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卷 忠节 八
镇 江 府
晋
檀凭之
檀凭之,字庆子。少有志力。闺门邕肃,为世所称。从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孤,凭之抚养若己所生。初为会稽王骠骑行参军,转桓惰长流参军,领东莞太守,加宁远将军。与刘裕有州闾之旧,又数同东讨,情好甚密。义旗之建,凭之与刘毅俱以私艰,墨绖而赴。虽才望居毅之后,而官次及威声过之,故裕以为建武将军。
桓玄将皇甫敷之至罗落桥,凭之与裕各领一队而战,军败,为敷所害。赠冀州刺史。义熙初,诏赠散骑常侍,封曲阿县公。
(丹徒县志)
何无忌
何无忌,州辟从事,转授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牢之将降于玄也,无忌屡谏,辞旨甚切,牢之不从。无忌乃还京口。
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及玄败走,以无忌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又与毅、道规破走玄于峥嵘洲,侍卫安帝还京师。以无忌为会稽内史,督江东五郡军事,持节、将军如故。
义熙二年,迁都督江、荆二州,江夏、随、义阳、绥安等八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持节如故。以兴复之功,封安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拒之,长史邓潜之谏无忌,不从,遂以舟师拒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薄于山侧。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大奔败。无忌尚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 !乃躬执以督战。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诏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子邕嗣。
(晋书本传)
南朝 宋
刘虔之
刘虔之,刘康祖之父。彭城吕人,世居京口。诞节不营产业,轻财好旋。高祖西征司马休之、鲁宗之等,遣参军檀道济、朱超石步骑出襄阳,虔之时为江夏相,率府郡兵力出涢城,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道济等积日不至,为宗之子轨所袭,众寡不敌。参军孙长庸,流涕劝还军,虔之厉色曰:我仗顺伐罪,理无不克。其不幸,命也 !战败见杀。追赠梁、秦二州刺史,封新庸县男,食邑五百户。
(丹徒县志)
刘康祖
刘康祖,便弓马,膂力绝人,以浮荡蒲酒为事。每犯法,为郡县所录,辄夜还京口,半夕便至,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俄而建康移书录之,府州执事者并证康祖是夕在京口,遂得无恙。孝武镇历阳,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既被委任,折节自修。历南平王铄安蛮府司马。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亲率大众攻围汝南,文帝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次新蔡,攻破魏军。转左军将军。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魏所围,召康祖速返。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有八千人,乃结车营而进。魏军四面来攻,众分为三,且休且战。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以一当百,魏军死者大半,流血没踝。矢中头而死。赠益州刺史,谥日壮。
(丹徒县志)
南齐
萧子隆
萧子隆,字云兴,武帝第八子。性和美,有文才。为都督、荆州刺史,历侍中、中军大将军。明帝辅政,谋害诸王,子隆乃心王室,被杀。
(重修丹阳县志)
梁
萧 纶
萧纶,字世调,武帝第六子。聪颖博学,尤工尺牍。为郢州刺史。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败,还屯汝南,为魏将杨忠所破,不屈被杀。
(重修丹阳县志)
萧 推
萧推,字智进,安成王秀第二子。少清敏,好属文,深为简文帝所赏。封南乡侯,历淮南、晋陵、吴郡太守。侯景之乱,守东府,城陷,死之。
(重修丹阳县志)
韦 昂
韦昂,其先京兆杜陵人,世居京口。侯景之乱,力战死。
(丹徒县志)
萧深藻
萧深藻,官征东将军、南徐州刺史。侯景乱,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景据京口,或劝奔江北,深藻曰:吾国之股肱,不能诛贼,当同死朝廷!遂不食死。
(丹阳县志)
唐
史务滋
史务滋,唐初累吏劳,迁司宾卿。武后时,进拜纳言。后诏务滋等十人分行天下。雅州刺史刘行实兄弟为侍御史来子珣诬其反,诏务滋与来俊臣杂治,务滋欲有所平反,俊臣言务滋与囚善,掩其反状,后命俊臣并治,遂自杀。
(溧阳县志)
史 刿
史刿,唐宰相务滋从曾孙。天宝初,或献书阙下,言巴、蜀间有石镜见于岩上,仁寿之字,昭然可观。刿奇之而作赋,词义甚美。以门荫补某官,累迁至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使。肃宗上元元年,襄州将张维瑾、曹玠据州反,刿抗节不屈死之。
(溧阳县志)
董 平
董平,唐永贞中进士,累官门下、中书侍郎。太和末,与贾悚等谋诛宦官。甘露之变,平殉其难。后赐祭葬。
(漂阳县志)
宋
郭忠孝
郭忠孝,字立之,号兼山,为宋理学名儒暨子。雍著大易粹言传世。任河东路提举。靖康末,殉难永兴军。赠大中大夫,祀忠孝祠。
(重修丹阳县志)
陈 东
陈东,字少阳。早有隽声,倜傥负气,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以贡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结怨于辽、金。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创开边隙,使天下危如丝发。此六贼者,异名而同罪。伏愿陛下肆诸市朝,传旨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金人迫京师,又请诛六贼。时师成尚留禁中,东发其前后奸谋,谪死。
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议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上书曰: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任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其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又未能勿疑乎 ?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幸陛下即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
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退,方舁登闻鼓挝坏之,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急召纲入,复领行营。
金人既解去,时宰议屏伏阙之士,先自东始。京尹王时雍欲尽致诸生于狱,人人惴恐。朝廷用杨时为祭酒,复东职,遣聂山诣学抚谕,然后定。吴敏欲弭谤议,奏补东官,赐第,除太学录。东又请诛蔡氏,前后书五上,力辞官以归。复预乡荐。
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至。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请亲征以还二圣,治诸将不进兵之罪;请车驾归京师,勿幸金陵。又不报。
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即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王黼客也,以往事憾东。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 !畏死即不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具冠带出,别同邸,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同里胡中行护其丧归。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越二年,高宗感悟,追赠东承事郎。东遗腹子嗣宗幼,官有服亲一人。遣守臣祭东墓,赐缗钱五百。绍兴四年,加朝奉郎、秘阁修撰,官其后二人,赐田十顷。
(重修丹阳县志)
张 缜
张缜,字彦智,金坛人。以父子方荫,政和中为丹阳令,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充江南东路兵马钤辖,节制管理军马,金坛县开国男。建炎三年,守扬州。时金将大乙孛堇提兵来援兀术军,进围扬州,朝廷虑缜力不能支,许退保镇江。缜坚心不动,后城溃,及妻、子皆死之。
(金坛县志)
赵 淮
赵淮,字元辅,以从父丞相葵赐第溧阳,遂家焉。李全之叛,淮屡立战功。成淳中,曾知无为军,致仕归。
德祐元年,元行省兵自江洲,行院兵自淮西,分道并进。贾似道兵溃,沿江守将或降、或遁。乃就家起淮为太府寺丞,同临安府判陈昭宾于银树东坝措置防拒,招集义兵,聚粮造舰于长荡湖,倚函山置寨,以扼建康东下之兵。寻除淮东转运使(旧县志作江东转运判官,今从宋史本传),置司溧阳。
冬十月,元兵分道进临安。时淮驻兵丰登圩,元遣别将新野千户陈翼进攻之。淮战败,被执,并其二妾(旧县志云:翠莲、绿云)同送淮东行省。淮口占辞家庙云:祖父有功王室,德泽延及子孙;淮今势穷被执,万古忠义犹存。刀锯吾所不惧,誓以一死报君;急告先灵速引,庶几不辱家门。比至瓜洲,见元帅阿术,不跪;授以虎符,不受。阿术将杀之,淮愿速死,乃释之,而使往扬州招降李庭芝,许以大官。淮阳许诺,至则大呼曰:庭芝男子,死则死耳,毋降也 !阿术怒杀之,骂不绝口,弃尸江滨。
谥忠愍,祀名宦。妾亦殉节,自有传。
高 桂
高桂,字德芳。其先祥符人,居丹徒。登嘉熙二年进士,除庐江主簿,辟两淮制置司参谋官,迁高邮知府。后扈从之海上,进枢密使。与陆秀夫同死于海。
(丹徒县志录旧志)
茅 湘
茅湘,字清叔,丹徒人,进士庵子。陆秀夫荐之朝,从海上骤迁擢至兵部侍郎。湘与秀夫等奉帝由砜州迁新会之崖山。祥兴二年春,张宏范袭崖山,张世杰军溃,崖山破,湘遂从秀夫负帝蹈海死。元祠祀秀夫于崖山,独以湘配。
(丹徒县志录旧志)
诸葛梦宇
诸葛梦宇,字芝宇,号桐庵,鉴之子。咸淳十年进士。从驾海滨,官参知政事、佥书枢密院事。祥兴乙卯年,少帝崩,遂自缢。
(重修丹阳县志)
明
刘 义
刘义,从太祖征陈友谅有功,授武义将军。鄱阳湖之战,友谅连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丈余,诸将舟小,仰攻,有怖色。会大风起,太祖命义及韩成、丁普郎率敢死士操七舟,实火药、芦苇,纵火焚友谅舟。风烈火炽,烟焰涨天,义等三十五人皆焚死,军遂大捷。赠彭城侯,建祠康郎山,祀忠义孝弟祠。
(金坛县志)
茅 成
茅成,字安明,先世定远人,后迁丹徒。事明太祖,屡著战功。元至正丙午,会徐达及诸将进逼姑苏,张士诚遣兵拒于尹山桥,败之,又败之于鲍鱼口,遂进围城。时成督攻娄门,率先奋击,左胁中流矢阵亡。太祖悯之,追封东海郡公,塑像祀于功臣庙。洪武元年戊申,赐铁券,子孙世袭指挥使。
(丹徒县志录茅成家乘)
束文豹
束文豹,字仲炳。少习武术,有胆略。明太祖起淮甸,往从之,授右万户,积功授武略将军。洪武元年,随汤和、廖永忠率舟师攻福州,先登,各军继之,城遂下。文豹中炮卒。赠显武将军,敕以衣冠葬。
(丹阳县志补遗)
茅 允
茅允,字端明,成从弟。同事太祖,屡建奇勋。后援泽州,遇元兵于韩店,失利阵亡。追封都指挥使、武略将军,子孙世袭。
(丹徒县志录旧志)
彭 理
彭理,字僚友,世袭指挥佥事。建文时,官北平都指挥使,命监燕邸。靖难兵起,尽节端礼门。
(重修丹阳县志)
张 德
张德,字仲敬,丹徒人。建文元年,以荐诏试礼部,授右军都督府断事。上治安五策,曰:守祖训,谨用舍,安宗藩,兴教化,诘戎兵。冬,使宁夏归,献三边地图。
是时诸王盛强,朝廷以为忧,大臣建削弱之议,德抗疏言:古者封建,所以藩王室也。即地逾古制,宜制之以礼;不可以细人告变,辄摇动宗室。疏入,不报。德见兵部齐尚书泰曰:燕王雄略,颇类太祖,其地辽、金、元常用之。今以一军屯永平,一军屯保定,征燕之护卫,戍守辽阳。顺命则已,不则移师蹙之,一北平焉能抗天下 ?若待其先发,河北震动,诸藩应之,南北自此裂矣。泰深然之。
亡何,燕师起。使犒师,至东昌,勉将士以忠义,士皆感泣效死。居数日,与北兵遇,奋勇击杀。会大风扬沙,日中眚光如翳,师乱,北兵乘之。德马蹶,被执,见王,王曰:是言遵祖训安宗藩者耶 ?趣释之!德瞋目攘臂言曰:天子应安宗藩,宗藩反欲危天子。纵令事成,异日何以见高皇帝于宗庙!王怒,剑断其臂,左右刃交下,德至死不仆。军中咸异之,为排墙覆其尸而去。时年四十一。无子,侄孟岳具衣冠葬之。
建文帝诏议赠谥,未行。文皇帝即位,诛逆党,德以阵死不入籍,族得全。家人避祸,隐其事不传。越二百七十年,其族孙九征悉其事,乃属南昌王猷定为传。
(丹徒县志据镇江府志改录)
郭 任
郭任,丹徒人。廉慎有能。建文初,佐户部,饮食起居俱在公署。时方贬削诸藩,任言: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日储财粟,备军实,是何为者 ?乃北讨周,南讨湘,舍其本而末是图,非策也。且兵贵神速,苟旷日持久,锐气既竭,姑息随之,将坐自困耳。燕王闻而恶之。兵起,任与同官卢迥主调兵食。京师失守,被擒不屈死。
之子经,亦论死。少子戍广西。
弘光时,赠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谥清毅。
(丹徒县志)
贺 纯
贺纯,字仲贤。雄健有将略。太祖起淮甸,丹阳尹白谦举纯万户府百户,积功授承信校尉,世袭管军百户。靖难兵入,时纯已老,闻变起,被甲策马,往金川门,厉声迎诟,被害。
子庸复,以功升镇海卫副千户。庸子哲,永乐中改潞州沈阳中护卫左所千户,子孙世袭。
(重修丹阳县志)
史 源
史源,字元杰。以才勇授南京骁骑千户。永乐间,从征交阯,遇贼月常江,马逸入阵,冲突斩馘,贼众惊溃。忽为毒镖所中,所乘马负尸归营,僵立如生。
(溧阳县志)
徐文英
徐文英,幼警敏,尚气节。洪武二十九年,由明经授龙虎卫经历。擢浙江道御史,清刚特立。一日,入朝晚,太祖诘之,对曰:送臣父归里尔。上问:何所赠 ?曰:钱一百,草屦二双。遣骑追验之,良然。又见其衣肩褛裂,命绣穷御史三字于袍上以旌之。寻转河南副使,清操弥励,寮属有过,辄斥不少容。后从英国公张辅征交阯,矢竭心力,遘病卧营中,语人曰:马革裹尸,未足报国 !遂卒。英公怜其忠,令人舆榇归葬焉。祀乡贤。
(溧阳县志)
戴庆祖
戴庆祖,字继先,自号成趣翁。永乐间以人材荐,授太常寺赞礼郎,累擢至少卿。正统十四年,扈跸北征,死土木之难。成化间,建坊立祠。穆宗朝,追赠嘉议大夫、太常寺卿,谥忠节。遣官谕祭,祀乡贤。
侄升,荫都察院照磨。
(溧阳县志)
范 广
范广,世袭辽东都指挥。英宗北狩,景帝任于谦决策战守,谦荐广材勇,召为后军都督府佥事。也先犯京师,广为左副总兵。城下之战,以神枪火箭杀贼数百人,复分道蹑寇,连败之于固安、霸州。升都督同知,掌后军都督府事。贼窥沙窝,广驻隆庆右卫,率轻骑出黄花镇,截贼归路。景泰元年,搜余寇还,特命总五军大营。三月,瓦刺寇万全,广充总兵官,与罗通巡宣府。寇退,奉敕驻居庸。
寻召还,同石亨等练京营兵,掌左军都督府事。广骁果善战,知礼义,为谦所知,石亨等深恶之。既谋杀于谦,遂以广为党,并论死。天顺元年二月,斩于市。京师人怜谦功大被诬,广同罹祸,为之语曰:鹭丝冰上走,何处寻鱼嗛 ?又曰:京师米贵,安得饭广?闻者哀焉。成化二年,白谦冤,广亦得复官。
子升,袭宁远卫指挥佥事。
(续丹徒县志)
马从谦
马从谦,字益之,溧阳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治河徐梁,有能名。转礼部主客司主事。
十七年,擢尚宝司丞,掌制诰。时章圣太后遗命:帝服以日易月。从谦上言:
三年之丧,圣人中制。陛下在藩邸,天启聪慧,能行于睿宗献皇帝,乃今不得行于章圣皇太后,是圣人在天子之位,反不能议礼制度考文也。或以为三年之久,恐妨庶事。不知此固不必胶于三年不言,万几尽废,亦不必直禁三年之嫁娶,隳四时之祀典。乞下礼官,博考唐虞三代之古制,采集汉、唐、宋诸孺之议论,兼求宋朝宫帏中三年之礼度。出入古今,酌量通变,议请裁定,以终三年。
又疏论灵璧侯及兵部尚书悬带牙牌,系司吏刮改,乞并究拟,以绝诈伪,而严关防。
从世宗幸承天,擢光禄寺少卿,兼翰林院五经博士,掌制诰如故。时俺答吉囊侵掠为患,二十九年八月,有旨问策群臣,从谦抗疏二千余言,其略曰:
今镇兵云屯,关戍栉比,然敌奄至不能防御者,承平久而军政不立,粉饰多而武备不修也。凡敌国对峙,固未有不能战而能守者。为今之计,惟击为便。所以备击者,有三事焉。一曰储峙。复输粟之令,革买卖之窝,则盐引开而飞刍走粟至矣;久任沿边守令,以每年征收边额多寡为贤否,则积欠少而仓廪实矣;先时出帑藏银,预备刍粮,以储各镇,急则价不踊贵矣。一日鼓勇。重首功之赏,养敢死之士是也。今之养武士,日鼓动其精神,则各逞技能而大有获。养而不战,将安疲乐怠,且酿成骄悍之气。近时马勇、梁震、王效能养死士,多者不过数百人,少者数十人,结以恩信,饱以嗜欲,一日寇至,则出死力以报之。使九边战士尽如此,又何难于燕然之勒哉 ?一日制车。其式当如总制都御史刘天和昔年所议,与敌对阵,则重车方轨,山移而进,谓之奋击。敌众未集,则冲车直奔,谓之冲击。我众未集,而敌已入关,则排车横阵坚壁,以夺归路,谓之要击。敌众深入,络绎连亘,则分车角阵,约号四起,谓之夹击。敌持载而返,不能急行,则轻车夹骑,三道排堵而尾击之,伺便则以火器车直捣辎重,谓之追击。并乞选大臣一二人总制边务,不责其近效小失,供亿多寡,听其生杀予夺之便宜,勿使舞文弄墨者为之掣肘。每季轮差总兵官一人,督京兵四分之一,屯守关口。复择京外要害,立四大堡,堡屯万人,以安民心。疏入,不报。当是时,世宗从事斋醮,日费数千缗;提督太监杜泰,岁侵巨万。从谦奏
发之,并乞罢斋醮。泰因诬为诽谤,帝命杖从谦八十,戍烟瘴,竟死杖下。时三十一年十二月也。然从谦筹边疏中,已劝帝易黄老之念以练武,其积怒殆非一日云。
初,从谦欲论武定侯郭勋骄横,以母老中止。服除,竟坐劾阉死。隆庆初,诸臣请恤,犹援子骂父律,不允。万历间,子有骅三疏乞恩,赠太常少卿,赐祭葬。
从谦又尝筹议漕河,恳辞阁职,疏俱失传。其劾奏严嵩贪奸误国,留中不下,世莫能见也。
所著四子书心得,尚书、毛诗日记,礼记同兰集各若干卷,丝纶稿四卷,应制稿二卷。又诗文集十八卷,今亦并佚。独有骅所辑竹湖遗稿仅存。其文以议论为主,疏通恺切,而诗特雅健入古,与从子一龙齐名。
祀乡贤。
(溧阳县志)
王亮采
王亮采,字仲寅。事母以孝闻。嘉靖己酉举人。知石州,以严明著,宿逋为之一清。俺答将寇汾州,猝至石州城下,索金帛,亮采固守不应。乃益兵攻之。城破,被执,携至汾州,抵郭门,亮采大呼曰:石州已陷,我死不足以自赎,城中宜坚壁以待援兵 !遂遇害。士民哀之,立祠。又祀乡贤。
(溧阳县志)
齐恩 沈宗玉 王世良
嘉靖三十五年,江北倭流劫至固山山北等港。无为州同知齐恩,率舟师迎战,败之,斩首百余级。恩长子尚文,次子首叔、仲实,弟宝荣,侄慎寅及良,大卿孙嵩,俱在行间。嵩年十八,骁勇善射,独前追贼至安港,恩等从之。伏发,恩及其家丁钱凤等二十一人力战皆死之,独嵩、慎、寅三人得脱。贼遂乘胜至金山,杀镇江千户沈宗玉、王世良于江中。
(丹徒县志)
倪国祥等
倪国祥,字兆之,太医院判。阁部史可法守扬州,招至礼贤馆。城破,同幕士卢渭、归昭、张涵、张垣、胡如瑾、胡临、陈宗彝、陆垣、李铎缢死。
(续丹徒县志)
鲁兆龙
鲁兆龙,字子犹。郡廪生,袭镇江卫指挥佥事。崇祯十七年殉节。
(丹徒县志)
冷之曦
冷之曦,字子晋,明遗民士嵋兄也。聪颖,能读书。明季,见天下大乱,曰:安用是毛锥为哉?弃去,学骑射,能取中百步外。年十八,州司闻其名,召总郡兵。
福王立,入为阁部史可法牙将。阁部督四镇兵进讨,之曦隶兴平伯高杰麾下参将右军。乙酉春,杰进兵归德,为许定国所害,军溃南下,之曦归曲阿。是年六月,南都不保,遂死于难,年甫二十五。闻者惜之。
(续丹徒县志)
潘文先
潘文先,字符仲,以贡授江阴训导。城陷,与金坛冯厚敦并以死殉。
(丹徒县志)
钱密纬
钱密纬,与潘一桂齐名。崇祯末,避地湖州,城破死之。
(丹徒县志)
潘文焕
潘文焕,丹徒人,学生。瑞藩才之,拜官起事,与清兵战,颇有获。败,被擒,清将欲降之,文焕大骂,遂遇害。其绝命诗曰:未随先帝死,拮据图中兴;事业虽无济,聊存臣子诚。
钱邦岳
钱邦岳,字海狱,丹徒人。父以医寓武进,邦岳继其业,家焉。兄邦芑,唐王时御史杨坤辈与往来,遂同及于难。
(武进阳湖县志)
何应祜
何应祐,字明祉。诸生。负奇气,善谈论。明之末年,四方多故,应祐感慨时事,仗剑出门,思有所建树。其后徇节于福建桃洋,识者惜之。
(续丹徒县志)
冷懋炎
冷懋炎,字我荣。弘光时守备,隶扬州史阁部麾下。乙酉,城破,战死,合门俱殉难。乾隆间恤世袭。
(重修丹阳县志)
王介休
王介休,闻庄烈帝殉国,不食七日死。
张 捷
张捷,字前之,丹阳人。万历癸丑进士,知山阴县,有惠政。擢监察御史,历吏部右侍郎,公廉不受请谒。南都建,进吏部尚书。乙酉城破,与仆之鸡鸣寺,仆泣视其自经,遂祝发鸡鸣寺,为僧以终。
(重修丹阳县志)
眭明黼
眭明黼,字君辨。任应天府守备。乙酉,南京城破死之。
(重修丹阳县志)
葛 麟
葛麟,字苍公,号瞿庵。年十一,与群儿嬉,据上坐,分什伍部署之,演奇门于庭。有膂力,引弓矢辄中。居父母丧庐墓,以忠孝自励,作孝乌赋、山犬赋以见志。
年二十九,为诸生。时镇江守印司奇,贤而获谴,麟走京师击登闻鼓,直其冤。寻又叩阍,请诛督师杨嗣昌,以安天下。崇祯壬午,与宜兴卢象观同举于乡,请以淮抚史可法督诸镇师。既,李自成入京师,麟草檄纠义旅。南都建,七上封事,又请练兵江北,皆不报。可法遗书,目为岳忠武一流人物。巡抚祁彪佳、巡按王孙蕃交章荐,授中书舍人。时镇将于永绶驻镇江城外,横甚,麟偕吴中奇登陴炮击之。以疏斥马、阮奸佞,当事毒麟甚,将解散所练兵。
乙酉,南都不守,与郑鸿逵协守京口。京口破,走海上,同总兵吴志葵起兵攻复青浦。志葵见擒,溃卒推麟为帅。时郎中王期升奉通城王盛澂,立寨太湖之西冈,与之合。未几,卢象观亦至,军遂盛。
期升兵剽掠,民苦之,导清兵焚其舟,期升遁,象观危甚。麟望见火光,率三舟冲之,所当披靡。清兵耳其名,噪曰:长而肥者,葛中书也!万箭注之,麟挥矛如风,箭悉堕水。乃更以火攻,舟燕,自沈于小嵋山。麟弟敏、先锋毛重泰、陈坦公皆死之。祀忠孝祠。
文生葛最,字日升。慷慨负气节,参卢象观军事,亦同殉焉。
(重修丹阳县志)
贺向峻 葛章明 荆硕
贺向峻,字葵忱,邑诸生。甲申,燕都失守,闻思庙殉国,痛哭喀血数升。乙酉五月,南都继陷,峻与故人汪参去之大丕山,聚义士千人,袭金坛,破之。为主兵者画策,不听,兵败,被执不屈死。
时葛麟弟章明与同邑荆硕,起兵于金坛之游塘庙,皆死之。
(重修丹阳县志)
汪 参
汪参,字中子,新安人,入籍丹阳,为诸生,故翰林周钟门下士也。流寇入都,参和药进曰:先生负盛名,义当死,幸早自裁,参终不负先生,他日相从地下耳。钟曰:唯唯。参度其无意引决,乞食南归。奉湖中某宗室号令,引兵拔金坛。湖中兵败,参不知所之。越数日,清军出丹阳,有白衣冠少年率壮士百余人逆战死路侧,识之者曰:此汪中子也。
(重修丹阳县志)
眭明永 眭本
眭明永,字嵩年,号怀荪。崇祯壬午举人。官华亭县教谕,与诸生讲学励行,务明大义。
乙酉,清兵至松江,明永偕妻李氏同缢明伦堂。时仓卒赴义,夫妇失序,明永惊觉,卒正位而逝。衣襟中题绝命词云:明命不永,嵩祝何年,生忝祖父,死希圣贤。
同时从死者门斗三人,诸生亦多就死于家。
子本,字古农,邑文生。永历监国,与贺王盛同被召,事发,题绝命词死之。
(前志)
荆本澈
荆本澈,字濂之,丹阳人。诸生。慷慨有大志,督学熊廷弼以杰士目之。甲子举于乡,崇祯甲戌成进士。忤乌程相,抑为建昌府推官。所属南丰、泸溪二令,为乌程私人,发其阴事罢之。乌程恨刺骨,以浮躁免官归。
时天下多事,本澈解任归,散财结客,招致北地材勇,曰:有急当共起。抵掌谈兵事,穷日夜不倦。
及乌程罢,台省交章荐之,以职方司郎中监下江军。命甫下,李自成入京师。大行讣至,本澈大恸,啮血草檄,征兵勤王,缟素誓师。悉起平昔所养士,自当一队,为江南保障。会左良玉兵从湖广东下,阁部史可法督漕淮上,谋于本澈,折柬驰辨,晓以大义,左镇遂敛军归。时江北溃兵乱流而渡,总兵刘肇基、于永绶焚掠润西门外,本澈陈兵谕以祸福,相次引去。南中相忌其才,嗾科臣陆朗诬奏与旧辅姜曰:广谋立疏藩,祸至不测。史可法、刘泽清揭救得免。加兵备道,仍监下江军。
乙酉,南都不守,本澈孤军莫继,退保浙东。与田仰等奉义阳王驻崇明沙,兵败入海,屯舟山之小沙岙。其将士善射,总兵黄斌卿忌之,夜袭澈营,遂被害。兄本源,二子沐、潹,皆死之。潹妻于氏,从夫死,尤烈。
(重修丹阳县志)
贺王盛
贺王盛,号无党,世寿子。以进士历官县令,内擢兵部主事,转太仆寺少卿。尝抗疏论阁臣温体仁、阉臣王坤,直声震天下。旋奉命巡视海道,为济漕计。未复命,庄烈帝已殉社稷。永历中,召为兵部侍郎,未及赴,事发,不屈死。自题绝命词云:悲歌慷慨说天祥,浩气凌虚返帝乡;从此十人离紫禁,相随地下拜高皇。时同殉者十人也。
(重修丹阳县志)
孙应龙
孙应龙,字仲华。初应募,总靖江水营。天启元年,督运至天津,海寇梗运道,应龙出洋,手擒吴山贤等数十人。以功升守备,汛南路送鲜运道。遇寇周儒窃发,腾跃贼艘擒得之。奉命守觉华岛,躬哨探至三岔河,救难民一千有奇,升爵一级。后以援朝鲜有功,升都指挥佥事。崇祯五年,命协同总兵往天津,行剿抚事。敌绐以约降,被执不屈,死之。诏赠昭勇将军,副总兵。
(金坛县志)
周 镳
周镳,字仲驭。年二十五,领乡试第一。崇祯戊辰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改礼部精膳司主事,署郎中事。疏请恤录建文君死难诸臣,再疏请撤管部务内监张彝宪,救言官黄道周、华允诚,纠登州失事孙元化、宋光兰。又劾张彝宪诟辱堂官,凌厉司属。且言:今日但见因内臣罪廷臣,未闻因廷臣疑内臣。诏革职。十五年,起北京礼部郎中。十六年,颁诏江南。
十七年三月,京师不守,福王、潞王俱避兵淮安。南京诸大臣仓皇议立,与马士英意见抵牾。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绩祚,同镳往来其间,触士英怒。及士英执政,阮大铖附之。大铖名挂逆案,举朝共攻,尤清流所憎恶。及士英疏纠北都从逆诸臣,大铖倡言以镳为复社主盟,遂并诬逮顾杲、左光先等下狱,而劾周镳、雷绩祚,勒令狱中自尽。两人各著绝命词,互书于腹,自缢死。
(金坛县志)
邓藩锡
邓藩锡,字晋伯。弱冠力学嗜古,从游者众。贫族将鬻妻,闻哭声,即以脯金赠。天启辛酉举于乡,崇祯七年成进士。授龙岩知县,胥役例纳花币,峻却之。俸及期,以失权贵意,左调嵊县。其年大瘠,置粥厂,活饥民无算。升南京兵部主事,历郎中。
十五年,迁兖州知府。甫抵任,已闻清兵入塞,亟膳守具,自括其衣裘及妾环珥,典金买牛酒劳士。未几,四万骑薄城下。藩锡走告鲁王曰:郡有吏,国有王,犹同舟也。列城失守,皆由贵家惜金钱而令窭人饿夫守阵御敌耳。夫城郭者,我之命也;财贿者,人之命也。我不能畀彼命,而望若辈畀我命乎 ?王诚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王不能从。
藩锡与监军参议王维新、推官李昌期等十人分门死守。至十二月八日,力不支,城破,维新力战死。藩锡受缚,不降,被杀。其妾携稚子投井死。崇祯十七年,赠太仆卿。今崇祀七君子祠。
(金坛县志)
史 直
史直,字羽侯。崇祯初,任靖江游击,致仕归。闻怀宗变,北向拜哭,以琴弦自经死。
(金坛县志)
王明灏
王明灏,字硕生。少补弟子员。家贫力学,束脯养亲,砥砺廉隅,侃然自守。喜诗赋,尤嗜奇门古兵法。闻北京不守,恸绝而苏,狂奔三十里,自是困卧,声气不复能属,逾旬死。时甲申岁五月十三日也。
(金坛县志)
王荣图
王荣图,字介休,以诸生食饩。为人朴实,不苟言笑。诸考试,每居第一。闻北京不守,大恸曰:吾不能报君,愿以死明志也!不食七日死。
(金坛县志)
王汝绍
王汝绍,金坛人。为人廉直,耻与俗人往来。闭户读书,布衣粝食,晏如也。闻烈帝变,日夜恸哭,目尽肿,同学皆窃笑之。明年五月,南京陷,汝绍谓老仆曰:余家世受经书,践土食毛,国恩厚矣。先皇帝之难,虽不能救,今大命已倾,余终不苟活以丧心本。棺途之事,在尔矣。仆曰:小主幼,如何 ?曰:我欲行我志,复能顾若耶?家人共守之。汝绍饮酒,言笑如生平。居数日,谓家人曰:我出门访友。昏暮不归,明日,尸浮大溪,其衣带中有书曰:欲自尽于家,恐家人力阻,故托访友投水,以信其志。年五十余。老仆殓之。
庄仲祥 庄曾
庄仲祥,字瑞之,邑诸生。丧母,哀毁骨立。父以苦学失明,仲祥日侍侧,口诵古文数十则,常至漏下四鼓。或难之,仲祥曰:老人苦夜长,吾为大人减漏刻也。继母仅长祥二岁,卒居丧尽礼,时仲祥年七十余矣。幼弟素骄蹇,爱之无间。崇祯甲申,闻变,大恸,疽发背卒。著有尚书笔筌。
子曾,字秀稚,少有文名。甲申后,弃诸生,晦迹不出。或劝之,则垂涕曰:吾何以见吾父于地下乎?年七十余,好古不倦。兄弟四人,友悌无间言。
仲祥及曾,并祀忠义孝弟祠。
(金坛县志)
汤士鼇
汤士鼇,木工。闻京城陷,愤激投水死。
(金坛县志)
冯厚敦
冯厚敦,字培卿,金坛人。少负奇气,迈往不可当。崇祯壬午贡入都,遇人有急,即倾囊赠之,溉釜无资,怡然自若也。授江阴训导。
甲申闰六月,清兵下江阴,署县令到,士大夫咸集。厚敦抗言曰:公等勿误,头即断,城不可降。奋臂大呼,自堂上达门外,声应如雷,遂前,杀令。而自与典史阎应元收敢死子弟数千人,登陴固守,三阅月不得下。及松江破,清兵涌至,四围发大炮数十,城中死伤无算,犹固守。八月二十一日,兵从祥符寺后北城入,众犹巷战。男、妇投池井满,应元赴水,被曳出,死之。厚敦冠带北面再拜,端坐明伦堂,自刎死。诸生从死者十三人。姊及妻王氏结衽投井死。女嫁姜氏,闻赴亦痛哭自经死。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愍,祠于官所。
(金坛县志)
王明汲
王明汲,字孟用,金坛人。万历乙卯举人,累官赣州府同知。甫莅任,闻京师陷,即日为战守计。逾年,王师南下,江表瓦解。丙戌四月,围赣,大吏皆先遁,明汲独奋与巡抚万元吉、守道彭期生、署令吴国球,誓众固守。白元吉聚民兵劝谕之,皆奋勇死斗,围解而复合者再。逾半年,粮尽援绝,大兵登城。元吉与明汲率众巷战,明汲被三刃死,妾与仆亦从死。祀七君子祠。
元吉亦死。时同死者,又有总理军务郭维经,兵部尚书杨廷麟,御史姚奇允。
(金坛县志)
钱国华
钱国华,字靖侯。少负神力,尤精枪法。崇祯七年武进士,授太仓州守备,擢游击,告归。会藩茂等据城作乱,诸路义兵攻之,弗克。国华率众来攻,军于城南报恩寺。贼用间谍奄至寺中,国华不及备,众莫能前。乃跳荡徒搏,毙贼二十余人,走,陷于沟,为乱兵所杀。
(吴颖莼羹集、彭光斗濑上遗闻)
谢 球
谢球,字石攻。佥事鼎新次子,明末诸生。性落拓不羁,善骑射。清顺治二年,兵下江南,球毁家募兵。兵败,被执,至溧水,知县罗某见其举止有异,欲赎以金,不屈死。
始球奔避时,有世仆刘家兆相随不去。刘持短械格追骑,几脱,骑集众围射,脔焉。
球葬庵山。嘉庆二年,入祀忠孝祠。妻陈别有传。
(溧阳县志)
马明锡
马明锡,字审卿。崇祯十一年贡生,黄岩县训导,教养诸生有方,擢庆元知县。未任,闻李自成入京师,号恸以死。长子渐磐,拮据营丧,事毕,亦以呕血死。同邑陈献策,护其眷属以归,金坛许熙宇为返其榇焉。近墓居民,岁时挂钱酹酒,久之不替云。
(溧阳县志)
钟 鼎
钟鼎,字玉铉,一字节也。邑诸生,有名。所选文有惊帆、捷飞诸集,脍炙人口,咸以选政归之。其生平著作,以嵚崎磊落之才,自抒悲愤。时魏珰煽焰,鼎选叙中有孽竖炀聪、衣冠短气及廷中鹿马等语,指斥弗避。尝以诗忤一势宦,为所中,鼎走京师,抗疏,事竟得直。明亡,更名钟离楚,崎岖闽、粤间,尽瘁以死。
(溧阳县志)
杨禹甸
杨禹甸,字甸之,号海鸿。明末诸生。清顺治三年,明永明王由榔立于肇庆,年号永历,禹甸以考贡授国子监学正,累迁至户部郎中。七年,清兵入桂林,王自梧州幸南宁。八年,城陷,禹甸衣冠行至乔版河,赴水死。同死者,有车驾司郎中南宁人梁某。土人立双忠祠以祀之。
(溧阳县志)
罗 纶
罗纶,字子木,明诸生。浙东兵起,张煌言起义师宁波。纶挟策上谒,煌言以其年少负奇气,有清河李萼之目。欲留治戎幕,以父老辞。既,族父蕴章引之参郑成功军。成功江宁之败,纶涕泣遮说,固请成功无遽去,不得。乃奉父而北,将从煌言芜湖,猝与清兵遇,以死卫父。格斗逾时,矢集铠如猬,堕水得生,父竟被缚去。纶展转闽南,思出奇计救父,而久不得耗,呕血几死。复投煌言,煌言勉以立功,为报仇计,遂相依不去。卒于悬岙同日被执死。附葬西湖之南屏。同治四年,祀昭忠祠。
(溧阳县续志)
彭敦历
彭敦历,字德甫。崇祯十三年特赐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榷关临清,厘剔奸弊,商、民大悦。及差还,则京师戒严,行旅断绝。敦历誓众星奔,七日不火。复命称旨,寻出监督草场,兼摄山东按察使。
闻李自成入京师,缟衣为位,恸哭几绝。自以不获赴难,乃匍伏江湖间,窃抱申胥之志。清兵入关,有司起之,不复出,杜门谢客,蔬布如诸生。其后或举应乡饮,瞿然曰:恩荣岂不知感,但朽废余生,宁敢滥膺钜典耶 ?性尚古处,犯者勿校。为庭训十则教于家。
长子嘉捷,别有传。
(溧阳县志)
清
景 星
景星,汉姓张,字介堂。由笔帖式历升镶黄旗蒙古佐领。道光壬寅,英夷犯镇,景星奋身御敌。久战,城陷被执,防守严,不得死。既而少疏,趁间跃入江死。事定,奉旨入祀昭忠祠,予云骑尉世职。
(丹徒县志摭余)
蒋锡琛
蒋锡琛,附学生,北门外九里街人。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六月,番舶入江,锡琛忿恨谓其家人曰:我无尺寸之柄,不能殄灭丑虏,又何堪与此辈共立此土乎 !阅一日,不告家人,潜出投河而死。
(丹徒县志)
李 坦
李坦,监生。壬寅六月十四日,英寇陷城,坦以寒素未及迁避。十六日,寇入其家,见其精壮,欲牵以行。坦曰:吾读书人,明知大义,不能从汝作逆 !寇怒,横火枪拟之。坦挺身受枪而毙。
(丹徒县志)
张胜义
张胜义,少读书,屡困童子试。壬寅城陷,潜匿于家。寇之馆于南门者,欲得能书之士,或告胜义,胜义曰:吾生为大清之人,死作大清之鬼,安能为寇服役乎 !告者去,胜义服毒而死。盖恐其事闻于外,复有强而迫之者也。死时,其家人避寇于乡,越十余日始殓,面目尚如生人。
(丹徒县志)
王志元
王志元,里巷细民也。壬寅城陷后,潜匿不出。寇搜得之,迫令导至富家,志元答以不识;饵之以金,受而掷之。寇怒,以洋枪击之而毙。
(丹徒县志)
吴炳文
吴炳文,字焕章。少慷慨有大志。同治间,以武童投效淮军,积功至游击。直隶总督李鸿章嘉其能,委署左营守备。光绪四年,任通永镇游击。历保至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
甲午中日之役,炳文管带水电营,首报奋勇,乘高升轮船东渡,中途被袭死之。事闻,照提督阵亡例赐恤,生平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子恩袭云骑尉。
(金坛县志)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三回 赵汝愚定策立新皇 韩侂胄弄权逐良相·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三·佚名 千百年眼卷一·张燧 卷第六十一·徐鼒 卷七·佚名 辽史拾遗卷二·厉鹗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罗洪先传·张廷玉 杨锐传·张廷玉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一·允禄 姚钟琳·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