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八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二年。丁卯。二月。辛酉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吉林地方。上年雨泽缺少。下霜太早。是以秋成歉薄。该地方屯丁应交谷石。若仍令其照旧交纳。伊等生计。未免不能接济。着施恩将应交谷石。概行豁免。以示朕轸恤旗人至意。该部即遵谕咨行该将军遵照办理。  

○吏部等部议准大学士管川陕总督公庆复奏称、川省啯噜一项。实为作恶之根。其地山水交错。到处可通。各省匪类。最易潜藏。非立赏罚。地方官必不尽心缉捕。请嗣后文武各官。有能拏获一起。查明在半年以内。照拏获赌具例加二级。半年外功过相抵。不准议叙。如在该地方容留。已过半年。并不实力查拏。或邻境拏获。或别案发觉。将失察之地方官。照失察赌具例革职。文职拏获。免同城武职处分。武职拏获。亦免同城文职处分。从之。  

○壬戍。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谕、据宁古塔将军阿兰泰奏称、永吉一州。设在吉林乌拉。系宁古塔将军所辖地方。该州向隶奉天府。一应办理旗民事务。俱申报府尹转咨。不但稽延时日。且于办理事件。多至掣肘。请将永吉州改设理事同知。属宁古塔将军管辖等语。着照该将军所请。永吉州改设理事同知。管理该州事务。其作何裁改一应事宜。交与该部定议具奏。寻议、永吉州知州衙署。应改为理事同知衙署。该同知关防。应拟宁古塔理事同知字样。查船厂现有理事通判一员。今既将知州改设理事同知。其现设理事通判。应否裁汰。该州现设之州同吏目学正。应作何裁改。刑名钱谷案件。以及文武生员作何改隶之处。俱令该将军会同府尹详议具题。到日再议。从之。  

○又谕、盐山、庆云二县。地瘠民贫。朕已叠次降旨。令该督加意抚绥。且缓带徵年分。地方官遵照办理。当可望其渐有起色。但该处上年秋成。虽有六七分。而无地贫民。尚或未免拮据。今东作方兴。雨泽未降。或应平粜仓谷以资接济。或应借给籽种以惠耕甿。该督查看情形。酌量奏请。其现行之种树穿井等事。实心查办。务期于该地方实有裨益。以副轸念。寻奏、盐山、庆云、二县。现种秋麦之区。得雨二寸。又蒙缓徵。已有起色。将来麦秋可望。拟于清明后农务方殷之时。设厂平粜。以资接济。其赤贫衰老之人。借给口粮。有地无力之人。借给籽种。至种树穿井等事。已次第办理。得旨。览奏稍慰。  

○予故头等侍卫食副都统俸诺纳尔图、祭葬如例。  

○癸亥。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彭维新、阿克敦、进讲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四句。讲毕。上宣御论曰。问仁而曰爱人。问知而曰知人。此非啻示仁知之用。而且括仁知之体。尝谓圣人之言。大小毕赅。有如海焉。以瓶取之盈瓶。以罍取之盈罍。无不满其量。故圣门问仁者虽多。夫子各告之殊。而无非为仁之极则也。乃樊迟以仁知兼问。夫子亦惟是直指其要曰。爱人知人。似乎随所问而揭指归。于以明仁知有相成之用而已。然仁知之全体大用。无有过于此者。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地以生物为心也。圣人得乾之元以为仁。圣人之爱人。即天地生物之心也。舍生物之心。不可见乾元之资始。舍爱人。又何能见圣人之仁哉。爱人之为仁明。则知人之为知。可类推矣。余故曰。非啻示仁知之用。而且括仁知之体。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钱陈群、索柱、进讲周易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易道广大无不备。体以示其象。德以寓其理。阐天地自然之蕴者。其惟极深研几之圣人乎。试观泽上有地。临之象也。悦以强教。顺以含容。临之理也。具其象而理或乖。玩辞者其何所从焉。泽上有地。人咸知其为临之象矣。而因悦之教。与顺之容。更识临之理。教而不养。操切之政也。养而不教。姑息之为也。从古尽临。之义者。舍是其何以为治民之急务哉。且也教与养亦相资而不可离者。是故无包荒之量则振德之心。究不能至诚无斁也。鲜纳污之德。则虚受之怀。究不能广大无限也。人第知教养之宜并行。而不知教正所以为养。养正所以为教也。有临民之责者。所宜视为一事。而日勉焉勿遑也。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讷亲等奏曰。皇上知仁合德。集千圣之大成。教养兼施。跻万方于至治。心源接乎洙泗。道化媲乎唐虞。臣等幸侍经函。亲聆睿训。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甲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先医之神。  

○户部议覆、福建巡抚陈大受奏称、前抚臣周学健、请于台郡采买米谷二十万石。查台郡晚稻收成只有七分。市价较定价昂贵。且该郡从前丰收之年。采买不过十万石。今收成未为丰稔。请先买十万石。余俟秋成后买贮。应如所请筹办。得旨。依议速行。  

○乙丑。谕军机大臣等。户部议覆陈大受奏台郡采买米谷一摺。朕已批依议速行。但从前周学健曾奏台郡采买之弊。由地方官私买射利。朕已降旨训饬。并令陈大受知其情弊。以便妥办。台郡采买米谷。地方官向来视为利薮。陈大受尚未奉到朕旨。且<?艹泣>任未久。此难于采买之说。即系台郡地方官射利之私意。正周学健所指之积弊也。可传谕陈大受。令其加意体察。务除前弊。  

○大学士等议覆太仆寺卿阿兰泰等奏称、阿鲁西巴尔台地方。未种地一百二十二顷。系从前议给正红旗察哈尔官兵之项。据牧厂副总管呈称、原系镶蓝旗牧地。且水草丛深。地多咸卤。恳留牧放马匹。本翼赛尔马克特卜克等处。有水草平常。不宜牧放之地。如数换给官兵垦种。实为两便。应如所请。从之。  

○大学士等议覆、署山东巡抚直隶布政使方观承奏称、青州府属弥河。上年六月内。山水暴涨。涌至寿光。将东岸冲开一百五十丈。寿潍二县。村庄民田。多被淹浸。盐场大道阻隔。请将决口处堵筑坚固。旧河沙埂。悉行挑平。咨河臣遴委熟谙厅员。会同地方官查办。务于桃汛前完竣。至博兴、乐安、二县。未消积水。应于孙家洼之东。开挑引河。引入淄河。业令青州府前赴详加相度。或按段落。或按土方计算。并作何酌给口粮。妥议办理。均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以大学士公讷亲、大学士伯张廷玉、礼部尚书王安国、兵部尚书班第、充会典总裁官。吏部左侍郎蒋溥、户部左侍郎傅恒、兵部左侍郎舒赫德、右侍郎王会汾、刑部左侍郎钱陈群、充副总裁官。  

○丙寅。谕、会典一书。上自郊庙朝廷。行之直省州县。凡礼乐兵刑之实。财赋河防之要。城池邮驿之详。大纲小纪。无不并包荟萃必使制度沿革。本末了然。条贯井井。方足备一代之典章。垂之册府。非若词章之仅资讽咏。纪纂之但夸淹博而已。今既有事重修。尔总裁官、其敬率纂修诸臣。详悉参考。事必究其遵行。令必徵其实据。勿以案牍浩繁。而惮于检阅。致有阙遗。勿以卷帙烦重。而失于纠稽益滋舛错即如现行典制。共睹共闻。而纪叙非实。文与事戾。一经指摘。不觉爽然。又如往昔施行。屡经详定。自当檃括辞旨。略见源流。而原议旧仪。连篇并载。徒为炫目。反揜正文。其他讹误多端。繁简未当。俱宜更正。以示宪章。讵宜因就草率从事。再向者修书。祇先呈样本。余俟全帙告竣。一并进呈。既浩汗而不易披寻。亦已成而难于改作。未得编摩之要领。岂云纂辑之良规。着依明史纲目事例。将稿本缮成一二卷。即行陆续呈奏。朕敕几多暇。将亲为讨论。冀免传疑而袭谬。且毋玩日以旷时。诸臣其敬承之。  

○兵部密议、福建巡抚周学健奏请、闽省营员回避本省一疏。得旨。此所奏密议闽省营员回避本省。因周学健奏该省兵弁积习骄悍。瞻徇掣肘。就事论事。专从闽省而言。但各省营弁。俱不回避本省而独行之于闽。夫营员瞻徇掣肘之习。岂惟闽省为然。从前庆复亦曾奏滇省武员。多用土着宜为变通可见各省情形。大率相类。即所称密令该督渐次调补。虽系潜移默化之道而闽省人员不无揣测疑议。且于事理。亦未为公当。在古人官于故里。临治其乡者。史册多有。然时势不同。伊等即于民事无涉。而瞻顾亲情。在怕不免回避之例。既可行之文职。何独不可行之武臣既欲行之闽省。何独不应行之他省。除千把微员。照所议无庸更调外。其守备以上。俱应隔省补用。至水师营员。洋面情形虽别。而操防驾驶略同。且闽粤江浙。相去不远。亦应隔省调补。着兵部一并另行详悉定议具奏。国家办事。明白正大。原无可隐讳。即使稍有阙遗。亦所为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虽密亦无能揜。至于事当详慎。自有不可不为谨密之处。究之密于前而不能不明白宣布于后。是以前降旨令部院堂官。将密议事件。如何删节行文。分晰定议。看来事经交部。势即不能甚密。且机务繁多。章程难于赅括。而无知之辈不知密议自属向来所有。一似新设科条。反以滋其疑议。殊未妥协。朕思军机处系机密之地。所交密议章奏。本无宣洩。其应交该部密议者。嗣后俱交军机处存记档案。交发部议。其奏事处所奉密议事件。着亦交军机处记档转发。其应行裁节者。临时斟酌请旨。如此。则档案有可稽查。事机始终慎密。亦无由启窥测揣度之弊。前所交定议原旨不必行。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丁卯。祭先师孔子。遣慎郡王允禧行礼。  

○谕、山东去岁被灾。朕屡降谕旨赈恤。今岁又加展月分。今闻彼地穷民。北来觅食者甚众。朕心深为轸念。着截留漕米十万石。分贮歉收州县。令巡抚阿里衮加意体察。或应酌量加赈。或应发粟平粜。以裕民食。俾灾黎接济有资。毋致轻去其乡。妥协办理。具奏以闻。该部即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前闻东省穷民。出外者甚众。曾传谕阿里衮多方抚恤。今特谕部截留漕米十万石。分贮被灾州县备赈。可传谕阿里衮妥协办理。先期多张告示。遍行晓谕。俾灾民早知糊口有资。不致轻去其乡。抛荒田业。一沾雨泽。即可及时耕作。以望秋成。阿里衮其善体朕意。  

○军机大臣等议覆直隶总督那苏图奏称、八旗闲散人户下屯种地一案。照原议兴造房屋。自应陆续完工。但旗户到屯。尚需时日。现届东作。若待旗户下屯。始将地亩播种。势必后时。若令各佃照旧耕种。又恐旗户到屯收地。佃户虚抛辛力。工本无偿。应豫定成规。以免彼此偏执。查秋麦系上年布种。春融加以耕耘。如旗户在三月以前到屯。应令议还工本。交出地亩。在四月到者。麦已将熟。应令主佃各半分收。其秋禾粟谷等项。在三四月布种。五六月耘锄。如旗人在五月以前到屯。偿还籽种。在六月以前到屯。偿还工本。在七月到者。收成已届。应令主佃各半分收。至籽粒工本数目。令地方官传同屯长旗佃。照本处情形。秉公议定报明。以免偏累。应如所请。从之。  

○大学士等议准、署山东巡抚直隶布政使方观承奏称、八旗内务府咨部清字事件。应行知外省者。向由承办衙门缮写。转行督抚接准后。繙绎汉文。增损错漏。实所难免。嗣后凡遇八旗内务府清字事件。行知外省。该部即译出汉文。将原咨一并知照。如系摺奏案件。奉有谕旨。及案内叙述旧奉谕旨。该部即移咨内阁。繙译汉文知照。从之。  

○礼部题、朝鲜国王李昑。遣使表贺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及进岁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兵部议覆奉天将军达勒当阿奏称、盛京三陵。各设披甲八十名。并未设领催。请每旗添设领催一名。率领披甲巡查。并掌管钱粮档册。俟奉天本旗公中骁骑校缺出。与本旗领催。一同拣选。记名补用。应如所请。但每旗一名。为数过多。应照各陵例。准其各设领催四名。从之。  

○又议覆、天津水师营都统富昌等奏称、水师营水手。原设二百名。请将每船正副舵工、正头碇、阿班、舢板、缭手等。各存留一名。船二十只。共存留水手一百二十名。拨附水师营应用。余八十名应裁。照例每人赏银三两。发回本籍。又称从前舵工水手内。有能教训勤勉者。挑取十名咨部。给与把总职衔劄付。仍留营效力三年。奏请交部议叙。现循照办理。但年限太浅。请入于存留水手内。效力五年。再行具奏。交部议叙。至教习千把总等。既经裁汰。除原派协领统辖外。应于满洲官员内。每翼各派防御一员。骁骑校一员。管辖水手。协理船务。均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巴林札萨克固山贝子达子之子萨木丕勒多尔济、袭爵。  

○戊辰。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以和敬公主初定礼。御保和殿。赐蒙古诸王等宴。  

○上启銮。谒东陵。  

○谕曰。固原提督许仕盛。着来京候旨。其员缺着大同总兵官瑚宝补授。大同总兵官员缺。着吕瀚补授。去冬固原兵丁不法一事。任举系一游击。尚能闻信即出。往来拒敌。擒拏数十人许仕盛身为提督。乃临事畏葸。不能亲行弹压。其柔懦无能如此。岂堪胜提督之任。大学士庆复审明之日。按律自有处分。断无仍令许仕盛复任之理。是以令其来京。并非因悍兵肆横。遂得操专阃之去留。以长刁风。此处着大学士庆复、晓谕彼处兵民。将来审出不法各兵。自当明正其罪。速行正法。断无宽纵也。  

○谕军机大臣等。山东流民。出口觅食。前已传谕巡抚阿里衮、加意抚绥。近据索拜奏称、古北口等处。流民四出。近日至二三千人之多。上年东省州县。虽被偏灾。业经叠次加恩赈恤。今春复加展赈月。地方官果能实力奉行。何至流移载道。至于如此。此必因办赈各员。因抚臣屡易其人。不加实力。奉行不善。或乘此有侵欺克扣情弊。俱未可定。着传谕阿里衮。或特派大员。详悉查勘。或亲身前往查看实在情形。现有截留米石。其应行查办之处。即另行妥办。毋致灾黎失所。  

○是日、驻跸烟郊。  

○己巳。谕、上年豫省被水州县。曾谕该抚查明被灾分数。按例赈恤。今入春以来。雨雪稀少。穷民应作何接济之处。亟当豫为筹画。平粜仓谷。不必拘存七粜三成例。务期多方抚恤。俾得均沾实惠。其或未沾雨泽。耕种有误。则极贫次贫之民。尚应加展赈月。以资糊口。着该抚确查情形。速行请旨。  

○又谕、豫省地丁钱粮。今岁系轮免之年。其耗羡旧欠等项。俱予停缓。俟次年补徵。惟该省有额徵随漕银两。支给运军行月钱粮。例不捐免。但此项银两。通省按亩徵收。皆畸零小数。小民难以输将。且豫省去岁亦有被灾之处。朕所轸念。着照耗羡等银之例。将该省随漕银一十一万八千余两。缓至戊辰年补徵。再归德府属有徵解江南船料银两。亦系按亩徵输。事同一例。亦着缓至来年徵纳。其本项应用银两。该抚酌量借拨。该部即遵谕行。  

○户部议覆、直隶总督那苏图奏、本年秋冬二季。及明年春夏二季。遵化、蓟州、丰润、等三州县供应陵糈。需米四万五千余石。除积年存贮余米三千余石。尚需拨米四万二千石。应即在八沟贮买余存米内。酌拨运往。所有向例拨充陵糈漕粮。应行停止。应如所请办理。得旨。依议速行。  

○是日、驻跸白涧。  

○庚午。上驻跸桃花寺。  

○辛未。春分朝日于东郊。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礼部奏、本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昭仁皇后忌辰致祭。与清明节致祭。适逢一日。请于前一日遣官行忌辰致祭礼。从之。  

○是日、驻跸隆福寺。翼日如之。  

○壬申。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癸酉。谕军机大臣等。据纪山奏称、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占革布什咱土司地方。彼此仇杀。又诱夺伊侄小金川土司泽旺印信。并把守甲最地方。扬言欲攻打革布什咱等语。苗蛮易动难驯。自其天性。如但小小攻杀。事出偶然。即当任其自行消释。不必遽兴问罪之师。但使无犯疆圉。不致侵扰。于进藏道路。塘汛无梗。彼穴中之斗。竟可置之不问。如其仇杀日深。势渐张大。或当宣谕训诲。令其息愤宁人。各安生业。亦当相机行事。声威足以慑服其心。使之弭耳输诚。方为尽善。苗蛮顽梗无知。得其人不足臣。得其地不足守蠭屯蚁聚。无足深较。倘果有拒抗侵轶。不得不宣布皇威。以全国体。亦当相度机宜。慎之于始。不可轻为举动。但不可因遵朕旨。即或有关国体。不得不示以国威者。亦一味因循。惟在庆复纪山等。详审事势。令轻重合宜耳。即如瞻对一事。初亦非敢有侵犯。而一经办理。不免命将出师。并由京城派员前进。直至大学士庆复亲往经略。始得安辑。皆由事前不能先有成算。以至于此。足见抚驭远夷。全在机宜合要。边吏喜于生事。营弁不知远谋。往往过为张皇。因小酿大。不知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惟当修善守御。厚蓄声威。令其畏惮奉法。恩抚威怀。各得其道。先事豫筹。无致轻有举动。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报、京师于本月初十日。未刻至丑刻。约得雨雪四寸有余。近京二三十里内。一体均沾。得旨。此处亦如之。但所奏分寸。不觉过实乎。虽不无少补。而朕意尚以为不足。再得继以甘霖。则实可喜耳。  

○是日、驻跸桃花寺。  

○甲戍。上幸盘山驻跸。至丁丑、皆如之。  

○遣官祭关帝庙。  

○礼部议覆、湖南按察使周人骥奏称、湖南俗尚浇漓。凡居丧之家。纠集亲朋。演戏开筵。自昬连旦。名曰闹丧。其次力有不逮。亦纠合邻族亲朋。举饮歌唱。拍手相和。聚必多人。唱必彻夜。名曰夜歌。民间陋习相沿。绅衿亦所不免。请严绅衿违抗之条。以挽颓风。应如所请。严行禁止。绅衿内如有仍蹈前辙者。该地方官确查。照违制例。杖一百。通详斥革。从之。  

○工部议覆、署江南河道总督顾琮疏称、黄河北岸。徐昇坝缕堤。贴近运河。因黄溜北趋。外滩刷去。<?阝步>生新险。亟应建筑挑水埽坝二百九十丈。应如所请。从之。  

○山西巡抚爱必达奏、正月二十八日。据司道密禀。有文水县民杜良珍、赴汾阳县民卞怀锦家。投递逆书二纸。当据卞怀锦出首。获犯呈书。臣展阅书词。荒诞狂悖。提犯来省审讯。该犯供称素有疯疾。因饥寒无奈。造写逆书。计图诓骗。搜该犯家。有纸糊旧烂鞋样一纸。上书妖言及机密字样。讯据供称、妖言即谣言。系人传说伊子不妥之意。机密系寄字伊子。家穷勿被人见笑之意。臣按该犯投书之日。并未疾作。即设谋图骗。岂无他术。似此大逆手札。遽敢投于素不相识之人。虽亲属邻里。众供佥同。情理殊难深信。查伊子杜肇星。现在喀喇河屯。己咨直督提解到案。讯拟具奏。得旨。此等恶民。所谓凶顽可愍者也。然发觉甚速。亦足以警愚民。按律严审究拟。其首出之人。可谓良民。酌加奖予。并传谕提督索拜。及现在办差之按察使永宁。将杜肇星即速密拏。交山西巡抚爱必达一并严审。  

○乙亥。谕军机大臣等。据山西巡抚爱必达奏报、文水县民杜良珍。赴卞怀锦家投递逆书。现在拏获审讯一案。朕已批示。令其按律严审究拟。今思杜良珍捏造狂悖之词。于法自无可贷。但供称意在诓骗银两。若实情不过如此。不足明正典刑。可不必录供成案。然不抵之于法。则此等奸恶愚民。又无以示儆。向来外省有奏明杖毙之例。着传谕爱必达。令其于审明完结之日。即于本处杖毙示众。将办理情由具摺奏闻。不必复用题本。寻覆奏、查杜良珍供词。并询之里邻人等。实无交结匪类情事。是该犯立意止于诓骗银两。反覆究审。已无遁情。谨遵旨不必录供成案。发回该县知县。当堂杖毙。示众完结。报闻。  

○又谕曰。奉天府尹苏昌续参义州知州胡世仁一本。朕已批发。苏昌到任后。所参属员亏空甚多。前后共有几案。此各案是否俱系霍备在任时。属员侵蚀所致。或有前任府尹吴应枚任内之案。着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分晰查明。如在吴应枚任内。亦应照例议处分赔。再霍备曾否补用。现在何处。一并查明奏闻。  

○又谕、刑部奏称、南城兵马司副指挥张光熊。拏获造卖赌具莫天禄一案。霸州知州冯章宿将人犯扣留。以自行访获通详。复致私书请托。请交该督就近将先后拏获之处。查审分别参处等语。此案内曲直。乃议叙议处所关。而私书请托。渐不可长。着该督秉公确审。不得因系属员。稍为回护。  

卷之二百八十四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卷三 周紀三·司马光
  卷五十七 景德元年(甲辰,1004)·李焘
  卷四·张预
  卷五十一·朱熹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二·佚名
  卷四十八·苏辙
  卷十·鄂尔泰
  卷三十四·班固
  庶人朱友繦传·薛居正
  丑闾传·宋濂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吕思勉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出 思忆·梁辰鱼

    〔末扮内臣上〕龙槛沉沉水殿淸。禁门深锁寂无声。君王去后舞衣冷。日暮水漂花出城。自家掌管馆娃宫一个内监是也。昨俺大王爷伐齐。要与娘娘同去。娘娘身子不好。独居宫中。怎么这时候还不见梳洗。只得在此俟候。〔

  • 《词综》(卷三十)·朱彝尊

    元词五十八首水龙吟游丝张癗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飏飏,欲留还去?雪茧新抽,青虫暗坠,檐蛛轻度?看垂虹百尺,萦回不下,似欲系春光住? 凭仗何人收取。付天孙云绡机杼?浮踪浪迹?忍教长伴,章台飞絮。惹起闲愁,织成

  • 卷八·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八【补遗】蒲州吴雯撰五古中秋李太守招集崇实书院看月秋半物候肃雨余山光净恬然讲院中耳目絶嚣竞我公比秋月相招恣清咏顾此月常有此月独端正光开海上云朗挂天边镜肯辞酒盏深苦乏诗思横徘徊不知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四苏頲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炎历事边陲昆明始凿池豫游光後圣征战罢前规霁色清珍宇年芳入锦陂御杯兰荐叶仙仗柳交枝二石分河泻双珠代月移微臣比翔泳恩广自无涯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

  • 巻九·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九     明 宋公传 编无题体无题之诗起于唐李商隠多言闺情及宫事故隠讳不名而曰无题其间用隠语如身无防鳯防飞翼心有灵犀一防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可见此编效颦于李观其辞

  • 志第三 礼仪三·魏徵

    陈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新除尚书左丞庾持称:“晋、宋以来,皇帝大行仪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庙 ,奏策奉谥。梓宫将登辒辌,侍中版奏,已称某谥皇帝。遣奠,出于陛阶下,方以此时,乃读哀策。而前代策文,犹云大行皇帝,请明加详正。”国子

  • 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张廷玉

        ◎阉党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

  • 东林列传卷十·陈鼎

    ○明施邦曜传施邦曜字尔韬号四明其先乌程人宋庆元间有名宿者仕为余姚令因家焉邦曜举万厯四十年浙江乡试四十一年赐进士明年授顺天府武学教授天启元年升工部营缮主事四年为云南考试官归晋员外郎时魏忠贤用事诸曺郎皆奔

  • 两汉笔记卷二·钱时

    宋 钱时 撰高祖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塡抚天下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爲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爲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爲楚王壬子以云中鴈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

  • 五六 武人的总办·周作人

    在学堂方面这时也有了一个变更,这事大约是在乙巳年三月以后,因为日记上没有记载。所谓变更乃是又换了总办,总办换人也是常事,但是这回换的不是候补道,不是文人而是武人,是一位水师的老军官。这或者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因为无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魏收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先后出任秦、雍二州刺史,被封为西城郡公。母亲王氏,乐浪人。冯氏生于长安,出生之时,天空有奇异的光芒出现。冯朗犯罪被杀后,冯氏被选入宫中。世组太武帝拓跋焘后宫中的左昭仪,是冯氏的

  • 偏安排日事迹卷二·佚名

    六月丁巳〔朔〕,大学士高弘图自请往江干督漕粮登庾。从之。命补记注侍班官。时户科罗万象因勋臣忿争,以肃朝仪、和文武为言,具请「以票拟还阁臣、以参驳予言路,并设记注侍班官」。从之。戊午,命遣官往北监营先帝山陵、祔葬

  • 胡惟庸党案考·吴晗

    一《明史》所记之胡惟庸胡惟庸事件是明代初叶的一件大事,党狱株连前后十四年,一时功臣宿将诛夷殆尽,前后达四万余人。且因此和日本断绝国交关系,著之《祖训》。另一方面再三颁布《昭示奸党录》《臣戒录》《志戒录》《大诰

  • 卷三 士冠礼第一·郑玄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卷二·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二上元程廷祚撰春秋职官考略中周三吏杜曰三吏者三公也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郑云谓三公也成二年王命委于三吏卿士杜曰卿士王卿之执政者诗皇父卿士史记厉王以荣公为卿士又

  • 卷之五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二信父子之信《唐书》,太宗文武大圣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母日太穆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戍午生於武功之别馆。年始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贵人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惠洪

    禅师名文偃。姑苏嘉兴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博通大小乘。弃之游方。初至睦州。闻有老宿饱参。古寺掩门。织蒲屦养母。往谒之。方扣门。老宿揕

  • 迦叶结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