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

(己未)十年清咸豐九年

春正月

1月1日

○壬申,詣孝正殿,行正朝祭晝茶禮。

1月3日

○甲戌,以李鼎信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4日

○乙亥,詣孝正殿行春享。

○次對于熙政堂。領議政金左根啓言:「在京才行人,令九卿及有司堂上,各薦二人。」從之。又啓言:「富寧、靑巖祠,特宣恩額。」從之。又啓言:「西北權管,以三十朔爲限。」從之。

○判府事金興根,上疏乞休致,賜批不許。

○以金炳喬爲漢城府判尹。

1月5日

○丙子,以趙然興爲江華府留守。

○大司諫李鼎信,疏請權敦仁嚴勘倖逭之罪,批曰:「其果然乎?爾言有欠忠厚之風。勿察職。」

1月6日

○丁丑,以徐戴淳爲平安道觀察使。

1月7日

○戊寅,敎曰:「近日聲討果是公憤乎?苟無其實,何以得此於梁楚也?不可以大官而曲恕之。判府事權敦仁。連山縣,中途付處。

○領議政金左根,陳疏辭職,賜批不許。

1月9日

○庚辰,以林永洙爲司憲府大司憲,李元會爲司諫院大司諫,金炳國爲判敦寧府事,李㘾爲議政府右參贊,南獻敎爲工曹判書,姜時永爲禮曹判書。

1月12日

○癸未,領議政金左根,再疏辭職,賜批許副。

○命領府事鄭元容,復拜相職。

○以金大根爲判義禁府事。

1月15日

○丙戌,詣孝正殿,行望祭晝茶禮。

1月16日

○丁亥,領議政鄭元容,陳疏辭職,賜批不許。

1月20日

○辛卯,領議政鄭元容再疏辭職,賜批不許。

○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上曰:「守令若知其不久其任,則豈有周察做治之心乎?非但迎送貽弊而已,久任責效,不可不定規堅守。此後則守令,幷以準瓜爲限,勿徑遞,如有不法無良者,則黜斥之,而有治效者則加任於準瓜之後,增品秩而褒之,則果何如耶?」領議政鄭元容曰:「殿下此敎,誠宗國生民之福也。」上曰:「何獨守令爲然?如藩、留、閫帥、等職,在守令之上者,亦爲久任,然後必有治效矣。」元容曰:「聖敎誠然矣。」

1月24日

○乙未,三道儒生李鍾發等,疏請故相臣忠獻公、金昌集,文忠、公閔鎭遠,竹溪祠賜額,批曰:「此院之尙未賜額,實爲欠典。今於儒章,益見公議之攸在。所請依施,爾等退修學業。」

1月25日

○丙申,召對。

1月26日

○丁酉,召對。

1月27日

○戊戌,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益豐府院君、耆社老人、宗親、儀賓、産室廳三提調于大造殿,元子宮百日也。

○敎曰:「今此慶會,不宜有一人向隅之歎。年前華城應製居首人韓龍敎,特付增廣殿試。至若李泰翼向來處分,所以懲士習也。第念廣慶覃施,不必異同,亦爲復科。」

○御春塘臺,行人日製,賦幼學李道南、鄭己龍,幷直赴殿試。

1月29日

○庚子,以洪鍾應爲判義禁府事。

二月

2月1日

○壬寅,詣孝正殿,行朔祭晝茶禮。

2月2日

○癸卯,行春到記于仁政殿,講幼學趙性鶴,賦幼學金允濟,幷直赴殿試。

2月3日

○甲辰,以廉宗秀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2月9日

○庚戌,敎曰:「忠武公金應河深河之役,卓節嵬烈,炳然有不可泯者今於舊甲之回,冞切曠感之懷。其立殣日,遣禮官致祭於祠版。」

2月11日

○壬子,詣孝正殿,行告動駕祭。

2月13日

○甲寅,詣仁陵山陵,行酌獻禮。

2月14日

○乙卯,詣山陵,行朝上食,還宮。

○以申命淳爲右邊捕盜大將。

2月15日

○丙辰,詣孝正殿,行晝茶禮。

○以李九翼爲奎章閣直閣。

○以李濟道爲左邊捕盜大將。

2月18日

○己未,以李元夏爲左邊捕盜大將。

2月19日

○庚申,命奉胎禮房旨金益文,加資。

○以洪在喆爲漢城府判尹。

○設增廣監試覆試,命七十以上試券收聚後,特付原榜之下。

2月23日

○甲子,以徐有薰爲判義禁府事。

○增廣監試一二所進榜目,一所幼學李在善,二所幼學鄭龍鉉居首。

2月25日

○丙寅,藥院入診于熙政堂。上曰:「今番科事,聞行公道,士論洽然云乎?」領議政鄭元容曰:「士論咸悅矣。向日科御考取二直赴之時,聞衛士輩,皆歡動欣告云。人心之好公道,蓋如此矣。」上曰:「此是百日之設,人製之科也。予果考取,而聞頗慰悅云矣。」上曰:「近日八路倒懸之勢,誠岌岌乎殆哉。予雖深居九重,某伯某倅之孰廉孰貪,誰白誰黑,不無多少入聞。而今不一一摘發者,欲令大小臣隣,俾開自新之路。而差代黜陟之際,予當有明示好惡之道矣。大臣亦以予心爲心,拯我民於塗炭之中,是所深望於大臣也。」又敎曰:「予於筵中,有所諭於大僚矣。民惟邦本,本不固而能爲邦者,予未之聞也。惟我八域生靈,卽祖宗朝赤子也。無告顚連,溝壑在前,是誰之責?饒居之戶,剝割太甚,至窮之民,賦役徧重,在在荷擔,若不保朝夕。言念及此,寢食靡甘。夫廟堂,方伯之網,方伯,守令之網,大小沁泄,不思所以懲創,則顧予否德,澟乎兆民之上,誰與共天職子庶民乎?階前萬里,無遠不燭,予雖不及古昔哲王,八路方伯守令之臧否淸濁,自有這這入聞者,書諸寢壁,常目在之。凡有犯科者,焉敢誣也?固當一一摘發,律以當律。而姑以令申之義,玆以別飭廟堂,紏飭方伯,方伯按廉守宰,其不能事事者,及怙終不悛者,不待考績之政,可罷者罷之,可罪者罪之,使斯安其業樂其生,卽目下急先務也。如是飭諭之後,若或不信朝令,竟無對揚之效,則今日朝廷,亦有臣分乎?廟堂以此傳敎,行會於八路四都道守臣。」

○以尹正求爲成均館大司成。

2月26日

○丁卯,以洪說謨爲判義禁府事。

三月

3月1日

○辛未,以金大根爲禮曹判書,兪章煥爲刑曹判書,洪說謨爲工曹判書。

3月2日

○壬申,召見安胎使金炳喬。

○命安胎使金炳喬,本道觀察鄭始容,竝加資。

○以金基纉爲吏曹參議。

○以前牧使金在敬爲刑曹參議,中批也。

3月3日

○癸酉,詣孝正殿,行晝茶禮。

○行三日製于泮宮,賦幼學趙秉鈺、朴齊寬,幷直赴殿試。

3月4日

○甲戌,詣孝正殿,行寒食祭晝茶禮。

○召見入格儒生。

○敎曰:「今番生進中,年八十以上人,令該曹,五衛將加設單付。」

3月5日

○乙亥,敎曰:「方伯守令貪鄙之最甚者,書諸寢壁,已有所下敎矣。深居九重,猶有聽聞之可駭,則廷臣必無不知之理。雖以臺閣言之,宜有風傳之入聞者,一向緘默,無一紏擧,如是而將何爲國乎?行公諸臺,竝罷職。」

○以鄭㝡朝爲司憲府大司憲,韓兢人爲司諫院大司諫。

3月6日

○丙子,命黃海兵使柳光魯,忠淸兵使廉宗秀相換。

○執義丁載榮,疏論前平安監司金箕晩。慶尙監司沈敬澤,全羅監司趙徽林,前統制使柳相鼎,前慶尙右兵使金鎰,南兵使李亨夏,安岳郡守朴文鉉,前定州牧使李鼎民,全羅道京試官成彛鎬,北評事韓鎭棨,批曰:「果如是也,民何以聊生,士何以赴擧乎?萬萬寒心,寧欲無言。苟能淸白自持,有所見孚,則此言奚爲而至也?所論諸人,竝姑施刊削之典。」

3月7日

○丁丑,敎曰:「當此寥寥之時,能言人所不言,甚庸嘉尙。執義丁載榮,大司諫除援。

3月8日

○戊寅,以趙然興爲全羅道觀察使。

○武一所罷場,諸試官幷罷職。

○敎曰:「武一所雖已罷場,此是慶科,則不可使諸擧子,至於落莫。三營將臣,以已捧之單,依原規矩,更爲試取。」

3月9日

○己卯,以尹行福爲江華府留守。

3月10日

○庚辰,增廣文科覆試,取幼學李應辰等三十三人。

○敎曰:「武一所,試官削職,竝分揀。」

3月13日

○癸未,御春塘臺,行增廣文科殿試,行武科殿試于訓錬院。文科取進士尹泰健等三十三人,武科取閑良朴永憲等二十八人。

○《璿源譜略》改張時,宗簿提調以下,施賞有差,監印正朴惇壽加資。

3月14日

○甲申,以徐憲淳爲漢城府判尹。

3月15日

○乙酉,詣孝正殿,行望祭晝茶禮。

3月17日

○丁亥,因咸鏡監司尹致秀,論啓罪北評事韓鎭棨。

3月18日

○戊子,以李

猜你喜欢
  卷四十·志第七·柯劭忞
  卷一四二 齊紀八·司马光
  卷四百六十八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卷二百六十一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法喜志卷三·夏树芳
  江西篇第四·王闿运
  卷之五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第三二六保结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日一二二○二--三·佚名
  一一八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准予会试折·佚名
  卷九十七上·班固
  后周纪四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司马光
  张文襄公选集三·张之洞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六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二古今体八十一首【丙子三】少岱少岱泰岱之右臂起伏蜿蜒数百里以少於岱因得名元方季方兄弟比平原旷望行半月罨目真教见山喜寻脉东瞻乃不穷堂堂霍霍依稀是或为乾辟或坤阖半倚天边半云里肤

  • 序歌·刘半农

    (用绍兴话)周作人半农哥呀半农哥,偌真唱得好山歌,一唱唱得十来首,偌格本事直头大。我是个弗出山格水手,同撑船人客差弗多。头脑好唱鹦哥调,我是只会听来弗会和。我弗想同带来扳子眼,也用弗着我来吹法螺。今朝轮到我做一篇小序

  •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礼五   ○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岁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如有故,以次官摄。

  • 卷二十六 穆宗·王夫之

      〖一〗  元和十四年,李师道授首,平卢平;其明年,王承宗死,承元归命,请别除帅,成德平;又明年,刘总尽纳其土地上马,送遣部将于京师,为僧以去,卢砻平;田弘正徙镇成德,张弘靖出帅卢龙,自肃、代以来,河北割据跋扈之风,消尽无余,唐于斯时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五·徐乾学

    元纪二十三【起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十二年秋七月庚辰徐夀辉将项普畧引兵自徽饶犯昱岭闗攻杭州城中仓猝无备参政樊执敬遽上马率众出中途与贼遇射死贼四人贼又逐之复射死三人已而贼来益

  • 卷之九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梁书》简介·姚思廉

    《梁书》唐·姚思廉 撰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

  • 元景山传·魏徵

    元景山,字王缶岳,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燮,魏国的安定王。 父亲元琰,魏国的宋安王。 元景山小时即有气度,才能过人。 北周闵帝时,他随大司马贺兰祥进攻吐谷浑,因功拜授为抚军将军。 此后几次跟随大军征讨,累次升迁到仪同三司,赐

  •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后梁纪五 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1]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1]秋季,七月,庚戌(初三),前蜀主王建任

  • 九年·佚名

    (丙子)九年大明萬曆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未,上在昌德宮。1月4日○戊戌,晋州牧使呈:正兵河世憲,其母寡居,淫奸奴子,醜聲傳播,欲掩其迹,與其妻娚河玄齡同謀,夜間殺母,遠近喧播。世憲、玄齡捉囚,請遣京官推鞫事。啓下刑曹。1月9日○

  • 四书因问卷三·吕柟

    明 吕柟 撰学而篇縠问学与时习奚说乎曰学言乎师诸人也习言乎绎诸己也师诸人则论世于古亲仁于今者皆具之矣绎诸己则内究于心外体诸身者皆具之矣于是有定静于是无愧怍独得于己难语乎人岂不说乎乐则如何曰一可以占我道

  • 广说品第二十四·佚名

    虽说百伽陀,句义不周正。不如解一句,闻乃得解脱。虽说百伽陀,不明有何益。不如解一义,闻乃得止息。虽解多伽陀,不行无所益。不如行一句,习行可得道。若人寿百岁,毁戒意不息。不如一日中,供养持戒人。若人寿百岁,懈怠劣精进。不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梦东禅师遗集·彻悟

    唤醒、了睿辑录彻悟大师行略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族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靡弗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悟幻质无常。发出世志。病已。至房山县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菩萨修行次位。第四云何次第得入净土门。一者入左字观本净妙行义。观自在王如来说妙观理趣净土门。就此门中说有二品。一者先演不思议法界圣道如来真如法

  • 水经·桑钦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范围内河川水系的专著。作者说法不一:《唐六典·工部·水部员外郎》注作汉桑钦撰。《隋书·经籍志》作晋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作郭璞撰。《新唐书·艺文志》则称此书为“桑钦水经

  • 初真十戒·佚名

    道教戒名。据《云笈七签》卷四十所载,初真十戒即:“第一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二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三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四戒者,不得败人成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林亿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