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十八

  顺治八年。辛卯。秋七月。丙子朔。享太庙遣贝子巩阿岱行礼。

  ○谕刑部等衙门朕今八年二月初十日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恩诏颁发。自二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凡罪在应赦者。内外各衙门自应遵诏奉行。数月以来。问刑衙门、有遵诏议免者亦有仍照旧议罪者参差不一官民无所适从、夫信者国之大宝。若恩诏不遵行于天下更何以示信。自今传谕之后。在京在外问刑各衙门务遵恩诏月日画一奉行。如有再以赦前事告者、必以其罪反坐。问官有以赦前事议罪者、定以违上□日论。

  ○谕户部。数年以来。投充汉人生事害民民不能堪、堪至有为盗、窝盗者。朕闻之、不胜痛恨。帝王以天下为家。岂有厚视投充、薄待编氓之理。况供我赋役者民也。国家元气赖之。投充者、奴隶也。今反借主为护身之符。藐视有司。颠倒是非弁髦国法。欺压小民。若不大加惩治。成何法纪。自今以后。上自朕之包衣牛录下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诸臣等。若有投充之人、仍前生事害民者本主、及该管牛录果系知情、问连坐之罪。除本犯正法外。妻孥家产、尽行入官。若本主不知情。投充之人罪不至死者。本犯及妻孥、不必断出。以前有司责治投充之人、曾有革职问罪者。以致投充之人益加横肆。今后各该地方官。如遇投充之人犯罪与属民一体、从公究治。尔部刊刻告示严行晓谕。务使天下咸知。

  ○谕刑部等衙门。大小臣工、皆朝廷职官。待职官有体、则朝廷体统益尊。朕观在外各省文武等官、必经督抚巡按具奏参劾奉上□日革职、然后提问究罪。今在京满汉诸臣犯罪常有未奉上

  □日革职、问刑衙门、未论情之虚实、罪之轻重、辄提取审问殊非待职官之体。自今以后。凡在京满汉大小官员有犯。或被人告发。该衙门先将犯事缘由、具奏请上□日。应革职提问者。必奉上□日革职、然后送到刑部审问。毋得仍前径行提审。永着为令。

  ○命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高珩、内翰林弘文院编修黄机为江南乡试主考官。

  ○戊寅。兵部奏言江南改直为省其武闱不应分上江下江。应照各省事例。统于省城乡试。从之。

  ○以功授劄委副将满进忠为兴化府副将王进为福州府城守副将。

  ○乙卯。宴索伦部落进贡虎尔格吴尔达尔汉等于礼部。

  ○遣监察御史李敬巡按湖南郝浴巡按四川王荃可、巡按广西。薛陈伟巡按宣大何承都巡按甘肃。

  ○癸未。升江南右布政使孙肇兴为广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河南督粮道副使阎尧年为陕西苑马寺卿。补原任江西右布政使庄应会、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实授陈安国、为四川布政使司参议川西道。

  ○改直隶密云道为通密道。移驻通州。

  ○增设湖广沅州营副将一员游击二员都司守备各一员

  ○乙酉。通政使司通政使喀恺等奏请停止密疏副本从之。

  ○丙戌。以昭陵飨堂寝殿渗漏。革监修工部侍郎臧国祚世职并侍郎牛录任。仍赎身。

  ○监修昭陵章京周元勋、坐迟误陵工法司拟斩命免死籍其家。

  ○工部尚书星讷、坐私彻修昭陵。夫役五百名且擅停裁树革世职并牛录任籍其家之半。

  ○续顺公沈永忠奏报总兵官许天宠、阿达哈哈番张彦弘护军统领宋文科等、进巢□刀马曹、郝卢等贼阵擒伪将席世贤等一百七名。斩获甚多。又疏报招抚湖南大寇伪侯牛万才等三十人伪副将刘芳节等二百二十六人降贼众一万八千有奇俱下所司。

  ○刑科右给事中魏象枢疏言皇上亲政以来所行仁政超迈帝王宜乎部院督抚诸臣仰体图治之。圣心遵行恐后乃自正月十二日以后奉上□日事宜。经年累月延缓不报以致积久弊生伏请立限责成以道里之远近分限期之宽严。近者限以三月远者限以半年在内者限以一月二月如此则稽迟可清庶事不致丛脞矣疏入得上□日部院确察议奏。

  ○定广东官兵经制。巡抚标下、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抚标旗鼓守备一员。广州府、水师总兵官一员。水师六千名分为左右二协设副将二员左右中三营设游击三员。水师左协副将一员。兵一千五百名。中军兼管左协左营都司一员。兵七百五十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左协右营都司一员。兵七百五十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右协副将一员兵一千五百名。中军兼管右协左营都司一员。兵七百五十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协右营、都司一员。兵七百五十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镇标中军兼管中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镇标左右营、各设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镇标旗鼓守备一员。潮州府、总兵官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镇标旗鼓守备一员。肇庆府、总兵官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水师一千名。中军兼管左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游击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参将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镇标旗鼓守备一员。南雄府副将一员。马步兵一千六百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都司一员。兵八百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都司一员。兵八百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韶州府副将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惠州府副将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高州府副将一员。马步兵二千名。分为左右二营。中军兼管左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右营都司一员。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水师参将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化州、石城、吴川、参将一员。水师一一千名。驻劄吴川以资分防。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虎头门、香山澳、各设参将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南澳、海防参将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海丰县、海防游击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柘林镇、游击一员。水师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惠来电白二县各设游击一员。水陆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阳江高明二县各设游击一员。水师一千名驻劄阳江分哨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连州及东安西宁二县各设游击一员。马步兵一千名。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东莞新安新会新宁龙州等五县各设守备一员。兵五百名。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清远三水二县。各设守备一员。兵三百名。把总二员。始兴县守备一员。马步兵四百名。千总一员。把总二员。英德县守备一员。马步兵三百名。把总二员。连平州及博罗和平长宁兴宁程乡四会广宁封川开建信宜等十县各设守备一员。马步兵五百名。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乐昌仁化乳源翁源等四县各设千总一员。马步兵二百名。

  ○戊子。先是加上皇太后尊号诏内原无赦款大学士陈泰李率泰误写上谕发科。事觉乃至上前、言恩诏宜增赦款。及上问旧有此例否复以有例对巧饰具奏下。诸王大臣议罪。寻议陈泰李率泰应革世职。解任赎身。得上□日、陈泰三等精奇尼哈番、降为一等阿达哈哈番。革任。赎身。李率泰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降为拜他喇布勒哈番。革任并解梅勒章京任。仍赎身。

  ○谕刑部等衙门前本月初一日朕召内三院大学士诸臣而陈泰李率泰径自来见朕谕数月以来赦前之事刑部衙门有遵诏议免者亦有仍照旧议罪者参差不一官民何所适从诏赦既颁若不信行更何以示信于天下。自今以后内外各问刑衙门务遵恩诏月日画一遵行陈泰李率泰违朕谕上□日皇太后诏内原无赦款二臣以无为有径写上谕发科吏部巽亲王满达海、尚书固山额真公谭泰知诏无赦款察问其故陈泰李率泰、乃至朕前、不奏自己差误止言。皇太后恩诏无赦今宜添赦款颁行且云有旧例陈泰李率泰谬传朕上□日于前。复以无例为有例狡饰奏请于后。欺诳显然。已经削职。赎身革任。今后仍照本年正月十二日所颁赦款遵行。

  ○以吏部侍郎雅秦为内国史院大学士。

  ○以护军统领杜尔德为议政大臣。

  ○己丑。升内弘文院侍读曹璧为本院侍读学士。

  ○以萨穆哈缪正心王有报俱为户部理事官傅大受、孙思克姜遇时高岱麻塞俱为刑部理事官

  ○庚寅。中元节。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赠延绥殉难署都督佥事沈朝华、为署都督同知。署参将刘国祚为署副将。都司佥书梁国栋、魏国效、郑世英、为都司。

  ○壬辰。升内秘书院侍读王崇简为国子监祭酒。礼科左给事中杨璜为户科都给事中补原任工科右给事中阴润为户科左给事中。

  ○癸巳。升署都督佥事管湖州副将事杨国勋为都督佥事管湖广沅州营副将事。

  ○命户科右给事中杜笃祜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杨时荐为山东乡试主考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宋学洙礼部祠祭司主事张笃行为河南乡试主考官。礼部精缮司主事韩充美、刑部陕西司主事柴望岱、为山西乡试主考官。

  ○以上幸学大典。加监生本年乡试中额十五名。

  ○乙未。上幸南苑。率诸王大臣侍卫等较阅驰马。视其先至者分别等差赏赉。

  ○己亥。谕刑部自今以后凡有奏告之人在外者应先于各该管司道府州县衙门控诉。若司道府州县官不与审理。应于该管总督巡抚巡按衙门控诉若总督巡抚巡按不准或审断冤枉再赴都察院衙门击鼓鸣冤都察院问果冤枉应奏闻者不与奏闻准赴通政使司衙门具本奏闻在京有冤枉者应于五城御史及顺天府、宛大二县告理若御史府县、按状不准或审断不公。再赴都察院通政使司衙门具奏申告。至于六部。其应呈应诉者仍照旧例准理。若内外大小衙门明知枉情蔽不上闻许具本至午门前进奏传谕之后有仍前声冤告奏者问以重罪该部将此谕刊刻告示广布通知。

  ○以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名夏、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庚子。授阵亡巴图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弟布达礼袭职。

  ○癸卯。赠广东殉难潮州署总兵官车任重为都督佥事仍录子弟一人。

  ○甲辰。以土默特部落顾穆随其父鄂穆布举国来归屡立战功授为镇国公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宋濂
  卷二百三·毕沅
  卷九十八·毕沅
  东都事略卷九十五·王称
  后汉书补逸卷一·姚之骃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杨士奇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八十四·祁韵士
  卷四·会奏嘉义匪徒滋事一案附摺·丁曰健
  王同皎传·刘昫
  于季友传·欧阳修
  曹利用传·脱脱
  卷二百八十·杨士奇
  卷九十·佚名
  卷六·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孙柚

    第二十一齣 阳关送别【卜算子】〔旦上〕怕捲绣罗帏。转展长吁气。〔生上〕莫把新愁怨落晖。镜裏人憔悴。〔旦〕池塘浅蘸烟芜。帘幙门垂风絮。〔生〕抛却鬬草工夫。冷落踏靑心緖。〔旦〕只因病损愁多。落得花飞春去。〔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杨仲良

      神宗皇帝   蔡确邢恕邪谋   元丰七年三月丁巳,大燕集英殿中,皇子延安郡王初侍立于前,宰臣王珪率百僚廷贺,宣答曰:『皇家庆事,与卿等同深欣怿。』及珪等升殿,上又谕王与珪等相见。珪等复前,分班再拜,称谢就坐,久之乃退。

  • 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第六十册 天聪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六十册 天聪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十一月初七日,汗还渖阳。未时,由内治门入。十一月初八日,遣往宁远之卫徵囊苏喇嘛还。喇嘛报称:“宁远各官曰,尔方来书固封,未奉我帝命,不敢擅开。尔可携还,奏报尔汗即将书露封,迅速送来,

  • 刘毅传·房玄龄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陽景王刘章的后代。父亲刘喈,是丞相掾属。刘毅幼年孝顺父母,少年即有清刚之节。然而好品评人物,王公贵人看到他也有几分惧怕。侨居在平陽,太守杜恕请他做功曹,上任后淘汰郡吏百余人,三魏一代的人都

  • 宇文融传·欧阳修

    宇文融是京兆府万年县人,是隋朝平昌县公宇文耺的第四代孙子。他祖父宇文节,精通法制命令,贞观年间任尚书右丞,谨慎干练能保持节操。江夏王李道宗因私事找他帮忙,他奏报了,唐太宗很高兴,赐给他绸缎两百匹,犒劳他说:“我现不任命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据广方言馆本补用嘉业堂本校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纪载,以垂鉴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务也。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统承天命,龙飞濠梁,扫灭群雄,除暴救

  • 卷15·吴缜

    《本纪》云:“中宗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今案诸帝纪,初必书其始封或迁徙、改名、进爵及历官次序等事,然后乃记即位。而中宗自髙宗时封周王,又徙英王,改名

  • 第二 反应 4·王诩

    【原文】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①以得其情②。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

  • 佛 法 大 意·太虚

    ──九年五月在武昌龙华寺说──水流山崎,草绿花红,云腾鸟飞,蜂游蚁聚,极目之所能目,极指之所能指,极言之所能陈,极心之所能思,那一些不是佛法者?又那一些是佛法者?头头圆显,物物全彰,弥满清净中不容他佛法二字且无处安著,佛法大意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宗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

  • 尼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设谏篇第十四谏随顺被举比丘法(时阐陀比丘。比丘僧中为作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时有比丘尼。名尉次。往返承事阐陀比丘。佛言。听僧与尉次比丘尼作呵谏白四羯磨。诸

  •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佚名

    含光记古今诸师。深秘之故不载经中。或出真言不显其理。末代学者多被障碍。是故含光法师亲从不空智和尚。才受此法秘义。仍今聊举略记之。誐那钵底王真言曰(亦名毗那夜迦)。若欲息灾。于娑婆贺上加扇底迦罗(二合)之句

  • 规训与惩罚·福柯

    法国福柯著。发表于1975年。该书开篇以令人震惊的笔触描绘了1757年车裂死囚的残酷场面,继而详列80年后关押青年罪犯的巴黎监狱的单调日常生活,从而转入该书的主题:探讨惩罚犯人方式的重大转变之深层意义。认为,推动刑

  • 邺中记·陆翙

    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

  • 妇人集·陈维崧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馆修《明史》,后病卒。著有 《箧衍集》(已著录)。是集收录了有关明末清初一些颇有才气和行为贞烈

  •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内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内之识则相亦内也外境触之而不动豁达为空者犹易托之而内识之所留细微流注发不及知虽深造之后常致叹于习气之难除命根之未断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专言相者往往逐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