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二日

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查办伪妄遗籍事。

窃臣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奉上谕:今日海成奏到搜罗遗书一折,据称绅士明理之人,现在宣扬恩旨,伊等天良难泯,自当呈献无遗。但恐村僻愚民,本不知书,而家藏断简遗篇,或涉不经;更有读书旧家,子孙零替,其败笥残筴中不无违碍书籍,而目不识丁,虽出示收缴,亦难必其尽献。现在复饬各属,传集地保,逐户晓谕,无论全书废卷,俱令呈缴。按书偿以倍价,俾尽行缴出,以便分别办理等语。所办颇好。各省查办遗书,其中狂悖字句,节经降旨各督抚实力查缴,并准其自行首出,仍不加之罪愆。虽现在各省已有缴到者,而所缴尚觉寥寥,其势似未能徧及。今海成所办较为周到,且又不致烦扰,各省自可仿而行之。着传谕各督抚照式一体妥办。海成原折并着抄寄阅看。将此遇各奏事之便,传谕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并抄录海成原折到臣。

伏查明季伪妄遗籍,臣于上年屡奉谕旨,敬谨宣播晓谕,并遴委妥员率同各儒学敎职,实力查缴。前据吴成佐等家缴出《职方地图》、《博物典汇》、《雪屋集》等书八种,业经臣缮折具奏,并将各书封固,解交军机处转呈销毁在案。

嗣据各委员续又收缴遗书二十余种,臣与藩臬两司督令书局委员,逐一检阅。内《卽山集》、《清閟全集》、《左忠毅集》、《生气录》、《中枢疏草》、《两朝从信录》、《玉镜新谭》、《槎庵小乘》、《屈翁山诗集》九种,语多狂悖。又《皇明经济文录》、《明史通纂》、《登坛必究》、《守官漫录》、《潭西诗集》、《三藩记事本末》六种,字句亦有违碍。除开明著书人年代、姓名、里居,通饬各属,并移各该省,详查有无板片,严行追缴另行解京外;臣谨于书内黏签固封,送交军机处转呈。

此外,尚有前次已经奏进,今又查出重复书籍五种。内《职方地图》一种,计二本,不全;《博物典汇》一种,计六部;《酌中志》、《吾学编》、《苍霞草》三种,每种各一部。同追缴之《雪屋集》书板一百六十块,又《中枢疏草》书板八十八块,一并解送军机处,请旨销毁。

此等伪妄书籍,收藏之家咸知感戴恩慈,无所疑畏。近月以来,业据于江宁、苏州两处陆续呈缴,不敢故为隐匿,自取重罪。但江南藏书之家本多,而又有书贾坊林于他处购回觅售,其中残篇断简,设或检点不到,难保其必无遗漏。督臣与臣先经会同奏请勒限六个月,(朱批:卽限满之后,亦仍应留心也。)严督委员及各学敎职,徧历城乡,再加劝谕查缴,并令于书船坊铺亲诣查阅,用价购买,以冀尽数缴出。今江西抚臣海成以村僻乡愚,本不知书,更有读书旧家,其子孙零替,目不识丁,卽藏有违碍遗籍,罔知呈献,行令各属传集地保,逐户晓谕,无论全书废卷,俱令呈缴,按书偿以倍价,分别查办,洵更切实周到。仰荷圣明,特颁谕旨,令各省仿行。臣现与督臣转饬各属,一体钦遵,照式妥办。臣仍留心督察,不使稍有疎懈。俟续有缴到书籍,随时校阅进呈。

所有遵旨查办缘由,理合会同大学士管两江总督臣高晋恭折具奏,并另缮书目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宫中朱批奏折)

附 清单

《卽山集》一部二本,明天启江南太仓沈承着。

《清閟全集》十五本,不全。明天启江南吴州姚希孟原著。

《左忠毅集》一部四本,明天启江南桐城左光斗着。

《生气录》一部四本,明崇正浙江兰溪徐与参着。

《中枢疏草》一部四本,明崇正江南长洲申用懋着。

《两朝从信录》一部二十四本,明崇正浙江秀水沈国元述。

《玉镜新谭》一部一本,明崇正京都朱长祚辑。

《槎庵小乘》六本不全,明崇正浙江萧山来斯行述。

《屈翁山诗集》一部四本,广东番禺屈大均着。

《皇明经济文录》二十二本,不全。明嘉靖浙江鄞县万表辑。

《明史通纂》一部四本,明万历湖北竟陵锺惺着。

《登坛必究》二十六本,不全。明万历江南淮安王鸣鹤编。

《守官漫录》一本,不全。明崇正刘万春着,里居未详。

《潭西诗集》一部二本,江南青浦杨陆荣着。

《三藩纪事本末》一部,未订。江南青浦杨陆荣着。

共书十五种。

《职方地图》二本,不全。

《博物典汇》六部,计三十八本。

《酌中志》一部,二本。

《吾学编》一部,十二本。

《苍霞草》一部,六本。

右书五种重复。

《雪物(屋)集》书板一百六十块,常熟县孙嗣孝呈缴。

《中枢疏草》书板八十八块,吴县申诒孙呈缴。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隋本纪下第十二·李延寿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宋濂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六·焦竑
  卷第三十五·徐鼒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三·佚名
  卷四·王当
  第一一二禀光绪五年五月十日一一三○六-二·佚名
  第五十七册 天聪六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卷二十七·傅恒
  倭人传·房玄龄
  刘季连传·姚思廉
  朱世隆传·李延寿
  彭城王元勰传·李延寿
  冯道传·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九·彭定求

        卷89_1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张说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卷89_2 【奉萧令嵩酒并诗(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张说   乐奏天恩满,杯来秋兴高。更蒙萧相国,对席饮醇醪。  

  • 苏轼·唐圭璋

      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洵长子。生于景祐三年(1036)。嘉祐二年(1057)进士乙科。对制策入三等。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历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绍圣初,坐讪谤,安置惠州,徙昌化。徽宗立,赦还,提举玉局观。建

  • 第三五一供词及堂谕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九·佚名

    吞霄总理刘振德之供词,及分府准充堂谕据刘振德供:年四十二岁,原籍陆丰县人,在台生长,有妻子,现住吞霄街开干果店生理度日。前总理郑妈观办理不善,经蒙示革,无人办事;所以对保差,同各绅士、庄耆们,保举小的前

  • 王同皎传·刘昫

    王同皎,相州安阳县人,陈朝侍中、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他的先祖从琅笽郡到江左做官,陈朝灭亡,迁家到黄河以北地区。王同皎,长安年间(701~704)娶皇太子的女儿定安郡主为妻,授官朝散大夫,任职太子典膳郎。敬晖等人讨伐张易之兄弟

  • 广王石敬威传·薛居正

    广王石敬威,字奉信,是高祖的堂弟。他的父亲石万诠,赠太尉,追封为赵王。石敬威小时就擅长骑马射箭,事奉后唐庄宗,因随从作战有功,多次担任军职。唐明宗继承皇位后,提拔为奉圣指挥使。天成、应顺年间,一共十来次改任军职,累官至检

  • 第二卷·冯梦龙

    绅志略●死难诸臣:愚谓死者,人臣自了之事,非所以尽职而报国也。宋司马子甲之死,《春秋》以为不能其官,至于见杀,故以官举而没其姓名。将相大臣,事权在握,安危倚之,如屋有盈,如柱有础。平日所营何事,乃临时一无所侍,而仅以捐驱塞责

  • 译文·公孙龙

    公孙龙,是六国时的辩士。因为痛恨名称和实体之间的混乱概念,借着自己的能力上的长项,得出了“守白”的结论。用比喻的方法,为“守白”做辩护,说白马不是马。所谓白马不是马,是说白是颜色的名称,马是形体

  • 論語全解卷六·陈祥道

    先進第十一 

  • 穷达行藏各有志·孔子

    【原文】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③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

  • 卷七·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七安溪李钟伦撰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囏阨门闗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遗唯季反刘音遂

  • 中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二六)舍梨子相应品瞿尼师经第六(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尔时。瞿尼师比丘亦游王舍城。在无事室。调笑.憍慠。躁扰.喜忘。心如猕猴。瞿尼师比丘为少缘故。至王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佚名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施鹿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及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共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入波罗奈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行乞。至

  • 凡例·佚名

    径山滴乳集凡例 是书乃东林先师所汇集者。缘诸方灯录。於临济正宗。断桥下诸祖。或隐或现。多有仅存传法偈而法语机缘阙如者。因是博考祖录。参以传记。合成全书。集未竣。而先师辞世。存稿[(林/月)*支]失过半。(云)

  • 卷第十五·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五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普贤行品云等者下疏云一颂知四种说法而剎说等者略有三义一约通力二约融通一说一切说故三约显理是说菩萨触境皆了知故则触类成教如香饭等钞中云即三世间及时为四若时

  • 御制官箴·朱瞻基

    御制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个皇帝,在位十年,年号宣德,事迹详明史本纪。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圣谕及目录,后附御制广寒殿记。圣谕称:「凡中外诸司,各着一篇,使揭诸厅事,朝夕览观,庶几有儆。」盖宣宗时皆颁行之。

  • 诸法本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欲为诸法本,即中阿含诸法本经。

  • 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佚名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咒共十四,印共二十五,与大悲咒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