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孟传传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后一定去谈话,李孟传严辞拒绝了他。李孟传为干办江东提刑司,改到浙东常平司任职。

李孟传的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丧期满后,调任江山县丞,他辞去这个官职,为监南岳庙、行在编估局,还没上任,又改为楚州司户参军,他自己乘车去上任。办完公事后,他就关起门来读《易》。郡守、部使者都不敢把他看待成下属的官吏,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野草淹没了很久,李孟传加以修整。他修复了陈公塘,使农田得到了灌溉。他担任象山县知县,知州认为他是属县中最有政绩的知县,就把他推荐给朝廷,从官也大多数联合起来推荐他,李孟传主管官告院,他与同僚一起上封事,请求到北宫,又给宰相写信。

李孟传升为将作监主簿。丞相赵汝愚刚掌权,正赶上严重的饥荒,李孟传被派去巡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储备的粮食,在巡视途中他被任命为太府丞。李孟传完成任务后,赵汝愚被罢去,朋党的议论兴起,而李孟传奉命巡视没有违背皇上旨意的地方,他当着皇上面说:“我曾经因为出使的事往返四千里,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都十分穷困,吃穿都很缺乏。国家的安危,是以老百姓为根本的,如今根本已空虚,形势已很明显,陛下应该时刻想着如何保住这个国家。”当时韩..胄逐走留正和赵汝愚,太府簿吴王寿和韩..胄是姻亲,就说台谏将要弹劾朱熹,李孟传气愤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士大夫将要争辩,即使遭到鼎镬这样的酷刑也不退避。”

李孟传兼任考功郎。他又趁机对皇上说“:国家长期培养人才,就像天地哺育植物一样,供给它们水分养料,等它们长成后就能够作为大厦的栋梁。现在士大夫都有苟且升官的心思,他们的政绩也不显著,才能还小时,而心思已经跑到担任台阁上了,国家不稍微加以扶持和整顿,将有很大的弊病。”李孟传又说:“武举和士兵比武时,专门取那些力气大的,这样在战场上难以做到一定取得胜利。唐代时取人的标准是:徒步射箭、弓弩以至骑马射箭,各以射中目标的多少为等级,应该采用这个标准实行。”韩..胄与李孟传有老交情,韩..胄曾向李孟传致意,李孟传辞谢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已经决心不做官了。”韩..胄羞愧地离去。李孟传请求到地方任职,他被任命为江州知州,他在任时江州的诉讼官司没有了。韩..胄对李孟传不满意。李孟传请求辞官,他又为处州知州。

李孟传升为广西提点刑狱,改为江东提举常平,调到福建任职。皇上下诏让李孟传回到京城去奏对,他首先议论说,用人应该先看是否有气节然后再看是否有才能,应该招用忠直的人以便扶持公正的议论。旧友中有在政府任职的,屈己来问候他特别殷勤,李孟传知道他的用意,就辞谢说:“我长期不去朝廷,能得到一个好名声,就是幸福了。”说完这些话后李孟传立即出关。李孟传来到闽,闽地发生大饥荒,他就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劝人们互相帮助,灾民没有流落饿死的。韩..胄被杀,李孟传又升为提点刑狱,调到江东任职,他又推辞。丞相史弥远,是他的亲戚,人们认为这正是李孟传被提拔任用的时机,但李孟传交回提点刑狱的官印,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回到家中。李孟传再次担任管理宫观的闲职,朝廷又以仓部郎召用他,他又推辞。

李孟传升为浙东提点刑狱,没几个月,他又请求辞官,再次上奏章,他被加官为直秘阁,调到江东任职,他没上任。而去主管明道宫。李孟传进升为直宝谟阁,他退休,去世,终年八十四岁。李孟传常告诫自己的子孙说“:立身不如与世无争,涵养自己不如自己保护自己。遵守法度则福到,追求爵禄则辱来。”他有《盘溪集》、《宏词类稿》、《左氏说》、《读史》、《杂志》、《记善》、《记异》等书在世间流行。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脱脱
  卷二百五 治平二年(乙巳,1065)·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李心传
  ●附录·王致远
  第一百十七回 吴司令计败段芝贵 王督军诱执吴光新·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五·乾隆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卷之五十·佚名
  卷之九十七·祁韵士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一·来保
  焦度传·萧子显
  选举二四·徐松
  卷六十九·徐天麟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教授埙(水云村稿)·顾嗣立

    埙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人。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佑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当路交荐,署昭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教授,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延佑六年卒,年八十。所著有《经

  • 第二十三出 感愤·许自昌

    【驻马听】〔杂便服上〕远到郓城。敢置邮筒浮与沈。自家梁山泊小喽啰。奉晁寨主的命。送书与礼到宋公明处。说谢他前日恩德的。报书神鹊。酬印灵龟。一饭千金。寨主叫我在县前茶坊内寻宋公明。你看远远望见那茶坊了

  • 卷十三·徐世昌

    胡承诺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人。明举人。入国朝,隐居不仕。有《菊佳轩》、《檄游草》、《青玉轩》、《颐志堂》等集。郑州道中望周世宗陵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中权帷幄深,前

  • 卷二百五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西山先生诗集【三】真德秀夀外舅杨开国大中大夫汉千户子男一位周诸侯人生到此不易得况复寳带悬精镠虽然三者皆外物达人睨视如云浮天公最啬是眉夀七

  • 卷九十五·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五兵部主事陈焯编李 祁【字一初茶陵人元统元年进士应奉翰林文字历官江淛提举丁母忧解职隐居永新山中年七十余卒有云阳先生集】送非空晦之二上人归青原青原山气郁盘纡去郭连村十里余洗鉢水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三·汪楫

      崇禎四年閏十一月   ○崇禎四年閏十一月   四年辛未閏十一月庚子朔帝升殿   禮部右侍郎王應熊上言前月二十四日召對諸臣歷詢軍國重務最後諭六部以內臣之遣不過權宜葢因外廷無實心任事之臣若得文武恊力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杨士奇

    宣德三年十一月己酉朔行在钦天监进宣德四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朝鲜国王李祹遣陪臣李恪等奉笺及方物贺 皇太子千秋节○庚戌授皇妹庆都公主册命彭城卫指挥焦毅弟敬驸马都尉赐之诰命○辛亥赐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天顺元年三月甲子朔封代府昌化王第二子成釴为镇国将军赐诰命冠服○命国子监祭酒刘铉为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孙贤为左春坊左中允修撰刘珝为右春坊右中允编修牛纶为左赞善刑科左给事中司马恂为右赞善翰林院编修徐溥兼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刁雍传·魏收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高祖刁攸是西晋御史中丞。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

  • 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郑玄

    (陆曰:“?音闲。郑云:‘名《孔子?居》者,善其倦而不亵,犹使一子侍,为之说《诗》。着其氏,言可法也。退燕避人曰?居。’”)[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孔子?居》者,善其无倦而不亵,犹使一弟子侍,为之说《诗》。着其氏,言可法

  • 卷五·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五    宋 李樗黄櫄 撰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色角反】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雄雉于飞泄泄【移世反】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

  • 左传折诸卷二十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哀公楚子围蔡报柏举也经书楚子随侯许男围蔡史通驳之云许既灭矣君执家亡能重列诸侯举兵围国者哉其间行事必当有説经既不书传又阙载缺略如此寻绎难知杜注云经定六年

  • 心意品第十一·佚名

    昔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更心法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

  •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佚名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二千人俱。其名曰庄严菩萨。师子游戏菩萨。不动光菩萨。欢喜无垢光菩萨。日光焰菩萨

  • 见闻纪训·陈良谟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着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书记载的故事多挖掘因果

  • 祖庭事苑·睦庵善卿

    凡八卷。宋朝睦庵善卿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全书系就云门文偃、雪窦重显等师之语录,牒释其难解之语义,揭示其典据事缘,并匡正脱落之字句,凡有二千四百余项。卷首有法英之序文,其内载有述作本书之缘由。本书为古来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