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章 第一次听说“蒋介石”三个字

蒋介石背叛孙中山总理并不是自今日始。有我的朋友确实知道,那一年孙总理在永丰军舰上,有陈炯明派的一个青年带着一个大炸弹去炸孙先生,被孙先生的人捉住了。后来有一个孙先生的外国朋友对孙先生说:“你是中国的大总统,是一个很大的人物,度量应当宽大。”

这一个放炸弹的青年的父亲,是这个外国朋友的好朋友,因此他来求孙先生赦免他的死罪。孙先生完全答应了,并且说:“年轻的孩子懂得什么,我一定释放他。”中山先生提起笔来下了一个手谕,叫把那放炸弹的青年释放了。临到中山先生离开永丰军舰的时候,蒋介石对守卫的人说:“不要放,快快拉出去枪决了。”后来某外国人知道了那个青年被枪决了,到处说孙先生说了话不算数。实在呢,是蒋介石不服从孙先生的话,可是那个外国人,怎么会晓得那个内容呢!看看今天吧,孙先生原来说:“人民是主人。”蒋介石把人民当奴隶;孙先生主张国家独立,不依赖外人,并且说打倒帝国主义;今天蒋介石,是不是跪在帝国主义面前叫祖宗呢?

这是一件事实。有的人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那是说:“见微而知著也。”又说:“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蒋介石背叛孙总理的主义和媚外卖国,不是自今天才开始的。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过的蒋介石,那是一九二五年的事。

第二次听说蒋介石是在一九二六年春天。在外蒙古的首都听见几个朋友说广东三月二十日逮捕了很多人,那是蒋介石干的。那时候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为了争夺个人的权利,把一些人抓起来了。

又有朋友说,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死了以后,蒋介石对黄埔学校的教员和学生说:“总理虽然死了;总理的政治顾问苏联鲍罗廷先生在这里,就同总理活着一样,我们学校里无论校长、教员、学生,都要诚心诚意地服从鲍罗廷顾问,就如同服从总理一样。”并且要求大家举起手来宣誓,要内外如一地服从。这件事情,徐先生说得很详,我不必说得太详细了;可是过的日子不多,一脚踢跑的踢跑了,抓起来的抓起来,押起来的押起来。

一九二六年五月我在莫斯科听说,蒋介石曾到过莫斯科。蒋说起话来是非常革命的,比谁都左。不久广东“三月二十日事变”发生了,莫斯科的苏联人和中国人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怎么回事,会把许多人赶走的赶走,下监的下监?

一九二六年九月听说,蒋介石带着兵由广东到湖南,不久就到湖北。一些北平来的朋友们到包头五原来说,革命军是和国民军一致都是打倒军阀,取消不平等条约的。正是我在五原誓师消息断绝的时候,就靠着一些不怕死的同志,得些上海和南方的消息。五原是在绥远的西边,察哈尔、北京、河北省都是张作霖的军队;湖北、河南、陕西都是吴佩孚的军队。

这时候从五原到上海和长江南岸,电报和邮政都不通,全靠着人送。所知道的蒋介石,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忽左忽右的人,怎样都与他自己合适,他就怎样做,并没有什么准则。

一九二七年到了西安,有唐生智的代表某先生来说,蒋介石完全是个军阀;若同张作霖、吴佩孚比,张、吴是旧军阀,蒋是新军阀。我没有等那朋友讲完,我就请他去喝茶。我对他说这时正在北伐,若自己里头不一致,互相攻击,张作霖、吴佩孚怕打不下去了。那位朋友很文雅,不慌不忙地说,旧军阀太腐败了,容易打;新军阀会拿什么主义来骗人,是不容易打的。若打他要现在就打,不能在北伐成功以后再打。那位朋友说话的意思就在本年首先应打蒋介石。我对他说,西安被围有八个月,饿死三万人,才把吴佩孚的部队刘镇华赶出潼关去,国民二、三两军是很疲惫的。国民一军自从南口败仗之后,行军几千里,人员、马匹、器械亟待补充。吴佩孚在河南省巩县兵工厂,张作霖的军队在河南省信阳县。

若是我们革命的军队自己杀自己,将来不堪设想。那位朋友很耐烦地详详细细地说了两三天,他把蒋的独裁、专制都说出来。我对他说,你的话说得很对,不过大敌当前,我们先要打正面的敌人,不可自己杀起自己来。那位朋友很失望地绕道回湖北去了。他临走的时候给我一封信:蒋介石这个独裁者,若不在这个时候把他打倒,将来他会把你们打倒。

在郑州会师的时候正是一九二七年,我看见了谭延闿、徐谦、唐生智以及许多国民党的朋友,有很多都是很激烈地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我再三地说,张作霖在北边,吴佩孚跑到四川去,无论如何不要自己打起来,忘了我们的敌人。当时有些朋友很同意我这话,也有的人不赞成,说我已经同蒋介石勾搭在一起。本来那些朋友要在郑州多住一两天的,那一天的早晨忽然挂起车来走了。我听见了马上到车站同他们谈了两三句话,就开车了。

我在河南巩县兵工厂遇见邓演达先生。我请邓演达先生对兵工厂的工人们演讲,他骂蒋介石是背叛孙中山先生的。蒋介石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邓先生是政治部长。我和邓先生初次见面,蒋介石我还没有见过他。他们都是由广东出来的,内容是怎么的事,我实在不清楚。

邓演达讲完了以后,我的朋友刘伯坚对我说:“邓演达说的都是实话。”还有朋友们说,若是革命军自己打起来,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都高兴了。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焦竑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刘时举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纪昀
  六八六 谕陈昌齐罚俸三个月之处着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卷四 邻交志上一·黄遵宪
  乌台诗案·朋九万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李英传·脱脱
  萧渼斗传·宋濂
  施州土司传·张廷玉
  卷六·雍正
  选举二七·徐松
  卷七·长孙无忌
  张德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721_1 【赠唐山人】李洞   垂须长似发,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   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携。   卷721_2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一作送僧游南海)】李洞   春往海南边,秋

  • 芦川归来集钞·吴之振

    张元幹次韵唐彦猷所题顾野王祠与霍子孟庙对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馀。过宿赵次张郊居二首北客多流落,东村更寂寥。肯同清夜梦,不待故人招。月挂荒园竹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一七言律诗二十四沈琼莲寄兄疎明星斗夜阑玉貎花容列女官风度鳯凰天乐近雪晴鳷鹊晓楼寒昭仪引驾临丹扆尚寝熏炉爇紫檀肃肃六宫悬象魏春风前殿想鸣鸾送弟溥试春官少小离家侍禁闱人间天上两

  • ●卷上·姚汝能

      安祿山,營州雜種胡也,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1],為突厥巫,無子,禱軋犖山,神應而生焉。是夜赤光傍照,羣獸四鳴,望氣者見妖星芒熾落其穹廬。時張韓公使人搜其廬,不獲,長幼並殺之。祿山為人藏匿,得免。怪兆奇異不可悉數,其母以為

  • 春秋战国异辞卷八·陈厚耀

    晋史晋世家周成王封其弟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字子于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七)·陈寅恪

    茲复有一事可以注意者,即顾公夑消夏闲记选存“拙政园”条(参嘉庆一统志柒捌苏州府贰津梁门“临顿桥”条及吴诗集览柒上“咏拙政园山茶花”并引。又阮葵生茶余客话捌“拙政园”

  •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第三族第一塔坦。万历三十八年【原档残缺】。达尔汉巴图鲁,野儿定河卫都指挥佥事【原档残缺】阿尔敏泰珠,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原档残缺】。海西沙岭卫都指挥使特永格之子岱察,【原档残缺】年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纪昀

    列传宋 【二十六】○宋二十六王钦若 丁谓夏竦王钦若丁谓夏竦△王钦若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祖郁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纔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为濠州判官将死告家 人曰吾厯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

  • 二九七 寄谕弘晌等确查函可在沈阳有无占寺支派及碑刻字迹留存·佚名

    二九七 寄谕弘晌等确查函可在沈阳有无占寺支派及碑刻字迹留存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三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盛京将军弘<晌>、侍郎兼府尹富<察善>,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朕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籍内,有

  • 蠕蠕传·魏收

    蠕蠕族,是东胡族的后代子孙,姓郁久闾氏。传说在神元帝末年,有人在东胡抢劫马匹时抓到一个奴隶,头发只齐眉毛那么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主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木骨闾”就是头秃的意思。木骨闾与郁久闾声音相近,所以他的子

  • 杜如晦传·欧阳修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际有名望。杜如晦年轻时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喜欢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隋朝大业年间(605~617),参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对他的才华感

  • 平胡录·陆深

    (明)陆深 撰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

  • 凡例·王之春

    一、此书事实,自恭录列圣上谕及颁发官书外,并搜录当时诸臣奏疏与名臣撰述、西人图志及各家私着可采掇者,荟萃而成。间有得之闻见者,要必釆访确实,不敢稍涉虚诬。所有管蠡之见,间附于后。一、我朝统一寰宇,珍赆之贡,史不绝书。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九礼部祠祭清吏司升配凡列圣升配之礼勅工部敬制升配神牌南郊於昭亨门外北郊於坛北门外祈年殿於坛西门内之左各设恭制神牌黄幄内阁翰林院官书字大学士二人上香行礼既成先配南郊後配

  • 二年·佚名

    (丙子)二年大明景泰七年春正月1月1日○辛未朔,上行望闕禮,仍受百官朝賀,倭、野人五百餘人隨班。○上謁昌德宮,進豐呈。○御含元殿,宗親等侍食。內侍李龍年等執事不謹,命衛卒杖之,囚義禁府。御忠順堂,命內禁衛兼司僕射侯,召承旨李

  • 卷一·邵宝

    简端録卷一(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三】干之占唯大德受命者当之故其辞有赞而无戒干有四德诸卦之体綂也坤以下或具而微或缺一或二三或咸元焉而干之变极矣周之易为筮设乎不为筮设则爻称九六何取于变也四德何以示占四德之

  • 六字神咒经·佚名

    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唵婆髻驮那(上)莫此文殊师利六字咒功能我今欲说。若有持此咒欲成就者。或食乳糜或食菜。或食果食乳。应食此食日别三时洗浴。谓入五更以后为初时。午时已后是第二时。黄昏已后至初夜为第

  • 殿阁词林记·廖道南

    二十卷。明廖道南撰。廖道南,字鸣吾,蒲圻 (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明正德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著有《楚纪》等。《殿阁词林记》为记载词林(翰林院别称)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而编,分殿学、阁学、馆学、宫学、坊学、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