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秦始皇帝以前210年,东巡死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县。他大的儿子,名唤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去,今陕西绥德县。做蒙恬军队中的监军了。从前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的事务的,苟其如此,就是表示不拟立他的意思。所以秦始皇的不立扶苏,是豫定了的。《史记》说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宠幸宦者赵高,始皇死后,赵高替胡亥运动李斯,假造诏书,杀掉扶苏、蒙恬而立胡亥,这话是不足信的。《史记·李斯列传》所载的全是当时的传说,并非事实,秦汉间的史实,如此者甚多。胡亥既立,是为二世皇帝。他诛戮群公子,又杀掉蒙恬的兄弟蒙毅。最后,连劳苦功高、资格很老的李斯都被杀掉。于是秦朝的政府,失其重心,再不能箝制天下了。皇帝的家庭之中,明争暗斗,向来是很多的,而于继承之际为尤甚。这个并不起于秦朝,但在天下统一之后,皇室所管辖的地方大了,因其内部有问题而牵动大局,使人民皆受其祸,其所牵涉的范围,也就更广大了。秦始皇之死,距其尽灭六国,不过12年,而此祸遂作。

秦始皇死的明年,戍卒陈胜、吴广起兵于蕲,今安徽宿县。北取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分兵四出徇地,郡县多杀其守令以应。六国之后,遂乘机并起。秦朝政治虽乱,兵力尚强;诸侯之兵,多是乌合之众;加以心力不齐,不肯互相救援;所以秦将章邯,倒也所向无敌。先镇压了陈胜、吴广,又打死了新立的魏王。战国时楚国的名将,即最后支持楚国而战死的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其兄子项籍,起兵于吴,引兵渡江而西。今江苏之江南,古称江东。古所谓江南,指今之湖南。以居巢人范增的游说,立楚怀王的后裔于盱眙,居巢,今安徽巢县。盱眙,今安徽盱眙县。仍称为楚怀王。以祖谥为生号。项梁引兵而北,兵锋颇锐,连战皆胜,后亦为章邯所袭杀。章邯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北围赵王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北强南弱,乃是东晋以后逐渐转变成功的形势。自此以前,都是北方的军队,以节制胜,南方的军队,以剽悍胜的。尤其是吴、越之士,《汉书·地理志》上,还称其“轻死好用剑”。项梁既死,楚怀王分遣项籍北救赵,起兵于沛的刘邦即汉高祖西入关。沛,今江苏沛县。项籍大破秦兵于巨鹿。汉高祖亦自武关而入。此时二世和赵高,不知如何又翻了脸,赵高弑二世,立其兄子婴,婴又刺杀高,正当纷乱之际,汉高祖的兵已到霸上,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子婴只得投降,秦朝就此灭亡。此事在前206年。

既称秦之灭六国为无道,斥为强虎狼,灭秦之后,自无一人专据称尊之理,自然要分封。但是分封之权,出于何人呢?读史的人,都以为是项籍。这是错了的。项籍纵使在实际上有支配之权,形式上决不能专断,况且实际上也未必能全由项籍一个人支配?项籍既破章邯之后,亦引兵西入关。汉高祖先已入关了,即遣将守关。项羽怒,把他攻破。进兵至鸿门,在今陕西临潼县。和高祖几乎开战。幸而有人居间调解,汉高祖自己去见项籍,解释了一番,战事得以未成。此时即议定了分封之事。这一件事,《史记》的《自序》称为“诸侯之相王”,可见形式上是取决于公议的。其所封的:为(一)六国之后,(二)亡秦有功之人,(三)而楚怀王则以空名尊为义帝,(四)实权则在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籍。都彭城,当时称其地为西楚。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这是摹仿东周以后,天子仅拥虚名,而实权在于霸主的。分封的办法,我们看《史记》所载,并不能说他不公平。汉朝人说:楚怀王遣诸将入关时,与之约:先入关者王之,所以汉高祖当王关中,项籍把他改封在巴、蜀、汉中为背约。姑无论这话的真假,即使是真的,楚怀王的命令,安能约束楚国以外的人呢?这且不必论他。前文业经说过:人的思想,总是落后的,观于秦、汉之间而益信。封建政体既已不能维持,于是分封甫定,而叛乱即起于东方。项籍因为是霸王,有征讨的责任,用兵于齐。汉高祖乘机北定关中。又出关,合诸侯之兵,攻破彭城。项籍虽然还兵把他打败,然汉高祖坚守荥阳、成皋,荥阳,今河南荥泽县。成皋,今河南汜水县。得萧何镇守关中,继续供给兵员和粮饷。遣韩信渡河,北定赵、代,东破齐。彭越又直接扰乱项籍的后方。至前202年,项籍遂因兵少食尽,为汉所灭。从秦亡至此,不过5年。

事实上,天下又已趋于统一了。然而当时的人,怕不是这样看法。当楚、汉相持之时,有一策士,名唤蒯彻,曾劝韩信以三分天下之计。汉高祖最后攻击项籍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而信、越的兵都不会,到后来,约定把齐地尽给韩信,梁地尽给彭越,两人才都引兵而来,这不是以君的资格分封其臣,乃是以对等的资格立分地之约。所以汉高祖的灭楚,以实在情形论,与其说是汉灭楚,毋宁说是许多诸侯,亦即许多支新崛起的军队,联合以灭楚,汉高祖不过是联军中的首领罢了。楚既灭,这联军中的首领,自然有享受一个较众为尊的名号的资格,于是共尊汉高祖为皇帝。然虽有此称号,在实际上,未必含有沿袭秦朝皇帝职权的意义。做了皇帝之后,就可以任意诛灭废置诸王侯,怕是当时的人所不能想像的,这是韩信等在当时所以肯尊汉高祖为皇帝之故。不然,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汉初异姓之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都是事实上先已存在,不得不封的,并非是皇帝的意思所设置。汉高祖灭楚之后,即从娄敬、张良之说,西都关中,当时的理由,是关中地势险固,且面积较大,资源丰富,易于据守及用以临制诸侯,可见他原只想做列国中最强的一国。但是事势所趋,人自然会做出不被思想所拘束的事情来的。不数年间,而韩信、彭越都以汉朝的诡谋被灭。张敖以罪见废。韩王信、英布、臧荼,都以反而败。臧荼之后,立了一个卢绾,是汉高祖生平第一个亲信人,亦因被谗而亡入匈奴。到前195年汉高祖死时,只剩得一个地小而且偏僻的长沙国了。天下至此,才真正可以算是姓刘的天下。其成功之速,可以说和汉高祖的灭楚,同是一个奇迹。这亦并不是汉高祖所能为,不过封建政体,到这时候业已自趋于没落罢了。

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的,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既猜忌异姓,就要大封同姓以自辅,于是随着异姓诸侯的灭亡,而同姓诸国次第建立。其中尤以高祖的长子齐王肥,封地既大,人民又多,且居东方形胜之地,为当时所重视。又有淮南王长,燕王建,赵王如意,梁王恢,代王恒,淮阳王友,皆高帝子。楚王交,高帝弟。吴王濞,高帝兄子。宗法社会中,所信任的,不是同姓,便是外戚。汉初功臣韩信、彭越等,不过因其封地大,所以特别被猜忌,其余无封地,或者仅有小封土的,亦安能“与官同心”?汉高祖东征西讨,频年在外,中央政府所委任的,却是何人呢?幸而他的皇后吕氏是很有能力的。她的母家,大约亦是当时所谓豪杰之流;她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跟随高祖带兵;妹夫樊哙,尤其是功臣中的佼佼者;所以在当时,亦自成为一种势力。高祖频年在外,京城里的事情,把持着的便是她,这只要看韩信、彭越都死在她手里,便可知道。所以高祖死后,嗣子惠帝虽然懦弱,倒也安安稳稳的做了7年皇帝。惠帝死后,嗣子少帝,又做了4年。不知何故,吕后女鲁元公主下嫁张敖,敖女为惠帝后。《史记》说他无子,佯为有身,取美人子,杀其母,名为己子。惠帝崩,立,既长,闻其事,口出怨言,为吕后所废。此非事实。张皇后之立,据《汉书》本纪,事在惠帝四年十月,至少帝四年仅7年,少帝至多不过7岁,安有知怨吕后之理。为吕后所废而立其弟。吕后临朝称制。又4年而死。吕后活著的时候,虽然封了几个母家的人为王,却都没有到国。吕后其实并无推翻刘氏、重用吕氏的意思,所任用的,还是汉初的几个功臣,这班人究竟未免有些可怕,所以临死的时候,吩咐带北军的吕禄、南军的吕产,禄,释之之子。产,泽子。“据兵卫宫”,不要出去送丧,以防有人在京城里乘虚作乱。此时齐王肥已经死了,子襄继为齐王。其弟朱虚侯章在京城里,暗中派人去叫他起兵。汉朝派功臣灌婴去打他。灌婴到荥阳,和齐王连和,于是前敌形成了僵局。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乃派人运动吕禄,交出兵权。吕禄犹豫未决,周勃用诈术突入北军,运动军人,反对吕氏。把吕禄、吕产和其余吕氏的人都杀掉。于是阴谋说惠帝的儿子都不是惠帝所生的,就高帝现存的儿子中,择其最长的,迎立了代王恒,是为文帝。齐王一支人,自然是不服的。文帝乃运用手腕,即分齐地,封朱虚侯为城阳王,朱虚侯之弟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城阳治莒,今山东莒县。济北治卢,今山东长清县。城阳王不久就死了。济北王以反被诛。汉初宗室、外戚、功臣的三角斗争,至此才告结束。

当时的功臣,所以不敢推翻刘氏,和汉朝同姓分封之多,确实是有关系的,所以封建不能说没有一时之用。然而异姓功臣都灭亡后,所患的,却又在于同姓了。要铲除同姓诸侯尾大不掉之患,自不外乎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这话,当文帝时,其实是已经实行了的,齐王襄传子则,则死后没有儿子,文帝就把他的地方,分为齐、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六国,济南治东平陵,今山东历城县。菑川治剧,今山东寿光县。胶西治高苑,今山东桓台县。胶东治即墨,今山东即墨县。立了齐王肥的庶子6人。又把淮南之地,分成三国。但吴、楚仍是大国,吴王濞尤积有反心。晁错力劝文帝以法绳诸侯,文帝是个因循的人,没有能彻底实行。前157年,文帝死,子景帝立。晁错做了御史大夫,即实行其所主张。前154年,吴王联合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造反,声势很盛。幸而吴王不懂得兵谋,“屯聚而西,无他奇道”,为周亚夫所败。于是景帝改定制度,诸侯王不得治民,令相代治其国。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从秦二世元年六国复立起,到吴、楚之乱平定,共56年。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志第六十五·礼十五等·脱脱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脱脱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赵晔
  ●卷九十四·徐梦莘
  朱子年谱考异卷四·王懋竑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纪昀
  一七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给还应退书籍折·佚名
  一四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拟派肄业贡生校录《永乐大典》应刊书籍并再添摆板供事折·佚名
  ·檄诸将弁搜捕竹仔脚逸贼·丁曰健
  提要·陈元靓
  卷五·吴师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唐圭璋

    【张弘范:词作27首】○木兰花慢题毫州武津关忆谯都风物,飞一梦,过千年。羡百里溪程,两行堤柳,数万人烟。伤心旧家遗迹,谩斜阳、流水接长天。冷落故祠香火,白云泪眼潸然。行藏好向故人传。椽笔舞蛮笺。总纠纠

  • 三集卷八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古今体一百四十二首【己丑五】四月朔日斋宫作大斋必迁坐孟夏又辞春宫树隂将密铜人时正陈明衣惟此洁变食戒其辛屡见浓云作希哉雨及辰题和阗玉天马和阗羾巨玉

  • 卷四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五目録【起六十七字至七十字】感皇恩【又一体】晁补之【二首】贺铸毛滂【二首】晁冲之【二首】周紫芝【三首】葛郯【二首】周邦彦【二首】赵企蔡伸

  • 巻六·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六宋 邵浩 编东坡送范景仁游洛中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聴者寒忧时虽早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防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杖屦

  • 卷八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六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五接武【上】韦应物燕李録事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香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飖不可期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又成悲自巩洛舟行入黄

  • 卷十二·乾隆

    卷十二襄阳杜甫诗四雨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

  • 辽史拾遗卷八·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十五圣宗六二十八年夏五月丙午髙丽西京留守康兆弑其主诵擅立诵从兄询诏诸道缮甲兵以备东征髙丽史曰献哀王太后皇甫氏戴宗之女生穆宗穆宗即位册上尊号曰应天启圣静徳王太后穆宗年已十八太后摄政居千

  • 三八九 谕内阁着派皇八子等分与应校之书同总裁一体校勘·佚名

    三八九 谕内阁着派皇八子等分与应校之书同总裁一体校勘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馆缮写之书虽多,而各总裁校勘者少,不能供进呈披阅。卽再添总裁数人,仍恐无益。着派皇八子、

  •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七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乐一。○夫乐者所以树风化象功德者也。 高丽太祖草创大业而成宗立郊社躬  自后文物始备。 而典籍不存未有所考也。 睿宗朝宋赐新乐又赐大

  • 萧衍传·魏收

    岛夷萧衍,字叔达,也是晋陵武进的楚人。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赜的光禄大夫。萧衍年轻时为人轻薄而有口才,曾任王俭卫军府户曹属,后来接连升任萧鸾的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太和二十二年(498),高祖征讨南方,令诸军围攻襄陽,萧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制三盛京官盛京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各一人正二品所属郎中员外郎主事品级与在京部院同【堂司官均满员惟刑部有汉军堂主事一人蒙古主事二人汉司狱一人】户部属司三郎

  • 卷二十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二宋 朱子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尹氏以为夫子孙辞避祸谢杨氏以为非茍然诺而无所诎若是不同何也曰观夫子所以告防生亩与夫辨长沮桀溺之语则圣人之自言未尝

  • 卷十七·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滕文公为世子之时奉君

  • 卷十九·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逹疏小雅 【节南山之什】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笺家父字周大夫也音义【従此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

  • 卷五百七十五·佚名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二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曼殊室利不可思议。所以者何。曼殊室利所说法相不可思议。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之所说实难思议。诚如具寿舍利子说。曼殊室利即白佛言:我所说法。不可说可思议。亦不可说不可思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经支那沙门蕅益释智旭疏义一切佛语心品之四第二十九如来自性门。(魏云。法身品第七)文分为四。初请。二许。三问。四答。今初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

  • 佛说菩萨本业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道场。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莲华宝师子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一。身意清净。福行普具。明所彻照人刹法处。去来现在无复挂碍。成兴于世。一切悉等。

  • 珊瑚钩诗话·张表臣

    诗话。宋张表臣撰。三卷。表臣,字正民,里籍未详。曾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军州事,绍兴中;终于司农丞。书名取杜甫“文采珊瑚钩”句。此编以评论诗作及文学见解为主,兼记诗人轶事,多数条目为大段论述。作者极力称赞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