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〇、陈仲考

孟子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医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身织屦,妻辟纑,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又曰:“仲子,不医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故曰:“齐国之士,我必以仲子为巨擘。”然又讥其“亡亲戚君臣上下”。今按仲子盖墨徒也。《韩非外储说右》:“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然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只类也。”凡其不恃人而食,与其亡亲戚君臣上下,皆墨子兼爱节用之旨也。时其邦人匡章亟称之。(孟子与匡章自齐威王时已交游。(详《考辨》第九八。)而匡章、孟子论陈仲子廉士一节,则在宣王世。以年事论,孟子最长,匡章次之,陈仲为后。匡章曰:“陈仲岂不诚廉士。”孟子曰:“齐国之士,我则以为巨擘。”其时匡、孟皆仕甚显,而陈仲壮岁苦行,名誉已播,故二人之言如此。)而仲子既名高,为当时在上位者所深嫉。赵威后问齐使:“於陵仲子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见《齐策》。)则仲子之倾动天下,而为世贵所忌者,可知矣。鲍彪《注》:“此自一人,若孟子所称,已是七八十年矣。”周柄中辨之曰:“陈仲子齐宣王时,赵威后齐王建时。考《六国表》自宣王元年至王建元年,凡七十又九年。仲子若寿考,何妨是时尚在?”今按:自宣王元至王建元,实祇五十六年,《六国表》误也。今姑定宣王元年仲子年三十左右,则至王建时亦仅八十许人。赵威后所谓“於陵仲子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正是迟之之意。鲍氏遽以生疑,非也。其时荀子盛毁之,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鳅不如盗也。”(《不苟篇》。)又曰:“忍性情,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名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鳅也。”(《非十二子》。)此乃儒、墨门户之争,然可以证陈仲之誉闻焉。(《史记索隐》引《孟子》曰:“陈仲子适楚,居于於陵。”《四书异同商》引宋云:“观下其母杀鹅与食,则去其母不远。又赵威后问齐使,於陵仲子尚存乎,使其适楚,则威后亦不得问齐使。阎若璩《四书释地》云:顾野王《舆地志》:齐城有长白山,陈仲子隐处,汉於陵故城。章怀《注》:在今淄州长山县南。计仲子离其母居二百里。”则仲子信居齐。刘向《列女传》有楚王闻於陵子终贤,愿以为相,其妾谏之,遂相与逃,为人灌园。皇甫谧《高士传》因谓陈仲子将妻子适楚,其实非也。邹阳《狱中上书》: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此谓仲子可以希三公之贵而不为,犹《论语》称泰伯三以天下让也。刘向遂以楚王聘为相实之,皇甫氏乃谓仲子适楚。近人又疑楚实有於陵其地,别有子终其人,皆失之。又按《於陵子》:齐、楚有重丘之役,人问於陵子,曰:齐,子产也,楚,子居也,云云。《於陵子》乃伪书,更不足据。)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魏徵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九·焦竑
  ●卷四 德安守御录下(汤璹)·陈规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宋史全文卷十三上·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第四十一卷清康熙(二)·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马骕
  卷一百二十七·司马迁
   三、人的灵性问题·林语堂
  吐突承璀传·刘昫
  卷二百八十一·杨士奇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九·高晋
  跋·黄景昉
  三十七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出 全终·李渔

    (小旦上)闻说新添女俊髦,不忧分宠喜分劳。蚕桑有伴丝成易,何必夫人手自缫。呀,公婆回来了!公公、婆婆请上,容媳妇拜见。(旦)这定是大娘了。大娘请上,容做妾的拜见。(老旦)添了一个媳妇,少不得要重新拜堂,不要零星行礼,竟是一男二女同

  • 王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建,生卒年未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自伤》)他也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

  • 卷八十一·志第三十四·律历十四·脱脱

        ◎律历十四   中原既失,礼乐沦亡。高宗时,胡铨着《审律论》,曰:   臣闻司马迁有言曰:"六律为万事根本,其于兵械尤所重,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臣尝深爱迁之言律于兵械为尤重,而深惜后之谈

  • 卷二百十四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戊午朔,宣徽南院使、靜難軍留後、判延州郭逵加檢校太尉、雄武軍留後,令再任。先是,夏人以親軍夾河壯騎侵順安、綏平、黑水等寨,諸將請擊之,逵曰:「賊遠來,利在速戰,其鋒未可當。」令毋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冬十月。丁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三九一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书板折·佚名

    三九一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书板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十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收伪妄遗书,督饬所属实力妥办,前经节次收获违碍书八十一种及各项重复应毁书籍共二千三百七十

  • 卷之二十一·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一传第五扎赉特部总传扎赉特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二千有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百里东界杜尔伯特西及南界郭尔罗斯

  • 十国春秋卷四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十三列传僧智广僧贯休僧子朗扫地和尚段义宗僧智广俗姓崔氏初居雅州开元寺善救病以竹片为杖拍其痛处决之无不立愈癴者便申跛者能行其余疾苦应手痊损干宁二年髙祖延智广于成都寳厯寺为人疗病所得资财即

  • 安颉传·李延寿

    安原的弟弟安颉,聪明善辩而多有谋略,很有父亲的风范。明元帝初年,担任内侍长,皇帝让他考察和举荐百官,纠正和弹劾奸佞之徒,不要有什么避讳。安颉曾经向皇帝报告父亲的私下不可告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忠于国家,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 卷七十一、改订藏印条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十六年,春二月,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国总理印度大臣兰士丹,在孟加腊城,会议藏印条约八款成。初英人既并有印度,急欲北图西藏。先收哲孟雄、不丹、廓尔喀三国为保护藏人惧英之逼,并憾哲部之私结英人,遂于光绪十四年正月遣

  •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索隐卫,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卫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

  • 卷六·张尔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六济阳张尔岐撰燕礼第六【郑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燕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二小戴及别录皆第六○疏曰案上下经注燕有四等目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九之二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謂般若   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識亦不可取.眼處乃至意處亦不可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八思巴

    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敬礼一切智。教示增上戒学律藏有三种。 第一未得令得仪范 第二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 第三若有犯者令修补法第一未得令得仪范者有四种。能为得律仪作障 能为安住律仪作障 能为增长德业作障 

  • 卷第七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

  • 第十四章 婆罗门罗睺罗时代·多罗那他

    此后,旃檀波罗王出世,护持阿波兰多迦国境,据说此王享寿一百五十岁,在位大约也有一百二十年。对于佛殿与僧伽大行供养,此外,对于佛教所做诸如此类事业的传说就没有了。此际国王的朋友婆罗门因陀罗度卢婆修持帝释法获得成就,请

  • 雍正广东通志·郝玉麟

    广东地方志。清郝玉麟等监修,鲁曾煜等编纂。六十四卷。玉麟,奉天镶白旗人,官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总督。曾煜,浙江人,官翰林院庶吉士。广东地处岭南沿海澳区,汉魏以还舆图可考。明有戴璟、郭棐、谢肇淛、张云

  • 大声集·万俟咏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