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八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五

吴臣

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子修表】 董袭 甘宁 凌统【父操】

徐盛 潘璋 丁奉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初为郡吏有容貌计略捷给善应对从孙坚讨黄巾於宛邓破董卓於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卒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勾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谨案五十匹陈志讹作五十四】进破乌程石门木波门陵传余杭普功为多策入会稽以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後徙丹阳都尉居石城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後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从讨刘勲於浔阳进攻黄祖於沙羡还镇石城策卒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又从攻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昏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操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禆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昭烈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获叛者数百人皆令投火即日病疠百余日卒权称尊号追论普功封子咨为亭侯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南阳太守黄子亷之後也少孤婴丁凶难有壮志薪刍余暇讲肄书传尤精兵事初为郡吏察孝亷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卒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衆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肉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後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盖姿貌严毅善於抚养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操於赤壁建策火攻乘胜追操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厠牀中盖自强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後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原注吴书又图盖形四时祭祀】及权称帝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谨案目録此下有韩当传今阙

蒋钦字公奕九江夀春人也孙策之袭袁术【谨案孙策传无袭袁术事此仍陈志之文疑误】钦随从给事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与策周旋平定三郡又从定豫章调授葛阳尉历三县长讨平盗贼迁西部都尉会稽冶贼吕合秦狼等为乱钦将兵讨击遂禽合狼五县平定徙讨越中郎将以泾【谨案泾陈志作经通志作泾与此合】拘昭阳为奉邑贺齐讨黝贼钦督万兵与齐并力黝贼平定从征合肥魏将张辽袭权於津北钦力战有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後召还都拜津右护军典领辞讼权尝入其堂内母疎帐缥被妻妾布裙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於钦曹操出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节度盛常畏钦因事害已而钦每称其善权谓钦曰盛前白卿卿今举盛欲慕祁奚邪钦对曰臣闻公举不挟私怨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今大事未定臣当助国求才岂敢挟私忿以蔽贤乎权嘉之及攻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子壹封宣城侯领兵拒昭烈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陈卒壹无子弟休领兵後有罪失职谨案目録此下有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四传今阙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父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守永平长治山越奸滑敛手迁破贼校尉及权统事从讨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甘宁射杀之【谨案陈志云中流矢死此据甘宁传注】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摄父兵复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荅衆因罢出勤因酒凶悖又於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於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後权复攻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操於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都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兵三百人?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板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絶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原注吴书统创甚权遂留统於舟尽易其衣服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拜偏将军倍给本兵时有荐同郡盛暹於权者以为梗槩大节有过於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後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後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义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牀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养之宫中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録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後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谨案目録此下有徐盛传今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賖酤债家至门辄言後豪富相还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後为吴大帝刺奸盗贼断絶由是知名迁豫章西安长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民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鬬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次在後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至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卒又并其军昭烈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汉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衆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絶璋曰魏埶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于洲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璋下备陆口权称尊号拜右将军璋为人麤猛禁令肃然好立功【谨案今志作好立功业各本俱讹作功夫此作好立功语意自明】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二年卒子平以无行徙会稽璋妻居建业赐田宅复客五十家

谨案目録此下有丁奉传今阙

议曰程普诸将皆江表虎臣鏖兵卫主攻坚轧敌兴王定覇孙氏兄弟卒立国建号诸将之力也若黄盖之水战而用火攻能用奇者也蒋钦之不挟私怨而举徐盛凌统之亲贤下士轻财重义陈表倾家养士妻子露立并有良将之规甘宁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权皆容之许宁报苏飞之恩不使统复父操之雠驭将之术也丁奉恃功而骄不容於虐主宜哉孙盛曰孙权养士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故仁泽内着而能屈强荆吴然三良从穆秦师以之不征魏妾既出杜回以之僵仆【原注左氏传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魏妾事见前注】权杖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赞曰吴将剽轻殆多谲计莫肯下人卒自称帝摩创抚孤动辄流涕驾驭有术驱策有方果保江东不负桓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姚思廉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志第二 礼乐二·欧阳修
  卷十八·浦起龙
  卷四百三十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三十·朱熹
  卷之一千三百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卷十四·宇文懋昭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一·杜大珪
  江右语一(查东山笔、沈墨庵述)·查继佐
  赵王伦传·房玄龄
  东昏侯本纪·萧子显
  沈炯传·姚思廉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晩堂诗集郑清之绍定闽冦平上功省府黄伯厚载与焉余时在政事堂赵用甫掾西曹力言此文墨士请官以左选既而赏戾法迄授武阶去嵗戊戌用甫帅鄞乃来为阃属

  • 卷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四预宴九十五人诗一百五首【歩军校】富尔敏【年六十六】六合洒霖雨春风开紫殿制作参造化文质何炳焕三千堂上客童年皎如练恭承鳯凰诏列星灿成行光辉照天下玉杯赐琼浆入侍瑶

  • 卷三百一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丑朔,禮院言:「明道山陵故事,啟菆,百官服初喪服,入內省,內侍省都知、押班以下,并軍員、三班使臣、伎術官不服。請如故事。」詔都知、押班以下並如百官服初喪服,餘如故事。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八·吴仁杰

    酝藉马宫传赞其酝藉可也师古曰酝藉如酝酿及荐藉道其寛博厚重也又义縦传少温籍师古曰言无所含容也仁杰按酝藉之意大概言有所縁饰非直情径行者耳传一作酝一作温而记礼者亦作温礼器曰礼有摈韶乐有相步温之至也皇侃云温谓

  • 第二十七卷 待访目·缪荃孙

    苏州府汉外黄令高彪碑光和七年,宋绍兴中出土,碑在郡斋。见《隶释》。汉杜子恭墓碑在西郭门外。见《寰宇记》。汉朱氏墓碣始平二年,在吴县穹窿山。见《舆地纪胜》。按汉无“始平”年号,二字必有误。吴偏将军凌统

  • 平定金川方略卷九·来保

    平定金川方略卷九七月癸巳上谕内阁曰经略大学士讷亲等奏称署总兵任举统兵进攻昔岭石城身自督战奋勇直前多所斩获乘胜追杀致被鎗伤阵亡任举前在叅将任内值固原兵变以单骑手刃乱兵解散贼党捍御全城安抚百姓劳绩已为懋着

  • 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壬戌、662)·司马光

    唐纪十七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 [1]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1]八月,壬寅(十六日),唐朝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2]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2]九月,

  • 卷六十七、拳匪之乱及庚子和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夏五月,因近畿一带拳匪滋事,命协办大学士刚毅、顺天府府尹赵舒翘驰赴良乡、涿州等处查看情形。义和拳本名梅花拳,又称金锺罩,为白莲教遣孽,始于嘉庆时。十七年三月,有诏逮捕,其后党日益多。自光绪中叶,弥满于

  • 卷二十七·道世

    △至诚灾第十九(此有八部)▲述意部第一夫至诚所感,无神弗应;大士运心,无机不赴。励己剋意,尽未来际。所以一一弘誓,莫不忍智相应,心心广博,皆在阿惟越致。自非立行重於松筠,起愿逾於金石。殁命护持,深心救济。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

  • 续高僧传卷第六·道宣

      义解篇二 正传二十一 附见一十六。   梁大僧正南涧寺沙门释慧超传一。   梁国师草堂寺智者释慧约传二。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峦传三。   梁蜀郡龙渊寺释慧韶传四。   梁会稽嘉祥寺释慧皎传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四·唐慧琳

      音佛所行赞经传五卷 玄  佛本行赞传经七卷 玄先音琳重音  撰集百缘经十卷 玄  出曜经二十五卷 玄  贤愚经十五卷 玄  僧伽罗刹集三卷 琳  右六集传共六十五卷同此卷音。  佛所行赞经传第一卷

  • 西来演说集弁言·太虚

    概夫黄杨运厄,中原板荡,而蜀境未康,人尤憔悴!忧时之士,悲愿莫抒,困极思感,因歆予乐之求而丐救于释尊;于是数百年衰歇之佛学,始稍稍讲明于成都,渐及于全川;成都佛学社其矫矢也。然病需医,津需梁,况泛叶舟于怒涛骇浪中,不有良柁师,彼岸

  • 致陕西辛未讲经会电·太虚

    陕西辛未讲经会公鉴:东电悉。候朱子桥长者来平,即同来陕。太虚。(见海刊十二卷十一期)

  • 起世经卷第八·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三诸比丘。若复有时。诸外道等。或波利婆罗阇迦。或更余者。来诣汝所。问汝等言。是诸长老。何因何缘。有一色人。为诸非人之所恐怖。有一色人。不为非人之所恐怖。彼诸外道。

  • 黄御史集·黄滔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

  • 十门辩惑论·复礼

    凡三卷。唐朝复礼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对太子文学权无二之释典稽疑十条一一辩释之作。十门即:通力上感门、应形俯化门、净秽土别门、迷悟见殊门、显实得记门、反经赞道门、观业救舍门、随教抑扬门、化佛隐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