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二年。丁巳。四月。甲戌。大祀天于圜丘。恭奉世宗宪皇帝配享。  

○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亥。以世宗宪皇帝配天礼成。颁诏天下。诏曰。朕惟飨帝飨亲。备郊禋而展孝。配天配地。昭功德以垂休。诗颂我将。右享继声于清庙。经称殷荐。宗祀肇举于明堂。义莫隆焉。典莫钜焉。洪惟我国家受天景命。率育蒸民。圣圣相承。重熙累洽。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俱已礼陟配天。垂裕万世。钦惟皇考世宗宪皇帝。撰合清宁。功隆参赞。统三才而建极。庶绩咸熙。锡五福以諴民。万方在宥。春温秋肃。健协乾行。旰食宵衣。诚符帝载。恩膏覃海宇。均蒙雨露沾濡。声教溢寰区。共仰星云糺缦。敕几清晏。并懋兢兢业业之心。治奏平成。莫名荡荡巍巍之盛。觐光扬烈。既祖功宗德之兼隆。履厚戴高。实天施地生之合德。允宜继列祖以升禋。配苍穹而荐享。惟是北郊伊迩。义未协于先行。南至尚遥。礼不容于久旷。是用广咨廷议。博考旧章。诹日具仪。肇称殷礼。谨昭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于乾隆二年夏四月十六日甲戌。恭祀上帝于圜丘。奉世宗宪皇帝配享。五月二十四日夏至。恭祀皇地祗于方泽。明岁上辛。祈谷于上帝。并奉世宗宪皇帝配享。紫坛绀幄。因吉上以升中。苍璧黄琮。具盛容而祗荐。既极尊崇之典。宜施浩荡之恩。所有事宜。开列于后。一、<?历心>代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一、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俱加恩赐。一、内外公主以下、固山格格以上、俱加恩赐。一、外藩诸王以下、公以上、俱加恩赐。一、苏松浮粮。前已蒙世宗宪皇帝特降谕旨。裁免四十五万两。以纾民力。但江省粮额、尚有浮多之处。着再加恩免额徵银二十万两。该督抚确查详核。务使均匀。俾民得沾实惠。一、在京文武官员。现在议降议罚。及四月十六日以前。有革职留任。及降级罚俸之案。悉予宽宥。一、直隶各省童生入学额数。大学着增七名。中学增五名。小学增三名。诏到举行一次。不着为例。一、地方有才品优长。山林隐逸之士。该督抚核实具奏。酌予录用。一、满洲兵丁、披甲随征。多年效力。被伤不能披甲。及年老有病退闲者。俱着给予赏赉。一、现在议军流徒罪人犯、未到配所者。俱予宽免回籍。一、军流人犯已到配所者。向例遇赦不准放回。今特加恩。此等人犯内、除情罪重大、及免死减等、实系凶恶棍徒外。其余因事议遣。在配所已过三年。安静悔过。情愿回籍者。令该督抚查明请旨。准其回籍。一、汉军现犯军流罪者。已照旧例以枷责完结。其从前发遣在配之人。着该部按其情罪。查明请旨。于戏。奉精禋而肇祀。神洽人和。笃孝享以抒忱。天明地察。布敷天之闿泽。上下同流。慰率土之遐思。尊亲共戴。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是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礼部奏称、本月十六日。恭奉世宗宪皇帝配享圜丘礼成。辰刻。甘霖立沛。仰见皇上至孝至敬之诚。感格天心。其应如响。自后可望雨泽时行。今禁屠祈祷。将近弥月。可否谢雨之处。具奏请旨等语。昨朕奉皇考配享圜丘礼成。辰刻虽经得雨。尚未沾足。且昨晚今早。仍复多风。如我君臣遽以得雨为昭格天心。朕衷实为抱愧。吾谁欺。欺天乎。即尔等王大臣。亦不当如此存心。如此陈奏也。但禁止屠宰。已将弥月。物价渐至腾贵。民间多有未便。其僧道诵经。原属仪文。亦非切务。着照礼部所请停止。至于朕在斋居。躬行减膳。虔诚祈祷。自不敢稍减于前。况朕廑念农功。为民请命。当该部未经求雨之时。早已积诚于中。无时有间。惟上天鉴此忱悃。朕亦不以此宣示臣民也。该部所奏谢雨之礼。且不必行。应俟霖雨既渥之后。再竭诚叩答神贶。  

○又谕、传尔丹、陈泰、岳钟琪、贻误军机。罪无可贷。我皇考念傅尔丹、陈泰、祖父。俱有功勋。而岳钟琪从前亦曾效力。是以未将伊等正法。朕仰体皇考圣心。将来秋审时。亦必不行勾决。但前此用兵之际。不便遽行释放。今军务已竣。朕矜恤之意。不忍使之久系囹圄。俱着宽释。令其自愧。  

○吏部议准、巡察游牧等处兵部员外郎兆明奏称、游牧理事员外。请照盛京五部司员俸满调京之例。三年一换。但查盛京司员。三年年满时。在京部院。满洲员缺甚多。遇有缺出。即行调补。今在京蒙古员外郎共二十一缺。游牧员外郎共十六缺。若照盛京司员之例。三年年满、即行调补。不惟缺出无几。守候需时。且于蒙古应升人员、必致壅滞。于铨法未为妥协。臣等公同酌议。将由京城补放游牧员外郎八员。定以<?历心>员外郎任五年期满。该总管出具考语。咨部注册。其由六部出身之员。仍俟六部蒙古员外郎缺出。无论保题升选。补用二缺后。将年满游牧员外郎论俸调取一员补用。由理藩院等衙门出身之员。俟理藩院等衙门缺出。亦如之。其现今五年年满游牧员外郎。即令该总管出具考语、咨部注册。遇有缺出。即照此例遵行。从之。  

○丙子。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今年春夏以来。京师及畿辅雨泽稀少。而山东地方。亦有缺雨之郡县。朕已屡降谕旨。多方筹画。以为先事之备。今思节近小满。甘霖未降。麦秋料已失望。民心未免惶惧。除已经降旨缓徵外。着将直隶通省今年应徵地丁钱粮蠲免七十万两。山东通省今年应徵地丁钱粮蠲免一百万两。俾民力宽纾。民气愉畅。如将来仰蒙天祐。霖雨普施。秋成不致歉薄。则闾阎沾朕格外之恩。亦加惠元元之谊。所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者也。嗣后如得雨稽迟。有妨农事。则应行赈恤等事。仍应加意办理。毋使一夫失所。该督抚当仰体朕宵旰焦劳。惠养黎庶之心。督率有司。敬谨奉行。务使小民均沾实惠。并出示通行晓谕知之。  

○工部议题、前任两淮盐政尹会一条奏、今冬挑浚淮扬运河。盐船不能行走。钦奉谕旨。先事绸缪。运盐觔以济民食。恐商人办理竭蹶。特沛殊恩。将请单呈纲两次应纳钱粮。俱缓至加觔时并纳。以事关紧要。复悉心筹酌条呈。一、蓄水济运以副办理。本年丁巳纲。淮南应豫运盐七十万引。正运盐七十余万引。又有丙辰纲。应运残盐约四十万引。合计甚钜。为期又近。灶户不免乘机擡价。有碍商本。更恐各场产盐不敷。并商艘转运不及。查运河东岸邵伯镇。迤南六闸。请于挑河时。在六闸南北。各拦河筑坝一道。中留五六里。暂缓挑浚。并将归江尾闾暂闭。免致水涸。俟兴工三月后。再行料理挑浚。臣与河臣高斌面商。据云事属可行。一、量加卤耗。以免亏折。查预运盐觔堆贮仪所盐垣。阅夏经秋。必多卤耗。今请量加卤耗。六月以前。每引加盐二十五斤。八月十五以前。加十五斤。八月十五以后。加十斤。商人可无亏折之虞。自必赶运恐后。其正运引盐。原系随掣随运。概不加增卤耗等语。并应如所奏行。一、盐课呈请二月奏销。查两淮盐课定例。六月奏销。八月考核。嗣经原任盐臣噶尔泰题准、九月奏销。十一月考核。现今挑挖运河。诚恐盐觔销售维艰。课饷难于完纳。况淮南丁已纲正运引盐。未筑坝以前。运到仪所过掣者。其应纳钱粮。钦奉上谕。缓至奏销全完。所有丁巳一纲盐课。相应暂准于戊午年二月奏销。四月考核。后不为例。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准、大学士总理浙江海塘兼管总督事务嵇曾筠疏言、原设引河通判一员。请移驻海宁。分管柴塘。调拨引河塘兵四百名。一并彻回本汛。以供力作。从之。  

○补行河南、山西、云南、江南、山东、奉天、六省大计。卓异官共二十七员。  

○丁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因直隶、山东、雨泽稀少。特降旨平粜。以济民食。又遣侍卫等前往察勘地方情形。据奏称山东州县。虽有发卖官谷之举。不过设厂数处。籴买人众。在本处居民。尚有不能按日买者。至路远之民。往返维艰。守候终日。曾不得升斗而归。祗得仍向市集籴米糊口。以此价值不得平减。直隶办理。较山东稍为妥协等语。夫平粜乃利济贫民第一要务。俾均沾实惠。如离府县城郭遥远之乡村。亦当设法运至。如脚价无出。或动存公银两。或开销正项钱粮。皆朕所不惜。何至远乡之人。艰于奔赴。至于近地居民。不能按日得买。则明系胥吏为奸。棍徒作弊之所致。该有司如何漫不经心。草率从事。而封疆大吏。有牧民之责者。置民瘼于不问也。此旨到日。该抚悉心查察。选委干员。实心奉行。毋蹈前辙。直隶所办。虽较胜山东。总督李卫、亦当加意料理。毋使一夫失所。朕仍不时遣人查察。倘有疎忽之处。惟该督抚是问。着该督抚将朕此旨、晓谕百姓。务使远村僻壤。均沾实惠。  

○又谕、五城平粜米石。原以周济小民。乃有奸民图利。串通胥役。转相贩卖。甚至运往通州。售为烧锅之用。而离厂稍远之贫民。奔赴稍迟。即不得升斗。且有守候终日。忽然停止粜卖。贫民含怨空回。殊负朕轸念民食之意。步军统领鄂善、侍郎托时、即时将作弊之人查拏。甚属可嘉。至该城御史、于粜米要务。约束稽查。是其专责。乃不能督率司坊等官。亲加查察。一任弊端叠出。怠玩已极。着将该城御史、乃监粜各官、并该司坊官、交部严加议处。都察院堂官。见朕宵旰焦劳。为民筹画。即每日亲至米厂。逐一厘剔。亦分所宜然。今既不能亲往看视。又不能觉察弊端。伊等所司何事。着明白回奏。  

○又谕、朕前因御史夏之芳等、陈奏毛城铺之事。惑于浮言。复固执偏见。王大臣等正在考订间。而御史甄之璜、钟衡、复为陈奏。显有指使附和。阻挠公事之意。是以将甄之璜、钟衡、革职。交部严审。夏之芳等、交部严察议奏。盖国政所关。不容紊乱。若以私意阻挠。则害理而伤治。此风断不可长。并非以言官所言、稍有不当、而即加以处分也。今朕思伊等固有应得之处分。但恐识见卑鄙之人。谓朕加罪言官。或畏葸观望。即确有见闻。亦缄默不言。则大非朕求言之本意矣。甄之璜、钟衡、从宽免其治罪。着降三级。仍留御史之任。夏之芳等、以淮扬之人。言河工之事。虽所言失实。而情尚可原。着一并免其议处。  

○又谕、上年滇省州县。有收成歉薄之处。前已降旨。将成灾地方应徵地丁等项。照例豁免。应收秋米。从乾隆二年为始。分作三年带徵。今虽据云南督抚奏报、今春雨旸时若。可望丰收。但朕思滇省百姓。既有带徵之秋米。又有应纳之正供。昨岁歉收之后。输纳未免艰难。朕心深为轸念。着将乾隆元年分云南省所有分作三年带徵之秋粮。全行豁免。该督抚等即通行晓谕。仍严饬州县实力奉行。务使闾阎均沾实惠。再滇省有将文职各官俸工银两。捐抵康熙五十九年以前军需案内、供应出师官兵人役盘费、及犒赏等项。事已多年。现在各官。俱非向日之承办者。所有未完银七万余两。着悉行豁免。不必再行捐扣。  

○又谕、允<?礻我>、允禵、前因获罪、削爵圈禁。论其获罪原委。并无屈抑之处。但朕念伊等为天潢一派。自加恩宽释以来。亦皆深知前非。自悔自艾。安分家居。未尝生事。今复加恩、赐给伊等公爵空衔。不必食俸。仍令在家居住。其各安静守法、以副朕笃厚宗支之意。该衙门即遵谕就第传谕知之。  

○又谕、王奕清为伊父大学士王掞、求请恤典。情词恳切。王掞当日、不能深知皇祖默定储位之圣心。冒昧渎奏。固属不合。但伊身居政府。为国本起见。尚属分所应言。今朕垂念旧臣。加恩宥过。其应得恤典。该部察例具奏。王奕清准给假回籍。  

○命严饬边防。谕定边左副将军额驸策凌、观准噶尔潜行遣人至我蒙古地方。作镇压之术。贼之伎俩可知矣。镇压之事。虽不足信。但恐此辈潜寓蒙古地方。妄造浮言。煽惑人心。侦探信息。大有关系。贼匪所遣之人。经过边界。何以未经察出。任其偷过耶。着严饬边界卡伦人等。务须留心、严密防察。朕前降旨颁给喇嘛等度牒者。原因此等匪徒。混入僧流。滋生事端。是以分别善恶。择其真正出家者。颁给度牒。以为凭据。所以卫持佛法。而清理黄教也。但恐喇嘛等不知此意。转疑为减少伊等徒众。着将此情节。传谕各喇嘛等知之。  

○先是、雍正十三年分。川东缺雨歉收。巡抚杨馝、请借给籽粮以资民力。至是复以歉收、请宽至二年秋成、徵收还项。经户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戊寅。吏部议准、稽察盛京事务吏科给事中广明奏称、盛京礼部助教、升转无期。今请咨送吏部。铨选调换。应如所奏。嗣后盛京礼部助教四员。定以六年期满。该堂官出具考语。送部注册。仍在原任行走。俟国子监助教缺出。先将考取人员补放一缺。后将盛京礼部助教较年满日期。调取一员来京补用。其年满助教所遗员缺。照例交与国子监考选补授。俟调补完日。无年满助教。遇有在京助教缺出。仍将考取人员补放。又奏、盛京年满仓官。皆由现任笔帖式内、拣选保举补授。乃伊等三年任满之后。离任停俸。闲住候缺。五六年并不得缺。请嗣后任满仓官。除出具考语咨题铨选外。其现在候缺者。仍归本衙门效力行走。给与俸禄。补缺后方行离任。应如所奏。嗣后由笔帖式拣选补放仓官人员。其笔帖式员缺、不必开选。三年满后。如系居官好者。该堂官保题到部、以主事升用。即可得缺。其笔帖式员缺。即行开选。如系寻常之员。三年满日。仍回笔帖式原任。令其候升小京官。其从前已经年满候补小京官之仓官。一时未能得缺。交与该堂官、令在各原衙门额外笔帖式上行走。仍食笔帖式原俸。至现在未经年满仓官。其笔帖式员缺。已经开选。俟年满时。亦令在各原衙门额外笔帖式上行走。仍食笔帖式原俸。从之。  

○户部议准、直隶总督李卫疏请、将雍正十三年分兴工代赈案内。修筑运河两岸堤埝之故城、交河、吴桥、清河、青县、沧州、南皮、并景州、东光、等九州县、堆压地亩。应徵银米。均自乾隆元年为始。照数豁免。从之。  

○大学士总理浙江海塘兼管总督事务嵇曾筠表谢、钦赐伊父母御书人伦坊表扁额。报闻。  

○己卯。谕定边左副将军额驸策凌、现在准噶尔作镇压之喇嘛。已在察哈尔地方拏获矣。伊等既作镇压。必有埋藏镇压之物。尔等审明如有埋藏之物、起出后、恐蒙古等无知。心生疑惑。或由京派熟谙经典喇嘛。前往念经。抑或令锡勒图胡图克图念经。以杜蒙古之疑。  

○又谕、巡查察哈尔地方员外郎兆明、拏获准噶尔遣来作镇压之喇嘛那旺垂音丕勒。迄今尚未解到。着侍卫五十七前赴兆明处所。速将那旺垂音丕勒解京。交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审讯。其与那旺垂音丕勒同来之人。归化城都统根敦等。现在查拏。着旺扎尔前赴归化、会同根敦等密商。缉拏务获。勿致远扬。  

○命云南总督尹继善来京陛见。以巡抚张允随。署总督事。  

○兵部议准、古北口提督瞻岱奏称、归化城办理兵丁粮饷事务。设有理事同知。但兵粮马草。俱在仓廒库厂收支。其事颇繁。同知一员。不能胜任。查右卫满洲驻防。向设朔平府粮饷同知一员。仓库大使各一员。协同办理。应请照此例。亦设仓库大使各一员。从之。  

○予故镶黄旗满洲给与将军原职锡柱、祭葬如例。  

○旌表逆番案内、殉节之福建漳浦县民妇、刘氏、余氏、  

○以故四川老鸦漩土百户汪大申之子汪定邦袭职。  

○庚辰。户部议准、甘肃巡抚刘于义疏报、武都、西塞、直堆、三族番民。改土归流。所有应徵粮银。请自乾隆戊午年为始。入额徵解。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石梁县民尚佩女尚氏。宝丰县民毕永成女毕氏。  

○辛巳。上诣寿皇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准、山东巡抚法敏疏请、将清查地亩案内德州、临淄、高唐、郯城、沙鹻地亩除科。宁阳、临清、沙瘠地亩、减等起科。从之。  

○工部议准、直隶河道总督刘勷疏称、南运河自全漳归运以来。向因汛水泛涨。无由宣洩。雍正四年。经怡贤亲王于沧州之捷地村。青县之兴济镇。各建石闸一座。挑挖引河。分疏水势。缘土性浮松。且河身甚浅。两岸堤埝不固。日渐淤塌。雍正九年。经水利府议挖深通。又因工程浩大。两处减河。一时难以并举。当将青县兴济减河。先行挑挖。其沧州捷地减河。未施疏浚。以致汛水入闸。两岸村庄。每成巨浸。又石闸簸箕。入身短促。汛水过坝。不足抵御。现在灰土簸箕。冲掀成坑。并青县减河之蔡家庄、大坡口、一带。急须挑挖。共估银六万二百五十两有奇。沧、青、二处石闸。应接添石海墁、灰土簸箕。各入身八丈。再添建拦水八字金墙。共估银二万九千一百十两有奇。又沧州之大寺前石坝南。应建挑水草坝三座。静海之大刘家官堤。应建挑水坝二座。接筑草工一段。共估银二千七百两有奇。以上通共估银九万二千两有奇。时已春融。若俟题覆到日。发帑兴修。恐致迟误。随檄令天津河道、在于豫备十万两银内、酌拨购料。多募人夫。上紧兴修。俟领钱粮到日。照数还项。从之。  

○壬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御史薛馧奏称、臣闻皇上宫中时常骑射。万乘至尊。骑驰至劳。切当慎重等语。骑射所以讲武。乃自古帝王之所不废。但朕因在二十七月之内。尚未举行。至于宫中断非骑射之地。朕并无其事。薛馧所奏。甚属荒诞。此语得自何人。王大臣等讯问具奏。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覆、据定边左副将军额驸策凌奏言、贝勒青衮扎卜报。三月初十日。噶尔丹策零遣人送还去秋被掠津巴鄂罗斯。且有致车臣汗等书。书中所言、仍欲得阿尔台。似应覆与一书等语。臣等观准夷此举。大有穷蹙向化之意。但阿尔台断不可与。前此敕书业已详备。无庸再给。应令额驸策凌作书答之。臣等恭拟呈览。从之。所拟书曰。固伦额驸策凌致书准噶尔台吉。今年四月津巴来。得台吉书云。我欲取阿尔台。台吉尚未晓大皇帝之意。我果有取阿尔台之心。大兵岂肯尽彻。我彻大兵。即可知大皇帝之意矣。阿尔台乃天定交界。尔父浑台吉时。阿尔台以南。原无厄鲁特游牧。自灭噶尔丹博什克图以来。我等建城驻兵其地。众所共知。其不令尔众游牧者。原欲以阿尔台为闲地。两不相取。彼此隔远。庶永相和好。不起争端耳。今台吉反云难以让给。试思阿尔台果系谁地。谁能让给。大皇帝据理谕尔。剖断甚明。台吉尚尔饰说。是不愿休息众生也。论说滋多。空劳往返。总之阿尔台可以给尔与否。台吉宜再详思。不可偏执利己之见也。又谓逼处则有害我等游牧。彼此相持。谁受其害。尚在未定。大皇帝洞鉴。留作隙地。正欲广教安民耳。台吉若欲如前者首祸兴兵。是劳苦众生。皆尔之故。于我无涉也。来书又言兴兵构怨。远亦可至。我大皇帝谕令分画疆界。原欲尔我自此息兵。尔诚遵旨定议。我兵必不为祸始。亦不复向科卜多居住。倘尔复造衅端。我惟坐待其来。并不烦内地兵。惟尽我喀尔喀之力。上报主恩。孰是孰非。孰好生孰不好生。自有天鉴。我部惟体大皇帝仁育之心。防边居守。勿为祸始。劳苦士马而已。台吉其知之。又谓我卡伦逼近阿尔台。故尔生疑。擒此二人。自今卡伦宜向内彻。按我等现在卡伦。乃圣祖仁皇帝时设立。至今并未外移。即议定地界。卡伦岂可不立。今欲令我内彻。是强以难行之事也。又谓毋近阿尔台游牧。或致生事。台吉果遵大皇帝谕旨。止议定界。于理甚合。于尔亦无甚难行。今反言生事。是犹意在兴兵也。惟末云当告知部院大臣。奏闻大皇帝。以广黄教。以安众生。知台吉虽多饰辞。仍意在求和耳。我已举大略奏闻。钦奉大皇帝谕旨。噶尔丹策零遣吹纳木喀来时。诸事俱经降旨晓谕。何彼尚未深悉朕意。彼既行文于尔。尔可再以朕意晓谕之。书至。台吉其详审是非利害。遣使达诚。如尔难于遣使。我当代奏。令尔使赴京。共成和好。若仍牵率借端。于事何益。  

○户部奏、京师雨泽愆期。五城设立十厂。已经减价平粜。若于京师四乡添设八厂。广行粜卖。民食可无匮乏。如芒种前得沛甘霖。即无庸再行设厂。一切事宜。应豫行料理。得旨。所奏是。依议。芒种前如不得雨。即照此办理。其监粜侍卫。着于乾清门侍卫内派往。  

○镶白旗汉军都统奏、祖尚德世袭佐领员缺应袭。祖学文、祖学乾、年俱幼小。难以补放。得旨。应袭祖尚德世管佐领之人。年俱幼小。世管佐领。非世职可比。若将伊等补放。不能办理事务。仍须另行着人署理。如伊族中止有佐领一缺。自必将伊等补放。另行着人署理。今谱内苏巴里、祖尚志、现俱管理佐领。此佐领员缺。即着祖尚志署理。俟伊等长成。可以办事之时。再行补放。尔等可传谕八旗。有似此世管佐领缺出。而应袭之人俱幼小者。即照此办理。  

○镇国将军释迦保缘事革退。以其子忠福照例袭为三等辅国将军。  

○江西巡抚岳浚疏报、雍正十三年开垦江西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宁州、等三十州县田地山塘一百九十九顷六十三亩有奇。每年应徵银、一千两有奇。米、六百五十九石有奇。又垦过贵溪县铅山所老荒屯田三顷九亩有奇。每年应徵银、三十两有奇。  

○癸未。除澎湖渔艇陋规。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查闽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岛。并无田地可耕。附岛居民。咸置小艇。捕鱼以糊其口。昔年提臣施烺倚势霸占。立为独行。每年得规礼一千二百两。及许良彬到任后。遂将此项奏请归公。以为提督衙门公事之用。每年交纳。率以为常。行家任意苛求。渔人多受剥削。颇为沿海穷民之累。着总督郝玉麟宣朕谕旨、永行禁革。其现在捕鱼船只。饬令该地方官照例编号。稽查办理。此项陋规。既经裁除。若水师提督衙门。有公用必不可少之处。着郝玉麟将他项银两酌拨数百金补之。  

○总理事务王大臣奏、遵旨讯问御史薛馧。据供、皇上常在宫中骑射。实系偶然传闻。所奏诚属冒渎。薛馧身为言官。乃以传闻荒诞之言。冒渎陈奏。谬妄已极。应交部严加察议。得旨。朕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不行骑射之事。此廷臣所共知者。若当服除之后较猎讲武之时言官或如此陈奏。则其言虽迂。而意尚可取。今薛馧于此时、以毫无影响之语。妄行摺奏。明系诬谤。本应照议交部严加议处。姑念伊昏愦无知。不足深责。着从宽免其交部。  

○署理都统事务和硕恒亲王弘晊等议覆、总理事务王大臣奏、徵收地租。分给贫乏旗人。以为恒产。奉上谕、朕以八旗无业贫人。居无定宅。终日萦怀。并不知京畿有空闲地面。今既有可修盖之处。尔等查明、即行修造。但仅以本年租银充用。其能有几。若俟来年之租。亦觉迟缓。现在圆明园旧有英秀、懦弱、二营。即将此二营空房、拆毁运京。其修造之需。动用本年租银之处。尔等悉心详议具奏。俟数年后。空地盖成房屋时。所得租银。如何赏给旗人。或另有裨益之处。临时再行议奏。钦此。现在查明空地。共四百八十二块。约计可容房四千五百余间。此次修造。若待全行查明空地且俟冬月得租。再行兴工。则迫于严寒。碍难修造。况一年之租。亦不能修造若干。臣等将现在空地、查明数目。移咨工部、量定地面尺丈。情愿售卖者。照官价给与外。其圆明园旧有之英秀、懦弱、二营空房。派员拆毁。运京备用。尚余空地可盖房屋者。亦即豫备应用之物。入秋兴工。再查得八旗所有空地。多寡不同。若本旗盖成房屋。即令本旗人居住。则房数不均。请交部查看已成之房屋。于臣等八旗就近之处。陆续分给居住。此项房间。除开档人等外。其无房屋之护军校、骁骑校、另户护军、领催、马甲、及孤寡人等。量户口之多寡。赏给居住。其未查明之空地。俟查明时。亦咨行该部一。体修盖。奏入、报闻。  

○铸给云南开化广罗广南镇标中军游击关防。从总督尹继善请也。  

○甲申。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内阁、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戚麟祥、于雍正五年犯罪。发遣宁古塔。计在配所。已经十载。闻伊年逾七旬。衰迈龙钟。着宥其前愆。赦回原籍。  

○吏部议覆、河南郑州郭元曾控告一案。巡抚富德、滥刑罗织于前。怙过渎奏于后。应革职。南汝道李慎修、开归道黄叔璥、草率定案。均应革职。兵部侍郎吴应棻、内阁学士伊尔敦、不能审出实情。均应降一级调用。查吴应棻、伊尔敦、俱有加级抵销。应免其降调。得旨。富德、着革职。吴应棻、伊尔敦、俱着销去加一级、抵降一级。免其降调。其草率拟罪之李慎修、黄叔璥、乃顺承富德之意。虽经具议。案尚未结。着革职从宽留任。余依议。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准、额驸策凌奏、发遣鄂尔昆屯田人犯。纳谷有限。费用繁多。偶遇歉收之年。每多犯窃之案。久留军营无益。应如所奏。所遣人犯。五年内应交谷石。如数纳完。并无过犯、以及病废者。送部各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如有拖欠谷数。别犯科条者。即交额驸策凌照例治罪。奏入报闻。  

○免湖北汉川、江陵、二县。及武左、荆州、荆左、三卫水灾、乾隆元年分额赋有差。  

○铸给浙江处州府清军总捕盐驿同知关防。从大学士兼管总督嵇曾筠请也。  

○乙酉。王大臣议覆、前因京师缺雨平粜。给事中马宏琦奏、请弛零星小贩之禁。臣等酌议。嗣后五城发粜官米。如串买囤积。至四五十石。及买作烧锅之用者。俱行查禁。其肩挑背负。不过数石者听。则赴厂穷民免盘诘守候之苦。即碓坊小贩。亦收买卖流通之益。米价不致腾贵。从之。  

○南掌国王岛孙遣使进贡、筵宴赏赉如例。  

○宗人府奏、吏部咨呈恒亲王弘晊办理泰陵工程稳固。奉旨从优议叙。查王公议叙。俱于王公本衔、纪录一次。若从优议叙。则纪录二次。今恒亲王弘晊应纪录二次。得旨。弘晊着纪录二次。  

○丙戌。豁免原任山东登州镇总兵官岳含奇等、应追军需。银、二万一千一百两有奇。粮、八千七百石有奇。  

○丁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王大臣议覆、前据给事中马宏琦、奏请通仓旧存稄米。运至天津北仓。赈济平粜。经臣等以天津北仓。已令李卫酌量截留新漕备用。其附近通州各州县。除存仓米谷麦石外。有无再需米石接济。令李卫查明地方情形。速行妥议。今据李卫奏称。将来若需赈济。原拟京之西南。各属截漕。于天津拨运。京之东北。附近通州者。应于临期、仍在通仓领运。既有通仓米石接济。则截漕之数。可以量减。除天津北仓应留漕米。现在酌核另疏题明办理。其通仓之米。俟将来需放时。酌量就近拨运应用。查需用赈米。原属预为筹画。其动拨领运。自应临时酌办。应如李卫所奏。通仓之米。俟将来需放时。约计除附海州县拨运若干。即一面具题。一面移咨仓场。将七八成稄米。令州县就近承领。再委大员督同盘收。分运应用。从之。  

○户部议准、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疏报、永济县濒河地亩。雍正十三年分。被水淹没。共一百七十三顷八十五亩有奇。又大庆关额外濒河地亩。被水淹没。二十八顷六十五亩。又永济县诸冯等里。荒鹻沙地。共三十七顷十一亩有奇。均系勘明确实。所有应徵银米。并请豁免。俟水退鹻除。再行劝垦升科。从之。  

○又议覆、广东巡抚杨永斌疏报、遵旨裁革粤东冗税。一、海阳县杉饷、广州府通桥税口、潮州府<?阝留>隍一口、高州府梅菉墟期等小税口、肇庆府黄江厂、恩平县牛河税、揭阳县杂税内。粪麦□甫、牛骨、皮碎、农具、棉条、等项。请悉行裁革。一、揭阳县并肇庆等四府州比例加徵税三百八十二条。俱系额外加徵。均请裁革。一、潮州府广济桥税。例有带徵大埔税银。各则均有零尾。吏胥易滋弊端。请将各则零尾。概行裁除。均应如所请。从之。  

○又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报、遵旨革除冗税。查云南、曲靖、元江、大理、楚雄、永昌、六府。正税新税之外。复有落地税之名。原属重徵巧取。而凡耰锄箕帚薪炭鱼虾蔬果之属。所值无几。请全行裁革。普洱、武定、丽江、三府。系偏僻府分。一切杂货。俱系落地土税。并贫民肩光背负。土产零星细物。概请停止抽收。再查盐觔一项。业有正课。而曲靖等府。于商税内复有报解盐课一项。又昭通、镇雄、一带地方。系食川盐。而镇雄则例。开载税盐。较永昌等处更重。应一并裁革。均应如所请。从之。  

○免江南徐州府属萧、砀、二县、并徐州卫、水灾。乾隆元年分额赋有差。  

○以大学士徐本、协办大学士三泰、尚书甘汝来、左都御史福敏、侍郎程元章、吕耀曾、内阁学士索柱、汪由敦、詹事觉罗吴拜、李绂、为殿试读卷官。  

○是月。户部奏覆、据山东巡抚法敏遵旨条奏。确查春麦歉收之处。豫备事宜。一、粜三之法。原以出陈易新。今二麦既有旱形。粮价不免高昂。应令地方官不拘粜三之例。量为多粜、以平市价。且严禁奸商囤积。胥役转卖。一、应徵新旧丁地钱粮。惟赖麦收。今雨泽愆期。如有歉收之处。输纳维艰。似应分别停徵。以纾民力。一、民间麦收。多藉为种植秋禾之工本。倘得雨再迟。则秋种无资。应令地方确查实在穷民。量贷籽种工本银两。俟秋收后还项。一、小麦高粱。并系民间食用之要。查烧锅踩麯。久经严禁。第恐两省交界之区。愚民希图觅利。违禁私开。糜费粮米。应咨会邻省。一体严禁。一、东省民习。每遇歉岁。即挈眷远出。觅食他乡。现今民情虽俱安贴。若得雨再迟。麦禾无望。穷民或萌离乡之念。除实在乏食户口。临期斟酌。或贷籽粒、以备补种。或借社谷、以遂谋生。若需赈济。一面开仓。一面奏闻。务使小民不致仳离。以上各条。并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山东巡抚法敏、遵旨覆奏办理旱荒事宜。得旨。凡地方水旱之事。不能保其必无。而一遇水旱。所以赈恤之方。不可不极力补救、以拯灾黎。汝既存讳灾之心。则汝之属员更可问耶。  

○川陕总督查郎阿、遵旨议奏运济事宜。得旨。知道了。于四月二十六日。得邀天赐甘霖。虽不十分沾足。然可以播种大田矣。至截漕等事。早经筹画矣。  

○陕西巡抚硕色奏、陕省雨雪屡降。禾苗畅茂。惟汉中府属。于三月间、忽生似蚕似蛾之青黑虫。啮蚀麦苗。遂致黄萎。幸得雨后。率多化蛾飞去。受伤之麦。略减分数。得旨。知道了。但此等害苗之虫。岂可不似蝗虫之竭力捕灭。而听其飞去耶。将此谕令查郎阿知之。  

○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疏报雨水稀少情形。得旨。知道了。赈恤事宜。务须先事筹画。随时补救。方不致有流离之饿殍。若待成灾。始行查看。其何以救吾民耶。  

○署理河南布政使温而逊、疏报得雨情形。得旨。知道了。据奏、连得雨泽。二麦滋长。与朕所闻豫省望雨之言。何相迳庭耶。  

○刑部左侍郎刘统勋奏报、浙省海塘工程。惟朱轼所建五百丈。至今坚固。其余旧塘。俱难经久。至于堵筑尖山。开挖引河。费用浩繁。成功难必。此督臣嵇曾筠所以专主建筑鱼鳞大石塘之议也。我皇上不惜百万帑金。以卫浙民田庐。今岁北岸海沙渐涨。南岸江溜渐通。可望成功。海宁城南石塘五百丈。现已完竣。密签长桩。平铺巨石。灌以米汁灰浆。扣以铁钉铁锔。后来工程。若始终如一。可保永远无虞。查向来保固之法。于塘外签桩铺石。层累而上。作为坡陀之形。名为坦水。此项工程。在今日有不得不修筑之势。窃计海塘与河工。形势迥不相侔。河工有应筑、应开、应浚、之不同。即有不得不筑、必不可筑之异。海塘之内。皆属守土寸金之地。一有冲决。民命攸关。且卤水一入。数年之内。必致颗粒无收。既议筑塘捍卫。自不容有两歧之议。此实在情形也。得旨。知道了。久而悉其情形。再久而识其作法。原不可以欲速者也。  

○广西巡抚杨超曾、疏参署布政司杨锡绂、按察使黄士杰、不能砥砺操守。才识亦属平庸。得旨。知道了。安民莫先于察吏。此系汝之要务也。但此二人者。尚未陛见。一经朕览。自可悉其人品梗概也。  

○河南按察使隋人鹏、疏报查拏私铸钱文、私造赌具、案件。得旨。览。一切刑名案件。务须依限速结。以免无辜拖累之苦。然又不可疎忽。致有失出失入之咎也。  

○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摺请圣安。得旨。朕安。万里之遥。军营之要。特动驿站。祗为请安一摺之奏。想见王挂念朕躬之切。而未知朕心之以天下为重也。面见后自知之。卷之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六九 陳紀三·司马光
  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蔡东藩
  ●卷二十八。杂记二·梁章钜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珠江名花小传·缪艮
  一百三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江浙盗案摺·佚名
  七一一 寄谕山东巡抚国泰办理刘遴等修葺宗谱事·佚名
  八八 炭画与黄蔷薇·周作人
  王昙首传·李延寿
  韩元善传·宋濂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佚名
  卷五十二·黄训
  日、满、华共同宣言·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五三·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孟德耀举案齐眉·臧懋循

    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元)无名氏撰●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梁伯鸾甘贫守志 正名 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一折〔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

  • 卷381 ·佚名

    王令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何处难忘酒,穷才世不知。 出门无直道,开口碍当时。 白发无端速,青山不忍期。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忧思。 王令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何处难忘酒,亡君复旧游。 黍离经故国,麦秀

  • 载记第六 石季龙上·房玄龄

    石季龙,勒之从子也,名犯太祖庙讳,故称字焉。祖曰[C111]邪,父曰寇觅。勒父硃幼而子季龙,故或称勒弟焉。年六七岁,有善相者曰:“此儿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永兴中,与勒相失。后刘琨送勒母王及季龙于葛陂,时年十七矣。性残忍,好驰

  • 云蕉馆纪谈·佚名

    陈友谅初以江州为都,自称汉王,迎伪主徐寿辉以居。明年弑寿辉,遂僭大号,时至正庚子也。后又都武昌。友谅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珍宝,伪将征伐必使之遍求奇宝。故善承意者,甚至发冢行劫。友谅爱姬苕华夫人善月琴,友谅出师必

  • 名山藏卷之六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永乐臣一)◆臣林记(永乐臣一)张玉朱能王真丘福姚广孝金忠杨荣金幼孜胡广解缙张玉朱能王真丘福姚广孝金忠○张玉张玉字世美仕元枢密知院元亡从遁沙漠久之自抜归高帝以裨较从征捕鱼海子喇哈有功授济南卫

  • 路史卷十八·罗泌

    后纪九疏仡纪高辛氏帝喾,高辛氏,姬姓,曰喾,一曰逡。喾之字曰亡斤,黄帝氏之子玄枵之后也。父侨极,取阵丰氏曰 ,履大迹而?生喾。方喾之生,握 莫觉,生而神异,自言其名,遂以名。方頥 覭,珠庭仳齿,戴干。厥德神灵,厥行祗肃,年十有五而佐高

  • 卷之一千三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武灵王平昼闲居·佚名

    【提要】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赵国改穿胡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作为君主,为了拓展疆土、富国强兵,他力排众议、勇于革新、不为旧制和保守势力所束缚,对国家民众的服饰和思维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他具备了

  • 目录·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目录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卷一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卷二敦睦谕羣臣求言纳諌任官卷三考绩选举诫饬臣下卷四理财恤民赈济

  • 论荣 第四·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二〕,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阨穷之谓也〔三〕,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一〕○铎按:此篇首明君子小人之辨,继论寡

  • 卷十三·佚名

    (二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长者,请佛及僧施设大会。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至彼大长者家。时彼尊者婆耆奢。于僧直次守于僧房。当于尔时有多女人诣彼僧坊。时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者,时婆耆奢见斯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五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根品之四为不如此耶。是因于他生有分皆是无常。由此言此无为法唯不遮为能故立为因。此义已拨。于余经中说所缘境不说不能遮为因。于经中无为法因义不成。

  • 治平铁壁机禅师年谱·铁壁慧机

    庆忠机和尚年谱序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则诞生何年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则行道何岁末后曰吾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则娑罗灭度何所缵述哉虽然若无阿难之结集不惟三藏十二部无传周昭之纪九龙之浴十九逾城六年证果始从鹿野苑终

  • 全宋文·严可均

    《全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4卷,是一部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宋文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图绘宝鉴·夏文彦

    中国画史论著作。元代夏文彦撰。五卷。完成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次年刊行。主要版本有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刻本、明正德十四年(1519)苗增刻本、崇祯《津逮秘书》本、康熙三年(1664)刻本、《四库全书》本、《丛书

  • 沈阳日记·宣若海

    清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二年(1645)朝鲜国王子李 、李淏入质于清沈阳馆所期间,其侍讲院宰臣、讲官所记的日录,誊录为正、副本各一部。记日常生活细事,并随从清太宗皇太极征战松山、杏山及多尔衮破山海关进北京城等役中见

  • 坚意经·佚名

    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