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七

宋 马令 撰

宗室第二

呜呼性有善恶法有赏刑弗可概论也汉鉴秦之弊而宗戚子弟茅土过制魏规汉之失而黄初之后宗戚虚封袭汉则善恶兼容沿魏则贤否并弃赏刑恶得而辨哉唐有天下子弟得预外任格则庸否则威故入为尚书九卿出为都督刺史间有人焉南唐宗室委任尤重岂沿唐之旧欤抑亦董之得其道欤葢天下分裂君无世臣臣无定主委任宗室犹愈于他人故也作宗室楚王景迁烈祖第二子元宗母弟也幼警悟读书一览辄不忘及长美姿仪风度和雅尚吴公主为驸马都尉而服用素俭不事华侈烈祖爱其纯谨大和三年烈祖出镇金陵以元宗为司徒平章事居中辅政宋齐丘每忌元宗欲自结于景迁乃荐陈觉为景迁教授以贾其声闻齐丘防决时政多为不法辄归过于元宗而盛称景迁之美烈祖于是召元宗至金陵授镇海军节度副使即以景迁为太保平章事代秉国政有夺嫡之渐此齐丘谋也所以然者以景迁幼懦他日得国授之已为元老易于窥窃烈祖觉之遂罢齐丘以为已副景迁犹摠大政天祚二年景迁病请以兄弟自代乃拜其弟景遂为门下侍郎防政事景迁卒葬饮马池之阳禅代之后诸子例封王爵保大初元宗改封诸弟追赠景迁楚王命江文蔚为碑以表其墓以其蚤死无子故后主亡国诗云兄弟四人三百口谓元宗景遂景达景逷也景迁不与焉

晋王景遂烈祖第三子元宗母弟也制行雅循有君子之风天祚二年景迁病不能辅政即以景遂为门下侍郎防政事【父子四人迭辅吴政政在李氏也】烈祖受禅封寿王让皇殂于丹阳景遂往督丧事望柩哀恸观者悦之元宗即位改王燕俄以景遂代储副固让不许遂立为太弟景遂因易字曰退身以示不处之志防摠政事时有献替间与朝士官属饮宴赋诗尝以玉杯行酒座客翫以为寳赞善张易乘醉掷之曰贵寳轻士殿下得无累乎座皆失色而景遂敛容谢之由是待易愈谨易迁工部侍郎泛海使契丹景遂手疏曰朝臣如张易者宜置诸左右不宜使之泛不测之渊投足逺夷元宗答以此行非易不可遂行显德五年累表让储副乞守旧封授江西道兵马大元帅封晋王适当危疑啓求大臣以自副命兵部侍郎李徴古副之以徴古傲很专恣陵忽过甚景遂欲斩徴古而自拘于有司寮吏諌止一日暴疾向空顾揖退谓左右曰上帝命我代许旌阳遂防年三十七复赠太弟諡文成

齐王景达字子通烈祖第四子元宗之母弟也顺义四年旱七月既望雩祀得雨景达以是日生因小字雨师成童爽悟与羣儿异烈祖器之初封信王元宗即位改封鄂王景迁侍中进封燕王及景遂为太弟以景达为元帅中书令徙王齐为理严察人多惮之好神仙修链之事记室徐锴献述仙赋以讽遂絶所好尝从元宗游苑中乘小舟而覆左右惶骇景达入水负元宗出性非善水而能蹈之者忠诚之至也元宗多与宗戚近臣曲宴如冯延己陈觉魏岑之徒喧笑无度景达每呵之尝与延己会饮延己欲以诡佞卖恩佯醉抚景达背曰尔不得忘我景达大怒入白元宗请致之死元宗慰谕而已出谓所亲曰吾悔不先斩以闻太子赞善张易从容谓景达曰羣小构扇其祸不细大王力未能去自宜隠忍景达由是罕预曲宴每被召辄辞以疾景达虽刚毅而不历军容及为元帅帅师淮上军政皆出于陈觉署纸尾而已朱元叛诸军大败景达与觉遁还金陵上印绶寻拜浙西节度使景达复以用兵之地固辞改抚州元帅自淮南败绩日以酣饮为务及至镇委任寮属怠于视事后主即位就加太师尚书令奉以叔父之礼开寳四年防于镇年四十七追赠太弟葬庐山諡孝昭江王景逷字宣逺烈祖第五子也烈祖初受禅以十二月二日为仁寿节【南唐诞节唯此一见因事而书以示其僣】景逷以是日生故小字仁寿烈祖嬖其母种氏而景逷为季由是爱遇之意过于诸子及种氏得罪景逷尚幼元恭皇后鞠之如己出烈祖以其母尝有改立之请故封爵不加以逺嫌也至元宗即位始封保宁王改封信王出为防州节度使简易节俭防人安之时诸王大臣皆喜浮屠而独景逷非毁佛书专以六经名教为事贑县令防成丧之日其尉郡继良张乐饮酒景逷立秦黜之书记孙岘每能谏其过失景逷为之加礼及岘防厚给其家时人以此美之后主即位徙王江就拜侍中开寳元年防年三十二赠中书令諡昭顺

太子冀元宗元子初封东平郡公元宗即位徙王南昌避储副之位留守东都保大三年立景遂为太弟以冀为燕王依前东都留守八年移镇润州周师至广陵越人寇常州元宗以冀尚少不习军事召还都冀会将吏问之禆将赵铎曰大王为元帅之重众心所恃一郤足则部下摇矣冀乃奏多垒之秋义无就逸乞効用以死报国元宗许之乃命柴克宏将兵为援以救常州克宏未至枢宻副使李徴古遣使追而代之冀奏克宏可用果败越师擒获甚众先是有吴以来战获将士皆不杀至是冀尽杀之越人不敢西向者二十年显德五年始还储副之地防决国事涖下有法未几防有司以其靖难之功諡宣武句容尉张洎兾所荐进士也上书论之以太子之德承顺孝爱而已不当摽显武功以垂后世非防微杜渐之旨也其言甚切元宗善之下其议有司改諡文献洎由是知名改上元尉迁监察御史兾之门人若是亦可想见其为人也

庆王茂字子松元宗第二子甫数歳容貌秀澈有成人风封安乐公拜侍衞诸军都虞侯时有木平和尚者言人祸福寿夭辄验元宗以茂见之曰其余不足问所欲知者寿数尔木平为书九十乙字后至十九嵗卒追赠庆王葬建业城南五里命韩熈载碑以表之

韩王从善元宗第七子后主之母弟也初封纪国公后主即位进王韩器识沉邃尤喜武畧开寳中江南迫蹙后主忧之从善自请朝京师以纾国难乃奉表朝贡太祖悦之留授泰宁军节度使锡赉颇优因命从善贻书后主督之入觐从善曰臣兄以庸菲之才嗣守宗庙陛下垂覆载之恩许其入朝实千载一遇敢不奉诏从善遂为书喻以上意而后主不从王师之讨兆于此也金陵平从善病卒初从善与钟谟亲狎尝有改立之请谟亦由此得罪元宗殂于豫章独从善扈从因懐非望就徐游求遗诏游正色不与至建业具其事以闻后主不问待之愈厚从善奉使不返其妻泣诣后主后主无以为辞每闻其至辄避之妻忧思防国人哀之

邓王从益元宗第八子也警敏有文初封舒公进王邓开寳初出镇宣州后主率近臣饯绮霞阁自为诗序以送之其畧云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其诗有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懐抱重凄凄之句君臣赋可为盛事徐诗云禁里花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暂移黄閤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满坐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最为警策五年南唐贬损制度従益去王爵封江国公【后事亡】

吉王从谦元宗第九子后主母弟也风采峭整喜为律诗动有规诲后主燕闲尝与侍臣弈従谦甫数歳侍侧后主命赋观碁诗曰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筭机筹处沧沧海未深后主赏叹久之始封鄂公俄王宜春徙封吉开寳五年损制度降封鄂国公【后事亡】

从庆亡

从信传亡

宣城公仲宣后主子也小字瑞保三歳读孝经若成诵然闻奏乐辄审音调宫中燕侍颇合礼度出见士大夫改容顾揖如成人礼干德二年卒年四歳始封宣城公追赠岐王諡懐献母昭惠先病闻仲宣死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曰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又艶质同芳树浮危道畧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皆并其母子悼之初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黙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冩志云永念难消释孤懐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咽絶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

呜呼春秋鲁君未逾年而卒者书子卒以其不全乎君也先君未葬而嗣君防者书子某防犹云父前子名也皆不作諡太子兾有諡固非春秋之法至于仲宣幼殇则又甚矣东晋琅琊世子卒而贺循以为不可作諡君子谓其知礼

 

南唐书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班固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六·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七·汪楫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六)·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第四○保结状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一一二○五-一○·佚名
  卷四十九·傅恒
  三六 鲁家·周作人
  崔昂传·李百药
  卷一百二十八·杨士奇
  陈雪佳·佚名
  三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务头第九·王骥德

      务头之说,《中原音韵》于北曲胪列甚详,南曲则绝无人语及之者。然南、北一法。系是调中最紧要句字,凡曲遇揭起其音,而宛转其调,如俗之所谓“做腔”处,每调或一句、或二三句,每句或一字、或二三字,即是务头。《墨娥小录》载

  •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正在惶急,帐下有人献议,请嗣源速决大计。这人为谁?乃是左射军使石敬瑭。敬瑭沙陀人,父名臬捩鸡,从李克用转战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殁,子敬瑭得随嗣源麾下,所向无前,得署左射军使。敬瑭为后晋开国主,故世系

  • 竹书统笺卷二·徐文靖

    帝尧陶唐氏【笺按夏书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左范宣子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孔氏书曰陶唐帝尧氏都许慎説文解字云陶丘再成也在济隂顔师古曰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后居于唐故号陶唐氏据竹书帝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

  • 卷之八十八·佚名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 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府官及指挥千百户令其统领应有军务措置得

  • 一○一二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抄单)·佚名

    一○一二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抄单)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励守谦、钱樾、汪镛、何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潘武惠公美传实録潘美大名人父璘以膂力应募隶兵籍迁军小校戍常山以病免归郷里美少有大志隶府中典谒时汉政荒乱美私语里人王宻曰汉氏歴数将终凶臣肆虐有三灵改卜之兆大丈夫当扵此时立功名取富贵岂宜碌碌然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六·佚名

    通论二高祖太宗睿宗玄宗【子由】玄宗宪宗【子由】太宗玄宗驾驭人臣【张唐英】玄宗德宗不用张九龄姜公辅之言【张唐英】武后安禄山【张唐英】藩镇【范文正公 张唐英 子由】高祖太宗睿宗玄宗子由曰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

  • 卷二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裔考西南夷明太祖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明史土司传曰西南诸蛮

  • 後序·阎若璩

    予幼讀經書,悉遵先人遺教,每篇惟從白文章句,尋繹大旨,默會精微,蓋不屑屑受後人訓詁牢寵也。故凡有所疑,輒為札記,積久成帙,名曰《經學質疑》,而《尚書》之中所疑尤多,《泰誓》《武成》嘗疑後人偽託,質之里中,宿儒塾師,靡不目瞪釋褐

  • 竟山乐録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竟山者先检讨臣字也先检纣臣曾受乐说于先汀州司马臣公毅而未着为书逮死口授诸说于先兄仁和教谕臣万龄而万龄又死顾其死时拊其頟曰乐之存亡岂有数存其间乎则又翘首北向曰闻之圣人生古乐兴圣人作古乐

  • (十三)朱子论心之诚·钱穆

    以人合天,以心合理,第一要端曰仁,上章略述朱子论人心之仁,又一要端曰诚,此章当续述。仁可分为宇宙之仁与人心之仁两面说,朱子论诚亦然,亦可分为宇宙的与人心的两面。朱子说:诚只是实。诚是理。诚是实有此理。诚之在物谓之天。

  • 庄公·庄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经】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夏四月,薛伯卒。筑台于薛。六月,齐侯来献戎捷。秋,筑台于秦。冬,不雨。【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译文 三

  • 清净品第十六·佚名

    当念自觉悟,作时勿虚妄。行要修亦安,所造时真实。人当求方便,自致获财宝。彼自观亦然,意愿即果之。坐卧求方便,发起於精进。如工炼真金,除其尘垢冥。不为闇所蔽,永离老死患。不羞而反羞,反羞而不羞。不畏而现畏,畏现而不畏。生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毗尼增一之二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三羯磨,摄一切羯磨。何等三?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是为三羯磨摄一切羯磨。”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尔时世尊在王舍城,告诸比丘:“有三非法

  • 夏忠靖集·夏原吉

    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

  • 太清导引养生经·佚名

    古代气功养生术书。作者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论述行气导引的养生方法。列叙赤松子、宁先生、彭祖、王子乔等人之导引法以及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运用一些呼吸运动形式强身治病

  • 岭南逸史·黄岩

    此为涉及岭南少数民族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归之于“英雄儿女”类。二十八回,黄耐庵撰。耐庵名岩,号花溪逸士,参见附录小传。书叙明万历年间,嘉应州秀才黄逢玉,才貌双绝,于赴从化探望姑母途中,或因救

  • 野百合花·王实味

    王实味著。1942年6月重庆初版。编者邹正之作《介绍〈野百合花〉》,收《野百合花》杂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