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57.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gǎo)卿。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旧让他守常山,但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颜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军营里做人质,一面派了一个叛将守在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杲卿决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要他攻占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颜杲卿打听到守井陉关的叛将是个糊涂的酒鬼,就假传安禄山的命令,派人带了美酒好菜去慰劳他,等叛将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把叛将杀死,占领了井陉关。

颜杲卿攻下了井陉关,士气振奋。第二天又接连活捉了两名叛将。颜杲卿派人分头到河北各郡去告诉官吏说:现在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讨伐安禄山,已经出了井陉关,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员一听到安禄山站不住脚,都纷纷响应颜杲卿。河北二十四个郡,有十七个郡又站到唐军一边来。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不稳,只好改变主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都没修好,兵力又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范阳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

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你是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对不起你?我为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

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使用残酷的刑罚折磨他们。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用刀割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在旁边一个叛将的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军的兵力,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常山。接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河北大捷,截断了叛军的后路,叛军军心动摇。安禄山大起恐慌,埋怨谋士高尚、严庄说:“几年来你们劝我起兵造反,说这是万全的计策。现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叫什么万全!”他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去。

正在安禄山进退两难的时候,唐王朝统治者自己却替叛军打开了潼关大门。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列传第七十四·刘昫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张廷玉
  卷三十三·毕沅
  卷四百八十一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李心传
  卷之三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二·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纪昀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上·袁枢
  高丽传·宋濂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六·王世贞
  第二章 秦代事迹·吕思勉
  卷四·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十二回 邀赦书恩施闺阃·陈端生

    第七十二回邀赦书恩施闺阃诗曰:九重雨露沛恩覃,敕赦爱书宥至三。更念岐黄苏太后,于归皇甫好宜男。康员外即忙忙出去,问了梁丞相回转花园,十分不乐。咳!总是我们没福,寄子多会,寄了个西贝的,可惜如今只好算继女儿了。且说映雪

  • 曹贞吉·龙榆生

    曹贞吉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邱人。明崇祯七年(一六三四)生。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进士,官礼部郎中。诗格遒练,宋荦极推许之。著有《珂雪诗词集》。其论词谓:“离而得合,乃为大家。若优孟衣冠,天壤间只生古人已足

  • 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李延寿

    玚少聪敏,齐时沛国刘瓛爲会稽府丞,见玚深器异之。尝与俱造吴郡张融,指玚谓曰:“此生将来爲儒者宗矣。”荐之爲国子生,举明经。后爲太学博士。梁天监初,爲太常丞,有司举修宾礼,召见说礼义。武帝异之,诏朝朔望,预华林讲。四年,初开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弘治十一年正月丁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马诚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 一七四 日本管窥·周作人

    《日本管窥》是我所写关于日本的比较正式的论文,分作四次发表于当时由王芸生主编的《国闻周报》上头,头三篇是在民国廿四年下半年所作,可是第四篇却老是写不出,拖了一年多,到得做成刊出,恰巧是逢着七七事件,所以事实上没有出

  • 元叉传·李延寿

    元叉字伯亻隽,小名夜叉。灵太后临朝听政,因元叉是妹夫,任命他为通直郎。叉的妻子被封为新平君,后改封冯翊君,任女侍中。元叉的女儿早夭,灵太后追封她为乡主。元叉累升至加侍中、领军将军。他在门下兼管总禁兵,深被灵太后所信

  • 卷一百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 朱批马觌伯奏摺 雍正元年四月十三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元年四月初一日准军前兵部通图知会内称各营兵部噶

  • 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五人物志一百三十五列女传十五八旗满洲列女传十三镶黄旗满洲防尉皂保之妻富察氏镶黄旗满洲文举人庆云之妻白氏镶黄旗满洲前锋花沙布之妻纳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六 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己酉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云南沅江府、四川东川府并诸州宣慰司土官来朝,贡马。 甲寅,享太庙。 乙卯,暹罗斛国苏门邦王昭禄群膺遣使贡方物,贺正旦,赐其使人钞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 洪武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癸丑,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

  • 论语精义卷七上·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论语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七上 宋 朱子 撰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明道曰子路问政孔子旣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伊川曰昔周公

  • 卷十三上·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三上宋 魏了翁 撰闵公元年至僖公四年【一】启开因汉讳而乱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二】国人喜而呼曰季子来归史因书之季是友之

  • 曲礼上·姚际恒

    是篇兼记礼之经、曲。经者,君臣上下吉凶朝觐之仪;曲者,饮食居处进退步趋之节。其曰「曲礼」者,惟举其细者为名,盖谦辞也。诸儒纷纷解释,俱无是处。若因「曲」字便以为有「曲」而无「经」,则春、秋止纪二时,无冬、夏矣。曲礼多

  • 中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問曰.一切世中尊唯有如來正徧知號爲法王一切智人.是則應有。答曰.今諦思惟   若有應取.若無何所取.何以故. [二]如來   非[

  • 敬请全国僧寺努力救灾启·太虚

    此次洪水为灾,遍十六省;而其余干旱、刀兵、盗匪、瘟疫等灾,犹不可胜计,殆数十年共同恶业所成之恶果!而默察全国人民,犹多未悔祸、未厌乱之心理。设非全国各寺院住持率领四众佛徒,集财施以资其生,布法施以启其善,则已招之苦既难

  •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十六年冬作──庙产注册,本起于民国四年谛闲法师等在北京讲经时发生之寺庙管理条例。历经有人反对,亦历经有地方官呈请内务部颁布施行细则,冀实施行。民国十年在徐世昌总统时代,曾修正为二十四条;虽较平允,而注册一事既

  •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佚名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上收有《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内诀》亦题“赤松子传”,但内容不相同。本诀盖为《九真中经》中另一部分。《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述饵丹砂法,与蘸祭诸法结合。

  • 大楼炭经·佚名

    略称楼炭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载须弥四洲之相状、世界之成立及其破坏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