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敘

瀋館錄者朝鮮世子被質於瀋陽時之紀事也清太宗崇德元年冬親征朝鮮翌年正月朝鮮國王李倧 【 即仁祖憲文王】 力盡請降以世子??山王?及王子鳳林大君洖為質子留於瀋陽者八年當日世子等所居之館即在瀋陽城德盛門 【 即大南門】 內今猶稱其地為高麗館此錄即撰於是地也前十餘年日本內藤湖南博士彙刊滿蒙叢書內有瀋陽日記一種考其所撰解題謂自崇德二年丁丑正月三十日朝鮮國王出南漢山城之時始至順治元年甲申八月十八日清世祖定都北京啟行之前二日終八年之間逐日記載細大不捐又別有瀋陽狀啟與日記相表裏蓋日紀為在館中之紀事而狀啟則以其紀事時時送呈本國政府者也嗣因叢書停刊日記僅印至崇德七年壬午十二月狀啟則未及付印究心遼東故實之士憾不得窺其全豹蓋已久矣曩者朝鮮人彙刊廣史一書 【 不詳何年】 內有瀋館錄七卷頗不易得上虞羅叔言先生藏有鈔本出以相示余取與瀋陽日記互勘其文不必逐日皆有而有則必與之同又錄狀啟於書中首尾略具此實為日記及狀啟之簡本狀啟既未之見日記亦無完本讀此可得其十之八九是亦難得而可貴矣是錄雖亦始於丁丑正月三十日而終於甲申八月十五日較日記本少三日又考朝鮮世子之遣歸在甲申十一月庚戌王子鳳林大君之遣歸在乙酉三月丙午 【 □見東華錄】 而甲申八月十八日以後無紀載者清廷西徙無事可紀故也清初諸臣漢字之譯名殊無定準如清太祖實錄經數次之修改而譯名前後不同其明證也重以朝鮮人音讀稍異譯名之歧異更不足怪矣此錄稱岳託曰要土杜度曰頭頭豪格曰虎口英俄爾岱曰龍骨大阿巴泰曰押大馬瞻曰馬沮皆由耳受而以漢字書之其音亦可謂之近似矣其稱龍馬二將者謂英俄爾岱與馬福塔也然所建之三田渡碑亦稱英馬二將未嘗改英為龍是清廷之譯名後來亦有定字而朝鮮未盡遵用耳又太宗出征及凱旋至瀋陽東關堂子祭告實錄及東華錄皆備載之而此錄稱曰東門外城隍廟 【 或作城隍祠城隍堂】 考瀋陽都城隍廟在城內建於元代而清初未嘗別建新廟則所謂城隍廟者即堂子也錄中屢稱大衙門為清帝朝會治事之所蓋即後來之大政殿原稱篤恭殿者 【 盛京通志謂崇政殿舊名篤恭殿此殊不然東華錄天聰十年四月丁亥定宮殿名大殿為篤恭殿正殿為崇政殿篤恭殿蓋為大政殿之舊名】 其曰伊魯者懿路也夫河者蒲河也伊州者義州也以與朝鮮義州同名故改義為伊其曰八高山者八固山也即八旗也遼東新城者指太祖新建之東京城而言亦稱遼陽城曰遼東舊城曰夫之者夫人也譯漢則曰福金 【 或作福晉】 錄中注云夫之猶閼氏是也凡此皆略可考按不勝僂指是錄為留館諸臣所記又有所謂西行日記鳳凰行中日記即為世子從征及赴鳳凰城時所記皆與館中日記兩存而參敘其中內藤博士謂此書為清初貴重之史料可與實錄互相發明又視魏源聖武記為正確其論誠不誣矣微聞朝鮮京城諸彥已將瀋陽狀啟付諸景印殺青有日而日記尚無完書茲先取是錄付印藉以導之先路或為留心遼事者之所許又稻葉君山博士頃以新得宣氏瀋陽日記 【 天聰四年】 見示亦清初史料之一種並附於後備參考焉金毓黻校竟記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七十二·胡三省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佚名
  金佗续编卷四·岳珂
  廉吏传卷下·费枢
  卷三十七·鄂尔泰
  卷三十·鄂尔泰
  日记 光绪廿二年丙申·恽毓鼎
  卷八·请恤清单·丁曰健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 第五十一·班固
  宋礼传·张廷玉
  虞谦传·张廷玉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丁传靖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二·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五钱塘 王琦 撰乐府四十四首门有车马客行【乐府古题要解门有车马客行曹植等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述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乐府诗集王僧?技録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中有门有

  • 卷七·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七蒲州吴雯撰七絶杯渡浑河香象截流能迳渡其如老象没波难却喜一杯无罅漏果然安稳出桑乾安昌絶句六首【有序録二首】【庚申夏仲余方抱安仁之痛更涉奉倩之疾薄游安昌情思拂欝行药郭门辄成小诗六章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七七言古诗三滕斌赠弓秋蟾琼花十里小楼红醉吞牛斗眠长虹十年四海分萍蓬一笑邂逅滕王洪牀头回首黄金空但觉耿耿盘心胸问蟾何不归蟾宫自有老月留身中谁授一粒金丹红学得纸上画墨龙白昼呼吸风

  • 卷中·惠洪

    比物句法书 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又若耶溪上踏莓苔,兴尽张帆载酒回。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前诗王堆作,后诗舒王作。两诗皆含其不尽之意,子由谓之不带声色。 造语法如沙如草,皆众

  • 原序·浦起龙

    长安二年,余以着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起居注。会转中书舍人,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除着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还京,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仍迁秘书少监。自惟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七(阙)·杨仲良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 卷七·吴广成

      咸平四年夏四月,保吉谋攻西州回鹘,回鹘请兵于朝。,河水暴涨  回鹘自唐末浸微,散处甘、凉、瓜、沙间,各立君长分领族帐。时保吉犹驻积石河,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西州回鹘可汗禄胜知其谋,遣枢密使曹

  • ●原李耳载卷上·李中馥

    粮征本色 两贤异用忠臣纪烈袁公始末寻亲诚感理夺巡方不乐多金指窖止贪为师白寃袁薛相知死孝死忠义侠擒贼才德不符心许身殉怜才豪举谦吉明征三公三异论人四验家传五异青蝇不玷两公冰鉴恃才昏鉴井中心史百钱大夫有志竟

  • 卷十二·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二商氏先世公谍宋荐钱时省札缴状胡石塘送诸生诗序张伯绪格言杨文敏碑志等不同姚铉文粹自序日记故事刘贡父诗话○商氏先世公谍商状元弘载家藏宋时公牒一纸,内凡朝廷语言,皆朱书。盖其

  • 181.黄袍加身·林汉达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不稳。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

  • 三辩第七·墨子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能至邪?”

  • 丽泽论说集録卷三·吕祖谦

    门人所记诗说拾遗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必先得诗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入诗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已看诗且须讽咏此最治心之法看诗者欲惩穿凿之弊欲只以平易观之惟平易则易看若有意要平易便不平易今之言诗者字爲之训句爲之释少有全

  • 士翼原序·崔铣

    铣也退处相台之十祀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阅省已履事准古验今道虽晚闻愚有一得守之既确居之亦安已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发挥性道训订经史或申正理或驳陂见名曰士翼盖以辅彛典也自愧穷居拟博问而躬行犹未能云尔嘉靖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洪范明义四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是编乃崇祯十年官左谕徳掌司经局时纂集进呈之书其自序曰上卷言天人感召性命相符及好徳用人之方下卷言阴隲相协彞伦条贯旁及阴阳厯数之务初终两卷乃正定篇章分

  • 外篇·胠箧第十·庄子

    [题解]本篇宗旨仍在宣扬任性无为的政治理想,反对用仁义礼法来束缚人性。全篇分三部分,首先以防盗贼为例,人们束紧口袋,锁牢箱柜,在于防盗。可是,大盗把口袋、箱柜一起拿走,生怕束得不紧、锁得不牢。这样一来

  • 卷第三·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一世(临济七世) 南源慈明楚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普觉慧南禅师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龆深沈。年十一去家。师事定水智銮。尝侍銮行次。见祠庙。辄

  • 卷第二十七·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二(南岳下第五世之余) 晋州霍山景通禅师(嗣仰山)初参仰山。山闭目坐。师翘起右足曰。如是如是

  • 刍言·崔敦礼

    三卷,南宋崔敦礼撰。崔敦礼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结合平生阅历世务,偶有心得,笔录成书。自序云“言语简朴,不知缘饰,其刍荛之愚乎”,因名其书曰《刍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共三百零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