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九十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甲子朔。

  ○丙寅。以翰林院侍讲马豫提督浙江学政。左春坊左谕德彭维新、提督山东学政。右春坊右中允蒋涟、提督河南学政。右赞善彭廷训、提督山西学政。翰林院编修王謩、提督陕西学政。检讨黎致远、提督湖广学政。编修徐昂发、提督江西学政。检讨阿珥赛、提督福建学政。编修惠士奇、提督广东学政。编修方觐、提督四川学政。编修汪份、提督云南学政。检讨张大受、提督贵州学政。

  ○予故户部尚书赵申乔祭葬。谥恭毅。

  ○旌表河南永城县烈女张蓁聘妻蒋氏、结缡将届、夫亡投缳完节。给银建坊如例。

  ○丁卯。上自畅春园回宫。

  ○戊辰。上幸畅春园。

  ○辛未。遣散秩大臣渣克亶、礼部右侍郎罗瞻、致祭故朝鲜国王李焞、谥僖顺。兼册封世子李昀、为朝鲜国王。敕谕曰、尔父王焞薨逝、朕心恻然。据王妃金氏、奏称尔自幼岐嶷、且有长人之德、为国人所爱戴、请册封承袭。朕俯顺舆情、特允所请。兹遣官赍诏、诞告尔国、封尔为朝鲜国王、继理国政。封尔继妻鱼氏、为国王妃、佐理内治。并赐尔及妃、诰命彩币等物。尔宜永矢靖共、懋缵承于侯服。迪宣忠顺、作屏翰于天家。尔其钦哉。毋替朕命。

  ○癸酉。免陕西泾州、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

  ○丙子。谕大学士等、朕见九卿荐举之人、有初次列名、至第二次、又不列名者。是必因缺有差恶、任意趋避也。嗣后一次荐举之人、即当每次荐举。凡某官荐举某人、着吏部注册。以备查核

  ○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总督年羹尧疏言、里塘巴塘、为蜀省出兵运道、奉上□日听蜀省管辖。乃云南丽江土知府木兴、于巴塘所属之喇皮等处、节次遣人吓令归滇。以致番人恐惧。见在四川续运之米粮、雇募人夫、不敢前进。八月二十日、木兴带领蛮兵、前至喇皮。因番目巴桑、以已归四川为词、即被杀死。又示威番蛮、勒令归己。以致番蛮欲图报复、各思构兵。巴塘之运路遂阻。木兴狂悖生衅、杀良阻运、请革职。拏禁云南省城、俟西藏既平、严审究拟。查平藏大兵、尚未入口。应将年羹尧参木兴生衅阻运之处存案、俟藏兵旋日、差京城大臣一员、前往审理。从之。

  ○戊寅。以左都御史田从典、为户部尚书。升浙江巡抚朱轼、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左副都御史屠沂、为浙江巡抚

  ○庚辰。上自畅春园回宫。

  ○辛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朕于地理、从幼留心。凡古今山川名号、无论边徼遐荒。必详考图籍、广询方言、务得其正。故遣使臣至昆仑西番诸处、凡大江、黄河、黑水、金沙、澜沧诸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其山川名号、番汉异同、当于此时、考证明核、庶可传信于后、大概中国诸大水、皆发于东南诺莫浑乌巴西大干内外。其源委可得而缕析也。黄河之源、出西宁外、枯尔坤山之东、众泉涣散、不可胜数、望之灿如列星、蒙古谓之敖敦他拉、西番谓之梭罗木、中华谓之星宿海、是为河源。汇为萨陵、鄂陵二泽、东南行、折北、复东行、由归德堡积石关入兰州。岷江之源、出于黄河之西巴颜哈拉岭七七喇哈纳、番名岷尼雅克撮、汉书所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是也。而禹贡导江之处、在今四川黄胜关外之乃褚山。古人谓江源与河源相近。禹贡岷山导江、乃引其流、非源也。斯言实有可据。其水自黄胜关、流至灌县、分数十支、至新津县、复合而为一、东南流至叙州府、与金沙江合流。金沙工之源、自达赖喇嘛东北乌尼尹乌苏峰流出。乌尼尹乌苏峰中华谓之乳牛山也。其水名穆鲁斯乌苏、东南流入喀木地。又经中甸、入云南塔城关、名金沙江至丽江府、又名丽江。至永北府、会打冲河东流。经武定府入四川界。至叙州府、流入岷江。经夔州府、入湖广界。由荆州府、至武昌府、与汉江合。汉江源出陕西宁羌州北?冢山。名漾水。东流至南郑县、为汉水。入湖广界、东南流至汉阳县汉口。合岷江。此诸水、在东南诺莫浑乌巴西大干之内。源发于西畨、委入于中国也。澜沧江有二源。一源于喀木之格尔几杂噶尔山。名杂禇河。一源于济鲁肯他拉。名敖母绰河。二水会于察木多庙之南。名拉克禇河。流入云南境、为澜沧江。南流至车里宣抚司、名九龙江。流入缅国、澜沧之西、为喀喇乌苏。即禹贡之黑水。今云南所谓潞江也。其水自达赖喇嘛东北哈拉脑儿流出。东南流入喀木界。又东南流入怒彝界。为怒江。入云南大塘隘、更名潞江。南流经永昌府潞江安抚司境、入缅国。潞江之西为龙川江。龙川江之源、从喀木所属春多岭流出。南流入云南大塘隘。西流为龙川江。至汉龙关入缅国。此诸水在东南诺莫浑乌巴西大干之外。皆流入南海也。又云南边境、有槟榔江者。其源发自阿里之冈底斯东、达木朱喀巴卜山。译言马口也。有泉流出、为雅鲁藏布江。从南折东流、经藏危地、过日噶公噶儿城旁、合噶尔诏母伦江。又南流经公布部落地、入云南古勇州、为槟榔江。出铁壁关入缅国。而冈底斯之南、有山名郎千喀巴卜。译言象口也。有泉流出入马皮木达赖、又流入郎噶脑儿。两河之水、西流至桑南地。冈底斯之北、有山名僧格喀巴卜。译言狮子口也。有泉流出西行、亦至桑南地。二水合而南行、又折东行、至那克拉苏母多地、与冈底斯西、马卜家喀巴、卜山所出之水会马卜家喀巴卜者。译言孔雀口也。其水南行、至那克拉苏母多地、会东行之水、东南流至厄纳忒可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法所谓恒河也。佛国记载魏法显顺恒河入南海、至山东之渤海入口。应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有阿耨达池。以今考之意即冈底斯是。唐古特称冈底斯者、犹云众山水之根。与释典之言相合。冈底斯之前、有二湖连接。土人相传、为西王母瑶池。意即阿耨达池。又梵书言普陀山有三。一在厄纳忒可克之正南海中。山上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游舍。是云真普陀。一在浙江之定海县海中。为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一在土伯特。今番名布塔拉山也。亦谓观音见身之地。释氏之书、本自西域。故于彼地山川、亦可引以为据也。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旧注、以三危为山名、而不能其所在。朕今始考其实。三危者、犹中国之三省也。打箭炉西南、达赖喇嘛所属、为危地。拉里城东南、为喀木地。班禅额尔德尼所属、为藏地。合三地、为三危耳。哈拉乌苏、由其地入海。故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也。至于诸番名号、虽与史传不同。而亦有可据者。今之土伯特、即唐之突厥。唐太宗时、以公主下降。公主供佛像于庙。今番人名招、招者、译言如来也。其地犹有唐时中国载去佛像。明成化中、乌斯藏大宝法王来朝、辞归时、以半驾卤簿送之。遣内监护行。内监至四川边境、即不能前进而返。留其仪仗于佛庙。至今往来之人、多有见之。此载于明实录者。尔等将山川地名、详细考明具奏。

  ○壬午。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总督年羹尧疏言、大兵平藏之后、有随征把总哈元成、回称、西宁进藏之路、瘴气独盛。见在平藏官兵、俱欲从巴尔喀木一路行走。臣查凯旋之兵、所带口粮、按日计之、尚属有余、不必随路接济。但恐官兵马匹、回至中途、必多疲乏。虽有口粮、或不能裹带而行、亦未可定。谨飞檄各处多运米粮、预备接济。应如所请。得上

  □日、依议。年羹尧奏进藏大兵、由巴尔喀木一路凯旋。朕念武格等所领满兵、由云南出口进藏。今回兵时、若仍令往云南、则路途遥远。着即同四川省凯旋之兵、后四川入口。其云南绿旗兵丁、着年羹尧择路近之处、发往云南。西宁进藏兵、着从松潘一路行走。至松潘后、相视道里远近、或从口外前往西宁。或从口内行走。俱着年羹尧。酌量办理。

  ○升贵州布政使杨名时、为云南巡抚

  ○乙酉。冬至。祀天于。圜丘。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丙戌。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上幸畅春园。

  ○丁亥。谕议政大臣等、将军祁里德、奏伊军前满洲兵少。请将将军傅尔丹处所领右卫满兵、酌量拨给。朕思傅尔丹处之兵、不必调遣。可将右卫鸟枪兵、派五百名、京城鸟枪兵、每旗派四十名、发往祁里德军前。又富宁安军前、满兵亦少。傅尔丹驻兵之处、与巴尔库尔相近。或将傅尔丹所领满兵、量拨富宁安军前。又祁里德、傅尔丹两路官兵、或合为一处。尔等议奏。寻议、祁里德军前、应派右卫满兵五百名、八旗满兵三百二十名、令副都统瓦哈里、带领前往。其傅尔丹所领满兵、调给富宁安军前、及祁里德、傅尔丹、两路之兵或应合为一路。俟行文大将军。会议具题、到日再议。从之。

  ○庚寅。以步军统领隆科多、为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事务。

  ○辛卯。免江南泰州、江都等三州县、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壬辰。工部议覆、河道总督赵世显疏言。清河县王家庄。徐州狼矢沟、宿迁县蔡家集、窦家林、砀山县定国寺等处、均系险工。应各建筑挑水领等坝、以资防御。应如所请。从之。

  十二月。癸巳朔。以总督仓场侍郎张伯行、为户部右侍郎。仍兼管仓场事务

  ○以内阁学士李绂、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仍兼学士衔

  ○免直隶延庆、宣化等五州县、额徵米豆榖、共三万七千九百余名。以地震被灾故也。

  ○丁酉。旌表湖广烈女徐基盘聘妻欧氏、矢志坚贞、捐躯表烈。给银建坊如例

  ○戊戌。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东陵。

  ○庚子。以故一等公海金子丰盛额、袭爵。

  ○壬寅。升广西按察使刘廷琛、为贵州布政使司布政使。福建粮道戴铎、为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癸卯。旌表湖广烈妇吴大申妻张氏、夫亡三年、服除、阖户自经、从容尽节。给银建坊如例。

  ○甲辰。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等、谨奏、皇上御极六十年、普天大庆。恭请行庆贺典礼。上谕大学士等曰、朕素性不喜行庆贺礼。是以元旦日、惟照例行礼。停止筵宴。虽万寿日、亦久不行庆贺礼。今王大臣等、为朕御极六十年、奏请庆贺行礼。钦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正月初七日、世祖章皇帝忌辰。二月十一日、孝康章皇后忌辰。朕何敢于正月初七、二月十一日以前、行庆贺礼。又见在西陲用兵、地方官民运米送饷、甚属劳苦。山陕二年歉收、民有流离者。去□山戊示□陕省地震、兵民受伤。今岁沙城地震。即京城地亦微震。正当君臣忧勤求治之时、何喜之有。此所奏、不准行

  ○升詹事魏廷珍、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乙巳。予故原任工部尚书徐元正、祭葬如例。

  ○丁未。以科尔沁故多罗贝勒巴克什古尔子阿腊布坦、袭爵。

  ○升直隶马兰关副将刘俊杰、为云南楚姚蒙景总兵官。贵州镇远副将李定邦、为贵州威宁总兵官。

  ○己酉。谕大学士等、翰林官员虽多、能撰拟碑碣文章者、原不过数人。此内有人材不及、不谙进退之礼者。亦有一无所知、饮酒游戏者。伊等俱候派考试之官、如此等人、岂堪备用。尔等同吏部翰林院、查明参革。或人虽平常、实有学问者、不必革退。或年老翰林、见在修书行走者、亦不必革退。又部院衙门满汉官员内有才力不及、并懒惰者、尔等亦会同部院堂官、查明参革。寻大学士等查翰林及各部院官员内人材不及者。少詹事龚铎等一十八人、均请革退。从之。

  ○壬子。以原任詹事府詹事王弈清、补原官

  ○授先贤卜商后裔、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原任宁古塔副都统喀珥图、祭葬如例。

  ○以原任甘肃提督师懿德、为銮仪卫卫仪使。

  ○癸丑。谕大学士等、朕观九卿詹事科道、保举人员、并非矢公、悉有所为。或有视地方优劣而举者。或有自谓屏绝交游、闭户不出、而缄口不举一人者。或有自己不举、转令他人保举者。凡此等情弊伊等以朕为不知、朕则知之甚悉也。存是心者、乃名教中罪人、安得谓之读书人乎。如果矢志公忠、则伊所举之人、一有改操之处、即宜纠参矣。少詹事龚铎、保举之人甚多。伊并未外任、何所见而滥行保举耶。此风渐不可长、宜加惩究、使知儆畏。尔等会同吏部都察院、查从前保人甚多而无当者、悉行参奏。寻大学士等、查滥行保举之员大理寺。少卿成文运等五人、均请革退。从之。

  ○升刑部郎中张谦、为云南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甲寅。封和硕诚亲王允祉子弘晟、和硕恒亲王允祺子弘昇、俱为世子。班次俸禄、照贝子品级。

  ○予故广西巡抚宜思恭。祭一次。

  ○丁巳。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暂安奉殿

  ○上自畅春园回宫。

  ○戊午。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来朝。宴赉如例。

  ○庚申。上谕大学士等曰、诸王大臣、为朕在位六十年、奏请庆贺而于典礼之大者、并未议及。朕在位六十年、皆祖宗积德阴佑所致。幸而六十年来、一无所失。应先往盛京三陵、行大祭典礼。但朕今年近七旬、不能亲谒三陵。应遣阿哥等、恭代告祭。俟上元节后、朕亲往孝陵、恭行大祭典礼。尔满汉大臣会议具奏。其祭陵撰文、即将朕上□日纂入

  ○议政大臣等议覆、振武将军傅尔丹等疏言、明年大兵进巢□刀、请借支官兵一年俸饷、银共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余两、于每季每月、将所借之银、照数扣补还项。应如所请。得上□日、军兴时、需用钱粮甚多。尔等于傅尔丹奏请之处、应相度机宜、详核定议。明年果否进兵、及官兵之马匹器械、曾否齐备、粮饷作何运送、将军等并未奏闻。尔等亦未议及。止议借支饷银。倘明年不进兵、至后年进兵、将再借乎。否乎。从前运到军前之米、及种地所收之粮、果否足用。又各官自备牛种。交收之粮、或系空名、亦未可定。官兵惟以借饷为事。不思借无底止、则钱粮、易至匮乏矣。如听信兵丁之言、预期借饷、又徼幸明年彻兵、或谓功成之日、必邀恩免、此岂将兵之道乎。尔等不加详核、罢软从议、亦属不合。军务本无年限、必详加筹度、使粮无匮乏、乃于军务有益。此本着再议具奏。寻议、傅尔丹奏请借支一年俸饷、不便即给、应行文大将军等会议、明年应否进兵、及傅尔丹一路官兵、应否借支之处、一并题明再议。从之

  ○辛酉。□山戊示□暮。袷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遣官祭太岁之神。

  ○赐朝正外藩科尔沁、喀喇沁、翁牛特、土默特、扎鲁特、喀尔喀、杜尔伯特、阿霸哈纳、苏尼特、阿霸垓、敖汉、毛明安、克西克腾、郭尔罗斯、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及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宴。

  ○旌表八旗节妇、满洲雅图妻觉罗氏等二十二人、蒙古拖罗笋妻赫氏等五人、汉军王国周妻王氏一人、直隶各省节妇金章妻李氏等八十三人、贞女郑氏等四人、孝子严淑虞、耿之翰、任鼎福三人、各给银建坊如例。

  ○是岁、人丁户口、二千四百七十二万四百四。又永不加赋滋生人丁、三十万九千五百四十五。田、地、山、荡、畦地、七百二十六万八千一百二十二顷五十亩有奇。徵银、二千九百八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二两有奇。米、豆、麦、六百九十万二千三百五十三石有奇。草、四百五万五千三百二十束。茶、二十九万五千五百六十引。行盐、五百一十一万四千五百三十五引。徵课银、三百七十七万二千三百五十五两有奇。铸钱、四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万五千八百有奇。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 隋紀四·司马光
  ●卷第十六·胡三省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四十一·佚名
  卷二·吴缜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范晔
  七一、韩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谥年数考·钱穆
  卷八十四·佚名
  卷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192.铁面无私的包拯·林汉达
  卷11·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阮阅

      ●卷四十八·丽人门  陈筑字梦和,莆田人。崇德(宁)初登笫,为福州古田尉。既至官,惑一倡周氏。周能诗,尝有诗赠筑曰:“梦和残月过楼西,月过楼西梦已迷。唤起一声肠断处,落花枝上鹧鸪啼。”首句盖寓筑字也

  • 卷七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刘昭禹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一云婺州人】在湖南累为县令後署天策府学士终岩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九首括苍【一作王几】山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

  • 列传第二十六 刁雍 王慧龙 韩延之 袁式·魏收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高祖攸,晋御史中丞。曾祖协,从司马叡渡江,居于京口,位至尚书令。父畅,司马德宗右卫将军。初,畅兄逵以刘裕轻狡薄行,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执而徵焉。及裕诛桓玄,以嫌故先诛刁氏。雍为畅故吏所匿,奔姚兴豫

  • 卷二十八·连横

    虞衡志连横曰:天下之富,在于土著;生殖之源,出于庶物。是故天不爱其时、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力,则国可以强,而家可以给。昔者太公治齐,官山府海,管仲因之,齐以称霸。台湾为南海之国,天时温煦,地味膏腴,兼之以山林之饶、薮泽之富、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七·徐乾学

    元纪十五【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至治三年春正月癸巳朔禹城县去秋霖雨县人邢着程进出粟以赈饥民命有司旌其门 己亥思明州盗起湖广行省督兵捕之 庚子刑部尚书乌玛喇坐杖免 壬

  • 八二、白圭考(附:赵武灵胡服考)·钱穆

    梁玉绳《汉书古今人表考》:“战国时前后有两白圭。《史 货殖传》,白圭当魏文侯时。(原注“史述其言有商鞅行法语,乃后人润饰之。”)《韩非 内储说下》,白圭相魏。《史 邹阳传》,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显于中

  • 卷九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郊社考【四】郊【仪注】【臣】等谨按古者制礼圣者作之明者述焉作则立其宏纲述乃臻於美备也考仪於今日以通礼为定盖自立制以来仪节逓有损益

  • 序·邢昺

    魏何晏注,宋邢邴疏。邴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中擢九经及第,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咸平二年诏邴改定旧疏,颁列学官。至今承用,而传刻颇讹。《集解》所引十三家,今本各题曰:“某氏”,皇侃《义疏》则

  • 卷二十·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二十    宋 沈棐 撰外裔古者天下未尝不有外裔之患然古者明王在上则驱攘之功一出於天子故不庭之国虽病中原而兵威震讨礼义柔服海内卒赖以安若文王采?之师宣王六月之伐是也周衰王道不振遂

  • 说无垢称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问疾品第五  尔时佛告妙吉祥言。汝今应诣无垢称所慰问其疾。时妙吉祥白言。世尊。彼大士者难为酬对。深入法门善能辩说。住妙辩才觉慧无碍。一切菩萨所为事业皆已成办。诸大菩萨及诸如来秘密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何者是一不欲。为一切世间广宣说故。是一不欲。何者是一切世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此名一切世间言说法。此中无有法可别离者。于彼之中所有树名皆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七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七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礼侍者断七请普说。僧问。和尚室中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遂以坐具打地一下云。学人为蛇画足。却请和尚

  •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哲学著作。写于1805至1806年之间,1807年出版。该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总导言,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初步基础。马克思称它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的产地

  •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宁全真

    题为宁全真授,林灵真编。三百二十卷。据林天任所著灵真行状,谓灵真曾为温州路道录,退居琳宇,“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与实际三百二十卷不符,元明时道流续有增订,成此巨帙。凡开度,祈禳,设坛,醮仪,炼度,消

  • 台湾诗乘·连横

    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

  • 御定全唐诗·佚名

    九百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定。此集为唐代诗歌总集。又称《全唐诗》。系清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在曹寅组织下奉敕,以季振宜《全唐诗》

  • 诸司职掌·佚名

    原书不著撰人。亦不分卷数。据《明内廷规制考》载: “二十六年 (1393),……命吏部仿六典之制,……汇编为书,名曰《诸司职掌》行之。”是书记载了: “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其纠劾则责之都察

  • 松阳讲义·陆陇其

    清经学家陆陇其官灵寿 (古松阳地) 知县时与诸生讲论《四书》的讲义。共12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7卷,《孟子》2卷,共118章。陇其被清代讲理学的人推为正统,他最重门户之见,力辟王阳明学说,对同时的黄宗羲、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