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

乾隆四十九年八月

礼部为遵旨议奏事。

祠祭司案呈,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内阁抄出大学士、九卿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一折,于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发报具奏,二十八日奉旨:据大学士、九卿等会议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一折,并声请唐宪宗、金哀宗应否一体增祀等语。宪宗处唐中叶,各镇节度凭陵跋扈,僭叛不臣,宪宗命将专征,削平淮西,厥功颇伟,在有唐一代中,尚属英主。其末年被弒,系祸变猝乘,与荒乱失德、招变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处衰弱之时,国势已不可问。推其致败之由,实因熙宗海陵滛虐阶厉,哀宗自缢殉国,与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应一体增祀。余俱着照所议行。钦此。钦遵。到部。相应抄录原奏并清单,移会稽察房可也。须至移会者。

计黏单一纸。

右移会稽察房。

附 黏单

大学士伍弥泰等奏遵议历代帝王祀典折

大学士 伯臣伍<弥泰>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十日内阁抄出奉上谕:朕因览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一书,所列庙祀历代帝王位号,乃依旧《会典》所定,有所弗惬于心。敬忆《皇祖实录》有勅议增祀之识,令查取礼部原议红本,则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题。尔时诸臣不能仰体圣怀,详细讨论,未免因陋就简。皇祖谕旨: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弒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卽一、二年者,亦应崇祀。煌煌圣训,至大至公。上自羲轩,下至胜国,其间圣作明述之君,守文继体之主,无不馨香妥侑,不特书生臆论,无能仰喻高深,卽历代以来,升歆议礼,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会议疏内声明,偏安亡弒不入祀典,而仍入辽、金二朝,不入东西晋、元魏、前后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视若仰承圣意,而实显与圣谕相背。朕意若谓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统,则辽、金得国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适足启后人之訾议。卽因东西晋、前后五朝,有因篡得国,摈而不列,如操、丕不得为正统之例,殊不知三国时正统在昭烈,故虽以陈寿《三国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夺万世之公评。至司马氏篡窃以还,南朝神器数易,如宋武帝崛起丹徒,手移晋祚,自不能掩其篡夺之罪。其它虽祖宗得国不正,而子孙能继绪承休,卽为守文中主,亦不可概从缺略。况自汉昭烈以至唐高祖,统一区夏,【真按:断句有误,统一区夏之主词乃唐高祖也.云何以逗号断之.前文原件不误. 】时之相去三百余年,其间英毅之辟,节俭之主,史不绝书,又安可置而不论?至于后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寇窃,或身为叛臣,五十余年,更易数姓,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然周世宗承藉郭氏余业,凭有疆域,尚不失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则东西晋、前后五代数百年间创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协千秋公论?他若元魏,雄据河北,地广势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讲学兴农,亦可为偏安英主,并当量入祀典,以示表章(彰)。朕前命馆臣录存杨维祯《正统辨》,论内详晰宣论,【真按:前文本作谕内详晰宣论,应有讹字!】以维祯所辨,正统在宋,不在辽、金之说为是。所以存春秋纲目之义,见人心天命之攸归。且检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所载明代崇祀古帝王位号,原未列辽、金二朝,今《通礼》内崇祀辽、金,而不入东西晋、前后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于何底?是皆议礼诸臣有怀偏见,明使后世臆说之徒,谓本朝于历代帝王未免区分南北,意存轩轾,甚失皇祖降谕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国,由于神、熹二宗,纪纲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与荒滛失国者一例而论。是以皇祖睿裁,将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则特令庙祀。褒贬予夺,毫厘不爽,实千古大公定论。乃诸臣于定议时,转复将汉之桓、灵增入,岂未思炎汉之亡,亡于桓、灵,而不亡于献帝乎!从前定议,未将东汉全局详审论断,转使昏闇之君滥叨庙食,所议未为允协。夫自古帝王统绪相传,易代以后,飨祀庙庭,原以报功崇德。至于严篡窃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夺,要必衷于至当,而无所容心于其间,方协彰瘅之义。所有历代帝王庙祀典,着大学士、九卿更行悉心详议具奏。并着于定让后,交四库馆恭录皇祖谕旨并朕此旨于《通礼 庙飨》卷首,以昭殷鉴历朝,垂示万年之至意,钦此。

臣等跪读之下,仰见我皇上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天地之量为量。念为君之实难,崇前□□典□□□□□□域之广狭,而综其治政之盛衰,不惟其遭遇之亨屯,而核其事功之隆替,垂俎豆于千秋,示权衡于万世,诚非臣等所能窥测于万一者也。

伏查历代帝王立庙崇祀,所以崇德报功,昭垂法戒。前代列祀,祇及开创之君,实为阙略。仰蒙圣祖仁皇帝特诏廷臣详议增祀,俾历代守成继统之君,咸得馨香庙食,实阐数千年以来未发之幽光,举数十朝以来未备之巨典。而诸臣莫喻高深,致定议尚多疏漏。兹蒙皇上指示,两晋、南北朝、后五代创守各主,祀典缺如,复命臣等悉行详议。臣等恭绎圣训所述,圣祖仁皇帝谕旨云,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弒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谟训于大公至正之中,严篡夺之防,着守文之戒。盖人君临御区宇,诚能承先裕后,善始令终,固足称为谊辟。其或天运有期,遭逢不幸,非尽由政事之失者,如明之愍帝,蒙圣祖仁皇帝特予庙祀,允为万世定评。此外或功德光于前烈,或基绪贻诸后人,皆宜恪遵圣训,详加酌议。窃考前代史评,溢美者每多失实,责备者或有苛求,均未能折衷至当。伏读《御批通鉴辑览》一书,进退褒贬,酌理准情,毫厘不爽,实为千古史家绳准。臣等谨就管窥所及,按代寻绎。如魏代勃兴北边,奄甸河洛,世有贤君,允宜光昭俎豆。晋及前后五代,虽得国非正,而嗣业之君,合于圣谕所云,继绪承休,卽为守文中主者,亦宜□□庙食。臣等详列一单,□□论定。其它以篡窃得国,以失德亡国□□□祀者列为一单,并□□御览。抑臣等据义引伸,冀以推广我皇上阐扬前王之至意。窃见康熙六十一年会议本内:唐代增入高祖以下十四帝,而不见宪宗;金代增入太宗以下三帝,而不及哀宗。但考史载宪宗削平僭叛,不惑羣议,功业实不可没,而哀宗图存于亡,从容殉国,较之明愍帝更为有光。臣等谨以此二帝另立为一单,可否一体增祀,伏候睿裁。至于歆报之典,宁严毋滥,汉亡于桓、灵,而不亡于献帝,犹之明亡于神宗、光宗、熹宗,而不亡于愍帝。乃明神宗以下三主,业奉圣祖仁皇帝谕黜,而桓、灵二主转得滥邀入祀,诚为未协,自应遵旨将汉桓帝、灵帝神牌撤出,以昭予夺之公。伏候命下,神牌入龛事宜交礼部、工部办理,入庙吉期由钦天监选择,告祭典礼交太常遵办,祭文由翰林院撰拟。

所有臣等遵旨详议之处,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训示遵行。谨奏。

晋元皇帝、晋明皇帝、晋成皇帝、晋康皇帝,晋穆皇帝、晋哀皇帝、晋简文皇帝、宋文皇帝、宋孝武皇帝、宋明皇帝、齐武皇帝、陈文皇帝、陈宣皇帝、魏道武皇帝、魏明皇帝,魏太武皇帝、魏文成皇帝、魏献文皇帝、魏孝文皇帝、魏宣武皇帝、魏孝明皇帝、唐宪宗皇帝、后唐明宗皇帝、后周世宗皇帝、金哀宗皇帝。

以上共二十五帝。(内阁移会)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大事记续编卷四·王祎
  卷之三百二·佚名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三上·郑樵
  卷三十四·鄂尔泰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马骕
  评鉴阐要卷一·乾隆
  齐纪·张居正
  ·防夷书·丁曰健
  许景衡传·脱脱
  萧阳阿传·脱脱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政学录卷四·郑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梦桂·唐圭璋

      梦桂字岩叟,初名应祈,字申甫,淳安人。绍定元年(1228)生。咸淳元年(1265),省试第一,廷试一甲三名。授台州军事判官。咸淳十年(1274)冬,监察御史。至元中,屡徵不起,筑室小酉源,自号潜斋。有潜斋集。   声声慢   寿何思院母夫人

  • 第二十三出 返棹·李渔

    〖双劝酒〗(丑冠带,摇摆上)草包、饭包,忽然荣耀;时高、运高,说来堪笑。倒受贤妻封诰,这场奇福难消。小子生来命奇,家资荡尽无遗。为害腌臜病痛,烂去紧要东西。只道今生事业,都如此病难医。谁想因祸得福,桩桩占却便宜。亏个慈悲长

  • 序·朱庸斋

    佟序一粤东文明之郁,人才之众挽近最矣。至于藻翰之士,前世诗为盛,文笔次之,词为逊。而迩来能词者,陈述叔一人而已。庸斋佛然卒起于少年,游于中原士夫,以词知名,充其所诣,群聚同好,或将以词光前世未竟之绪,而与当代事功之士,相互竞

  • 五集卷三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三古今体九十六首【丁未七】出古北口作秦汉以来扼要边潮河古岭自山川逮其守此已失半可不慎乎在得全万里伊犂不殊尔千秋柔远庶廑焉昨来天夀【明陵山名】成分咏

  • 在一家印度饭店里·刘半农

    一这是我们今天吃的食,这是佛祖当年乞的食。 这是什么?是牛油炒成的棕色饭。 这是什么?是芥厘拌着的薯和菜。 这是什么?是“陀勒”,是大豆做成的,是印度的国食。 这是什么?是蜜甜的“伽勒毗”,是莲花般白的乳油,是真实的印度味

  • 卷六十二 漢紀五十四·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著雍攝提格(戊寅),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元年(丙子、一九六年)   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雒陽,楊奉、李樂不欲,由是諸將更相疑貳。二月,韓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

  • 春秋别典卷七·薛虞畿

    鲁襄公【二十五年起】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匙上车失辙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遂往闻战鬭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二十五年】齐人弑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

  • 名山藏卷之八十一·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隆庆臣二)◆臣林记(隆庆臣二)杨博谭纶庞尚鹏葛守礼陆树声郑世威吴岳谭大初杨博谭纶庞尚鹏○杨博杨博字惟约蒲州人父瞻为四川佥事博年十七举乡试旁通诸经二十一登嘉靖八年进士授盩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三五禀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一二○四-八·佚名

    瓦匠首杨合兴,禀请新竹知县准予退办具禀台下瓦匠首杨合兴,为回籍省视,恳乞恩准退办事。缘兴蒙府厅各宪,准充瓦匠首,在署当差,换戳发牌,查取各小匠,不许窝藏匪类,名册缴送,历今十有余年。以来,公私无犯。痛兴

  • 目录·周天游

    谢承后汉书 卷第一 灵帝纪献帝纪礼仪志五行志郡国志兵志刑志卷第二 刘玄传邓晔李宪传邓晨传邓禹传岑彭传曾孙熙耿弇传弟国弟子恭铫期传 祭遵传从弟彤马武传马援传子廖鲁恭传魏霸传

  • 五 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园里的植物,据《朝华夕拾》上所说,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和木莲藤,覆盆子。皂荚树上文已说及,桑椹本是很普通的东西,但百草园里却是没有,这出于大园之北小园之东的鬼园里,那里种的全是桑树,枝叶都露出在泥墙上面。传说在那地

  • 綦俊传·魏收

    綦俊,字..显,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代人。祖綦辰,任并州刺史。綦俊,庄帝时仕官累迁为沧州刺史,很是被吏人害怕钦服。不久,除任太仆卿。等到..朱世隆等被诛,齐献武王赴洛,停军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人百姓,训话说:“..朱暴虐,矫

  • 王晏球传·薛居正

    王晏球,字莹之,自称洛阳人。少年时遇上动乱,被蔡州贼寇抓去,汴人杜氏收为义子,因而冒姓杜氏。王晏球年少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倜傥出众。梁太祖镇守汴州时,选富家子弟中有才能的安置在帐下,号称“厅子都”。王晏球被选上,跟随梁太

  • 张觉传·脱脱

    张觉,平州义丰人。在辽国中进士,任辽兴军节度副使。辽兴军百姓杀死节度使萧谛里,张觉平定叛乱,州人推举他领州事。燕王耶律淳死后,张觉知道辽国必亡,征召壮丁五万人,一千匹马,练兵备战。萧后派时立爱来做知州,张觉拒不接受。金

  • 四书正误卷二 中庸·颜元

    中庸章句序是原中庸所由作。【第一段】是言中道发于尧、舜,见道统所由来。【第二段】是朱子解「人心惟危」二句。【第三段】是朱子解「惟精惟一」二句。【第四段】是言理尽于「中」,学尽于「执中」。【第五段】是历序道

  • 道行经学品第二十二·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学无常为学萨芸若。学无所生为学萨芸若。学去离淫为学萨芸若。学灭为学萨芸若。佛语须菩提,汝所问。学无常为学萨芸若者,於须菩提意云何是怛萨阿竭本无随因缘得怛萨阿竭。本无字宁有尽时不。须菩提白佛

  •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通门

    十四卷,明通门撰,毛晋编。文部七卷,卷之一论序记铭。卷之二说题跋杂着疏榜。卷之三传志铭祭文。卷之四书启(上)。卷之五书启(下)。卷之六杂牍。卷之七颂像赞偈部一卷。卷之八偈诗部六卷。卷之九铜井时古南时(上)。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