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十一

祀位

【臣】等谨案国学自唐开元中庙祀

孔子册赠王爵始正南面之位用宫悬之乐被衮冕之服较之晋备三牲四时致祭宋齐崇奉秩比上公典綦重矣逮宋迄明并用王者之礼嘉靖中始改庙像为木主易王爵称

先师

国朝因之尊崇之典斟酌修明益臻美备至于厯代贤儒祔飨时进时退或増或减迄无定议我

世宗宪皇帝特封

先师五代并为王爵又

命廷臣详考贤儒行事罢者复之缺者増之

皇上厘正位次复吴澄之从祀升有子于哲位诚万

年不易之隆规已谨志

圣位一卷配飨从祀一卷为祀位门而以元明来尊奉之典暨诸贤儒进退沿革各附卷末云

祀位一

圣位

先师庙大成殿中奉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南向木主高二尺五寸五分广六寸五分厚一寸朱地金书小座高四寸五分大座高一尺四寸五分龛二重内龛连座高九尺四寸广六尺深三尺七寸外龛高一丈七尺四寸广一丈五尺六寸深八尺一寸均安黄琉璃大座上座高三尺广一丈七尺二寸深九尺七寸

【谨案先圣神位】

【国初监明旧制用木主称至圣先师孔子】

【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国子祭酒李若琳言圣人賛乾坤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曰大成曰至圣洵非孔子之德配乾坤者莫能当之今称至圣而遗大成乾坤之义未备又谥法经天纬地曰文圣善周闻曰宣洵非德兼君师莫能当之今称】

【先师而遗谥号如英君谊辟止曰某君某王而去圣神文武之谥可乎惟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庶至德隆名倍为阐扬礼科给事中龚鼎孳是若琳言下诸臣议行加孔子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给事中张文光又言圣至】

【孔子賛美难以形容曰至圣则无所不该曰】

【先师则名正而实称顺治初年仍元旧谥而不称王窃意追王固属诬圣即加大成文宣四字亦不足以尽孔子宜改主为】

【至圣先师孔子诏从之通行直省学宫遂为定制节奉】

【谕防 俱恭载圣谕门】

崇圣祠中奉

肇圣王木金父

裕圣王祈父

诒圣王防叔

昌圣王伯夏

啓圣王叔梁纥神位皆南向木主高一尺七寸寛四寸五分厚五分赤地金书正位五龛中独座左右両龛合座龛高七尺广六尺一寸深三尺七寸木座高二尺三寸五分广七尺二寸深四尺八寸石座高二尺六寸五分中座广八尺五寸东西连座广一丈四尺四寸深五尺九寸【谨案明嘉靖中张璁始请于大成殿后别立】

【启圣祠祀圣父叔梁公】

【国朝世宗宪皇帝雍正元年】

【命诸臣议封孔子先世五代廷臣以应封公爵议上】

【诏诸臣复议由是定封木金父公为肇圣王】

【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王】

【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啓圣王合祀五代更名】

【啓圣祠为崇圣祠详见】

【圣谕门】

圣位【附】

大德十一年秋七月辛巳加封

至圣文宣王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元史武宗纪】

【谨案汉平帝元始元年始追諡孔子曰褒成宣尼公魏太和十六年改諡】

【文圣尼父北周大象二年封邹国公唐干封元年赠太师天授三年封隆道公神龙元年諡曰文宣开元二十七年封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諡】

【元圣文宣王五年改諡至圣文宣王至元武宗始加】

【大成之称考是时武宗即位尚未改元祭祀志作至大元年七月者非今从元史本纪载八】至顺元年秋閠七月戊申加封

孔子父齐国公为启圣王母鲁国太夫人为启圣王夫人【元史文宗纪】

【谨案宋大中祥符中追封圣父为齐国公】

【圣母为鲁国太夫人至是始晋王爵从孔思晦请也】至顺三年春正月壬午封

孔子妻郓国夫人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仝上】明

正统十二年巡按直御史李奎请加封

孔子不允【南雍志】

成化十二年北监祭酒周洪谟请加

孔子帝号改大成至圣为神圣广运不允【仝上】嘉靖九年冬十一月大学士张璁言

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编修徐阶力言不可帝怒谪其官乃自制正

孔子祀典説大略谓

孔子以鲁僭王为非宁肯自僭复为正

孔子祀典申记璁因作正

孔子庙祀典或问奏之帝令集议御史黎贯是阶言亦禠职给事中王汝梅等极言不宜去号帝皆斥为谬论于是诸臣皆言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

孔子为至宋真宗称为

至圣其意已备乃更正

孔子谥号曰

至圣先师孔子【明史世宗纪】

【谨案治中翰林院检讨刘端言孔子封典尚袭元旧未能改正所谓大成者孟子取譬之词所谓文宣者齐主高洋之谥不可拟盛德宜节去大成文宣四字别定尊荣美谥下有司议乆不决至是帝用璁言先师谥号始定】

嘉靖九年遵南京国子监制改制

至圣先师木主高二尺三寸七分广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书题曰

至圣先师孔子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明史礼志谨案洪武四年宋濓上孔子庙堂议云古者造木主以栖神无设像之事开元礼设先圣神座于堂上西楹间设先师神座于东北席皆以筦则犹扫地而祭也今因开元八年之制土肖像失神明之义矣议上不报至十五年始改国子监庙像为木主而天下学庙如故永乐中改北平府学为国子监庙犹塑像成化十六年监臣祝澜请易木主为周洪谟所斥嘉靖九年张璁复言宜用木主塑像宜毁于是礼臣议用木主仍拟大小尺寸着为定式】

啓圣公木主高一尺四寸广二寸六分厚五分座高二寸六分长四寸厚二寸赤地墨书于

大成殿后别立室以祀【仝上】

【谨案治元年王恕请立祠祀启圣王不报正统二年裴侃言】

【圣父元已晋封请创殿于大成殿西崇祀时止命行之阙里至是从张璁言始建启圣祠于学宫焉】

钦定国子监志卷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 志五十·赵尔巽
  灾祥第三十九·吴兢
  卷二百十四·毕沅
  ●卷二·佚名
  卷二十二·吴广成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佚名
  名山藏卷之四十八·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佚名
  世上人家二·胡兰成
  卷五十九·赵汝愚
  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吕思勉
  明代的殉葬制度·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十一旷达攓篷赋          【金】赵秉文释世累而逺游兮聊逍遥以徜徉行乎莽渺之野兮厯榛芜之苍苍攓髑髅以睨视兮嗟游魂之何方贵贱荣辱杳莫讥兮奚氏族之能详岂结缨齿剑以身殉

  • 卷六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二文学文赋【有序         晋】陆 机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

  • 提要·胡曾

    臣等谨案咏史诗二巻唐胡曾撰曾邵阳人文苑英华载其二启皆干谒方镇之作陈振孙书録解题称其咸通末为汉南从事何光逺鉴戒録判木夹一条载髙骈镇蜀曾为记室有草檄论西山八国事葢终于幕府也是编杂咏史事各以地名为题自共工之

  • 张孝祥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寓居芜湖,因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以御史中丞汪澈劾,自乞宫观,提举江州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朔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入见冲立未定上云以史事召卿两朝大典皆为奸臣所坏若此时更不修定异时何以得本末冲因论熙宁创制元祐复古绍圣以降弛张不一本末先后各有所因不可不深究而详论读毕上

  • ●卷十·陶宗仪

      ◎御史五常周景远先生,驰名能文。为南台御史时,分治过浙省。每日与朋友往复,其书吏不乐,似有举刺之意。大书壁上曰:“御史某访某人。”某日某人来访,御史忽见,呼谓曰:“我尝又访某人,汝乃失记何也?”第

  • 康熙十九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蒋良骐

    康熙十九年正月,赵良栋与王进宝分道进师,连挫贼众于白水坝等处,复龙安府。王进宝克朝天关,遂复广元县。诏安亲王岳乐班师。赵良栋至绵竹,伪将军汪文元、伪巡抚张文德等迎降,遂复成都。王进宝复保宁。二月,诏顺承郡王勒尔锦等

  • 儒林宗派卷一·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周至圣孔子圣门弟子顔无繇【字路鲁人】顔回【子渊无繇子】闵损【子骞鲁人】冉耕【伯牛鲁人】冉雍【仲弓鲁人】宰予【子我鲁人】端木赐【子贡卫人】冉求【子有鲁人】仲由【子路卞人】有若【子若鲁人】言偃

  • 卷十四·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四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庚申命降人博济台吉归其兄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将军孙思克奏蒙古头目博济乃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之弟随众逃

  • 殷太师比干公墓识语·林献堂

    殷太师比干公墓,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府,去城西北十五里。周武王封其墓有铜盘铭,孔子有书「殷比干墓」四字。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迫封太师,谥忠烈。历朝致祭,俱载祀典。墓东南地七顷五十亩,系前代相传供祭,今汲

  • 任速哥传·宋濂

    任速哥,渤海人。自幼以孝顺父母闻名。性格潇洒、刚直,仗义疏财,不依靠势利,凡与义有关的事,必定尽力去做,具有古侠之风度。在家中诚实、恭敬,即使是儒家学者也不能超过他。最初世袭父亲右卫千户之官,公卿们以他贤德而推荐于朝

  • 秦王朱木爽传·张廷玉

    秦愍王朱木爽,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十一年前往藩地西安。这年五月,太祖赐其玺书说:“关内百姓,自元朝失政以来,不胜疲惫。今日我平定天下,又有运粮纳税之劳,百姓仍未休养生息。你到藩地之后,如果宫殿已完工,就暂且

  • 卷七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宗室周襄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太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

  • 轻重第十四·桓宽

    【题解】轻重之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内容包括比较广泛,举凡古代封建国家权衡轻重所采取的政治、经济、财政、贸易的政策或措施,均属于这一理论的应用范畴。这次盐、铁会议中,突出地反映了汉武帝所制定的

  • 目录·纪荫

    宗统编年目录卷之一  佛纪(上) 释迦牟尼佛卷之二  佛纪(下) 释迦牟尼佛卷之三  祖纪(西天祖师) 一祖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卷之四 

  • 王著作集·王蘋

    宋文别集。 王蘋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卷,宝祐年间其曾孙王思文刊于吴学,卢钺为之作序。明代弘治中,其十一世孙王观重编为8卷本。其卷1为传道支派图,卷2为札子、杂文等18篇,卷3至8为像赞、题跋及门人私志

  • 画禅室随笔·董其昌

    画论。明代董其昌。 四卷。约1620年。该书辑录《容台集》所未载的论书画文字。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及评古帖;卷二为画诀、画源,题自画和评旧画; 卷三为评诗、评文、纪事、纪游; 卷四为杂言、随笔、禅说等。该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汪克宽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