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来演说集弁言

概夫黄杨运厄,中原板荡,而蜀境未康,人尤憔悴!忧时之士,悲愿莫抒,困极思感,因歆予乐之求而丐救于释尊;于是数百年衰歇之佛学,始稍稍讲明于成都,渐及于全川;成都佛学社其矫矢也。然病需医,津需梁,况泛叶舟于怒涛骇浪中,不有良柁师,彼岸曷登乎?太虚法师者,乘愿再来,当世龙象,匪特博通内典,抑且贯穿西学,传法国内既久,复游欧美讲学,多所感化。论者谓有唐玄奘法师撷佛学之菁华以东来,而虚公则西度以发皇佛化,为唐代千载下一人。观华西大学教授西人费尔朴前预佛社欢迎会,引论语仪封人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则其推崇从可见矣!庚午秋,应省佛教会之请,惠然肯来,卓锡莅蜀。盖省城大德诸师七众,数年来所相谋奉迓而不果者,至是乃如旱慰云霓,渴得甘露焉!师以八月中经渝,彼都佛徒,拟维师驾,顾以觐礼峨眉普贤道场为重,径西上,赴教会、佛社欢迎会后,遂往峨山。比返,则于文殊院开座讲瑜伽菩萨戒品,起夏历九月初八,讫十五。翌日、迁成都佛学社,则开普贤行愿品法会,二十五而讫。越二日东下,期以十月初八开讲心经于渝社。将南归,计驻锡于此不过一月耳,然午前辄日应大学校诸讲席,及三军长之无遮会,次第讲演,无疲厌。他如文殊佛学院、地藏僧尼两学校、爱道堂、宝慈、净名二社,临时执法处,亦靡不躬至开示。中间、又有新都宝光寺、新繁龙藏寺之行。且传皈戒一次,菩萨戒一次;而峨眉诸山之说法,路经遂州、嘉州之演说,又无论矣!故菩萨戒品、行愿品法会虽二,而讲演之处,则无虑十倍!或相勖结合以振兴佛教,或发明性相而提钩唯识,或以科学与哲学相比较,而阐佛学之真理,或以佛化及社会相关系,而蕲实现夫和平。大抵对机说法,直指病源,真谛俗谛,圆融无碍,而归本以大乘渐教,示学人之蹊径。更于普贤道场圆满之日,勉励同人,精勤普贤行愿,由信解行而起闻思修,以入华严海会而证毗卢遮那境界为究竟。圆音妙谛,慈训谆谆,恍如灌顶醍醐,身心开朗。本经云:‘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其师之谓欤!惟与会听讲者,固皆欢喜踊跃,叹未曾有;窃恐法味虽饫,久而或淡,且讲演限于一时一地,不能法雨遍施,向隅兴感,人有同情。幻住上人皮怀白居士惧之,爰汇历处讲演速记,依次编辑;而讲余游览赠答之诗,亦附及之;都为若干篇、若干首。适刘肇干师长,愿任经费,遂亟付排印,并于册端弁师肖像以公诸世。题曰:西来演说集,纪实也。其菩萨戒品、普贤行愿品两部讲录,则别印单行本,所以示专修也。夫师抱世界思想,佛学新运动之伟见,座争迎恐后,席不暇暖!来蜀说法虽至暂,所谓难得难闻,诚能人执一编,则已听讲者,开卷瞻仰慈容,紬绎法义,固不啻法会常存。即未听者,观法相而起敬信,读法要而获指南,亦何殊亲聆法螺,同坐春风夏雨之中!由是而种诸善根,则共业感召之浩劫,安见不能潜消而默化。庶几上契我佛垂教救世之慈怀,而不负吾师传法度人之宏愿也夫!时在民国十九年孟冬,随学菩萨戒弟子来隆富谨撰。


猜你喜欢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五卷·佚名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卷之二十一·别庵性统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卷第二·佚名
  法门品第四·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道宣
  卷十六·佚名
  普游品第十五·佚名
  法句譬喻经奉持品第二十七·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三·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八·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甄正论卷下·玄嶷
  定慧相资歌·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幕的数日后,晚间。地点 同一幕一场,现在是检查组的办公室。人 物平淑文 冯二爷 林 辉 李定国 刘常胜丁小苹 张乐仁 梁师傅 马师傅 丁翼平黄庆元 唐子明〔幕启:平淑文整理文件,拿起一件文件入会计室。

  • 楚辞余论卷上·蒋骥

    武进蒋骥撰论楚辞者向称七十二家古与堂又增之为八十四家然率皆评隲其人文非能发明考订有所增益于是书也洪庆善述隋唐书志有皇甫遵训参解楚辞七卷郭璞注十卷宋处士诸葛楚词音一卷刘防草木虫鱼疏二卷孟奥音一卷徐邈音一

  • 卷418 ·佚名

    吴龙翰 寓感 周家敦八议,姬旦衡何平。 秦家尚荷法,四海怨商君。 凤鸟时一鸣,枭鸟时一鸣。 一鸣以为周,一鸣以为秦。 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 天帝厌杀伐,勿使伤阳春。 吴龙翰 寓兴 盈

  • 卷二十七·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七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五首 【时在翰林作】 书艾宣画四首【图画见闻志艾宣锺陵人工画花竹翎毛】 竹鹤 此君何处

  • 卷二十·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 【起壬午明世宗嘉靖元年尽戊子明世宗嘉靖七年】凡七年 【壬午】世宗肃皇帝嘉靖元年春正月清宁宫後殿灾定皇考圣母本生父母称号 【先是尊崇兴献帝后议

  • 第五○供词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五·佚名

    蔡进发等四人供述:愿承当挑夫首或帮办差事据萧万供:年廿三岁,原籍晋江县,现住本城,开挑夫店度活。今蒙提讯,断令小的,和蔡进发帮办挑夫差事,小的当堂具结,不敢延误就是。据陈沙供:年五十二岁,原籍惠安县,现住

  • 通志卷三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天文略第二太防宫 紫防宫 天市垣 天汉起没 十二次度数 州郡躔次 七曜太防宫上元太防宫昭昭列象布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三黑九

  • 自序·林时对

    余自庚辰通籍,筮仕星垣,忝缀班行之末;敓冬徂夏,仅八月余耳。阃曹多暇,自朝参外,惟奉教海内贤人君子,时时过从。聆其谠论清议,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周咨博询;归寓细细札记,至今佩服弗忘。奉使南旋,未经复命;骤罹家戚,随駴国

  • 张士衡传·刘昫

    张士衡,瀛州乐寿县人。父亲张之庆,为齐朝国子助教。士衡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哀悼思慕超过礼仪,父亲的朋友齐朝国子博士刘轨思见到他,常常掩面而泣,对他父亲说:“从前伯饶号‘张曾子’,又岂能远过于此!我听说君子不亲自持教,我当为

  • 钦宗纪·脱脱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名桓,徽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生于坤宁殿。开始名..,封为韩国公,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1102)二月初九,改名为火亘,十一月初六,又改名桓。大观二年(1108)

  •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吕思勉

    从两汉到魏、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关。其要点,在破除古代的迷信,而从事于哲理的研究。两汉时代的迷信,并非下等社会才然,即上流社会,也是如此。试看当时政治上,遇天灾而修省,或省策免之公等,都略有几分诚意,和后世视为虚文的不

  • 二十七年·佚名

    (壬辰)二十七年大明嘉靖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庚戌朔,對馬島主宗盛長遣皮古灑文來。1月4日○癸丑,御朝講。○憲府啓曰:「常時罷職之人,若不緊關於仕,則爲學官,而仕於成均館,例也。其有關係物論之人,則須自上有成命,然後可以擬望,自

  • 温故而知新·孔子

    【原文】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读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哪

  • 卷一·黄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説卷一      宋 黄度 撰虞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譲于虞舜作尧典【尧典虞书虞书首尧典见授受之所由也尧名姓伊祈帝高辛子初封唐侯今太原故晋阳县也为天子都平阳今晋州临汾县也聪

  • 卷五十六·佚名

    △罗睺罗因缘品下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久远。在迦尸国。於彼聚落。近有一山。名郁蒸伽。其山南面。有一园林。其园杂树。数过十万。华果茂盛。枝叶扶疏。遥远瞻望。如青雲队。於其园内。处处皆有莲

  • 决定藏论卷下·佚名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之三  如经中说。六种胜智。谓阴入界四谛因缘二十二根。如是胜智云何分别。  郁陀南。  相义及分别  次第摄受依  依此六种法  了知阴入等  何者色相。谓十一种。眼

  • 窥园留草·许南英

    近代诗集。许南英著。1933年6月由作者之子许地山自费铅印,线装1册。近年台湾文海出版公司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沈云龙主编)。卷首有施士洁《序》、汪春源《序》、沈琇莹《序》、林景仁《序》以及《窥园先生自定

  • 玉笥集·张宪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