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一

训谕

记有之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明乎由小及大自迩暨远古帝王发号施令敷之则为政治载之则为典谟固莫不四方仰之万世传之也至於深严邃密之地左右史所未能记者稽诸曩牒略矣无闻诗周南为王化所基顾关雎麟趾诸篇类皆宫中颂扬归美之词而当日所以端本善则垂训於寝门以内者亦罕有述焉我

朝内政修明垂裕奕叶

世祖章皇帝亲政之初即创立戒词笵金树则鉴前代

之已事昭家法於无穷仰惟

圣祖

世宗继承光显绍庭陟降之际崇训聿彰我

皇上懋修化原肃勤内治

临御以来饬纪厘工体国经野凡灼微鉴远之谟惇大久长之计炳着於出纳传宣者固已薄海内外咸奉

皇极之敷言乃敎本乎身化行自近即起居之地?御之人其所职司不过洒扫使令之役而晨兴夙寤谆诫所及虽纎悉而必谨亦嚬笑之皆严禁侍谨辑而识之臣等恭与编纂备载成帙然後知我

国家

圣相承言成官礼严宫府以昭肃清范礼法以辨等秩明赏罚以示劝勉崇节俭以戒踰越不遗於一人不懈於一事诚迈古而端齐治之源垂典以立训行之准也夫敬拜手稽首录

世祖训谕为一卷

圣祖训谕为一卷

世宗训谕为一卷

皇上训谕为一卷

训谕一

世祖章皇帝谕旨

顺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

谕内院朕稽考古制唐虞夏商未用寺人自周以来始具其职所司者不过阍闼洒扫使令之役未尝干预外事秦汉以後诸君不能防患乃委以事权加之爵禄典兵干政流祸无穷岂其君尽闇哉缘此辈小忠小信足以固结主心日近日亲易致潜持朝政且其伯叔弟侄宗族亲戚实繁有徒结纳缙绅关通郡县朋比夤缘作奸受贿窥探喜怒以张威福当宫庭邃密深居燕闲稍露端倪辄为假托或欲言而故默或借公以行私颠倒贤奸混淆邪正依附者巧致云霄迕抗者谋沉渊穽虽有英毅之主不觉堕其术中权既旁移变多中发历观覆辙可为监戒但宫禁役使此辈势难尽革朕酌古因时量为设置首为乾清宫执事次为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尚宝监御马监惜薪司钟鼓司直殿局兵仗局满洲近臣与寺人兼用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色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其在外官员亦不许与内官互相交结如有内外交结者同官觉举院部察奏科道纠参审实一并正法防禁既严庶革前弊仍明谕中外以见朕酌用寺人之意内院即传谕该衙门遵行着刋刻满汉字告示自王以下及官吏军民人等咸宜知悉

顺治十二年六月

命工部立内十三衙门铁敕

谕曰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厰缉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监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执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板世世遵守

顺治十五年三月

上谕吏部曰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作弊纳贿罪状显着研审情真有王之纲王秉乾结交通贿请托营私良辅等已经供出即行逮问其余行贿钻营有见获名帖书柬者有馈送金银币帛者若俱按迹穷究株连甚衆姑从寛免如此情弊朕已洞悉勿谓奸弊隐密窃幸朕不及知嗣後务须痛改前非各供厥职凡交通请托行贿营求诸弊悉宜断絶如仍蹈前辙作奸犯法者必从重治罪

国朝宫史卷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脱脱
  读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徐乾学
  卷十·陈继儒
  卷之五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七百十四·佚名
  卷六·陈均
  一百二十四 曹寅奏陈江南岁底米价如常摺·佚名
  第八六认充状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三·佚名
  十国春秋巻四十九·吴任臣
  王弘传·李延寿
  卷八十六·宋敏求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三·高晋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回 再会重逃·蒲松龄

    按下方娘子教子不提。且说张鸿渐在徐员外家,又是四五年了。那十五年的夫妻,倒离别了十年有余;十五年的父子,并不识面:如何不想! [呀呀油]我那妻,我那妻,娶了四载就别离。又过了十一年,在灯下才一聚。我那儿,我那儿,并不识模样瘦

  • 卷一百六十六 皇祐元年(己丑,1049)·李焘

      起仁宗皇祐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戊戌,左司諫錢彥遠言:「武臣自殿直以上皆當赴內朝,而日至殿中者無幾。請以通事舍人一員察於殿門,三次不至者舉劾以聞。」從之。   己亥,命度支副使、

  • 内篇 摸拟第二十八·刘知几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扬子云之草《玄》也,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浩博,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贻厥后来?   盖摸拟之体,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异,二曰貌异而

  • 后汉孝明皇帝纪上卷第九·袁宏

      永平元年  四月癸卯,封故卫尉阴兴子庆为鲖阳侯,博为隐彊侯〔一〕。楚王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一〕 范书、续汉郡国志“隐”均作“濦”,二字古通用。又论衡恢国篇曰:“隐强侯傅悬书市里,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嘉靖二年九月戊辰朔○南京大理寺署寺正评事林希元为泗州判官以本寺卿陈琳及南京监察御史戚雄等劾其抗违堂官也 命掣新添巡捕官军二千四员名回营即拣其勇壮以补原额官军之老弱不堪巡捕者○秦府宫殿火○户部奏定领运官

  • ◎军界风流话·吴虞公

    闽属各防区之南北军官,因兵事敉平,身历战阵之团营长官,既经两方政府论勋行赏,而从战线上之归防戎装。无论南军北军,如入宝山回来。又均饱满黄白物,挥霍不涸。风流轶事遂于此时渐渐发现。据当地某报旅行下游之记者来省所述眼

  • 世家卷第三十 高丽史三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三。○(乙酉)十一年春正月丙子元遣吏部郞中撒刺儿来诏复以安童为右丞相。癸未东宁府千户崔坦等来享王。乙酉王与公主世子猎于平州

  • 凡例·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凡例【十二则】一恭纂八旬万夀盛典凡以载德扬辉胪欢纪盛溯自乾隆四十五年皇上七旬万夀湛恩?泽覃及臣民即宜撰列成编敷陈美备乃圣怀谦约未允举行庆典届今八旬周袠薄海内外始获効祝抒忱统此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 洪武三年九月丙戌朔,皇从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薨。上以夫人早寡,有节行,甚重之。及薨,命中书省致祭,仍命中宫皇太子及亲王各祀以少牢,赠蒙城王妃,护丧还葬临濠。诰曰:“朕惟帝王厚亲亲之道,必推恩

  • 不苟篇第三·荀况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

  • 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佛言:善现,如汝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灭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无生故学是学一切智智

  • 世法与佛法·太虚

    南岳某尊宿,固一时之深于禅理而达于世事者。一日上堂,有学者出问:‘如何是和尚世法’?曰:‘拍马’。‘如何是和尚佛法’?曰:‘吹牛’。妙语解颐,妙解若环,是询有截断天下人舌头之大本领者也!窃知当日两序大众破颜微笑者,应不止如

  • 卷第六·佚名

    祖堂集卷第六 祖堂卷六 投子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rdquo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世主妙严品第一(从第二经尽第五经)自下大文第七称扬赞德分。亦是发起序。文中有三。第一总结威仪住。第二此诸众下。总显德行因缘。第三所谓下。别明得法赞佛。前中有三。初结众集。次明相异。后显意同。今初。数广德

  • 野菜赞·顾景星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

  • 三洞法服科戒文·张万福

    唐张万福撰。道教经书。一卷。记载道教服饰制,认为衣服为身之章,依禀受品次不同,各有科仪,凡九等;道士修行,当须持奉三洞符箓经戒,依此制服,不得混杂。道冠道服都有特定内涵,如“冠”含义为“观”,内观于身,结大福缘,

  • 郭公案·佚名

    《郭公案》为清代的武侠公案小说。最著名的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以及窦二墩的故事,即出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