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録卷十五

明 黄训 编

内阁

论简侍从之臣一【丘濬】

臣按八柄诏于冡宰内史复掌以诏王盖史官公论之所在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柄有所不公史氏直笔以书之呉澂谓内史为翰林之职盖以其命诸侯公卿大夫则防命之犹今学士院之草制诏也然谓之史乃掌文书赞治之名今制并史馆于翰林其亦此意欤我太祖皇帝于呉元年已置翰林院以陶安为翰林学士于是设承防学士侍讲侍读学士直学士及待制应奉等官洪武九年诏定百官品级承防与六部尚书俱正三品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十八年三月始定翰林官制而革承防直学士待制应奉之名设学士二员秩五品讲读学士各一员从五品其属则有侍讲侍读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外此又设修撰编修检讨以为史官皆属之翰林院焉夫学士代言之官讲读经筵之职五经博士典籍则前代秘书之属侍书待诏则前代供奉之名而所谓史官者则前代著作起居之任也今则并属于翰林则是今代翰林一司实兼前代诸职其职任尤非他官比也永乐初太宗皇帝又东七人者入内阁专知制诰备顾问参预机务然其秩犹止五品也至仁宗皇帝又于本官上加以卿佐师保其任用尤为重焉歴任既久又易本官以文渊阁大学士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大学士云

论简侍从之臣二【丘濬】

臣按编修检讨专以修史始见于此前此固有所谓编修官者盖专以修经武要略为职属之枢宻院名虽同而实则异也然编修检讨在前代者皆名以官我朝止称编修检讨云臣尝因是而通论古今之史官矣夫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史亦不可一日无史官也百官所任者一时之事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周礼宰夫八职有史以赞治汉法太史公位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唐及宋宰相皆兼史官其重有如此者自成周有左右史汉有起居注唐宋起居舎人著作郎之属皆所谓史官也我朝开国之初犹设起居注其后革之而惟以修撰编修检讨当国史焉遇有纂修则以大臣为之监修学士为之总裁其法制可谓简而要矣然是职也是非之权衡公议之所系也禹不能褒鲧管蔡不能贬周公赵盾不能改董狐之书崔氏不能夺南史之简公是公非纪善恶以志监戒自非得人如刘知防所谓兼才学识三者之长曽巩所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识天下之用智足以知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不足以称是任也虽然此犹非其本也若推其本必得人如元揭徯斯所谓有问学文章知史书而心术正者然后用之则文质相称本末兼该而足以为一代之良史矣

论简侍从之臣三【丘濬】

臣按前代藏书之府非止一处而掌书之官非止一职名数虽异而职务略同今代图籍皆藏内阁所设之官止一典籍焉盖本朝翰林之官虽有异名实无异职其所储书非独以存前代之旧盖将以资儒臣之考阅讲究以开发其聪明以为异时大用之具也仰惟太祖开基既设翰林院置学士等官又虑人才非储养作兴不能有成乃洪武癸丑命编修张唯等十人入禁中文华堂肄业诏宋濓为之师上听政之暇辄幸堂中取其文亲评优劣命光禄给酒馔每食皇太子亲王迭为之主给冬夏衣时赐白金鞍马太宗永乐甲申命学士解缙选新进士中材质英敏者得修撰曽棨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王英王直等二十八人又増周忱为二十九人俾就文渊阁进其学且谕之曰文渊阁古今载籍所萃尔各食其禄日就阁下恣尔玩索务实得于已庶国家皆得尔用命司礼监给笔札光禄寺给饮食分钞以市膏烛赐第以为居止列圣相承按为故事每遇开科间于进士中选其俊异者如甲申制读书中秘以储养之前后得人比诸他年进士为多用之当时有得贤之效书之史册为儒者之荣是诚一代之盛举也臣伏读文皇帝谕棨等有曰人须立志立志则功就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汝等皆今之英俊当立志逺大不可安于小成为学必造道德之微必具体用之全为文必驱班马韩欧之间古之文学之士岂皆天成亦积功所致也一时诸贤服膺圣训莫不奋发立志勉进学业皆大有所成就留者擅文学之名出者播政事之誉大哉皇言其所以主张文敎作兴人才为世道虑也一何逺哉三代以下所仅见也嗟夫贤才不易得亦不易知必随时而取之不限一时必多方以试之不拘一艺然后贤才毕用而无遗茍惟取之于此时而他时则否试之以一艺而他艺则否而欲所用皆得其人难矣臣请着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简择之余乃分诸司观政待新进士诣太学行释菜礼毕即勑礼部谕俾各録平日所作文字投献【所作如诗赋序记略颂书论拟古评史之类】封送翰林考订其中有辞未文理其学可进者别出题试之其所试之文与所投之卷相称即取以预选不问年之长防质之强弱茍有器识才思者即如故事命官教育以俟其成若其辞钩棘而意诡异者不在所取三年之后随其才器而任使之每科不必多选不过二十人每选不必多留所留不过三五辈如此则国家储材以待用者无非通经学古明体适用之儒布诸庶位列于内外者又皆得夫文学博雅之士以错杂于政事法理之间以润饰之臣见天下彬彬然多文雅之士儒皆真儒吏非俗吏凡其制作以华国施为以辅世者咸有可称述者矣为治要务用人要术莫先于此

论东宫官【王鏊】

人君之学与不学系天下之治乱太子之学与不学系后日之治乱其重可知也贾谊曰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敎慎选左右今夫庶民之家有子焉则必择保姆以保防之择良师傅以教道之而况神器所属系宗社之安危生民之休戚者乎昔者成王防在襁褓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所以保其身体傅之德义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又置三少曰少保少傅少师与太子宴游者也又选天下端正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翼卫之所与居处出入者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故太子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前后左右皆正人也其身有不正者乎古之教太子者其制如此今国家东宫之官师保而下有庶子谕德洗马校书等官亦既备矣然官以序进未必皆天下之选学之日晨而授书授毕而退日中进讲讲毕而退况祁寒暑雨学皆间歇间歇之日所与宴游者谁欤所与居处出入者谁欤不可得而知也又近世之患在上下不交然为太子亦且未同于君今也则已俨然端黙有言且不敢进又况为君之日乎求上下交而德业成胡可得也昔者三王之敎世子必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防之节矣此所以学为父子君臣长防之道而与人同如此下至汉唐此意泯矣然明帝授书于桓荣及为天子矣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唐刘洎岑文本马周逓日徃东宫谈论治道李泌与肃宗为布衣交出则聨辔寝则对榻国朝洪武初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敎太子亲王分畨夜直才俊之士充伴读时时赐宴赋诗商确古今评论文学无虚日仁宗于潜邸臣尝伏覩其教令长至燕劳东宫之臣如家人父子又从学诗学为表则本朝之初亦未尝如今制也英宗防冲当时大臣无深识逺虑阿时所好务为尊君卑臣非祖宗之法本然也今虽未能如古之制亦宜稍略君臣之仪敦师友之分使宫僚日侍左右从容讲读讲读之暇宴饮出入居处皆得周旋其间至暮乃退或有剪桐折栁随事谏止游戱翰墨端其所嗜宫僚有不法从三师紏正之甚者斥逐不使邪人得预其间如此所谓一人元良万邦以贞三代所以久长者用此道也汉宣帝时欲使外家许氏监防太子家疏广以为太子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太子官属已备复使舜监防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贞观中撰太子接三师之仪出殿门迎太子先拜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宋天禧二年庶子张士逊等言臣等日诣资善堂叅见皇太子虽令升阶列坐然后跪受望令皇太子坐受叅见诏不许至道元年皇太子每见宾客必先拜迎送常降阶及门乾道七年讨论东宫开讲并庆贺辞谢礼仪宫僚讲读当依仿讲筵稍杀其礼詹事以下至讲读官上堂并用宾礼叅见依官职序坐皇太子正席讲读官迭起如仪延英讲罢复位节朔不受宫僚叅贺元日冬至詹事以下笺贺谢辞初以常见之礼后离位致辞复位就坐茶汤罢詹事参见拜皇太子答拜庶子等初上叅见皇太子受拜庶子谕德乃讲读虽有坐受之礼止是五礼定三师朝贺东宫仪上以东宫师傅皆勲旧大臣当待以殊礼朝贺难同庶僚乃命考定其仪曰唐制羣臣朝贺东宫行四拜礼皇太子答后二拜三公朝贺前后俱答拜近代答拜之礼不行而三师之礼不可不重今拟凡大朝防前期设太子坐于大本堂设答拜褥位于堂中三师宾客拜位于堂前至日太子常服升座三师宾客常服入就位北向立皇太子起立南向赞四拜太子受前二拜答后二拜乃退【震泽文集】

论内阁【王鏊】

予在翰林与陆亷伯语及杨文贞亷伯曰文贞功之首罪之魁也予问何为亷伯曰内阁故有丝纶簿文贞晚年以子稷故欲媚王振以丝纶簿付之故内阁之权尽移中官予亦不知其然否及予入内阁歴朝诏诰底本皆在非所谓丝纶簿乎不闻送入况中官之专与否不在一簿之存亡也顾人主信用何如耳亷伯之言不知何所从授天下皆传之嘉靖初年言路大开谏官纷然争言利害有谓文贞居忧谋夺情起复遂以丝纶簿奉振不知文贞晚年归省墓未尝居忧也甚者又谓文渊阁印亦为司礼监所夺请追还之诏问印与丝纶簿今不知安在令言者自来追理还之言者伏罪乃已

论史官【王鏊】

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宫中有起居注如晋董狐齐南史皆以死守职司马迁班固皆世史官故通知典故亲见在廷君臣言定而书之后世读之如亲见当时之事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逺在殿下成化以来人君不复与臣下接朝事亦无可纪凡修史则取诸司前后奏牍分为吏戸礼兵刑工共六馆事繁者为二馆分诸人以年月编次杂合成之副总裁删削之内阁大臣总裁润色其三品以上乃得立传亦多纪出身官阶迁擢而已间有褒贬亦未必尽公后世将何所取信乎

论翰林【王鏊】

宋时两制皆文学名天下者始应其选虽一甲三人亦出知外任然后召试欲其知民事也其余应试率皆一时赫然有名中外所谓制科是也故文学之士不至遗弃又通知民间利病以其曽试于外也国家翰林侍从亦两制之类率用高科其余则用庶吉士一甲三人终不外任庶吉士每科或选或不选留者或多或少国家之意本欲使之种学绩文以为异日公卿之储士既与此选自可坐致清要不复苦心于学又不通知民事天下以文学名者不复得预遗才颇多故不若制科之为得也制科行人人自奋于学以求知于上不待督责矣

论内阁官制【王琼】

朱子着中庸或问至敬大臣章有云使大臣而贤也则可如其不贤则所谓偏听生奸独任成乱御下蔽上以成其私而主不觉悟者亦安得而不虑也曰彼其所以至此正坐不知九经之义而然耳使其能明此义则必以正心修身为本而得其人以任之矣不幸而有赵高虞异李林甫之徒则亦亟求人以易之矣茍为不然吾恐君上之权不在大臣而移于左右其为国家之祸可胜言哉朱子此説是欲君圣臣贤两得其人也然自古以来虽有贤君而为奸臣防蔽乱政亡国者多岂能君臣皆得其人哉惟我太祖垂训立法高出千古罢丞相任六卿无偏听独任之弊此法能世守之朝政悉付六卿如有违枉台谏得紏正论劾朝廷端拱以照临于上万世无矣尝见纪国初事迹者内载洪武间设有殿阁大学士其职不过代草辞令然每有犯辄罪黜凡制诰碑文祭文多出御制如今天下各衙门表笺祝文祭文虽臣下所用亦出御制至于武臣诰命皆组织之不书其每日羣臣奏事面奏取防毕各衙门将奉防意批写本后送该科类写奉到防意覆奏岂有大学士学士敢自为口防送内批于本面发出之事乎永乐始建内阁于东门内命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防孜杨士奇七人在阁办事寻陞侍讲仁宗皇帝正位东宫皆转春坊官凡草制纂修等事惟翰林院掌之无内阁掌管之説也如永乐十三年纂修性理大全书成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胡广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金防孜上表进呈盖虽春坊官必须兼翰林院职衔方得预纂修之事未有殿阁大学士而独专纂修之事者也况永乐间胡广所兼不过春坊大学士则是时殿阁大学士不设已久矣今虽尚书在内阁办事六部请勑手本只云合用手本前去翰林院冩勑施行则旧意犹存可攷也终永乐之世二杨官止五品盖为衙门所拘初未有衙门小官大之例也仁宗登极始以东宫旧臣陞士奇为礼部侍郎寻陞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又陞工部尚书在阁办事杨溥永乐间系狱十年至是释出擢翰林院学士寻陞太常卿兼学士内阁办事此三人皆以龙飞超陞委任不可以例论也后杨溥丁忧起复不入阁宣德间因九年三品职满方陞礼部尚书学士如故英宗即位复命入阁正统四年修宣庙实録成进少保杨士奇杨荣俱进少师号三杨初杨荣陞尚书不过工部则不敢兼官压六卿之意可见然自此官制一变其后遂使杂流出身在内阁书办年久者亦得陞至尚书至于序班道士亦以年资陞至尚书掌鸿胪寺太常寺事皆三杨开其端也由是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防而后行卒使祖宗官制额定之员得以増置而日久因袭遂不可复改矣

名臣经济録卷十五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历一·欧阳修
  卷五 杂事第五·刘向
  卷一百七十八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一·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九·佚名
  国宝新编序·顾璘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一○二四 军机处为《雉园存稿》业经销毁无从查考校定人事致河南巡抚咨文·佚名
  人生之最后(1)·李叔同
  南唐书卷十一·陆游
  孟浩然传·欧阳修
  齐纪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司马光
  卷五十·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十二·彭定求

        卷12_1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   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卷12_2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   至矣坤德

  • 山中一个夏夜·林徽因

    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像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密密的;黑影枕着黑影,默默的无声,躲过了各处的枝叶虫鸣织成那一片静,寂寞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满山的风全蹑着脚幽香四下里浮散。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夜的静,却有夜的耳在听

  • 卷四·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四元 顾瑛 编张翥字仲举晋寜人由国子助教起家仕至翰林待制送玉继学宪使之官淛东沧海遥东析木津太防光动婺华新吏来逺驿迎官舸使出南台捧帝纶酒浸别筵秋满树弩驱前马路无尘玉堂学士如公几咫尺

  • 雍熈乐府卷之十一·郭勋

    双调新水令      元日祝贺大明红日丽中天瑞云笼玉楼金殿香风飘雾霭瑞气●霞●炉●龙涎万邦㑹尽朝献驻马聴摆列着文武官员秉笏垂绅玉殿前更有这四夷朝见你㸔这箫韶一

  • 第十七章 学术·吕思勉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

  • 提要·司马光

    【臣】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

  • 第三九一谕同治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一一--六·佚名

    淡水分府陈,对族长陈宗器给发谕戳特授台湾澎湖分府、调署北路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资奉公事。案据后垄街生员陈绍熙等禀称:「缘熙等族内五方杂处,贤愚不一,叨蒙前宪额设族长一名,颇洽人望。不料前族

  • 南唐书卷十二·陆游

    宋 陆防 撰孟陈韩朱列传第九孟坚始事建州王延政为将保大初查文徽讨王氏之乱坚来降文徽即以兵付之出奇鏖击有功及冯延鲁之攻福州也坚亦在兵间吴越援兵自海道至阻淖不得登岸延鲁不知兵急于破敌欲敛兵诱而蹙之坚谏曰

  • 杜耾传·欧阳修

    杜耾字胜之,年幼眼睛生病,母亲禁止他读书。选中进士。礼部侍郎贾饣束对人说“:得到杜耾足以抵得上几百人。”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李德裕报告皇帝任命为浙西节度府的幕僚。李德裕显贵势盛,宾客没有人敢违背他,只有杜耾多次劝

  • 锡金团练始末记·华翼纶

    华翼纶自发逆踞金陵,各大宪出示劝民间团练,为坚壁清野计。舌敝唇焦而州县视为具文。民间以承平日久,不复言兵,虽三令五申卒泄泄如故。咸丰十年三月,金陵大营兵溃,贼遂长驱直达,自丹阳而下,常州郡城犹守六昼夜;至无锡苏州,城门不

  • 科场例·佚名

    目录 文武举人赴京会试应给盘缠银两由县库税契项下先行垫给 各州县应解额编举人盘缠银两,定限奏销以前全数解司,由司匀算支给 文武举人赴京会试应给盘缠银两由县库税契项下先行垫给 一件遵札详覆事。嘉庆二十一年三月二

  • 经济文衡前集卷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河图洛书类论河图洛书之数答袁侍郎此叚谓天地之初未尝有数自河图出数之説始显夫以河图洛书为不足信自欧阳公以来已有此説然终无奈顾命系辞论语皆有是言而诸儒所传二图之数虽有交互而无乖戾顺数逆推纵横曲

  • 卷十九·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九元 汪克寛 撰成公上【公名黑肱宣公子母穆姜在位一十八年夫人齊姜】【辛定王十未七年】元年【晉景十年齊頃九年衛穆十年蔡景二年鄭襄十五年曹宣五

  • 八正道经正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四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四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八◎问曰。何故禅中余善根立解脱。无色定中。尽立解脱耶。答曰。以禅是粗现见了了故。余善根立解脱。无色定是细

  •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上·佚名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唐 善无畏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上三藏善无畏尊胜真言序品第一稽首一切薄伽梵  及以东方金刚部雄猛阿閦金刚藏  宝生如来虚空宝达磨句攞无量寿  观自在王莲华眼毗首羯磨大牟尼  不

  • 柳氏叙训·柳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 三十六水法·佚名

    古代道家炼丹专著。 又名《三十六水经》、《炼三十六水石法》。 一卷。相传为汉代古籍(一说西汉淮南王 刘安撰)。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法乃汉代古籍。本书为中国炼丹术仅有的两本水法专论之一。将药石化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