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65.马邑诱敌战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聂壹故意逃到匈奴,跟军臣单于说:“我有办法混进马邑,杀死那里的官吏,这样可以稳稳当当拿下马邑。”

军臣单于听了很高兴,但是到底有点怀疑,先派几个心腹跟聂壹一起到马邑去,只等聂壹真的把官吏杀了,再发兵进去。

聂壹回到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办法,杀了几个已经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们的头挂在城头上,骗匈奴使者去看,说这就是马邑县官的脑袋。

匈奴使者见了人头,信以为真,立刻回去报告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亲自带领十万骑兵去接管马邑,到了离马邑大约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地方(今山西左云县),只见草原上放着许多牲口,却没放牲口的人。军臣单于一边走,一边犯了疑。这时候,他见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瞭望敌人,传递消息用的),就决心打下这座亭堡,问个明白。

他们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里的亭尉。军臣单于威胁他说:“你把情况老实告诉我!要是说半句谎话,我马上把你的头砍了。”

那亭尉吓得要命,就把汉兵布置的埋伏全都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一听,大吃一惊,赶快命令全军撤退。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气说:“幸亏我抓到亭尉。真是好险哪。”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得上?只好空手回来。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但是,打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猜你喜欢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蔡东藩
  ●卷四·王栐
  第一章 缘起·陈寅恪
  卷一百六十三·杨士奇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九·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东溟文集姚莹·与倪兵备论捕盗书·丁曰健
  吕光传·房玄龄
  崔知温传·刘昫
  陈九畴传·张廷玉
  卷一百九·阿桂
  卷十七·允禄
  卷四十五·佚名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陆鸿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王昶

    黄氏一首 叶小纨一首 顾道善一首 刘碧一首 沈宪英一首谢季兰一首 端淑卿一首 项兰贞一首 陈氏一首 顾文婉三首商景兰一首 张引元一首 袁彤芳一首 李玉照一首 王朗一首王凤娴二首 叶纨纨二首 吴山一首 

  • 古诗镜卷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古诗镜卷一明 陆时雍 编汉第一乐府古辞【诗□而约铙歌屈而壮乐府广而肆潦倒譶????纵横排荡快所欲言乃已 诗言情乐府极备景色】箜篌引【一曰公无渡河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

  • 卷七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江东集钞题张以道上舍寒緑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罛?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

  • 卷三百五十二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甲午盡其日   三月甲午朔,執政詣內東門,入問候。皇太后垂簾,皇太子立簾外。皇太后諭珪等:「皇子精俊好學,已誦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好學書。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二卷祈福。」因出所寫經示珪等,書字

  • 謝靈運晉書·汤球

      武帝   咸熙二年請禪位。表曰。夫唐虞內禪。無兵戈之事。故曰文德。漢晉外禪。有翦伐之事。故曰順名。以名而言。安得不僭稱以為禪代邪。文選干寶武帝革命論注。   武帝時禁絹扇。書鈔一百三十四。   謝靈

  • 卷六十一·宋·蒋一葵

    【陆游】 〔字务观,母梦秦少游而生,故名其字而字其名。当时称曰“书监”。韩平原尝招致之,所作《南园阅古泉》二记,时虽称颂,而有规劝之意。故平原败,犹得免祸。〕 陆务观恃酒颓放,因自号放翁,作词云:“

  • 卷之七十三·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五月。庚戌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寅。皆如之。内注  ○谕内阁。御史邓庆麟奏、晋豫赈款维艰。请变通外补班次。鼓励捐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二·李衷纯

    创守论宽严论上宽严论下奢俭论上奢俭论下封建论上封建论下封建年号称正论宗藩论上宗藩论下都论○创守论得天下、与守天下之道异、而世未有能两全之者、两全之者、唐虞夏及我 明是也、商武王、周武王、汉高祖、唐高祖

  • 卷六·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六宋 黄震 撰南朝宋武帝 刘氏讳裕初为刘牢之参军击孙恩以功守下邳既而灭桓元复晋室克谯纵【蜀】枭卢循【番禺】灭燕【慕容超】伐秦【姚】所句无前中原震动三秦父老垂泣以请称舍此欲何之 

  • 第八节交代·佚名

    第一契约书今般,拙公司所有被各债务者滞欠银项,及来往交涉关系事件如左,商托贵殿代理设法,所议契约各件列左:一、议:海兴公司被各债务者滞欠银项,如经拙者商托贵殿代理追讨或和解等事,不论大小事件,若亦得成效,报酬金每百元即以

  • 榕村语録卷二十六·李光地

    理气大极天之性帝天之心先有理而后有气有明一代虽极纯儒亦不明此理蔡虚斋谓天地间二气滚作一团其不乱处即是理罗整庵谓理即气之转折处如春转到夏夏转到秋自古及今何尝有一毫差错此便是理某初读其书只觉得不帖然不知其

  • 七 儒教、佛教写道教·林语堂

    孔子是一位令人心悦诚服的人,他不讲哲学,不谈神,也不论死后之事。像苏格拉底,或者像美国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孔子只是一个聪明的、年长的、深刻的、非常机智的思想家。他只论日常的生活和如何生活。《论语》中有孔子的

  • 卷三十七·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七宋 林之奇 撰顾命        周书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衞侯

  •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弥勒称善者。以其集此六度大法为一分。此即菩萨藏也。断结者。断诸望见结使也。成道果大乘萨云然事也。阿难但云闻不云见者。岂可不见如来说法也。所以言见为非者。为将来四部故。不得言见也。设

  • 五灯严统目录卷上·费隐通容

    卷首 序文 凡例 附考序 较正衔氏卷一七佛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尸弃佛(第九百九十九尊)毗舍浮佛(第一千尊)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二尊)迦叶佛(第三尊)释迦牟尼佛(第四尊)西天祖师

  • 杨文敏集·杨荣

    二十五卷。明杨荣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

  •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佚名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上收有《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内诀》亦题“赤松子传”,但内容不相同。本诀盖为《九真中经》中另一部分。《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述饵丹砂法,与蘸祭诸法结合。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