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文苑传

宋 【三】

○宋三

陈充

吴淑【舒雅】

黄夷简【卢稹谢炎  许洞】

句中正【孙逢吉  林罕】

  曾致尧

  刁衎  

  姚铉

李建中

  洪湛

路振

崔遵度

  陈越

陈充

吴淑

黄夷简

句中正 【孙逢吉  林罕】

曾致尧

刁衎

姚铉

李建中

洪湛

路振

崔遵度

陈越

△陈充

陈充字若虚益州成都人雍熙中天府礼部奏名皆为进士之冠廷试擢甲科释褐孟州观察推官就改掌书记会寇准荐其文学得召试

授殿中丞出知明州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累迁兵部员外郎景德中与赵安仁同知贡举历工部刑部郎中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

谒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充词学典赡性旷达澹于荣利自号中庸子弟颇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词职有集二十卷

△吴淑

吴淑字正仪润州丹阳人父文正仕吴至太子中允淑幼俊爽属文敏速韩熙载潘佑深器重之在江南举进士擢高第补丹阳尉久之以

校书郎直内史 【按淑举南唐进士史传不载今据东都事畧辑】 从李煜归朝久不得调俄以近臣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

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阁以本官充校理尝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止之迁水部员外

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预修太宗实录再迁职方员外郎时诸路所上闰年图皆仪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

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图籍汉祖入关萧何数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理犬牙相入向者独画

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诸路转运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从之咸平五年卒淑性纯静好古词学典雅初曹彬围建业城中

乏食里闬有与淑同宗者举家皆殁惟存二女孩淑即收养如所生及长嫁之时论多其义善笔札好篆籀取说文有字义者千八百余条撰说

文互义三卷又着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及卷十卷子安节让夷遵路皆进士及第遵路见循吏传

舒雅

舒雅

舒雅字子正久仕李氏江左平为将作监丞后充秘阁校理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累迁职方员外郎求出得知舒州仍赐金紫恬于荣

宦州之潜山灵仙观有神仙胜迹邵秩满即请掌观事东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在观累年优游山水吟咏自乐时人美之卒弟

雄端拱二年进士

△黄夷简

黄夷简字明举福州人少好学有名江东仕吴越为明州判官太平兴国初随钱俶来朝授检校秘书少监元帅府掌书记八年俶辞元帅

改授夷简淮海国王府判官雍熙四年俶改封许王出镇南阳加夷简仓部员外郎充许王府判官俶薨归朝为考功员外郎累迁都官郎中掌

名表人颇称其得体厔道二年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咸平中召试翰林迁光禄少卿景德中夷简被病告满二百日御史台言当除籍真宗以其

吴越旧僚有词学且年老母在特命绩其月廪大中祥符初迁秘书少监三年丁内艰归帝欲不绝其奉给特授检校秘书监平江军节度副使

踰年卒夷简喜谈论善属文尤工诗咏老而不辍时又有卢稹谢炎许洞皆以文名

卢稹

谢炎

许洞

卢稹

卢稹字淑微杭州人幼颖悟七岁能诗及长晓五经大义尤嗜周易孟子端拱初游京师时徐铉以宿儒为士子所宗览稹交甚奇之是年

登进士第调补真定束鹿主簿至府值契丹围城未及赴官卒尝着五帝皇极志孺子问翼圣书数十篇

谢炎

谢炎字化南苏州嘉兴人慕韩柳为文与卢稹齐名时称卢谢稹■〈忄巽〉懦炎劲急殊相厚善端拱初举进士调补昭应主簿徙伊阙

连知华容公安二县卒集二十卷

许洞

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人洞性疏隽幼习弓矢击刺之伎及长折节功学尤精左氏传咸平三年进士解褐雄武军推官尝诣府白事有卒

踞坐不起即杖之时马知节知州洞又移书责知节知节怒其不逊会洞辄用公钱奏除名归吴中数年日以酣饮为事景德二年献所撰虎钤

经二十卷应洞识韬畧运筹决胜科以负谴报罢就除均州参军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县主簿卒有集一百卷

又着春秋释幽五卷演玄十卷 【按宋史此下附徐铉及弟锴传今改附载记此处从删】

△句中正 【孙逢吉  林罕】

句中正字坦然益州华阳人孟昶时馆于其相毋昭裔之第昭裔奏授崇文馆校书郎复举进士及第累为昭裔从事归朝补曹州录事参

军汜水令又为潞州录事参军中正精于字学古文篆隶行草无不工太平兴国二年献八体书太宗素闻其名召为著作佐郎直史馆被诏详

定篇韵四年命副张洎为高丽加恩使还迁左赞善大夫改著作郎与徐铉重校定说文太宗嘉赏因问中正凡有声无字有几何中正退条为

一卷以献帝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可并录之时又命与著作佐郎吴铉大理寺丞杨文举同撰定雍熙广韵中正先以门类上进面赐绯鱼俄加

太常博士广韵成拜虞部员外郎淳化元年改直昭文馆三迁屯田郎中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赐金紫命藏于

秘阁时干州献古铜鼎状方而四足上有古文二十一字人莫能晓命中正与杜镐详验以闻援据甚悉五年卒中正喜藏书家无余财子希古

希仲并进士及第蜀人又有孙逢吉林罕逢吉尝为蜀国子毛诗博士检校刊刻石经罕亦善文字学尝着说文二十篇目曰林氏小说刻石蜀

△曾致尧

曾致尧字正臣抚州南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解褐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三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尝上

言去岁所部秋租惟湖州一郡督纳及期而苏常润三州悉有逋负请各按赏罚太宗以江淮频年水灾苏常特甚所言刻薄不可行诏戒致尧

母扰俄徙知寿州转太常博士致尧性刚率好言事前后屡上章奏辞多激讦真宗即位迁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句院张齐贤荐其材任词职命

翰林试制诰既以舆议未允而罢李继迁扰西鄙灵武危急命张齐贤为泾原邠宁环庆等州经畧使选致尧为判官仍迁户部员外郎既受命

因抗疏自陈愿不受章绂之赐词旨狂躁诏鞫其罪黜为黄州副使未几复旧官改吏部员外郎历知泰泉苏扬鄂五州大中祥符初迁礼部郎

中坐知扬州日冒请一月奉降掌升州榷酤转户部郎中五年卒致尧颇好纂录所著有仙凫羽翼广中台志清边前要西陲要纪为臣要纪子

易从易占皆登进士第

△刁衎

刁衎字符宾升州人父彦能仕南唐为召武军节度使衎用荫为秘书郎集贤校理赐五品服以文翰入侍李煜令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

金陵平从煜归宋太祖赐绯鱼授太常寺太祝称疾假满屏居辇下者数岁太平兴国初李昉扈蒙在翰林勉其出仕因撰圣德颂辞之诏复本

官出知桐庐县会诏羣臣言事衎上书言古者投奸凶于四裔今远方囚人尽归京阙以配务役最非其宜且神皋胜地天子所居丰使流囚于

此聚役自今外处罪人望勿许解送上京亦不留于诸务充役再迁大理寺丞献文四十篇召试授殿中丞通判湖州上疏请定天下酒税额修

郡县城隍条约牧宰除两浙丁身钱禁汴水流尸凡五事俄知婺州迁国子博士会考校百官殿最衎以无过得知光州就改虞部员外郎转运

使状其政绩徙知庐州真宗即位迁比部员外郎尝上疏曰陛下缵图兹始布政惟新所宜上顺天心下从人欲进善以去恶避毁而求誉私尝

无及于小人私罚无施于君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开谏诤之门塞谗佞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无以春秋鼎盛而耽于逸游无以血气

方刚而惑于声色若太祖之勤俭若太宗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周成汉文三宗之美不可同年而拟议也代还献所著

本说十卷得以本官充秘阁校理出知颍州入为比部员外郎改直秘阁判三司开拆司预修册府元龟加主客郎中求领外任得知湖州转刑

部郎中岁满复预编修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卒衎恬于禄位善谈笑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子湛湜渭皆登进士第湛子绎约

天圣中并进士及第

△姚铉

姚铉字宝之庐州合肥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潭州湘乡县三迁殿中承通判简宣升三州淳化五年直史馆侍晏

内苑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赏至道初迁太常丞充京西转运使历右正言右司谏河东转运使上言曰伏见诸路官吏或强明莅事老爱

及民者则必立条教除其烦扰然狡胥之辈非其所便候其罢官悉藏记籍害公蠹政莫甚于此欲望所在官吏有经画利济事可长久者岁终

书历受代日录付新官俾之遵守若事有灼然匪便听上闻俟报改正诏从之咸平三年河决郓州王陵埽以铉知州事徙州于汶阳乡之高原

委以营度许便宜从事工毕加起居舍人京东转运使徙两浙路铉隽爽尚气薛映知杭州与之不协事多矛盾映摭铉罪状密以闻诏使劾之

当夺一官特除名贬连州文学大中祥符五年会赦移兵州又移舒州俄授本州岛团练副使天禧四年卒铉文词敏丽善聿札藏书至多颇有异

本两浙课吏写书亦薛映所掎之一事虽被窜斥犹佣夫荷担以自随有集二十卷又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献

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主簿幼子称俊颖善属辞裁十岁卒铉纪其事为聪悟录人多传之

△李建中

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建中幼好学十四丁外艰会蜀平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携文游京师为王佑所延誉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甲科解褐大理评事为岳州录事参军转运使李惟清荐其能再迁著作佐郎监潭州茶场改殿中丞历通判道郢二州柴成务领漕运再表称

荐转太常博士时言事者多以权利进建中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畧太宗嘉赏引对便殿赐以绯鱼会考课京朝官建中旧坐公累罚金漏

其事坐降授监中丞监在京榷易务苏易简于太宗前论蜀中文士因及建中太宗亦素知之命直集贤院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历通判河南府

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进金部员外郎建中性简静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爱洛中风土遂居之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

素善修养术会命官校定道藏建中预焉又判太府寺 【按东都事畧作太常寺谨识】 大中祥符六年卒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俱妙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三十卷子周道周士周民周道周士并

进士及第

△洪湛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雍熙二年廷试巳落复试擢寘高等解褐归德军

节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直史馆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还朝与左正言尹黄裳冯拯右正言王世则宋沆伏合请立许王元僖为储贰词意狂

率太宗怒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有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咸平二年召还命试舍人院复直史馆是秋

命与合门只候韩绍辉使荆湖按视民事条奏利病甚众还判三司都磨勘司又与王钦若同知贡举未几同修起居注时议城绥州与合门只

候程顺奇同往按视湛言城之利有七而害有二遂诏营葺终以劳人罢之湛俊辨有材干凡五使西北议边要真宗有意擢任顾遇甚厚曲宴

苑中赋赏花钓鱼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褎赏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欵云因僧仁雅惠泰赂主

司王钦若钦若方被宠顾乃诏翰林侍读学士邢昺内侍副都知阎承翰等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欵云有妻兄张驾举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

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乃以为湛纳其银湛适使陕西中途召还时张驾巳死无与

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死特诏削籍流儋州初王旦与钦若知举出拜枢密副使以湛代领其事湛之入贡院懿巳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

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湛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

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穉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湛有集十卷子鼎大中祥符四年进士

△路振

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唐相岩之四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琛避地湖湘闲遂居焉振幼颖悟十二岁而孤母虑其废业日加诲激虽隆

冬盛暑未始有懈淳化中举进士试巵言日出赋独振知所由赋亦典赡太宗甚嘉之擢寘甲科释褐大理寺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还直史

馆迁太子中允知滨州一日契丹骑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畧环聚而泣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

守数日契丹引去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代还判吏部南曹三司催欠凭由司景德中使福建巡抚俄判登闻院为国史编

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迁左司谏知制诰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从祀醮亳时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

奏填委应用无滞七年同修起居注以疾卒录其子纶为太常寺奉礼郎振纯厚无城府恂恂如也有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

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崔遵度

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州之淄川纯介好学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州主簿改临汾馈刍粮三抵绥州转运副使夏侯涛

上其勤状召对因献文时新建秘阁命中书试颂一首擢著作佐郎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

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踰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景德初内出

遵度名引对崇政殿诏索所著文召武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馆与路振并为国史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

命为左司谏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善鼓琴尝着琴笺世以为知言九年仁宗为寿春郡王命遵度与张士逊并

为王友改户部员外郎赐金紫国史成拜吏部员外郎升邸进封改礼部郎中充咨议参军储宫建又加吏部兼左谕德未几判司农寺遵度性

寡合喜读易天禧四年卒其子拜官者二人仁宗即位特诏赠工部侍郎又授其二孙官有集二十卷

△陈越

陈越字损之开封尉氏人少好学尤精厯代史善属文辞气俊拔咸平中诏举贤良荆部侍郎郭贽荐之策入第四等解褐将作监丞通判

舒州徙端州袁州未几召还迁著作佐郎直史馆预修册府元龟与陈从易刘筠尤为勤职车驾朝陵掌留司名表时称为工自是两府笺奏多

命草之祀汾阴擢为左正言越耿槩任气喜箴切朋友放旷杯酒闲家徒壁立不以屑意然嗜酒过差每食必先自变量升用是遘疾大中祥符五

年卒故事中书章奏皆舍人为之东封后朝廷多庆礼舍人或以他务所婴乃择馆阁官得盛度路振刘筠夏竦宋绶洎越分撰表奏宰相尝以

名闻其后皆相次掌外制唯越不及登擢时论惜之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七十四 魏紀六·司马光
  卷七十二·毕沅
  卷三百二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越绝卷第十·袁康
  卷十五·连横
  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佚名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序·姚廷遴
  张·欧阳修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司马光
  职官六六·徐松
  选举二九·徐松
  职方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帅吉雅谟丁·顾嗣立

    吉雅谟丁,字符德,鹤年之从兄。至正间进士,官浙东佥都元帅事。 寄迈里古思院判 游定水寺寄杜尧臣 题天童寺朝元阁 赠陈章甫 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特遗楮帐资其澹泊之好仍侑以诗 秋过弟鹤年书馆夜话 题画竹为董文中

  • 卷九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三 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博涉有才气为任昉沈约所称赏天监中除安成王主簿历余姚钱塘令并以放免除湘东王参军随府会稽郡还为中散大夫】 櫂歌行 扬舲横大

  • 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河渠五·张廷玉

        ◎河渠五   ○淮河 泇河 卫河 漳河 沁河 滹沱河 桑乾河 胶莱河   淮河,出河南平氏胎簪山。经桐伯,其流始大。东至固始,入南畿颍州境,东合汝、颍诸水。经寿州北,肥水入焉。至怀远城东,涡水入焉。东经凤阳

  • 卷六·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六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言语【第二十○谓口说之语若方言之类载在史中者】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释【起以言贵修饰反振篇意】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

  • 敬乡录卷三·吴师道

    元 吴师道 辑钱遹字徳循浦江人中熈寜丙辰进士第五人任洪州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中丞以丰稷论调提举湖北常平崇寜初召为都官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劾曽布罢之而蔡京遂相阅两月进中丞转户部侍郎兼侍读逾年以枢宻直学士知颍昌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佚名

    庄公郑伯克段于鄢【东坡】子产【颍滨 昌黎 东坡】通论国之兴亡【颍滨】懿公许穆夫人赋载驰【郑獬】灵公祝鮀之佞【东坡】出公世子蒯聩【孙明复 颍滨】季路【颍滨】郑伯克段于鄢东坡曰春秋之所深讥圣人之所哀伤而不

  • 王祥传·房玄龄

    王祥字休征,琅王牙临沂人,是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公府召他做官,未去就职。王祥性情非常孝顺。母亲早死,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父亲也不喜欢他,常使他打扫牛圈,王祥

  • 十指第十二·苏舆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變之博,無不有也。雖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擊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舉事變見有重焉,一指也。見事變之所至者,一指也。因其所以至者而治之,一指也。強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

  • 卷八·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楚【上】国于丹阳【史记楚世家楚之先出于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少曰季连周文王之时季连苗裔曰鬻熊为文王师三传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 第三章我们的动物性遗产·林语堂

      猴子的故事如果那种生物学的观念能够帮助我们去欣赏人生的韵律美,那也证明我们能力有限。我们如将人类即是动物这一点描写得更准确清楚,就能使我们得到较正确的印象,使我们更能了解自己,以及人类文化的进步。人类的天

  • 卷七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六成公三年考异宋板疏三家经传有火字【二叶右一行】火作五正嘉同若经无溃文则传无此解【五叶左二行】此作所 传文廧咎如溃【同上】文作云

  • 卷三·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三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鄘一之四説见上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徒坎反】彼两髦【音毛】实维我仪【叶牛何反】之死矢靡他【汤河反】母也天【叶铁因反】只【音纸下同】不谅人只兴也中河中于何也

  • 卷四·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前集卷四  灵璧知县马骕撰左氏辩例下搜狩例搜五狩四治兵一大阅一焚一矢鱼一观社一周礼大司马之职曰中春教振旅遂以搜田中夏教苃舍遂以苖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中冬教大阅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九·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小乘重译经目卷之二(二百七十九部三百八十一卷)&middot;出曜经一部十九卷右秦代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出长房录。&middot;承事胜已经一卷(出第十四卷)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middo

  • 医心方·丹波康赖

    综合性医著。三十卷。丹波康赖撰,约于982—984年成书。原书为卷子本,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日本安政元年(1854)由多纪元坚等校勘纂写刊行,1991年日本影印国宝半月家本、日本医学丛书活字本、仁和寺本影印木以及

  •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撰人不详。内容与《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类同,而文字更为简古,盖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以劝人奉道守戒,行善去恶为主旨。谓道以中和为德,人当以戒制情,使德行合

  • 新书·贾谊

    也称《贾子》,西汉贾谊政论著作,共10卷58篇(今缺两篇)。隋唐以来多有散失,又多次整理,有人怀疑现存本可能有后人编补,但大体可信。内容主要是根据秦朝灭亡的教训和西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向汉初统治者建议的长治久安之策。“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佚名

    四卷,西晋安法钦译。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之异译。经中说如来现十方之身而施化,故名道神足无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