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

──十二月十三日──

沓:大师来仰光,极为欢迎!佛法无有我相,无国际的界限,我们同是佛的弟子。  师:承大德联合欢迎,在本人实不敢当!唯这次是代表中国佛教送舍利来,诸位迎接舍利,便可见佛教的一致,没有民族国界差别相。

沓:承大师带来舍利,我们非常的欢迎!大师在仰光的时候,当尽力协助以尽地主之谊。  师:本来预备拜访大刹诸长老,今先承过访,甚为感谢!

沓:晓得大师没有空暇,故特先为拜访。阿兰陀那长老年高,身体不康健,故未能来。至于迎接舍利塔,现大金塔保管委员会和审查委员会,正在筹商中。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德清
  俱舍论疏 第十六卷·法宝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希麟
  第四 义释品·佚名
  研究佛学之目的及方法·太虚
  卷第九·祖琇
  卷二百八十·佚名
  辩正论卷第七·法琳
  四分戒本〈曇無德出〉·欧阳竟无
  分灯录后序·朱时恩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九卷·宝亮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宗晓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佚名
  总论·纪荫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九 襍解【上】 丹书 大戴礼武王践祚三日召师尚父而问曰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不可得而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其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 南湖集巻二·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古诗集古今山林闲适诗以林泉啸咏名之夜窓涉尘编山林诗輙取悠然防世故正味若醇酒渠能道我言不必出吾口抄成长自随真为岁寒友偶成出门苦喧阗归舍喜清逸新篁解重箨尚帯溪粉湿投镊坐无语风来动书帙留客不

  • 卷上·刘餗

      述曰: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曹参择吏必于长者,惧其文害。观焉马周上事,与曹参异乎许高阳谓死命为不能,非言所也。释教推报应之

  •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二月。己丑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蒙员故杀多命。知州徇庇婪赃。请饬查办一摺据称热河署平泉州知州张继良、审理地方案件。婪索多赃代理承德府时。将劫杀吴姓之正凶陈国义等、得贿纵释蒙员穆

  • ◎全国水利局·费行简

    导淮计划,张季直提倡为最力。自第一流内阁倒幕,梁既授币制总裁,张遂授为水利总裁,设全国水利会于京师。其组织法直隶于大总统,设总裁副总裁各一人,视察佥事主事、技正技士、办事员各若干人,掌理全国水利,并沿岸垦辟事务。说者

  •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闽粤督辅发事诸臣列传何腾蛟章旷(傅作霖、周震、陈象明、余鲲起、萧■〈广,心代八〉周二南、王景熙、李兴玮等附)何忠烈公身历四朝,胸藏万甲,戎车载骤,宵枕旡安;于全楚疆场之计,可谓坚志如城。鞠躬尽瘁,实自

  • 一四六三 江西巡抚陈淮奏各属续收应毁书籍情形片·佚名

    一四六三 江西巡抚陈淮奏各属续收应毁书籍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臣陈淮跪奏: 再,查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历经前抚臣奏明解毁在案。兹乾隆五十七年分各属续收原禁应毁书十六种,计五十四本,俱发局员详查,由藩司

  • 卷五十三·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五十三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春秋灾异【凡因他事别见者不复更载】隐公元年八月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几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班固

    (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原文】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

  • 侯深传·李延寿

    侯深,神武尖山人。为人机警,颇有胆略。孝明帝末年,六镇因饥饿发生变乱,他跟随杜洛周向南进犯。后来与妻兄念贤一起背叛杜洛周,归顺..朱荣。他们在途中遇到强盗抢劫,只披了块褐色的布遮挡身子。..朱荣送给他衣服帽子,很优厚地

  • 崔仲方传·李延寿

    崔仲方字不齐。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

  • 韩公叔有齐魏·佚名

    【提要】 敢于自己作主,擅自割让国土给他国,作为大臣而言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然而干这事情的郑申巧于为自己辩解,既免去了灾祸,又得到了褒扬。 【原文】 韩公叔有齐、魏,而太子有楚、秦以争国。郑申为楚使于韩,矫以新城,阳

  • 卷二十四 舆服下·龙文彬

    ◎百官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礼部言:“各官,散官与见任,职事高下不同,服色不能无异。乞定其制,”诏省、部臣议。礼部复言:“唐制,服色皆以散官为准,元制,散官职事各从其高者。国初,服色依散官,与唐制同。”乃定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 洪武二十年九月戊寅朔,故元降将纳哈出及诸王哥列沙、国公观童及故官帖木儿不花等至京。纳哈出入见,上抚慰甚至,赐以一品服,封为海西侯。诰曰:“自古哲人明去就之机者,必仰观天道,俯察人事,

  • 盟會要第十·苏舆

      至意雖難喻,蓋聖人者貴除天下之患。貴除天下之患,故《春秋》重,而書天下之患遍矣。以為本於見天下之所以致患,其意欲以除天下之患,何謂哉?天下者無患,然後性可善;性可善,然後清廉之化流;清廉之化流,然後王道舉。禮樂興,其心在

  • 第4章 为政篇第二(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你要说的话先做后说,事情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①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②。”“何以故?”“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法成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