儒南北分列于中间空壁处设香帛一案至是礼部复请厘正诏从之】

丁祭需用祭品

凡登铏簠簋笾豆之实祝帛香烛薪炭之用均太常掌之毎祭礼神制帛三十有二端均白色【正位用绫余用绢长丈有八尺】牛二【一解五体供正位一作羮】羊二十有二豕二十有五鹿三【脯醢用】兔十【脯醢用】大槀鱼十小槀鱼如之谷之属以斗计者黍一粱一稷七斗五升六合稻如之以觔计者麦一荞如之蔬果之属以觔计者菁菜一百七十有六【春用大秋用小】芹一十有五韭九十有二栗二百有七榛十有六其奇为四两红枣百七十有二菱二十有七芡三十有二葱十有一其奇均为八两盐砖二十有二白盐四其以两计者糖四椒茴莳萝各五笋以片计凡二十鲜鱼以觔计凡二十有五酒醴以瓶计献酌者一百三十有六涤鱼者二【春视秋减一瓶】香之属以炷计者为圆柱降香凡三十有五【其一长九寸径八分余均长七寸径五分】以两计者为降香丁凡八其粗者凡一百九十有四以块计者为细降香凡二十炬之属重一觔者为大烛枝凡六重六两者为中烛枝二十有八次中烛半之枝四十有四重二两者为小烛枝二百八十有六次小者半之枝凡九燖牲之薪以觔计春用二千六百有一十秋用二千焚帛之苇以觔计一百有二十秋祭之氷以块计一百一十有二春无之

月朔释菜需用祭品

降真香十有二炷【长七寸径五分】其成块者二十有四两炬重二两者为大烛枝凡四十有八重一两者为中烛枝凡九十有六又半者为小烛枝凡六百九十有六朢如之酒五瓶有奇红枣核桃均九觔有十两咸太常寺供焉

先师位南向北为笾豆案袭以红缎销金衣案近北设爵三置以坫次为镫二中为鑪登次之实以太羮左右为铏实以和羮登之南为簠簋簠二居左实以黍稷簋二居右实以稻粱簠之左列笾十三行近簠为形盐为槀鱼其次为枣为栗为榛为菱又次为芡为鹿脯为白饼为黑饼簋之右列豆十三行近簋为韭菹为醓醢其次为菁菹为鹿醢为芹菹为兔醢又次为笋菹为鱼醢为脾析为豚胉簠簋之南为篚实以帛笾豆案之南为俎一俎中区为三太牢居中解五体羊豕全列以左右俎之南为香烛案袭衣如笾豆案鑪一镫二其右为祝案置祝版并架一袭以黄绫衣香烛案之东西各置尊案一案设尊三凡六尊左右列焉画羃疏布羃锡勺二

四配位东西向凡四案案设爵三前为铏二其次簠簋各二簠之左列笾八近簠为形盐为槀鱼为枣为栗其次为榛为菱为芡为鹿脯簋之右列豆八近簋为韭菹为醓醢为笋菹为鱼醢其次为芹菹为兔醢为笋菹为鱼醢簠簋之前为篚实以帛案之前为俎俎中区为二羊左豕右俎前为香烛案鑪一镫二

十二哲位东西各六案案设供爵一次以香烛鑪一镫二前为铏铏之前左为簠一实黍右为簋一实稷簠之左列笾四近簠为形盐为枣次为栗为鹿脯簋之右列豆四近簋为菁菹为鹿醢次为芹菹为兔醢东西各俎一前设六案之中俎中区为二左羊右豕俎之前为香帛案亦东西各一案设献爵三鑪一镫二篚一实以帛各六端

两庑二位共一案东庑之案三十二西庑之案三十一案设供爵二次以香烛前为簠簋各一簠之左为笾四簋之右为豆四实如哲位东西庑各设俎三俎中区为二实以羊豕俎前为香帛案东西各二案设帛一献爵三鑪一镫二

崇圣祠正位五案案设爵三前为铏二次簠簋各二左右笾豆各八实如配位簠簋之前为篚实以帛其前为俎一中区为二左羊右豕又前为香烛案鑪一镫二

崇圣祠配位东西向凡四案案设爵三次以簠簋各一左右笾豆各四篚各一实如哲位东西各设俎一实以羊豕香烛案一鑪一镫二

崇圣祠两庑东二案西一案案设爵一次以簠簋各一左右笾豆各四东西各俎一实以羊豕香帛案亦东西各一案设鑪一镫二篚一实以帛一

【谨案图像东庑制西庑二位止一案不另图】

土地祠位南向供案一案设磁爵三磁盘二左实鹿脯右实兔醢牲盘一实以牛肉豕肉各一方其前炷香一烛二鑪一镫二质用绿色琉璃

祭品【附】

先师位前币三用绢各长一丈八尺其牲齐噐皿之数用牛一羊五豕五以牺尊实泛齐象尊实醴齐皆三有上尊加羃有勺设堂上太尊实泛齐山罍实醴齐有上尊着尊实盎齐牺尊实醴齐象尊实沈齐壶尊实三酒皆有上尊设堂下盥洗位在阼阶之东以象尊实醴齐有上尊加羃有勺设于两庑近北盥洗位在阶下近南笾十豆十簋二簠二登三铏三俎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笾豆皆二簋簠俎各一从祀同【元史祭祀志】明

洪武元年定礼神制帛

先师庙正配皆白每位各一十哲两庑东西各一有篚牲牢之数

先师如帝王犊牛豕各一四配羊豕各一十哲东西各豕一分五两庑东西各豕一后增为三【明史礼志】

【谨案洪武四年礼部奏改初制笾用竹其簠簋登铏及豆初用木者悉易以瓷牲易以熟又圣像初设高座噐物悉陈于座下至是始各置案于其所又明制凡笾豆之实用十二者笾实以形盐槀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醓醢笋菹鱼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脾析豚胉食糁食用十者笾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食糁食用八者笾又减白黑饼豆又减脾析豚胉用四者笾则止实形盐槀鱼枣栗豆则止实芹菹兔醢菁菹鹿各二者笾实栗鹿脯豆实菁菹鹿臡簠簋各二者实以黍稷稻粱各一者实以黍稷登实以太羮铏实以和羮】

嘉靖九年定正坛陈设之次

先师位前奠帛次以三爵次以登铏中设登左右以铏次以簠簋黍稷居北稻粱居南左以十笾形盐槀鱼枣栗为一行居黍稷之左榛菱芡鹿脯为一行居左次白饼黑饼为一行居又次白饼之北为馔盘十豆居右韭菹醓醢菁菹鹿醢为一行居稷粱之右芹菹兔醢笋菹鱼醢为一行居右次脾析豚胉为一行居又次笾豆之南中牛左羊右豕篚设于坛东南西向祝案设于坛西罍洗盥盆设于露台下东西向四配为四坛每坛神位前奠帛次三爵次二铏次簠簋簠簋之左右设如正坛惟馔盘设于豚胉之下笾豆之次左羊右豕十哲五位为一坛东西各一两庑四位为一坛

啓圣祠正位仝四配配位同十哲从祀仝两庑【学典】释菜祭品用活兔三枣栗各四觔菁菜八两酒三瓶烛大者四枝小者二十八枝降香八两其半存为望日用【南雍志】

钦定国子监志卷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四·宋濂
  台湾郑氏始末卷六·沈云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多才李氏建殊勋·宣南吏隐
  ●平闽纪卷之八·杨捷
  第三六九禀同治六年正月初八日一二二○六--四·佚名
  八四五 弘历御文渊阁赐四库全书总裁等官宴并赏赉有差·佚名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佚名
   第九章 论幽默·林语堂
  卷三十八物产志一·黄遵宪
  一一五、孟子游梁考·钱穆
  卷八十七·佚名
  卷三十八·孔毓圻
  卷首·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佐尧·唐圭璋

      待考。   苏幕遮   柳重金,梅褪玉。昴宿呈祥,符应生公族。盖世功名夸九牧。黼衮褒扬,庆阀辉南北。   赐宫醪,分笃。天与长生,谩把仙椿祝。好继平阳腾茂躅。富贵千秋,饮听瑶池曲。

  • 范梦龙·唐圭璋

      临江仙   成都西园   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阳和先到锦官城。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   人在高楼横怨管,寄将陇客新声。西园下晚看飞琼。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

  • 卷八·董康

      ○易水寒·雜劇   明餘姚葉憲祖所撰。憲祖、字美度。別號六桐。塡詞別號曰檞園。萬曆己未進士。官至廣西按察使。善塡詞。街談巷語。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花晨月夕。徵歌按拍。一詞脫稿。即令伶人習之。此劇

  • 第四十一出 显圣·梁辰鱼

    〔外扮伍员上〕浩荡君恩似海深。鸱夷漂泊任浮沈。波涛来往岂无意。欲洗孤臣不二心。我伍员自从赐剑杀身之后。玉帝因见我忠义。欲显我英灵。封为钱塘江之神。白马素旌。雪袍银甲。随波上下。依潮往来。今闻我兵战败

  • 卷二十五·徐世昌

    吴正治吴正治,字当世,号赓庵,汉阳人。顺治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谥文僖。种竹退食少尘事,疏篁惬远心。门无俗客到,时有暮蝉吟。密叶侵阶绿,幽香入阁深。那知炎暑厉,移榻就清阴

  • 卷十八 后主·王夫之

      〖一〗   大臣不言,而疏远之小臣谏,其国必亡。小臣者,权不足以相正,情不足以相接,聚而有言,言之婉,则置之若无,言之激,则必逢其怒,大臣虽营救而不能免,能免矣,且以免为幸,而言为徒设,况大臣之媢忌以相排也乎?大臣者,苟非穷凶极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八·王祎

    唐宗明皇帝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庚午更太子及诸子名帝欲废太子张九龄谏之【以吕祖谦标目脩】三月壬辰始委礼部侍郎试贡举【以通鉴脩】张守珪使讨击使骁卫大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败绩夏四月奏请斩之敕以白衣领职【以实録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通志卷十五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魏纪第十五上圣武帝 神元帝 思帝 昭帝【桓帝穆帝】平文帝惠帝 炀帝 烈帝 昭成帝 道武帝 明元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

  • ·会攻小埔心生擒伪西王陈哑狗弄张三显等惩办摺·丁曰健

    奏为策调彰化文武官绅督率兵勇民团会攻小埔心老巢,生擒伪西王陈哑狗弄;并先后拿获逆首张三显等多名,分别惩办;彰属海口一带贼庄,俱已肃清;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于本年四月初四日,谨将彰属余匪思逞,克期击散

  •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秦国穰侯魏冉的专传。魏冉是秦宣太后之弟,运用杀伐手段拥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

  • 清河王高岳传·李延寿

    清河王高岳,字洪略,神武帝高欢从父的兄弟。他的父亲高翻,字飞雀,以有器识风度出名,死于侍御史中散的官职上。元象年间,朝廷封赠他为假黄钺、大将军、太傅、太尉、录尚书事,谥号为孝宣公。  高岳少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人们都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李延寿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原是秦、雍二州的刺史、西城郡公。母亲是乐浪郡王氏。冯氏出生于长安,诞生时,满屋有神光。冯朗因犯法而被杀,冯氏便入了宫,太武帝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姑,她品德高尚,善于抚养和教育孩子

  • 段深传·薛居正

    段深,不知是哪处人氏。开平年间,因为精于医术而在翰林听候皇帝诏召。当时梁太祖身患疾病很久,小便很浑浊,僧人晓微奉侍医药,略有起色,太祖就赐给晓微紫衣和大师的称号,赏赐财物非常优厚。不久太祖旧病又复发,晓微被剥夺了所赐

  • 卷三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九明 俞汝楫 编精膳司职掌膳羞筵宴下程旧制凡大筵宴膳司提调光禄寺官供办其待诸番茶饭及下程膳司自行办送後革主事厅一应皆属光禄寺礼部止行文照会以其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四万二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悉从他方诸佛

  • 蒙求·李翰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

  • 困学纪闻·王应麟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