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七

(宋)杜大珪 编

苏长史舜钦墓志铭欧阳修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着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佑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君讳舜钦字子美其上世居蜀后徙开封为开封人自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太宗时承旨翰林为学士叅知政事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直集贤院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鎻其厅去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楼店务君状貌竒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乆安而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冨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壻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而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徃徃惊絶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徃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乆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歴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君先娶郑氏后娶杜氏三子长曰泌将作监主簿次曰液曰激二女长适前进士陈弦次尚幼君初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辨其寃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且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冝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既又长言以为之辞庶几并写予之所以哀君者其辞曰

谓为无力兮孰击而去之谓为有力兮胡不反子之归岂彼能而此不为善百举而不进兮一毁终世以■〈真真〉挤荒孰问兮杳难知嗟予之中兮有韫而无施文章发越兮星日光辉虽冥冥以掩恨兮不昭昭其永垂

王翰林洙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洙字原叔其生始能言已知为诗指物能赋既长学问自六经史记百氏之书至于图纬阴阳五行律吕星官筭法方言训诂篆隶八分无所不学学必通逹如其专家其语言初如不出诸口已而辨别条理发其精微听者忘倦决疑请益人人必得其所欲故其自少也一时名臣贤士皆称慕之其名声着天下初举进士为庐州舒城尉坐事免官归居南京故相临淄晏公为留守竒其文章待以客礼乆之复调贺州冨川主簿未行临淄公荐其才留居应天府学教诸生诏举经术士为学官京东转运使举公应诏召为国子监直讲迁大理评事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同判太常寺庆歴中小人有不便大臣执政者欲排去之未知所发而杜丞相子壻苏舜钦为集贤校理负时名所与交游皆当世贤豪已而舜钦坐监进奏院祠神会客为御史所弹公以坐客贬知濠州徙知襄徐亳三州范文正公冨丞相皆言王某学问经术多识故事冝在朝廷复召为检讨同判太常寺侍讲充史馆修撰拜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至和元年九月为翰林学士三年以亲嫌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嘉佑元年九月甲戌朔以疾卒享年六十有一累官至尚书吏部郎中阶朝奉大夫勲轻车都尉爵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公为人寛厚乐易孝于宗族信于朋友诸孤不能自立者皆为之嫁娶始举进士时与郭稹同保人有告稹冒母禫者法当连坐主司召公问果保稹否不然可易也公言保之不可易也于是与稹俱罢公以文儒进用能因其所学为上开陈其言缓而不迫天子常喜其说意有所欲必以问之无不能对尝以涂金龙水笺为飞白词林二字以褒之至于朝廷他有司前言故实皆就以考正既领太常吉凶礼典撰定尤多尝修集韵校定史记前后汉书编国朝会要乡兵制度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皇佑中大享明堂翰林侍读学士宋祁言明堂礼废乆必得通知古今之学者诏公共草其仪礼成撰大享明堂记又诏修雅乐晚喜隶书尤有古法所为文章千有余篇其施于为政敏而有方襄州中庐戍兵骄前为守者患之不能制公至因事召之悉集于庭告曰某时为某事者非某人邪取其一二人寘于法余悉不问兵始知惧是时妖贼反贝州州县无逺近皆警动佐吏劝公毋给州卒教习者真兵公笑曰是欲防乱乎此所以使人不安也在徐州遭岁大饥免民州筭缗使得籴旁郡而出公私米粟赈民所活尤多有司上其最降诏书褒美其在朝廷多所论议遇人恂恂惟谨及既殁考其言皆当世要务公知制诰夏竦卒天子以东宫旧恩赐谥文献公曰此僖祖皇帝谥也封还其目不为草辞因曰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虽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谥竦文庄而溥得象皆易谥又尝论宗戚近幸冒法干恩泽以乱刑赏又言天下民田税不均而奸民逃亡有司失其常税请用郭谘孙琳千步开方为均田法颁之州县使因民讼稍稍均之可不扰而有司得复其常数近时选谏官御史有执政之臣尝荐举者皆以嫌不用公谓士饬身励行而大臣荐贤以报国以嫌废之是疑大臣而废贤材不可及论河功边食皆可施行方公病时八月开迩英阁侍臣并进讲读而公独病天子思之遣使者问公疾少间否能起而为予讲邪既而公病笃以卒天子震悼赙恤加等即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应天府宋城县之某乡某原公应天宋城人也曽祖讳某祖讳某赠太傅父讳某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公初娶董氏再娶胡氏皆先公卒又娶齐氏封髙阳郡君子男五人长曰叟臣早卒次曰力臣太常寺太祝次钦臣秘书省正字次陟臣将作监主簿次曽臣某官一女适太常博士陈安道铭曰

惟王氏之先逺自三代下迄战国商周齐魏其后之人皆以王为氏故其为姓尤多于后世而太原之王出周王子公世可考实太原人后家于宋遂以蕃延惟其皇考是生八子公实其季其徳克嗣播其休声以显于仕八支之盛名誉材贤公老朝廷儒学之臣退食于家诜诜子孙岂其不乐胡夺之年朝无咨询士失益友送车国门出涕引首于兹归藏刻铭不朽

尹博士源墓志铭欧阳修

君讳源字子渐姓尹氏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其论议文章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而师鲁好辨果于有为子渐为人则简不矜饰能自晦藏与人居乆而莫知至其一有所发则人必惊服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已而搉其情伪计其成败后多如其言其性不能容常人而善与人交乆而益笃自天圣明道之间予与其兄弟交其得于子渐者如此其曽祖讳谊赠光禄少卿祖讳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赠刑部侍郎父讳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赠工部郎中子渐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左班殿直天圣八年举进士及第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歴知芮城河阳二县签署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知懐州以庆历五年三月某日卒于官赵元昊冦边围定州堡大将葛懐敏发泾原兵救之君遗懐敏书曰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冝驻兵瓦亭见利而后动懐敏不能用其言遂以败死刘涣知沧州杖一卒不服涣命斩之以徇坐专杀降知密州君上书为涣论直得复知沧州范文正公尝荐君才可以居馆阁召试不用遂知懐州至朞月大治是时天子用范文正公与今观文殿学士冨公武康军节度使韩公欲更置天下事而权幸小人不便三公皆罢去而师鲁与时贤士多被诬枉得罪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徃徃被酒哀歌泣下朋友皆窃怪之已而以疾卒享年五十至和元年十有二月某日其子林葬君于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龛涧里其平生所为文章六十篇皆行于世子男四人曰林植机桴呜呼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若子渐者旷然不有累其心而无所屈其志然其寿考亦以不长岂其所谓短长得失者皆非此之谓欤其所以然者不可得而知欤铭曰

有韫于中不以施一愤乐死其如归岂其志之将衰不然世果可嫉其如斯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十 后赵录十·崔鸿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蔡东藩
  卷第五十五·胡三省
  卷六·金履祥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九·熊克
  卷之七十一·祁韵士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一·佚名
  一二六 二马之余·周作人
  谢彦章传·薛居正
  察罕传·宋濂
  卷五十一·雍正
  卷二·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177_1 【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卷177_2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李白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 卷四十·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易静兵要望江南占怪第二十三 【京本作「占怪象第十四」○四十四首】戈矛上,忽有火光明。兆主三军轻命战,管须 【京本作「取」】 交战我军赢,青焰不宜兵。 【火青焰小如鬼火者主兵忧。】帅衣服,无故血痕班

  • 武溪集补钞·管庭芬

    武溪集补钞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

  • 烦省第三十三·浦起龙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辨者久矣。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着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着《班马优劣论》,云:"迁叙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杨仲良

      徽宗皇帝   收复鄯廓州   崇宁三年正月丁酉,王厚奏:『臣近得弟端书,近往湟州措置招纳,称宗哥城首领结毡将文字遣亲弟结菊来归顺,候大军到,开城门迎降,及乞心白旗。又廓州蕃僧欲候大军到献酒,青丹谷首领阿丹三人,亦称候

  • 绎史卷四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灭虞虢左传【桓公十年】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懐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寳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

  • 郑译传·魏徵

    郑译字正义,荥陽开封人。 祖父郑琼,魏国的太常。 父亲郑道邕,北周的司空。 郑译很有学问,又通晓音乐,善于骑射。 郑译的堂祖父、开府郑文宽,娶魏国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陽公主没有儿子,周太祖

  • 成祖本纪·张廷玉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名朱棣,太祖第四子。其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镇守。朱棣相貌奇伟,髭髯美丽。有雄才大略,能知人善任。二十三年(1390),同晋王讨伐乃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五·吴楚材

    唐纪德宗皇帝纲 戊辰,四年,春二月,以诸道税外钱帛输大盈库。纲 夏四月,更命殿前射生曰神威军。目 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凡十军。纲 六月,征阳城为谏议大夫。目 城,夏县人,以学行著闻,隐居柳谷,李泌荐之。纲 冬

  • 樂譜·佚名

    樂譜序中國雅樂,以十二律爲譜。俗樂,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句合十字爲譜。合爲黃鐘。四爲大呂、太簇。一爲夾鐘、姑洗。工爲夷則、南呂。凡爲無射、應鐘。各以上下分爲淸濁,其仲呂、蕤賓、林鐘不可以上下分。上爲仲呂。句爲

  • 错币第四·桓宽

    【题解】“错”与“铸”意同。“错币”就是铸币。本篇是讨论货币官铸、民铸的问题。文学主张民铸,大夫则主张必须官铸。大夫曰:交市通施(1),民事不及(2),物有所并也(3)。计本量委(4),民有饥者,谷有所

  •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提心退失的意义。菩提林的“林”,乃是

  • 访问佛教领袖记·太虚

    中国佛学会理事长太虚大师说:“中国所有佛教徒,皆衷心希望国家统一”。他继续说:“许多非佛教徒中国人,不皆希望我们国家统一;而我相信中央政府要人们也有同样的要求,但共产党似未肯表现合作”。他并希望美国政府出来劝共产

  • 瑜伽论记卷第六(之上)(论本第二十至二十四)·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二十修所成地修谓修习。即是胜定发生智慧修对治故。因定所发解理事慧名为修慧。此慧及相应心心所等并所得果若有为若无为皆此地体。大文分二。初结前问后。后对问正释。释中有三。初列四处。次以七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二·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問答機緣僧問:「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師云:「要汝入門便道。」「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獅子?」師云:「百獸林中獨步。」「如何是一喝如金剛王寶劍?」師云:「早已分身兩段。」「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師云:「汝

  • 鸳鸯梦·叶小纨

    叶小纨撰。《重订曲海目》及《今乐考证》著录。《曲考》、《曲目表》、《曲录》亦著录,但均误为叶小鸾撰。叶小纨(1613—1657),字蕙绸。江苏吴江县人。工部郎中叶绍袁次女。为著名戏曲理论家及戏曲作家沈璟之孙沈永祯

  • 西征随笔·汪景祺

    笔记。清汪景祺撰。二卷。存一卷。景祺原名曰祺,字无己,号星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尝自邢州取道晋阳、河东入潼关至雍州,凡路之所经、身之所遇、心之所感、口之所谈,皆记之,遂成是书。雍正二年(1724)游陕西以是

  • 大乘缘生论·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缘生论》同,实小乘之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