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列传

唐 【五十】

○唐五十

张镒

姜公辅

  武元衡【儒衡】

李绛【璋】

  宋申锡

张镒

姜公辅

武元衡

李绛

宋申锡

△张镒

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国子祭酒后胤五世孙也 【吴缜纠谬云按后胤传末云孙齐邱厯监察御史朔方节度使终东都留守子镒别

有传则镒乃后胤之曾孙非五世孙也】 父齐邱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镒以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

干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谯责邑人齐令诜令诜宦人也衔之构枞罪镒按验当免官有司承风以死论镒不直之乃白其母曰今理枞枞免

死而镒坐贬默则负官贬则为太夫人忧敢问所安母曰儿无累于道吾所安也遂执正其罪枞得流镒贬抚州司户参军徙晋陵令江西观察

使张镐表为判官迁屯田右司二员外郎居母丧以孝闻大历初出为濠州刺史李灵耀反于汴镒团阅乡兵严守御有诏褒美擢侍御史兼缘

淮镇守使以最迁寿州刺史厯江西河中观察使不阅旬改汴滑节度使以病固辞诏留私第建中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子

仪壻太仆卿赵纵为奴告下御史劾治而奴留内侍省镒奏言奴告主风不可长今纵下狱而奴留禁中尤情所不厌请念子仪功贷纵罪奴以

伸贵贱之分帝纳之贬纵循州司马杖奴死镒召子仪家僮数百暴示奴尸卢■〈木巳〉忌镒刚直欲去之时朱泚以卢龙卒戍凤翔帝择人

以代■〈木巳〉即谬曰凤翔将校班秩素高非宰相信臣不可镇抚臣宜行帝不许■〈木巳〉复曰陛下必以臣容貌蕞陋不为三军所信

恐后生变臣不敢自谋惟陛下择之帝乃顾镒曰文武兼资望重内外无易卿者其为朕抚卢龙士乃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镒知为

■〈木巳〉阴中然辞穷因再拜受诏帝幸奉天镒罄家赀将自献行在而营将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谋曰楚琳必为乱

乃遣屯陇州楚琳稽故未行镒以帝在外心忧惑谓已亟去不为备楚琳夜率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缒城走不及远与二子为候骑

所执楚琳杀之属官王沼张元度柳遇李溆皆死诏赠镒太子太傅

△姜公辅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 【按旧书姜公辅不知何所人】 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朱泚之召还京师也公辅

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

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羣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 【按新书本传此下有帝欲往凤翔倚张镒公辅以镒文吏所领皆朱泚部曲军且有变遂

之奉天不数日而凤翔果乱杀镒通鉴则以为萧复之言旧书公辅及复两传俱不载而新书复传又纪此事一事两属殊失精审复传又云以

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考复与公辅以十月丁巳同日并命作相葢公辅以策朱泚事复以策张镒事各膺柄用不应事在前知皆以属之公

辅今删】 既至奉天帝知羣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

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

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久不迁陆贽为相公辅数求官贽密谓曰窦丞相尝言为

公拟官屡矣上辄不悦公辅惧请为道士未报它日又言之帝问故公辅隐贽言以参语对帝怒黜公辅泉州别驾遣使赍诏让参顺宗立拜吉

州刺史未就官卒宪宗时赠礼部尚书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祖平一有名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移病去德宗知其才

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常对延英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党拒不纳

俄为山陵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数日改太子右庶子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

复拜中丞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

既又称疾帝问宰相郑絪絪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

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剑

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

绛数争事帝前不叶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

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乘暗呼曰灭烛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鬬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批颅骨持

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诏金吾府县大索或传言曰无搜贼贼穷必乱又投书于道曰毋急我我先杀

汝故吏卒不穷捕兵部侍郎许孟容言于帝曰国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为朝廷辱帝乃下诏急捕积钱东西市以募告者于是左神策将军王

士则左威卫将军王士平以贼闻捕得张晏等十八人言为承宗所遣皆斩之逾月东都防御使吕元膺执淄青留邸贼门察訾嘉珍自言始谋

杀元衡者会晏先发故藉之以告师道而窃其赏帝密诛之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盗杀宰相事出非常搜捕岂容刻缓乃所司惑于贼

人诡计竟尔观望迟疑使非许孟容剀切进言几欲置之不问及下诏大索又以士则妄告李代桃僵虽元膺购募山棚罪人斯得尚欲掩饰前

非不加穷治岂足以肃法纪而申国宪由是观之宪宗之平淮蔡葢幸耳非真能恢宏太宗之业者也】

从父弟儒衡

武儒衡

武儒衡

儒衡字廷硕以庄词正色见重于宰相郑余庆元衡殁帝待之益厚累迁户部郎中知谏议大夫事俄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

下以媚天子儒衡疏其状镈自诉于帝帝曰乃欲报怨邪镈不敢对儒衡议论劲正有风节且将大用宰相令狐楚忌之会以狄兼谟为拾遗楚

自草制引武后革命事盛推仁杰功以指切儒衡且沮止之儒衡泣见上曰臣祖平一当天后时避仕终老不涉于累帝慰勉之自是薄楚迁中

书舍人时元稹倚宦官知制诰儒衡鄙厌之会食瓜蝇集其上儒衡挥以扇曰适从何来遽集于此一坐皆失色疾恶太明终不至大任以兵部

侍郎卒年五十六赠工部尚书

△李绛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擢进士宏辞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俄知制诰会李锜诛宪宗将辇取其赀绛与裴垍谏

曰锜僭侈诛求六州之人怨入骨髓今元恶传首若因取其财恐非遏乱略惠绥困穷者愿锡本道代贫民租赋制可枢密使刘光琦议遣中人

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饷绛请附度支盐铁帝尝称太宗玄宗之盛朕欲庶几二祖无愧宗庙何行而至此绛对甚切至帝嘉纳之诏绛与崔羣

钱徽韦弘景白居易等摉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绛见浴堂殿帝曰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绛曰此

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荧误上心自古纳谏昌拒谏亡夫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人主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

稷利也吐突承璀讨王承宗议者皆言古无以宦人统师者绛当制书固争帝不能夺诏宰相授敕承璀果无功还加开府仪同三司绛奏承璀

丧师当抵罪今宠以崇秩后有奔军之将蹈利干赏陛下何以处之又数论事自知言切且斥去悉取内署所上疏稾焚之以俟命帝果怒绛谢

曰陛下怜臣愚处之腹心之地而惜身不言乃臣负陛下若上犯圣颜旁忤贵幸因而获罪乃陛下负臣于是帝动容曰卿告朕以人所难言者

疾风知劲草卿当之矣遂繇司勋郎中进中书舍人翌日赐金紫亲择良笏与之乌重胤缚卢从史而承璀牒署昭义留后绛曰泽潞据山东要

害磁邢洺跨两河间可制其合从今辥竖就禽方收威柄遽以偏将莅本军纲纪大紊矣河南北诸镇谓陛下啖以官爵使逐其帅其肯默然哉

宜以孟元阳为泽潞而以重胤节度三城两河帝从之吴少诚病甚绛建言淮西地不与贼接若朝廷命帅今乃其时有如阻命则决可讨矣然

镇蔡不可并取愿赦承宗趣立蔡功时江淮大旱帝下赦令有所蠲弛绛言江淮流亡所贷未广而宫人猥积有怨鬲之思当大出之以省经费

岭南之俗鬻子为业可听非券剂取直者如掠卖法敕有司一切苛止帝皆顺纳后阅月不赐对绛谓大臣持禄不敢谏小臣畏罪不敢言管仲

以为害霸最甚今臣等饱食不言无履危之患自为计得矣顾圣治如何有诏明日对三殿帝尝畋苑中至蓬莱池谓左右曰李绛必谏不如且

止其见礼惮如此六年罢学士迁户部侍郎判本司帝每有询访随事补益所言无不听欲遂相之而承璀宠方盛忌其进阴有毁短帝乃出承

璀淮南监军翌日拜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邑男方江淮岁俭民荐饥有御史使还奏不为灾帝以语绛答曰方隅皆陛下大臣

奏孰不实而御史苟悦陛下耳愿出其名显责之李吉甫尝盛赞天子威德帝欣然绛独曰陛下自视今日何如汉文帝时帝曰朕安敢望文帝

对曰是时贾谊以为措火积薪下火未及然因以为安其忧如此今法令所不及者五十余州西戎内讧近以泾陇为鄙去京师远不千里烽燧

相接更加比水旱无年仓廪空虚诚陛下焦心销志求济时之略渠便高枕而卧哉帝入谓左右曰绛言骨鲠真宰相也魏博田季安死子怀谏

弱军中请袭节度吉甫议讨之绛曰不然怀谏乳臭不能事必假权于人权重则怨生将生患众所归必在宽厚简易军中素所爱者彼得立不

倚朝廷亦不能安惟陛下蓄威以俟之俄而田兴果立以魏博听命帝大悦吉甫复请命中人宣慰因刺其变徐议所宜绛独谓不如推诚抚纳

即假旄节毋俟使者持三军表来请帝重违吉甫故诏张忠顺持节往而授兴留后绛固请曰如兴万有一不受命即姑息复如向时矣由是即

拜兴节度使绛复请斥禁钱百五十万缗赐其军有言太过者绛曰假令举十五万众期岁而得六州计所转给三倍于费今兴天挺忠义首变

污俗破两河之胆可啬小费不以激劝人心哉从之帝患朋党以问绛答曰自古人君最恶者朋党小人揣知故常借口以激怒上心朋党者寻

之则无迹言之则可疑夫圣人同迹贤者求类是同道也非党也天下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构毁违其私也小人多谮

言常胜正人少直道常不胜可不戒哉吐蕃犯泾州掠人畜绛因言滨塞虚籍多实兵少今京西北神策镇军本防盛秋坐仰衣食不使战事至

之日乃先禀中尉夫兵不内御要须应变请分隶本道则号令齐一前战不还踵矣然士卒乐两军姑息宦者以为言议遂寝尝盛夏对延英帝

汗浃衣绛欲趋出帝曰朕宫中所对惟宦官女子欲与卿讲天下事乃其乐也帝尝问玄宗开元时致治天宝则乱何一君而相反邪绛曰治生

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玄宗尝厯试官守知人之艰难初任姚崇宋璟励精听纳洎林甫国忠得君于是上不闻直言嗜欲日滋天下骚动故治乱

系时主所行无常治亦无常乱教坊使称密诏阅良家子及别宅妇人内禁中京师嚣然绛将入言吉甫曰此谏官事绛曰公尝病谏官论事此

难言者欲移之耶吉甫乃欲讽诏使止之绛以吉甫畏不敢谏遂独上疏帝曰朕以丹王等无侍者比命访闾里以赀致之彼不喻朕意故至哗

扰乃悉归所取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帝乃召承璀于淮南十年出为华州刺史承璀田多在部中主奴扰民绛捕系之会遣五坊使帝戒

曰至华宜自戢绛大臣有奏即行法矣州有捕鹞户岁责贡限绛以为言并劝止畋猎诏泽潞太原天威府并罢之入为兵部尚书母丧免还授

河中观察使河中故节制而皇甫镈恶绛故薄其恩镈得罪复以兵部召迁御史大夫穆宗数游畋绛率其属叩延英切谏不纳以疾辞退兵部

尚书历东都留守徙东川节度使复为留守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绛以直道进退冠一时屡为谗邪所中下迁太子少师分司东都文宗立召

为太常卿以检校司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四年南蛮寇蜀道诏绛募兵千人往赴不半道蛮巳去兵还监军使杨叔元者素疾绛

遣人迎说军曰将收募直而还为民士皆怒乃噪而入劫库兵绛方宴不设备遂握节登陴或言缒城可以免绛不从牙将王景延力战殁绛遂

遇害年六十七幕府赵存约辥齐皆死事闻谏官崔戎等列绛冤册赠司徒谥曰贞赙礼甚厚景延亦赠官禄一子大中初诏史官差第元和将

相图形凌烟阁绛在焉独留中绛所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孜以授蒋偕次为七篇子璋

李璋

李璋

璋字重礼大中初擢进士第辟卢钧太原幕府迁监察御史奏太庙祫享复用宰相摄事进起居郎旧制设次郊丘太仆盘车载乐召羣臣

临观璋奏罢之咸通中累官尚书右丞湖南宣歙观察使

△宋申锡

宋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少孤擢进士第累辟节度府后频迁起居舍人以礼部员外郎为翰林学士敬宗时拜侍讲学士文宗即位

再转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再致宫禁之变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欲剟除本根思可与决大事者察申锡忠厚因

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执政申锡顿首谢未几拜尚书右丞踰月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乃除王璠京兆尹密谕帝旨璠漏言而守

澄党郑注得其谋太和五年遣军候豆卢着诬告申锡与漳王谋反守澄持奏浴堂将遣骑二百屠申锡家宦官马存亮争以为当召南司会议

守澄乃止捕申锡亲吏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及十六宅典史胁成其罪帝乃罢申锡为太子右庶子召三省官御史中丞大理卿京兆尹会中

书集贤院杂验反状翌日延英召宰相羣臣悉入初议抵申锡死于是左散骑常侍崔元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罗

泰蒋系裴休窦宗直韦温拾遗李羣韦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伏殿陛请以狱付外帝震怒元亮固言执据愈切涕泣恳到帝稍解复召宰相入议

牛僧孺曰人臣不过宰相申锡复欲何求且申锡殆不至此注恐覆按诈觉乃劝守澄请止行贬黜 【按通鉴载牛僧孺救申锡语为得理及

郑注劝守澄亦能窥见其情今据以增入】 繇是议贷申锡于岭表京兆尹崔管大理卿王正雅苦请出着与申锡劾正情状帝悟乃贬申锡开

州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擢豆卢着兼殿中侍御史初申锡既归易素服俟命外舍其妻责谓曰公何负天子乃反乎申锡曰吾起孤生位

宰相蒙国厚恩不能鉏奸乱反为所陷我岂反者乎申锡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得所还问遗书朝野为咨闵七年

感愤卒有诏归葬开成元年追复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兵部尚书录其子慎徽为城固尉会昌二年赐谥曰贞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魏收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三·后妃二·宋濂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八·王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佚名
  第三十九章 豫北大战·冯玉祥
  源雄传·魏徵
  第五琦传·刘昫
  耶律沤里思传·脱脱
  学校总论·梁启超
  第一章 时代、故乡、家世·李宗仁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彭定求

        卷880_1 【城阳公主卜繇】   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   卷880_2 【冯存澄为明皇占】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卷880_3 【钱知微卜卖天津桥】   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跋,不

  • ●香囊记目录·邵灿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庆寿第三齣 讲学第四齣 逼试第五齣 起程第六齣 途敍第七齣 题诗第八齣 投宿第九齣 忆子第十齣 琼林第十一齣 看策第十二齣 分岐第十三齣 供姑第十四齣 点将第十五齣 起兵第十六齣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七韦应物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车【一作良】马日萧萧胡不枉【一作在】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秋风起汉【一作江】臯开户望平芜即此恡【一作稀】音素【一作表】焉知

  • 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五·柯劭忞

      张起岩 许有壬 宋本(褧) 王结 仇浚 王思诚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邱人,徒家济南,高祖迪,迪子福,附见《张荣传》。起岩,福曾孙也。祖铎,东昌领事推官。父范,四川行省儒学提举。   起岩弱冠,以按察司举为福山县学教谕。

  • 卷十五·舒赫德

    辛丑舒赫徳阿思哈杨景素奏言山东抚标中军防将海明人虽谨慎而才识短浅不能振作有为难胜外省营伍之任应请补用旗员以免贻悮其所遗抚标中军防将员缺查有新补徳州营防将武灵阿由健鋭营委署前锋防领厯陞直督标游击因在临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正统十一年冬十月乙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丙申直隶潼关卫奏先因右都御史陈谥言本卫杂犯死流徒罪于狭西兰县纳米笞杖罪于河南纳米乞令笞杖罪亦止于本卫纳米为便从之○彭城卫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二·陈衍

    洪承畴郑芝龙黄熙胤黄梧(子芳度、兄子芳世、芳泰)施琅(子世纶、世骠、世騄)戴玑蔡而烷(子祚达、祚周)郑缵昌黄熙缵王命岳张焞张韬陈平洪承畴洪承畴字彦演,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土。天启时,任浙江提学道,迁布政使参议,又迁陕西

  • 附录·蒋廷黻

    之一:资料评叙 中文著作中尚无一种与本文范围相同的。西文中有三部著作其范围与本文大致相同,其中两部均因19世纪中年俄国在远东发展之速有所感触而著的。两部均是1861年出版的。[1]E.R.Ravenstein:The Russians on the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三·吴楚材

    东汉纪孝安皇帝纲 庚申,永宁元年,夏四月,立子保为皇太子。以杨震为司徒。纲 辛酉,建光元年,春三月,皇太后邓氏崩。封邓骘为上蔡侯。目 太后自临朝以来,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民饥,或达旦不寐,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

  • 九年·佚名

    (辛未)九年大明崇禎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亥,上行正朝望闕禮。1月3日○丁丑,上以太僕馬,賜東昌尉權大恒。大恒嫌其馬不良,令換他馬以來,上聞而許之。大恒猶不愜,笞其吏,諫官以此劾之,上不從。1月6日○庚辰,閔聖徵馳啓曰:「本道各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一]菩提品第七   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   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

  • 释氏要览卷上·道诚

    建康天禧讲下聚公讲主助缘钱塘月轮山居讲经论赐紫沙门释道诚 集道诚自委讲 京寺。东归维桑。始寓龙华禅府。后住月轮兰若。中间十年。寂绝外事。唯读藏经日为常课酬昔志也。然则临文昧义。犹渴夫饮河。但能满腹。不

  • 卷第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八 【经】复次持国乾闼婆王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树光乾闼婆王得普现一

  • 卷六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抚州疎山匡仁禅师(洞山价嗣) 因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何不问疎山老汉。僧无对。 养子方知在上慈。亲言无味外人疑。欲穷沧海深深处。听取渔家傲莫迷。(投子青) 石龙生翅忽

  • 发史·胡朴安

    呜呼!吾民族蒙辫之耻,至于今已二百六十八年矣,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几自忘固有之头颅,认胡尾为本来之面目矣。贤人杰士,严夷夏之分,抱种族之戚,宁尽去其,而不肯垂修修之尾以为汉族羞。世人论者,以为区区之,无与乎兴亡之故。呜

  • 产鉴·王化贞

    产科专著。3卷。明王化贞(肖乾)撰。约成书于16世纪中叶。王氏擅长女科,有感“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皆妇人所独有也”。遂采诸家之长,集产科病症于一编详予论述。卷上为胎产须知及妊娠诸疾;卷中系临产须知及各

  • 比目鱼·李渔

    传奇作品。清李渔撰。二卷,三十二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康熙年间成书。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即述其事。此剧写书生谭楚玉浪游吴越间,与女演员刘藐姑一

  • 天台菩萨戒疏·明旷

    亦称《菩萨戒义疏删补》。律学著述。唐明旷删补。三卷。系隋智述、灌顶记的《菩萨戒义疏》的删补,是对《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作进一步注释之书。明旷自称,本书“不违先见”,“以天台为宗骨”。注释分作七门: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