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十册 天聪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

第六十册 天聪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

十一月初七日,汗还渖阳。未时,由内治门入。

十一月初八日,遣往宁远之卫徵囊苏喇嘛还。喇嘛报称:“宁远各官曰,尔方来书固封,未奉我帝命,不敢擅开。尔可携还,奏报尔汗即将书露封,迅速送来,待我等阅毕,奏闻我

帝等语。遂将书退还。”

初十日,复遣卫徵囊苏往宁远,赍前书露封。又增一书曰:“金国汗致书宁远各官。我所以专意修好者,是为爱惜生灵,不忍多戮民命故耳。我屡次讲和,乐等不允从。其实,尔大国

理应乐从。而尔等反背理,不顾修好。自今我解盟告天,尽力杀戮征讨。如此,则曲在尔,而直在我矣。事之是非,天有不鉴者乎?”复谕喇嘛曰:“尔将此书密藏,彼若纳我前书,口

出善言,则勿出此书,若不纳前书,不吐良言,则以此书示之。”谕毕遣之。

十一日,朝鲜王李宗遣副将温枢纪来饭礼物,以谢遣弟其祖母之丧。

十三日,汗下诏书,谕六部诸贝勒曰:“初厘定国政,设六部时,满、汉、蒙大臣分任各部承政、参政二级。今观之,坐立无序、尊卑紊乱。如此,则国政向由而定乎?”

二十二日,以镶蓝旗宗室费杨古阿哥属下游击贾色兰、备御道兰,於大凌河之战,见阵亡孟坦尸在城门壕边而未携还,因鞭一百,革职。

是日,赏永平、大凌河总兵等官银各二十五两;副将等官各二十两;游击、参将等官各十两;备御、守备等官各五两。永平、大凌河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等官,以赏银礼叩

谢汗。汗召各官宴之。其永平,大凌河备御以下,守备、都司以上各汉官,命礼部宴之。

十七日,阿鲁部杜斯格尔济浓所属之奇塔特楚虎尔台吉率男、妇、幼五百人,尽携牧群家产逃来,叩拜汗并献马、驼。

十八日,满洲国天聪汗,遣巴都里、察哈喇 董纳密往朝鲜国,定每年送来金百两,银千两,各色棉绸一千,各色葛布一千,各色细布一万,豹皮一百,水獭皮四百,水牛角百对及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刀,次纸千刀,龙纹细席一,各色花席一百,胡椒十柳斗,绿皮二百及上等腰刀二十,顺刀二十,松萝茶二百色。

十九日,有八十四人,携马百有十二,自蒙古察哈尔部逃来。

十二月初二日,汗下诏曰:“自我以下八旗诸贝勒,凡在屯街行走,冬夏俱服朝衣,不许服袍。出野外行走,方许服袍。冬月入朝,许戴元狐大帽、燕居时戴菊花顶貂帽及貂皮圆毡

帽。春秋入朝,许戴菊花顶貂帽。夏月许戴缀缨玉草凉帽。缎与蟒缎,视其所得服之,勿服黄缎及缝有五爪龙等服,若系汗所赐者,方许服用。至缎靴,不得随地穿用。夏月入朝许服无

扇肩朝衣。至八家诸福晋居家服色,前业已下旨。今若出外,冬夏俱服捏摺女朝褂及捏摺女朝衣。冬月许戴菊花顶貂帽,夏月戴菊花顶玉草凉帽。又诸福晋等,美衣不服,存贮於柜,欲

死後携之去耶?其生前不服之衣,欲死时服之耶?岂在九泉之下得配丈夫较现世所配贝勒之上耶?其华美之物生前不服用,徒投於火,化为灰烬何为也?尔诸福晋等详思之,若趁年少修

饰,及时服用,则为善矣,年少时不修饰,年迈时勿追悔,生前不服用,死时勿叹惜。以上禁令,自十二月二十日始察之。”

汗下诏曰:“国中满洲、汉人、蒙古,自领旗大人以下,带子章京、护军及牛录下,闲散富人等以上,冬夏在屯街俱服披领,不许服袍。至极贫之人,可服无开襟袍。其有无披领、由各固山额真视别之。倘在外时,俱许服袍。又汗、诸贝勒下闲散侍卫、带子章京、护军以上,其有缎者许服缎衣;上述人员以下者,均不得服缎衣,许用佛头青布。所以令众人用布者,

非为缎疋专供上用也。计其价值,一缎之价,可得佛头青布十。一缎可制一衣,十佛头青布可成十衣,缎价昂且希少,佛头青布价廉且丰足,想此有益於众贫民,故约束之。凡妇人服缎与佛头青布,各随其夫。至於戴帽,冬月许戴缀缨圆毡帽,夏月有玉草凉帽者,许戴之,无则可戴笠帽。准许服缎者,不拘缎与蟒缎,视其所得服之。惟黄及金黄色不许用,勿用五爪龙服,若系上所赐者,则服之。至黑狐大帽,凡系属大臣等自制者,均不许戴,令禁止之。惟上赐者许戴。至缎靴,不许平人穿用,应服缎者,入朝与宴时方许穿用,不得随地穿用。又在街衢不许戴黄狐大帽,出外寒冷时方许戴之。其钉菊花顶帽及杂色皮棉帽、概不许戴。又宽带及皮绵无袖齐肩短褂,在屯街不许服东,外出许服束。以上禁令,自十二月二十日始察之。”

汗下诏曰:“国中蒙古诸贝勒之妻及蒙古妇女,冬夏俱服捏摺女朝褂及捏摺女朝衣。冬月戴钉菊花顶貂帽,夏月戴菊花顶凉帽。其缀缨皮帽、棉帽及缀缨矮凉帽,概不许戴。所以禁

止戴缀缨帽及凉帽者,因尔蒙古妇女专尚缀缨乃恐一疋大缎费於一缨之用,故禁止之。以上禁令,自十二月二十日始察之。”

是日,天聪汗第三兄和硕贝勒莽古尔泰,患微疾二日。第三日辰时,病笃。汗与诸贝勒俱往视。未时,汗与大贝勒还家。留诸贝勒、大臣仍守护患病具勒。至申时,贝勒薨。属猪,时年四十有六。汗、诸贝勒及众福晋俱往,乃哭至二鼓。时莽古尔泰大福晋欲殉,请於汗曰:“我随夫贝勒已久,岂能独存,我遂欲殉。”汗劝慰曰:“尔子尚幼,既失父,又失母,子将谁抚?”福晋对曰:“我虽生,岂别有抚养之法耶?汗为叔父,贝勒为伯父,众自养之也。”遂不剪发,不脱珥,固欲殉。汗力劝之。命栋鄂格格和诸贝勒为福晋剪发、脱珥,怜恤遗子。遂劝止福晋随殉。又乌拉福晋亦欲殉。汗曰:“阿哥素与尔不甚睦,不宜随殉。”福晋对曰:“初与我和睦,因失礼於汗岳父,故见疏。今岂有弃夫贝勒而独存之理乎?”言毕,遂之别室自尽,随殉,又房婢一人亦随死殉焉。遂依丧礼,汗、诸贝勒及诸福晋、同姓宗室皆摘缨,其本旗大臣以下,亦命摘缨,妇人皆穿孝。子时,三鼓,当汗、大贝勒、未出痘诸贝勒及福晋,闻国中人多出痘,俱还家。汗不入室,坐於正中侧门下达旦。是夜,汗向岳托、墨尔根戴青及豪格等三贝勒叹曰:“有生有死,例来如此。但凡人死,必俟殡殓诸事料理完毕,众人举哀为善矣。如若未及殡殓众即入内,则必乱也。”次日巳刻,即将贝勒及福晋尸身分别入殓出殡。送灵舆之时,命备鞍为十三,以二马驮盔甲,以三驼驮围帐房及铺盖食用诸物,列黄伞一、大纛二,小旗十、系豹尾枪四、鼓、喇叭、萧等,送至屯外。时已出痘之诸贝勒及八旗满、汉、蒙大臣俱往送。因有出痘消息,汗及未出痘贝勒未往。於次日,汗於中门内设围帐房守丧。未时,送灵舆诸贝勒还。汗提及祭奠事,谓诸贝勒曰:“仍照前定例,初祭一次,大祭一次。凡人祭奠,乃多以纸为楼塔上造佛像而焚化之,甚非所宜也。佛、神岂能祭奠时用耶?著永行禁止。”诸贝勒请汗饮茶,汗曰:“先奉大贝勒饮。”遂命总兵官杨古利额驸、和硕图额驸、冷格里、叶臣副将、达尔汉额驸及伊尔登等,以茶奉大贝勒饮。当大贝勒饮毕,汗因诸贝勒劝,亦饮。是日,子时三鼓,汗方入室。诸贝勒亦各还家。

【原档残缺】喀喇沁部多尔济台吉属下男丁二人、妇幼各二人外逃,彼等擒获来献。

初七日,正黄旗冉色惠因无粮,未按官员品级给银,院内无门,上告於汗,後博黑、喀木图、敦多惠、罗硕奏请汗。遂命按相公品级给银、粮,并造门於院内。

是日,自大凌河逃来之刘口津,因无衣服上告於汗。後博黑、喀木图、敦多惠、罗硕奏请汗。遂命赐衣一袭。

是日,有汉民夫妻二人乘驴由锦州逃来,驻牛庄之洪尼雅喀见之,获而来献。遂将逃人付岳托贝勒收养。

初九日,初祭莽古尔泰贝勒,祭礼之数:棉索皮袄、金腰带、帽、靴、长棉袄、裤,装入皮囊之旧衣物:袍二、长棉袄一、裤一、貂毡帽二,插有弓箭之撒袋、雕鞍辔一、素鞍辔二、银扁壶一、壶一、茶筒一、杯二、碟一、纸楼二、纸库房一、纸桥一、纸塔二、褡子二及纸金银元宝三万、纸钱五万、佛花五十、幡五十、引幡一,杀羊七,列宴二十五席祭之。祭奠时,以鞍马十一、空马十一、驼六引路。时因国中有出痘消息,祭坟时,汗、大贝勒、及未出痘贝勒均未往。已出痘之诸贝勒及八旗满洲,蒙古大臣、众汉官皆往祭焉。

初十日,汗率诸贝勒出猎,至抚顺所。有猎卒八人,强取民间堆积榛子柯,各鞭二十七。汗集八旗大臣谕曰:“自今以後,不许私入庄屯,擅取民间堆积柴草。不许往尚未狩猎之山上伐木。乱行者执究。”

十二日,抵赵甲、汗谕曰:“不许喧扰,即使新旧有名望之人,若於贝勒前迎射,则鞭一百。即系贝勒,不必入众人群内驰射。若能严加管束猎队,诸贝勒亲入围内驰射,亦无可非

议。”

是日,往征兀扎拉路乌巴海巴图鲁,遣拜萨哈、汪达礼、山塔及阿库都等赍书至。奏言:“每二旗兵合为一路,分四路进兀扎拉路。闻彼往握黑河捕鱼,遂遣二旗兵入,斩男丁三百三十八人。共获男妇幼稚七百名口,马三百七十三,牛一百二,合计一千一百七十五,貂皮七十八,猞猁狲皮十五、水獭皮三十八、狐皮二十二、灰鼠皮八百、黄鼠狼、灰鼠、貉皮袄共三十四。”

十七日,猎於厄野地方,时有虎被围,汗之随身侍卫噶尔朱巴图鲁持刀追逐。汗驰入射中虎,噶尔朱直前砍之,虎齿噶尔朱所乘之马足,彼即砍杀其虎。汗切责噶尔朱曰:“尔果勇,

施於战阵,乃为有益,而用於无益之虎,勇乎?从今後不许复侍卫前。”

十七日,前往朝鲜之巴都里游击、察哈喇及董纳密还,奏曰:“朝鲜国王於我所定数额,止给十分之一。又谓金、银、牛角三项,非我国所产等语,不肯允从。”天聪汗谕该部曰:“朝

鲜使者朴兰英来,不准放进,勿受所进礼物,逐之还。”遂逐朝鲜使者还。

十八日,以行猎时随猎者乱行,复宣谕曰:“每旗命大臣一员,不佩撒袋专司统辖。凡不随甲喇、牛录行走,及逗留於後者,悉行执之。”

是日,仍次扎鲁河。

十九日,次色和里。

二十日,仍猎於厄野地方。贝勒额尔克楚虎尔见一只麅,自山巅突然至马前,引满欲射麅复向左奔逸,急向後射之,时其兄墨尔根戴青贝勒从山旁逐麅,未及见,中其大腿,大哨箭深入箭鼻。

二十五日,次孟衮河。

二十六日,起行,前往朝鲜之巴都里、察哈喇及董纳密备御至大猎过午歇马处。

是日,戌时,汗入渖阳城。

猜你喜欢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脱脱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上·陈厚耀
  卷之二百·佚名
  ●卷八·姚元之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宦游紀略卷上·高廷瑶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明儒言行録卷三·沈佳
  卷之一百六·祁韵士
  卷之六·祁韵士
  张仪列传第十·司马迁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金富轼
  江统传·房玄龄
  仁宗本纪·张廷玉
  ●序·刘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至第十一出·刘唐卿

    第一出开宗 【满庭芳】(末上)五代残唐,汉刘知远,生时紫雾红光。李家庄上,招赘做东床。二舅不容完聚,生巧计拆散鸳行。三娘受苦,产下咬脐郎。知远投军,卒发迹到边疆,得遇绣英岳氏,愿配与鸾凰。一十六岁,咬脐生长,因出猎识认亲娘

  • 卷91 ·佚名

    方回 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如大都 妙年尝自负,韩子补天笔。 年及渭滨人,今也老无力。 送君如燕都,谁门可长揖。 苏举黄自代,靖翁独我识。 方回 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

  • 五言巻二十五·洪迈

      五言〈原缺〉

  • 目録·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唐诗鼔吹目録     总集类卷一五十六首栁子厚【一十首】  刘禹锡【一十五首】许浑【三十一首】卷二五十五首薛逢【二十二首】  韩偓【一十九首】王维【八首】    高适【一

  • 志第一 礼乐一·欧阳修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 ,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为射乡、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丁酉朔遣成国公代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是日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各具表贺罢群臣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以倭警命南京掌左军都督府事豊润伯曹松专

  • 卷之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尚史卷六十四·李锴

    列传四十二越诸臣传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太史公素王妙论南阳人髙□吕览解楚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谒奉吏还曰范蠡狂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懐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

  • 卷七·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乾隆二十年春二月丙辰上谕军机大臣曰达瓦齐虽有罪之人究属一部台吉大兵进征倘伊属下见事势穷蹙将伊献出或被巴特玛车凌擒送阿睦尔撒纳处毋加

  • 六年·佚名

    (乙卯)六年清咸豐五年春正月1月1日○乙丑,詣宗廟、永禧殿展謁,儲慶宮、景慕宮展拜,春謁也。○敎曰:「前僉知權載大,初仕特授,在於前乙卯,仰體正廟當日之心,不可無示意之擧。工曹參判除授。」1月3日○丁卯,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春享香

  • 卷四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四天子之孝事天地春秋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隠公三年】朱熹曰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

  • ○优毕叉颂第六·玄觉

      夫定乱分政。动静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闇之本非殊。群迷从暗而背明。舍静以求动。众悟背动而从静。舍暗以求明。明生则转愚成慧。静立则息乱成定。定立由乎背动。慧生因乎舍暗。暗动连系于烦笼。静明相趋于物表

  •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一 绪论  二 职业与志业说  三 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之可能性  四 全世界可成一和洽丰乐国  五 佛教徒当首先进行佛教的国际组织  六 结论一 绪论天下乌乎定?定于一,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此孟轲于战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智严译)·佚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终南山至相寺上座将军师智严重翻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城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四十二亿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人。是时世尊自念命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即告长老大目健连

  • 方等三昧行法·智顗

      隋 智顗说方等三昧行法序宋沙门遵式述山门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国。或尚存目录。而莫见其文。学者思之。渺隔沧海。方等三昧行法者。皇宋咸平六祀。日本僧寂照等赍至。虽东国重来。若西干新译。载披载沃。适奉醒醐。

  •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一·无准师范

    佛鉴禅师初住庆元府清凉禅寺语录  侍者 宗会 智折 编师於嘉定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入院。指三门云。平直道路。敲磕门庭。竖四横三。是人知有。新清凉到这里又作么生。入寺看额。佛殿。你坐我立。尺短寸长。口耳不

  • 卷第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自下归敬请加。钞归敬三宝者归必归三要须尽寿及未来际等敬但随於一宝容暂敬故归必兼敬敬未必归二相不同问既请威加护何不序前致敬答序但兼述非为正故所以前云并序。▲钞

  • 十六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佚名

    &ldquo;世尊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已说以上[之诸偈]。为门弟子之十六人婆罗门所请,所问,所问而解说质问&rdquo;。&ldquo;世尊说以上&rdquo;,说以上之彼岸道(波罗延)。&ldquo;世尊&rdquo;者,是尊重之同义语&hellip;&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