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挥麈录 宋 王明清

●卷一

○诞节立名自唐明皇千秋节始

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置酒合乐,燕百僚于华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着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使燕乐,休假三日。诏从之。”诞日建节,盖肇于此。天宝七载八月己亥,诏改为天长节。其后肃宗以九月三日生,为地平天成节,史不书日。文宗以十月十日生,为庆成节。武宗六月十二生,为庆阳节。懿宗十月二日生,为延庆节。僖宗八月五日生,为应天节。昭宗二月二十二日生,为嘉会节。哀帝十月三日生,为延和节。梁太祖十月二十一日生,为大明节。末帝九月十二日生,为明圣节。唐明宗九月九日生,为应圣节。晋高祖二月二十八日生,为天和节。出帝六月二十七日生,为启圣节。后汉高祖二月四日生,为圣寿节。隐帝三月七日生,为嘉庆节。周太祖七月二十八日生,为永寿节。世宗九月二十四日生,为天清节。恭帝八月四日生,为天寿节。本朝太祖二月十六日生,为长春节。太宗十月七日生,为乾明节,后改为寿宁节。真宗十二月二日生,为承天节。仁宗四月十四日生,为乾元节。英宗正月三日生,为寿圣节。神宗四月十日生,为同天节。哲宗十二月七日生,避僖祖忌辰,以次日为兴龙节。徽宗十月十日生,为天宁节。钦宗四月十三日生,为乾龙节。太上皇五月二十一日生,为天申节。今上皇帝十月二十二日生,为会庆节。而章献明肃皇后正月八日生,为长宁节,宣仁圣烈皇后七月十六日生,为坤成节,以尝临朝故耳。五代诸君节名,不见于正史,以郑向《开皇记》考得之。唐代宗十月十三日天兴节,见令狐文集中。唐顺宗圣寿节,见于齐抗《会稽舍宅为寺碑》。后唐清泰帝正月二十三日千春节,见于《五代史晋家人传》。近董令升作《诞圣录》,惜乎未尽也。

○祖宗御像所在

祖宗神御像,设在南京则鸿庆宫,西京则奉先寺之兴先。会圣宫之降真殿,扬州曰彰武,滁州曰端命,河东曰统平,凤翔曰上清太平宫。及真宗亲征北郊,封泰山,祀汾阴,则有澶渊之信武,嵩山崇福之保祥,华阴云台之集真。乾德六年,即都城之南,安陵之旧域,建奉先资福院,为庆基殿以奉宣祖。艺祖则太平兴国之开先。太宗则启圣之永隆。至大中祥符中,建景灵宫天兴殿,以奉圣祖。其后真宗之奉真,仁宗之孝严,英宗之英德,皆在其侧也。又有慈孝之崇真,万寿之延圣,崇先之永崇,以奉真宗母后。章献明肃在崇真之旁,曰章德。章懿在奉先之后,曰广孝。章惠在延圣之后,曰广爱。在普安者二:元德曰隆福,明德、章穆曰重徽。元丰中,神宗以献飨先后失序,地偏且远,有旷世不及亲祠者,乃诏有司:神御之在京师寓于佛祠者,皆废彻而迁之禁中,由英德而上,五世合为一宫,几十一殿,以世次别东西序。帝殿一门,列戟七十二。殿之西庑,绘画容卫,公王名将,罗立左右。内有燕寝温清之室,玩好毕陈。而母后居其北。改庆墓曰天元,后曰太始。开先曰皇武,后曰俪极。永极曰定大,后曰辉德。奉真曰熙文,后曰衍庆。孝严曰美成,后曰继仁。英德曰治隆。其便殿十一:曰来宁,曰燕矣,曰灵游,曰凝神,曰天游,曰冷风,曰太灵,曰丹台,曰灵昆,曰昭清。以五年十一月奉安帝后,塑像于新宫,大赦天下。绘像侍臣于后。元初,即治隆之后宣光殿以奉神宗。绍圣初,辟宫之东隅为显承殿,以宣光殿故址为徽音殿,以奉宣仁圣烈。建中靖国元年,诏以显承介于一偏,庙号未称,于是度驰道之西,东直大定,南北广袤地势,并撤省寺,创为西宫,建大明宫以奉神宗,为馆御之首。涓日迁奉亲祠,永为不祧之庙,以示推崇之意。曲赦四畿,录功臣后,如元丰故事云。

○祖宗圣诞之地建寺赐名

西京应天寺,本后唐夹马营,大中祥符二年,以太祖诞圣之地,建寺锡名。东京启圣院,本晋护圣营,以太宗诞圣之地,太平兴国六年建寺,雍熙二年寺成,赐名。二寺皆奉祖宗神御。英宗以齐州防御使入继大统,治平二年建齐州为兴德军。熙宁八年八月,诏潜邸为佛寺,以本镇封赐名兴德禅院,仍给淤田三十顷。

○开基节名因孟若蒙乞置

开基节建名,世多无知者。建炎初,尝诏:“如后来所立元圣、真元节名之类,除开基节外,悉皆罢去。”始知为未久。因考建中以后诏旨,政和二年,南京鸿庆宫道士孟若蒙进状言:“本宫每遇正月初四日为创业之日,修设斋醮,乞置节名,以永崇奉。”诏从其请。近见曾仲躬云:“若蒙亦能诗文。清作南京少尹日,尝与之游。乱后复会于三衢。绍兴间,若蒙又以前绩自陈。时秦会之当轴,令敕住临安府天庆观,非其所欲,拂衣而归,老于衢云。”仰惟太上皇帝中兴再造,复在南都,符命岂偶然哉。

○太祖诏修三代帝王祠庙配享所在

太祖皇帝朝,尝诏修先代帝王祠庙,每庙须及一百五十间以上,委逐州长吏躬亲点检,索图赴阙,遣使覆检。令太常礼院重定配享功臣,检讨仪相,画样给付。女娲祠在晋州,书传无功臣可配。太昊以金提、勾芒配,祠在陈州。炎帝以祝融配,祠在衡州。黄帝以后土、风后、力牧配,祠在坊州。高阳以玄冥配,祠在澶州。高辛以稷配,祠在宋州。唐尧以司徒高配,祠在郓州。虞舜以咎繇配,祠在道州。夏禹以伯益配,祠在越州。商帝成汤以伊尹配,祠在河中府。中宗太戊以伊陟、臣扈配,祠在大名府。高宗帝武丁以甘盘、傅说配,祠在陈州。周文王以师鬻熊配,武王以召公配,成王以周公旦、唐叔、虞叔配,康王以太公、毕公配,秦始皇帝以李斯、蒙恬、王翦配,汉高帝以萧何配,文帝以周勃、陈平、刘章、宋昌配,景帝以周亚夫、窦婴、申屠嘉、晁错配,武帝以公孙弘、卫青、霍去病、金日碑、霍光配,宣帝以丙吉、魏相、霍光、张安世配,以上十帝并祠在长安。后汉世祖以邓禹、吴汉、耿、贾复配,明帝以东平王苍、桓荣配,章帝以牟融、赵意、宋安配,以上三庙并在河南府。魏武帝以钟繇、荀攸、程昱配,庙在相州。文帝以贾诩、王朗、曹真、辛毗配,晋武帝以羊祜、张华、王、杜预配,二庙在河南府。后魏孝文帝以王祥、王肃、长孙晟配,后周文帝以宇文宪、苏绰、燕公于谨、卢辩配,二庙在耀州。隋高祖以牛弘、高、贺若弼配,庙在凤翔府。唐高祖以河间王孝恭、殷开山、刘政会、淮南王神通配,庙在耀州。太宗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配,庙在京兆府。明皇以张说、郭元振、王琚配,庙在河中府。肃宗以苗晋卿、裴冕配,庙在京兆府。宪宗以裴度、杜佑、李诉配,庙在同州。宣宗以夏侯孜、白敏中、马植配,庙在耀州。朱梁太祖以刘、敬翔、葛从周、袁象先配,后唐庄宗以郭崇韬、李嗣昭、符存审配,明宗以霍彦威、安重进、任圜配,石晋高祖以桑维翰、赵莹配,以上并在河南府。皆著之仪制。是时吴、蜀未平,六朝帝庙阙而不载。

○本朝功臣配享

本朝曹武惠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韩忠献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无也。

○高宗用人纳言皆有明见

明清侧闻,绍兴初。刘大中以监察御史宣谕诸路回,宰巨以其称职,拟除殿中侍御史。太上皇帝云:“且令除秘书少监。”宰臣启其所以,太上曰:“水中所至多兴狱,尚有未决者。一除言路,外方观望,恐累及无辜。”德寿之号,称哉。后因阅《会要》,恭睹宏休,恐中秘之书,臣下莫得而悉窥,今载其略。绍兴三年四月十六日,知藤州侯彭老言:“本州卖盐宽剩钱壹万贯文省,买到金一百六十余两,银壹千八百两投进。”诏:“纵有宽剩,自合归之有司,非守臣所当进纳。或恐乱有刻剥,取媚朝廷。侯彭老可特降一官,放罢,以惩妄作。所进物退还。”绍兴十三年四月一日,宰执进呈前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范正国言:“本路上供及州郡经费,全仰盐息应办。比因全行客钞,遂或阙乏,欲自今本路州郡凡属屯驻兵马去处,许依客人买钞请盐,各就本州出卖,所得息钱,专充军费。”上曰:“法必有弊然后改。未见其弊,遽先改,非徒无益,必致为害。凡法皆然,不独盐也。”又建炎元年十月十二日,宰执诣御舟御榻前奏事讫,上曰:“昨日有内侍自京师赍到内府真珠等物一二囊,朕投之汴水矣。”黄潜善曰:“可惜!有之不必弃,无之不必求。”上曰:“太古之世,レ玉毁珠,小盗不起。朕甚慕之,庶几求所以息盗尔。”四年三月七日,宰执进呈宣抚处置使奏:“大食国进奉珠玉宝贝等物,已至熙州。”上曰:“大观、宣和间,茶马司川茶不以博马,唯市珠玉,故马政废阙,武备不修,遂致胡虏乱华,危弱之甚。今若复捐数十万缗,贸易无用珠玉,曷若爱惜其财,以养战士?不若以礼赠而谢遣之。”乃降旨宣司,并不得受,令量度支赐,以答远人之意。绍兴元年三月二十二日,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孔彦舟言:“于潭州州城莲池内收得玉一片,堪篆刻御宝,乞差人宣取。”诏:“御宝已足备,兼自艰难以来,华靡之物,一无所用。令彦舟不须投进。”此与夫却千里马、还于阗玉,适相符合,诚帝王之盛德也。

○仁宗不以玉带为宝,以人安为宝

《李和文遗事》云:“仁宗尝服美玉带,侍臣皆注目。上还宫,谓内诗曰:‘侍臣目带不已,何耶?’对曰:‘未尝见此奇异者。’上曰:‘当以遗虏主。’左右皆曰:‘此天下至宝,赐外夷可惜。’上曰:‘中国以人安为宝,此何足惜!’臣下皆呼万岁。”

○李和文其家书画皆冠世之宝

《和文遗事》又云:“其家书画最富。有吴道子《天王》,胡环《下程图》,唐净心《须菩提》,黄居采《竹鹤》,孙知微《虎》,韩干《早行图》、《梅鸡》,传古《龙》,江南画《佛》,唐希雅《竹》,李成《山水》,唐画《公子出猎图》,黄居采《雕狐图》,黄筌《雨中牡丹》,李思训《设色山水》,周《按舞》、《折支杏花》,徐崇嗣《没骨芍药》,江南《草虫》、《独幅山水》,黄筌《金盆鹁鸽》、《大窠山茶》。书有怀仁真迹,集右军《圣教序》,贞观《兰亭诗序》、右军《山阴帖》、《乐毅论》,颜鲁公书《刘太冲序》。皆冠世之宝。”

○以玉带为朝仪始于熙宁

熙宁八年四月,岐王颢、嘉王κ言:“蒙遣中使赐臣方团玉带各一条,准阁门告报,著为朝仪。臣等乞宝藏于家,不敢服用。”上命工琢玉带以赐二王,二王固辞,不听。请加佩金鱼以别嫌,诏并以玉鱼赐之。玉带为朝仪,始于此。

○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北齐显祖高祥、晋阳公李元忠、南齐竟陵王萧子良、隋长孙览俱谥文宣,孔子盖出四谥之后。大中祥符元年,始加“玄圣”二字,后避圣祖讳,易为“至圣”。熙宁中欲加谥“至神元圣帝”,礼官李邦直以谓夫子周臣也,周室诸君止称王,执以为不可。卒从其议。

○郡国立学自元魏献文始

元魏献文欲置学官于郡国,高允表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其博士取博关经典,履行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束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帝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事载允传。本朝高承纂《事物纪原》,自谓博极,而不取此,何耶?

○东台西台立号所始

唐高宗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故御史台呼为南台。赵《因话录》云:“又云:‘武后朝,御史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台、右台。则宪台未曾有东台、西台之称。’”明清尝记张《朝野佥载》对天后为戏语云:“左台胡御史,右台御史胡”是也。本朝李建中为分司西京留司御史,世以西台目之。李栖筠为御史大夫,不乐者呼为“栖台”,盖斥其名也。

○崇政殿讲书肇于开宝

明清五世祖拾遗,开宝八年,以近臣荐,自布衣召对,讲易于崇政殿,然后命官。崇政殿说书之名,肇建于此。行事具载《三朝国史》。

○本朝列圣潜藩升府

太祖皇帝以归德军节度使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后为应天府。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府。真宗以寿王建储,升寿州为寿春府。仁宗以王建储,升建业为江宁府。英宗以齐州防御史入继,以齐州为兴德军。神宗自颍王升储,以汝阴为顺昌府。哲宗自延安郡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徽宗以端王即位,升端州为肇庆府。钦宗自定王建储,前已升中山府。太上以康王中兴,升康州为德庆府。今上以建王建储,升建安为建宁府。宣和元年六月,邢州民董世多进状,以英宗尝为钜鹿郡公;又知岳州孙勰进言:“英宗尝为岳州防御使。诏加讨论,时邢州已升安国军,遂以邢州为信德府;岳州为岳阳军。是岁十月,又诏以列圣潜邸所领地,再加讨论,以真宗尝为襄王,升襄州为襄阳府;仁宗尝为庆国公,以庆州为庆阳府;英宗尝为宜州刺史,以宜州为庆远军;神宗尝为安州观察使,以安州为德安府,又尝为光国公,以光州为光山军;哲宗尝为东平军节度使,以郓州为东平府,又尝为均国公,以均州为武当军;徽宗尝为宁国公,以宁州为兴宁军,其后又以徽宗尝为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并升为府;又以太宗昔尝为睦州防御使,升睦州为遂昌军;今上皇帝即位之初,升隆兴、宁国、常德、崇庆诸府;皆以潜藩拥戏之地也。

○英宗与令铄同年月日时生

英宗在濮邸,与燕王宫族人世雄厚善。两家各生子,同年月日时。是生神宗,而世雄之子令铄也。神宗后即帝位;令铄进士及第,为本朝宗室登科第一。

○皇朝列圣搜访书籍

国朝承五代抢攘之后,三馆有书仅万二千卷。乾德以后,平诸国,所得浸广。太宗向儒学,下诏搜访民间,以开元四部为目,馆中所阙及三百已上卷者,与一子出身。端拱元年,分三馆之书,别为书库,目曰秘阁。真宗咸平三年,诏中外臣庶家,有收得三馆所少书籍,每纳一卷,给千钱。送判馆看详,委是所少书数,及卷秩别无差误,方许收纳。其所进书及三百卷以上,量才试问,与出身。又令三馆写四部书二本,一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便观览。八年,荥王宫火,延燔三馆,焚殆遍。于是出禁中本,就馆阁传写,且命儒臣编类仇校。校勘、校理之官,始于此也。嘉五年,又诏中外士庶,许上所阙书,每卷支绢一匹;及五百卷,特与文资。元丰中,建秘书省,三馆并归省中,书亦随徙。元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不久皆罢去。宣和初,蔡攸提举秘书省,建言置补御前书籍所,再访天下异书,以资校对,以侍臣拾人为参详官,余为校勘,又以进士白衣充检阅者数人,及年皆命以官。未毕而国家多故,靖康之变,诸书悉不存。太上警跸南渡,屡下搜访之诏,献书补官者凡数人。秦喜提举秘书省,奏请命天下专委守臣,又有旨录会稽陆氏所藏书上之。今中秘所藏之书,亦良备矣。

○士大夫家藏书多失于仇校

承平时士大夫家,如南都戚氏、历阳沈氏、庐山李氏、九江陈氏、番阳吴氏,俱有藏书之名,今皆散逸。近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然多失于仇校也。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明清尝启其故,云:“此事当官极易办。但仆既簿书期会,宾客应接,无暇自校。子弟又方令为程文,不欲以此散其功。委之它人,孰肯尽心?漫盈箱箧,以误后人,不若已也。”

○绍兴帝后陵寝以攒宫为名

绍兴初,昭慈圣献皇后升遐,外祖曾公公卷以江东漕兼摄二浙应办,用元符末京西漕陈向故事也。朝论欲建山陵,外祖议以谓:“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矣。宜以攒宫为名。”佥以为当,遂用之。陈向权漕事,见汪彦章所撰《徐丞相夫人陈氏墓志》。夫人,向之女也。

○徽宗永固陵为永

绍兴戊午,徽宗梓宫南归有日,秦丞相当国,请以永固为陵名。先人建言:“北齐叱奴皇后实名矣,不可犯。且叱奴,夷狄也,尤当避。”秦大怒,几蹈不测。后数年,卒易曰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萧子显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欧阳修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柯劭忞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一·柯劭忞
  卷四·黄以周
  第六十四回 罗先生临阵伤躯 沈夫人佐夫抗敌·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纪昀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裴安祖传·李延寿
  野史无文卷五·郑达
  卷六十二陆军六·冯煦
  二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重元·唐圭璋

      忆王孙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又   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又  

  • 御定曲谱卷十二·王奕清

    【南双调仙吕入双调】双调引子真珠帘闲庭昼永慵挑绣【韵】停鍼久【韵】倦聴得蝉声髙栁【韵】年少正风流【韵】喜配合佳偶【韵】女貌郎才真罕有【韵】算总是前縁辐辏【韵】向尊前【句】同乐鸳帏【句】两情相守【韵卧氷

  •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蔡东藩

      却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偶然失火,损失甚巨,世宗下诏引咎,修斋五日。嗣用术士言,拟速建正阳门楼,作为厌禳。文华职任工部,无可推诿,奈朝旨命他两日竣工,一时仓猝,哪里办得成就,因此慌张起来。当下鸠工

  • 卷一·陈燕翼

    弘光元年六月,靖〔虏〕伯郑鸿逵、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拟奉唐藩监国于闽省。十七日至衢州,六师聚会,王乃秉钺徇师而誓曰:『嗟尔有众,咸听予言:昔有胡元,腥秽宇宙,汨尔黎民,以为被发左衽;黎民哀痛,无有甘食。天乃命我太祖高皇帝驱而出

  • 第14章 福建抗日人民政府时代·冯玉祥

    我回到泰山,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反国联调查团》,又一本叫《察哈尔抗日实录》,还有一本是《胶东游记》。除工作以外,又请了几位大学教授给我讲书:陈豹隐先生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李达先生讲列宁哲学,还有讲天文、历史、地理

  • 五十二、在南京·包天笑

      我在南京住了几个月,到了年底,回家度岁,过了新年,到正月下旬再去。这也是到下关搭了长江轮船到上海,再回苏州的,此次便老练得多了。到了上海,望望几位老朋友,无多耽搁,便即归家。祖母和母亲,幸尚康健,吾妻更欢愉,人家说:&ldquo

  • 卷之十九·佚名

    尚溫王即位元年【大清乾隆六十年乙卯】,正月元旦,日食。即位元年正月元旦,因日食,故諸凢典禮於初二日舉行。方日食之時,主上扮粧慎待,復圓之刻改服。且又在職王子以至諸役人等奉命冠帶,各在該衙謹慎,待復圓之刻退衙。褒賞與那

  • 卷第四·董仲舒

    王道第六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幷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

  • 卷三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三    明 湛若水 撰 正嫡庻下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八月帝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禇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帝曰此言是也时太子承干失德魏王防有宠羣臣

  • 一切相应诸佛三昧曼罗仪轨分第二十一·佚名

    金刚手菩萨,复说甚深法。微妙不思议,广大最上明。清净本无相,无作而无荆是真实究竟,最胜无有上。大適悦妙乐,以真净法界。而利益众生,最上义妙字。施一切成就,善施安乐法。以金刚入寤,而觉寤众生。是秘密胜义,决定金刚具。为第

  • 般若共利言等译·佚名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

  •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澄观

    第四立四教者。略有四家。一梁朝光宅法师。依法华第二。立四乘教。谓临门三车。即是权教三乘。四衢等赐。即实教大乘。以临门牛车亦同羊鹿。俱不得故。并无体故。诸子皆索故。是知三皆虚指。以为方便。此则前三是三乘

  • 卷第三·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鄂州黄龙禅寺语录康熙七年五月重开黄龙寺七月初六日进寺。三门基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汝诸人因甚把手牵不入以拄杖画一画曰脚下从今红

  • 四镇略迹·马幼良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 八美图·佚名

    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花扇八美图》所写多男女情事,且又写出女性的反叛之举,故被视为“大逆不道”,“有碍风化”,在清代遭到禁毁

  • 无量寿经义疏·慧远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

  • 增支部经典·佚名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按法数渐增顺序编为十一集(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的“法”)、一百七十一品,共收经二千一百九十八部(一说“二千三百零八部”或“二千二百零三部)。与《增一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