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辩乐第七

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歌之舞之,容发于声音,形发于动静,而入于至遭。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则不能无道,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乐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淫,使其音调和而不诡,使其曲繁省而廉均。是以感人之善恶,不使放心邪气,是先王立乐之情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各像动德应时之变。故黄帝乐曰《云门》,颛顼曰《五茎》,喾曰《六英》,尧曰《咸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曰《大武》,此八乐之所以异名也。先王闻五声、播八音,非苟欲愉心娱耳,听其铿锵而已。将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协律吕之情,和阴阳之气,调八风之韵,通九歌之分。奏之环丘,则神明降;用之方泽,则幽祗升;击拊球石,则百兽率舞;乐终九成,则瑞禽翔。上能感动天地,下则移风易俗,此德音之音,雅乐之情,盛德之乐也。

明王既泯,风俗凌迟,雅乐残废,而溺音竞兴。故夏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殷辛作靡靡之乐,始为北声。部卫之俗好淫,故有《溱洧》、《桑中》之曲;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汤》、《蹈火》之歌。各咏其所好,歌其所欲,作之者哀,听之音泣。由心之所感,则形于声;声之所感,必流于心。故哀乐之心感,则焦杀啴缓之声应;濮上之音作,则淫泆邪放之志生。故延年造倾城之歌,汉武思靡嫚之色;雍门作松柏之声,齐泯愿未寒之服。荆轲入秦,宋意击筑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发直穿冠;赵王迁于房陵,心怀故乡,作山水之讴,听者呜咽,泣涕流连。此皆淫泆凄怆、愤厉哀思之声,非理性和情德音之乐也。桓帝听楚琴,慷慨叹息,悲酸伤心,曰:“善哉!为琴若此,岂非乐乎?”夫乐者,声乐而心和,所以和为乐也。今则声哀而心悲,流泪而歔欷,是以悲为乐也。若以悲为乐,亦何乐之有哉!今悲思之声,施于管弦,听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辩,悲则感怨思之声,岂所谓乐哉!

故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乐不和顺,则气有蓄滞,气有蓄滞,则有悖逆诈伪之心、淫泆妄作之事。是以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使人心和而不乱者,雅乐之情也。故为诗颂以宣其志,钟鼓以节其耳,羽旄以制其目,听之者不倾,视之者不邪。耳目不倾不邪,则邪音不入,邪音不入,则情性内和,情性内和,然后乃为乐也。

猜你喜欢
  辨惑第十三·桓谭
  卷三·朱熹
  春秋辨义卷一·卓尔康
  参读礼志疑卷上·汪绂
  第七章 21·辜鸿铭
  卷四十四·卫湜
  卷八·史浩
  卷一百十二·秦蕙田
  卷五·王道焜
  卷四十五·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指月录卷之十六·瞿汝稷
  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第三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五·乾隆

      宋  仁宗皇帝  【壬午】庆厯二年春正月复盐法  自元昊反军兴用度不足因聼并邉入中刍粟予劵趋京师货务【宋初京城置货务后但给金银交钞往迁而不积茶货】受钱若金银入中他货予劵偿以池盐由是羽毛筋角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七月癸亥朔日食○孟秋时享 太庙遣驸马侯拱宸恭代伯杨世阶陈伟分献○大学士吴道南二十八<锍-釒>乞归○大学士方从哲复因病乞休且言朝政塞而不通人心郁而不畅大僚半缺言路全空请亟补阁员共图治理不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庚辰朔时享太庙遣侯郭大诚恭代○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改南京户部尚书卫承芳为南京吏部尚书○辛巳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永陵○ 上赐辅臣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宴崇隆等进贡

  • 卷之一千四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三十、自文衙弄至曹家巷·包天笑

      在我十五岁的下半年,家里又迁居了,这回是从文衙弄迁居到曹家巷,仍在阊门内的一隅。我们迁居的地址,是在曹家巷的东口,三条桥的堍。所谓三条桥者,是曲尺式的接连三条桥,一条下面有河,可通船只,两条都在平地。苏州城厢内外不

  • 垦令第二·商鞅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 相稽。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 敝。农不敝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 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

  • 论语点睛补注序·智旭

    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其信然乎。汉儒明于训诂典章。宋儒明于世法义理。皆各有功后来。而于圣言之量未尽也。明澫益大师以佛知见为四书解。而佛儒始通。微言始显。真解也。亦圆解也。四书解者。一论

  • 卷三·佚名

    复次大王。其上即是三十三天所居之处。彼有龙王住於水际。所谓难陀龙王。乌波难陀龙王。阿说多哩龙王。母唧邻那龙王。摩那斯龙王。伊罗钵怛罗龙王等。住寿经劫护持世间力无能敌。是诸龙王与坚首天持鬘天常骄天四大王

  • 杂毒海卷四·性音

      京都栢林嗣祖沙门 性音 重编盖大殿黄面老子眼[目*答]眵。千方百计讨便宜。而今无着浑身处。却要儿孙盖覆伊(松源岳)。瞿昙老子面皮黄。一个浑身没处藏。普请为渠遮盖去。免教赤体露堂堂(秀岩瑞)。挂钟重似鸿毛

  • 卷第一·佚名

    莲月禅师语录卷第一门人性容录住遵义府九青山东印禅寺顺治戊戌春师在夜郎山怀白堂受请进院三门云门庭孤峻堂奥幽深且道从那里入乃以拄杖三击云七通八达了也便进。佛殿云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此是过量人行履即今新长老礼拜

  • 金鳌退食笔记·高士奇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

  • 大唐新语·刘肃

    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或《唐新语》。笔记。唐刘肃撰。十三卷。肃为宪宗元和时人。曾官江州浔阳主簿。此书成于元和二年(807)。仿《世说新语》体例,计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佚名

    1卷。作者及撰年未详。主要讲三元真一。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田;下一,为黄庭之元土。阐发气功理论的同时,亦介绍了具体功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 牛羊日历·刘轲

    唐代传奇小说。1卷。刘轲撰。题中之“牛”指牛僧孺,“羊”指杨虞卿、杨汉公兄弟。文叙牛、杨等人在朝中的劣迹。先述杨氏兄弟登第后二十年把揽朝政,党同伐异,造谣诬陷;次写牛与之朋比为奸,诡诈窃誉。与《周秦行纪》均

  • 呻吟语·佚名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撰者及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此书虽然没有作者题名,但在书后有一跋语,介绍了此书成书的大概情况,对我们了解此书颇有参考价值。据跋语所称:此书是由作者和其父共同编辑而成。作者的父亲曾随宋二帝等

  • 春秋诸传会通·李廉

    二十四卷。李廉(生卒不详)撰。此书属集注汇编性质。《自序》云:“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专门也;次义疏,释所疑也;总之以明胡氏,贵乎断也;陈(傅良)、张(洽)并列,择其长也。而又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佚名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与《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