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

宗庙考【九】

太庙

功臣配享

【臣】等谨按从享

庙廷诸臣之名已见於前时享仪设神座文中兹叙其蒙

国厚恩列庑先後之岁永昭勲伐焉

崇德元年四月丙戍以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配享

庙廷【王妃并配】同日以直义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配享庙廷

【臣】等谨按一王二功臣之从享备见於

盛京

太庙

太宗文皇帝诹吉丙戌奉安文中迨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九月壬子奉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神位於

太庙是日从享以入史臣祗载有捧二功臣牌位仪节恭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庙祭告

太祖山陵文追尊

四祖安设

神位即继设

伯祖礼敦巴图鲁配位然後及於功臣费英东额亦都配位亲贤之序秩然则顺治元年九月壬子武功郡王牌位当先二功臣以入而不列於二功臣之列也今

前殿东庑多罗通逹郡王列第一位居武功郡王之右

则复以亲序云

顺治元年以武勲王扬古利配享

庙廷

九年六月丙寅追諡功臣图尔格为忠义公图赖

为昭勲公配享

庙廷仍立碑於其墓

十一年三月乙卯以多罗慧?郡王额尔衮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多罗通逹郡王雅尔哈齐配享

庙廷【王妃并配】

雍正二年正月庚辰以大学士一等公諡文襄图海配享

庙廷图海子孙等具疏谢

世宗宪皇帝谕曰此出自

圣祖皇考所遗恩旨尔祖茂着功勲尔等其法祖报効各相奋勉

八年以和硕怡贤亲王允祥配享

庙廷五月丙子

世宗宪皇帝谕曰怡亲王忠孝性成端方清直当年事我圣祖皇考敬谨恪恭克尽子臣之道深蒙

皇考慈爱而王慎密有加小心安分此中外所共知者逮朕御极之初命王总理事务王夙夜匪懈公尔忘私精白一心无欺无隐其殚竭忠诚赞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至於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无烦朕之指示其有关於吏治民生之利弊有闻必奏每语必详而为国家保护善类培养人才一片笃挚真切之念形於寤寐是以雍正四年特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以赐比时降旨朕深知王之德洞悉王之心觉此八字实不能尽王之美善不过就王事朕之大端而言耳盖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昇平且王居心之和平公正行事之寛厚仁慈皆足享遐龄而绵夀?岂朕有获罪於

上天

皇考之处而夺我忠诚辅弼之贤王若是之速耶惟王为圣祖皇考之令子为我朝

列祖之功臣允宜配享

太庙列於从前建立大功诸王之次庶於王之功德相副且可上慰

列祖

皇考在天之心

【臣】等谨按是月壬午

谕凡告

庙典礼所关有书王名之处仍用原名今於王配食列祖之钜典遵书原名

乾隆十年以大学士鄂尔泰配享

庙廷先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奉

上谕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

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

圣祖仁皇帝实録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逹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鄂尔泰志秉忠贞才猷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泃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万年之後二臣着配享

太庙钦此朕欲将

皇考此旨入於

遗诏内颁发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屡行固辞朕惟知遵

皇考圣旨复再三降旨而鄂尔泰张廷玉又恳切奏请稽

古典礼然朕意以为必应入於

遗诏今鄂尔泰张廷玉既以稽古典礼奏请着总理事务庄亲王果亲王会同徐本庆复鄂善魏廷珍备查古典详议具奏嗣王大臣等议覆臣等伏查帝王升祔太庙必有配享之臣所以表德酬勲垂诸不朽也我

大行皇帝统御寰区勤求治理深仁厚泽万国均沾至於优恤大臣尤为笃厚凡有寸长足録无不仰叨

恩奬而於公忠体国之臣尤必锡之

殊荣隆以

旷典如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者久在

圣明洞鉴之中是以特书

谕旨密封内廷臣等伏查明太祖洪武二年以李善长等七人入太庙配享再查历代遗诏史不备载而当洪武之时即命李善长等从祀自必仿傚前代曾

有之成规理合谨遵

谕旨缮入

遗诏臣等愚见如此是否有当伏候

圣训奉

谕旨王大臣所议是钦此至是年春大学士鄂尔泰病

故四月丙辰

皇上谕大学士鄂尔泰公忠体国直谅持躬久任边疆茂着惠绩简预机务思日赞襄才裕经纶学有根柢不愧国家之柱石允为文武之仪型向用方殷倚毘正切去冬忽婴痰疾朕心廑念选医调治存问日颁今春病势有加朕亲往视加衔太傅冀其渐次获痊不意竟至不起朕心深为震悼亲临祭奠特旨辍朝二日披览遗疏具见忠君爱国之悃忱尤为追念不置昔我

皇考有配享

太庙之遗诏着该部遵奉举行

十五年以定边左副将军固伦额驸喀尔喀扎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策凌配享

庙廷二月己丑

皇上谕定边左副将军固伦额驸喀尔喀扎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策凌以名藩尚主班崇懿戚在

皇祖时即已宣力边陲勲猷茂着

皇考眷注优隆晋爵亲王任专阃外身先血战殄靖狡寇

伟绩丕昭益勤忠荩朕以王

两朝勲旧倚毘弥殷寄重长城倍加渥泽前闻遘疾遄命赐药选医令伊子驰驿侍奉复遣侍卫前往存问方期渐就痊可忽闻溘逝深为震悼特用加恩赐银一万两治丧命贝勒罗卜藏侍卫德山往奠茶酒允伊子所请扶榇来京合窆固伦公主园寝到京之日朕亲临奠醊一应齐集典礼俱照宗室亲王典礼行考諡建碑具如仪式自昔功臣勲戚侑食庙廷以王之功宜得配享

太庙虽蒙古亲藩从未有与配享者朕以王功在王室名勒旗常简在久孚宜膺特典且令衆蒙古知朕崇奬贤劳中外一体俾共知感奋益切劝勉并照和硕怡贤亲王之例崇祀贤良祠永垂秩祀以示朕酬庸展亲优贤笃旧至意

二十年以致仕大学士张廷玉配享

庙廷四月壬子

皇上谕致仕大学士张廷玉历事

三朝宣力年久勤劳夙着受恩最深前以其年届八旬精神衰惫特加体恤准令退休实朕优念老臣本怀至於配享

太庙一事系奉

皇考世宗宪皇帝遗诏遵行而恩礼攸隆则非为臣子者所可要请及朕赐诗为券又不亲赴宫门谢恩自不得不示以薄谴用申大义今张廷玉患病溘逝要请之愆虽由自取

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

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

遗诏配享

太庙以彰我国家酬奬勤劳之盛典

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命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配享

太庙是日奉

谕旨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絶昭忠圣经所重朕自临御以来间日恭閲

列祖

列宗实録一册因得备知

祖宗创业艰难及尔时懿亲荩臣勤劳佐命底定中原伟伐殊功实为从古所未有而当时策勲锡爵荣号崇封所以酧答者本从优厚迨其後或有及身缘事旋被降削者或有子孙承袭更易封号者迄今平情凖理若不为之溯述阐扬追复旧恩于心实冇所未惬因念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衆入关埽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殱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奉迎

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顾以摄政有年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没後为苏克萨哈等所构授欵于其属人首告诬以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

世祖章皇帝实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且吴三桂之所迎胜国旧臣之所奉止知有摄政王耳其势更无难号召即我满洲大臣心存忠笃者自必不肯顺从然彼诚图为不轨无难潜锄异己以逞逆谋乃不於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後以歛服僭用明黄龙衮指为觊觎之证有是情理乎况英亲王阿济格其同母兄也於追捕流贼回京时诓报李自成身死且不候

旨班师睿王即遣员斥责其非并免王公等往迎之礼又因阿济格出征时胁令巡抚李监释免逮问道员及擅至鄂尔多斯土默特取马令议其罪降为郡王平日办理政务秉公持正若此是果有叛志无叛志乎又

实録载睿王集诸臣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遣人语曰今观诸王贝勒大臣但知谄媚於余未见冇尊崇

皇上者予岂能容此昔

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位予曰尔等

若如此言予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

皇上缵承大统似此危疑之时以予为君子尚不可今乃

不敬

皇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以後有尽忠

皇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尽忠不敬事

皇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也且云

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於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之成

立惟予能成立之每覧

实録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身行事实能笃忠

荩感

厚恩深明君臣大义尤为史册所罕觏使王彼时如宋太宗之处心积虑则岂肯复以死固辞而不为邪说揺惑耶乃令王之身後久抱不白之寃于泉壤心甚悯焉假令当时王之逆迹稍有左验削除之罪果出于我

世祖圣裁朕亦宁敢复翻成案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寃

狱而王之政绩载

实録者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又岂可不为之昭雪乎昨于乾隆三十八年因其茔域久荒特勅量为缮葺并准其近支以时祭扫然以王之生平尽心王室尚不足以慰彼成劳朕以为应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

追諡曰忠补入

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仍令太常春秋致祭又如豫亲王多铎从睿亲王入关肃清京辇即率师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乃以睿亲王之诬狱株连降其亲王之爵其後又改封信郡王虽至今承袭罔替但以王之勲绩超迈等伦自应世祚原封以彰殊眷岂可以风影微眚辄加贬易乎朕以为应复其原封又诸王中披坚执鋭拓土开疆共成一统之业者如礼亲王代善後改封康亲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後改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後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岳托後改封平郡王当时俱茂着壮猷克昭骏烈载在宗盟今其子孙所袭均非始封之名外人不知妄疑宗藩当国家缔造时有大勲劳而後裔均不得长延带砺似为阙典何以垂贻奕禩示酧庸追本之义朕以为应复其原号着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悉心妥议具奏再配享

太庙诸王仅有通逹武功慧哲宣献四郡王其

太祖

太宗

世祖时戮力行间栉风沐雨之亲藩如前所举数人皆未之及盖由当时议礼亲王各怀私意遂尔没其勋伐不得同侑馨香岂足以彰公道所有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俱着补署牌位配享

太庙用以妥功宗而昭渥典并将此通谕知之钦此嗣宗人府会同军机大臣议奏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奉

旨配享

太庙所有东庑序次礼亲王应在宣献郡王之下睿亲王

等以次列叙奉

谕旨依议

功臣配享入

庙仪礼部承

旨具疏行工部制神主龛座祭案具制成择吉镌字如式恭遇四时大飨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庙如常仪是日太常寺官入

庙设龛座於配飨之次陈俎豆銮仪卫设采亭於工部堂露台上奉神主遣官一人【诸王以郡王功臣以大臣】诣工部奉主置采亭内民校舁行前列御仗【王吾仗功臣引仗】自工部中门出鸿胪寺官二人乘马前引遣官从至东长安门【王至 天安门】御仗采亭止遣官自亭奉主鸿胪寺官二人导引由东长安左门入

端门左门至

太庙戟门右门【自街门入皆由右出】鸿胪寺官止太常寺官引至甬道右拜位【王阶上功臣阶下】北面立遣官置主於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礼毕奉神主兴奉安於配享之次【王东庑功臣西庑】行三叩礼退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脱脱
  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脱脱
  卷一·张预
  元史纪事本末卷一·陈邦瞻
  ●崇祯实录卷之七·佚名
  ◎特赦声中之掮客·李定夷
  卷十四·傅恒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郭英乂传·刘昫
  孛秃传·宋濂
  魏源传·张廷玉
  学校余论·梁启超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吕思勉
  卷二·曾巩
  马名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认母·李渔

    〖夜行船〗(生上)为购红颜来白发,安时命不敢嗟呀。借彼枯容,消吾妄念,只当遇尊菩萨。我姚克承去买妇人,原是为寻曹小姐,莫说买着高年丑妇,心上不喜,就遇着个绝代佳人,只要不是曹小姐,也不得我开怀畅意。谁想揭开袋口,白发如银,竟是

  • 卷445 ·佚名

    杨万里 别吴教授景衡 道合从人笑,情亲觉别难。 得朋何恨晚,到老几相看。 世路今逾窄,吾徒却处宽。 此心各相勉,不但道加餐。 杨万里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郎署春同宿,州魔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

  • 中州集巻十·元好问

    △三知已○溪南诗老辛愿二十首愿字敬之福昌人其大父自鳯翔来居县西南女几山下以力田为业敬之自号女几野人年二十五始知读书取白氏讽谏集自试一日便能背诵乃聚书环堵中读之书至伊训诗至河广颇若有所省欲罢不能因更致力

  • 卷七·沈德潜

    高叔嗣叔嗣字子业,祥符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苏门五言,冲淡得韦苏州体。王元美评云:“如高山鼓琴,沉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良然。王敬美云:“徐昌穀、高子业二君,诗有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 卷三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八 王钝 题襄县张医人所藏续弦图 伊人在空谷洒落非尘襟写怀无俗物手摩峄阳琴况有芝兰客赏兹山水音松风起坐隅寒泉泻遥岑檿丝忽断絶怆彼听者心安得鸾

  • 歳时杂咏巻十四·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清明清明早赴王门率成李 峤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欲吹拂轻灰清明日龙门游泛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

  • 卷二十·乾隆

    卷二十太原白居易诗二三十首新乐府并序自注。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

  • 山谷外集诗注卷九·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九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玉京轩【元注云玉京山在炉峯下落星寺僧开轩对之○按慕异蜀本云苍山其下白玉京广成安期来访过紫云黄雾镇玄关

  • 第十二场·田汉

    金妹家。〔桌上残灯未灭,友生 睡床上,老母在缝衣。友生 (梦呓)狗杂种,叫你认识我!叫你认识我!刘母 友生,友生!(摇他)友生 啊!啊!刘母 (再摇)友生,醒醒,醒醒!友生 (醒了)哦,怎么还不睡?这么晚才回,干什么去了?刘母 是我!友生!友生 哦,岳母

  • 燕堂诗稿本传·赵公豫

    赵公豫字仲谋本宗室南渡徙居常熟因籍焉幼聪警五六岁记左氏传不谬一字及冠逰四方所至文人争相邀迎如莆田陈元矩昭度金华陈天与良祐华亭许上达克昌兰谿范茂明浚新防马鲠臣持国并一时名公咸以国士遇之其在故乡则与冷良器

  • 卷之五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四 传第三十八 车臣汗乌默客列传 乌默客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裔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之七世孙其高祖曰硕垒为喀尔喀三汗之一号车臣汗又号玛哈萨嘛谛硕垒传巴

  • 崔彭传·魏徵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楷,西魏殷州刺史。 父亲崔谦,北周荆州总管。 崔彭小时即成孤儿,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 他生性刚毅,有武略,工于骑马射箭。 爱读《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北周武帝时,他任侍伯上士,累次升迁

  • 卷五十五、平靖滇回·黄鸿寿

    文宗咸丰五年,冬十二月,云南回民杜文秀起蒙化,袭据大理府,提督褚永昌死之。先是,滇省汉民觊觎永昌回族腴田,于是句结奸胥,朦禀地方官吏,所有回民,一律驱逐徼外。回人失其故业,往往联结黔苗,沿边滋扰,以逞报复。至是,推文秀为渠帅,占

  • 卷二(隐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隐公(○陆曰:“解,佳买反。旧夫子之经与丘明之传各卷,氏合而释之,故曰《经传集解》。隐公名息姑,惠公之子。母,声子。谥法:‘不尸其位曰隐。’‘第一’,此不题《左氏传》,《公羊》、《?梁》二传既显姓别之,此不言自见。”)[疏]

  •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梁漱溟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以上我们分作事实、见解、态度三项,又附中国秉持西方思想的人的思想一项,来指证西方文化现在变迁的形势已经可见;以下将试为推测世界未来文化大约是什么样子。于此,我们自先去推测最近未来的文化,然后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七·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疏裝大悲像疏示菩薩身,影現婆娑,眾生心量,種種自訛。如千江水,千月隨波,大施、小施,福女、福夫。所以莊嚴手眼,不可無如是之多。裝地藏像疏勝奇賢侄為度母故誦《地藏經》,見聖女救親因緣即發心裝願王聖像,復思:「

  • 界论注·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恶魔之破折者大勇[佛陀]依分十八品[章]阐述分别论,以连续说界论且说界分别吾当明其意,入三昧者谛听。言本论是依摄、非摄等分十四[章],其一切亦是说明与问答之二种。说明以其论母分为五种:定式论母、内论

  • 解围元薮·沈之问

    《解围元薮》系风病专书。4卷。明·沈之问撰于1550年(嘉靖29年),刊于1816年(嘉庆21年)。该书是一部“风病”专著,且属侧重于麻风病的综合性方书。因喻此书对麻风病的治疗犹如解“城池受围于寇”之“元元妙法”,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