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一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察访干碍藏书情形折

二○一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察访干碍藏书情形折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七日

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恭折覆奏事。

准大学士兼两广总督李侍尧札称,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五日奉上谕:前曾谕令各督抚采访遗书,汇登册府。下诏数月,应者寥寥。彼时恐有司等因遗编中或有违背忌讳字面,惧涉干碍,而藏书家因而窥其意指,一切秘而不宣。因复明切宣谕,卽或字义触碍,乃前人偏见,与近时无涉,不必过于畏首畏尾。朕断不肯因访求遗籍,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若仍前疑畏,不肯尽出所藏,将来或别露违碍之书,则是有意收存,其此戾转大。所降谕旨甚明,并寄谕江浙督抚以书中或有忌讳诞妄字句,不应留以贻惑后学者,进到时亦不过将书毁弃,转谕其家不必收存,与藏书之人并不干涉。至督抚等经手屡送,更无关碍。朕办事光明正大,各督抚皆所深知,岂尚不能见信于天下?该督抚等接奉前旨,自应将可备采择之书开单送馆,其或字义触碍者,亦当分别查出奏明,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闻,方为实力办理。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况明季末造,野生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营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此等笔墨妄议之事,大率江浙两省居多,其江西、闽粤、湖广,亦或不免,岂可不细加查核?高晋、萨载、三宝、海成、钟音、德保皆系满洲大臣,而李侍尧、陈辉祖、裴宗锡等亦俱系世臣,若见有诋毁本朝之书,或系稗官私载,或系诗文专集,应无不共知切齿,岂有尚听其潜匿流传,贻惑后世?不知各该督抚等查缴遗书时,于此等作何办理,着卽行据实具奏。至各省已经进到之书,现交四库全书处检查,如有关碍者,卽行撤出销毁。其各省缴到之书,督抚等或见其书有忌讳,撤留不解,亦未可知。设或竟未交一关碍之书,则恐其仍系匿而不献。着传谕该督抚等,于已缴藏书之家,再令诚妥之员前往明白传谕,如有不应留存之书,即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朕凡事开诚布公,既经明白宣谕,岂肯复事吹求?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但各督抚必须选派妥员,善为经理,毋得照常通行交地方官办理不善,致不肖吏役藉端滋扰。将此一并谕令知之。钦此。

臣查粤西前准部咨,行令采访遗书,惟临桂县查有原任大学士陈宏谋家遗藏《养正遗规》等书八种,经前护巡抚事原任布政使淑宝查出,开列清单具奏,其余各处节次采访,并无一处有书查报。惟是粤西虽系边隅,非江浙等省可比,然所属十一府,直隶一州,地方辽阔,岂无一二家因所藏书内有字句关碍畏惧不缴者。钦奉谕旨,令其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不复吹求,如此圣恩,苟有人心,自无不感戴钦遵,实时交出。惟是转传圣谕之人,必须慎重选委。粤西土司,猺獞杂处,若行令各州县票差出示,在州县事务繁多,不惟所差胥役滋扰,且恐仍属具文。臣与署布政使朱椿、署按察使周升桓酌议,于各属丞倅佐贰教职内,择其为人诚妥通晓文义者,亲往旧绅宦族及素以学问著名乡里之家,遵旨明白传谕,令其卽行交出,并无干碍,并令向各亲友转传遵照。各委员即将所往何家及如何谆切转传之处,据实禀复。臣再札谕各该管道府直隶州知州,不时留心察访所属地方,有无干碍藏书及委员实力奉行与否,另行禀复。

臣谨将接奉谕旨现在办理缘由,恭折覆奏。是否有当,伏候睿鉴训示遵行。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五·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七·脱脱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赵尔巽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四十·吴广成
  第三十四回 争濮议聚讼盈廷 传颍王长男主器·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二·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尚史卷五十六·李锴
  靖康要録卷三·汪藻
  一一三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黄道周着《博物典汇》纂辑情形片·佚名
  刘昶女传·李延寿
  崔彧传·宋濂
  周新传·张廷玉
  宋晟传·张廷玉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魏元旷

      段避庵(笏)亲家,以乱不容城居,归卧故里。丁卯春日,寄《奉怀》二律,云:“春柳依依春草青,别来魂梦绕湖亭。黄巾不犯康成宅,白发犹传伏氏经。当代灵光尊鲁殿,昔年故旧等晨星。狺狺捌犬欺兰佩,肯住城巾损素馨。(自注:李义山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二【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阏逢执徐九月凡五年有九月】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春正月癸酉以乔行简为少傅平章军国重事李宗勉为左丞相兼枢宻使史嵩之为右丞相兼枢宻使督视两淮四川

  • ◎斯文又弱一个·李定夷

    参议院参政杨惺吾先生守敬于民国三年逝世,兹特将先生事迹详志之。先生湖北宜都县人,同治壬戍科举人,曾任黄冈县学及黄冈府学教授,选授安徽霍山县知县,由张文襄改保内阁中书,历充礼部礼学馆顾问、出使日本大臣随员、湖北勤成

  • 五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谢复点巡盐并奉女北上及请假葬亲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八月初四日接邸抄,蒙恩复点曹寅巡视两淮盐课。臣寅谨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臣以家奴,两承钦命,祗切惶悚,惟有竭诚尽力,清完盐课,以仰报皇恩于万一。

  • 一九 三一八惨案·许寿裳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发生最黑暗最凶残的事件: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了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的市民和学生,死伤至三百余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女师大学生当场遇害者二

  • 梁睿传·魏徵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感情很好。 梁睿七岁时,承袭广平郡公的爵位,累次升迁

  • 卷之四十五  三朝聖諭錄上(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撰。楊士奇,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孤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編纂太祖實錄。成祖即位,入內閣典機務。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即位

  • 卷十一·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十一祀位【臣】等谨案国学自唐开元中庙祀孔子册赠王爵始正南面之位用宫悬之乐被衮冕之服较之晋备三牲四时致祭宋齐崇奉秩比上公典綦重矣逮宋迄明并用王者之礼嘉靖中始改庙像为木主易王爵称

  • 告子下篇·王夫之

    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此言固有嫌于径疾者,是以朱子须与分剖,以此为对不孝不弟者之言。陈氏以“率性”为脉络,庆源加以“充量”之说,此义乃密。姚江错看孟子,反以有子言“本

  • 卷十·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觧卷十宋 夏僎 撰商书汤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逐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林少頴谓书序本自为一篇故其言亦有相为首尾者不必序其本篇之意如此篇之序言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篇内全无

  • 卷九·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九     灵璧知县马骕撰叔孙竖牛之乱【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穆叔如周聘且贺城王嘉其有礼也赐之大路 【昭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告

  • 玉不琢不成器①·戴圣

    ——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兌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兌(yue)

  • 卷十九·佚名

    △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一授记庄严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众所知识。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慧解脱自在无碍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於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教通达

  • 凡例·智旭

    阅藏知津凡例义门但分五时,不分三藏。谓三藏小教,但属阿含一时也。然天台备明五时,各论通别;别则但约一类机缘,通则华严乃至涅槃,无不遍该一代。又从古判法,多分菩萨、声闻两藏。就两藏中,各具经、律、论三。若据《智度论》说

  • 苏曼女十子缘品第四十六·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长者。末下小女。字曰苏曼。面首端正。容貌最妙。其父怜爱。特于诸子。若游行时。每将共去。于是长者。将至佛所。【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

  • 山家绪余集卷下·善月

    四明沙门栢庭 善月 述教篇三法纵横义(上)凡所诠法苟非一体而融妙者则纵横而已纵横则一异并别一异并别者思议之说也故一家别门有所谓三法纵横者盖出此也但纵横之义不自显要由不纵不横以圆形别而后得以言之夫不纵不横

  • 道德真经传·吕惠卿

    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铁骑银瓶·王度庐

    《铁骑银瓶》是王度庐写的一本武侠小说。为《鹤铁系列》的最后一部,内容直承《卧虎藏龙》。主要讲述了玉娇龙与罗小虎之子铁芳自出生就被换走在找寻母亲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