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一百二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奸臣二。

李仁任。

○李仁任星山君兆年之孙荫补典客寺丞累迁典法摠郞。 恭愍七年拜左副承宣。 八年红贼陷义州王命仁任为西京存抚使以备之贼平策功为二等。 十一年与诸将收复京都又策功为一等。 明年元将纳德兴君仁任为西北面都巡问使兼平壤尹调兵食德兴君屯辽东候骑屡到鸭绿江中外震惧国家虑边将或生变凡用兵方略皆从中遥授是以将帅自危莫敢专制颇失机会且士卒夏月赴征 冬未代粮饷又絶冻 顚 唯将吏官属人马稍强然轻兵渡江屡袭辽渖掠居民以邀官赏故未一交锋先自罢 王命都元帅庆复兴留守西北令安遇庆等诸将渡江击之仁任谓都元帅府鎭抚河乙沚曰: "我军饥寒日夜思归岂无异心!但畏法不敢耳。 近都巡察使李龟寿行至凤州军卒谋叛伏诛此一验也渡江之举可为寒心都元帅性多疑必不能断我欲假他事请元帅遣子 事于王子其图之!" 卽以龟寿军卒叛书授乙沚以遣曰: "子往上必引见第献此书愼勿他语! 上悟必命旋师。" 乙沚倍道驰诣京见王王览书果大惊不暇具文牒口喩复兴勿渡江。 乙沚还仁任曰: "师将渡江元帅若以无文牒为辞犹豫不决柰何我姑先见极陈利害然后子可入!" 乃见复兴从容语曰: "公曾牧尙州上官时民心何如解官时 " 复兴曰: "解官时民心不如初。" 仁任曰: "今日之事殆类此主上旧君德兴新主愚民但知安饱之为乐岂知邪正之所在!  我师暴露已久皆思归一朝渡江其变难测莫若* {敛}军还营固守鸭绿 贼渡江上策也。" 复兴悚然曰: "业已如此柰何且乙沚何时还乎国家必有处分。" 顷之乙沚入传王命复兴悦立召诸将还。

十四年拜三司右使转都佥议赞成事赐纯诚同德辅理功臣号进左侍中。 二十三年罢复为守侍中封广平府院君。 王见弑太后及复兴欲立宗亲复兴宣太后旨于仁任仁任贪立幼主谋窃国柄欲立辛禑议未决李寿山曰: "今日之计当在宗室。" 密直王安德永宁君瑜等希仁任意大言曰: "王以大君禑为后舍此何求!" 仁任率百官遂立禑。 或谓仁任曰: "自古国君见弑为宰相者先受其罪,

帝若闻先王之故兴师问罪公必不免莫若与元和亲。" 仁任然之及

帝使蔡斌等还仁任遣赞成事安师琦阳言饯行密谕金义中路杀斌等以灭口义遂杀斌奔北元由是人心疑惧未敢通使

朝廷。 辛禑元年典校令朴尙衷司艺郑道传等谓宰相曰: "宜速遣使告丧。" 仁任曰: "人皆畏惮谁可行者。" 尙衷等谓判宗簿事崔源曰: "王被弑而不告丧,

帝必疑之如或问罪一国皆受其祸宰相莫以为意卿能为社稷行乎 " 源曰: "社稷苟安何惜一死!" 尙衷等以告仁任不得已从之。

时有边报北元将以兵纳渖王暠孙脱脱不花仁任率百官诣孝思馆盟于太祖眞曰: "本国无赖之徒挟渖王之孙来寓北鄙窥 王位凡我同盟戮力固拒翊戴嗣王上报先王之德下保父母妻子有 此盟非惟国家明正其罪天地宗社山川之神必降阴诛。" 义从者来仁任师琦待之厚尙衷上* 言: "宰相不问金义杀使之罪而待其从者厚是师琦嗾义杀使其*迹已具乞明正其罪。" 会判事朴思敬自北元还白太后曰: "纳哈出谓臣言: '尔国宰相遣金义请云王薨无嗣愿奉渖王为主故帝封为尔主若前王有子朝廷必不遣渖王也。'" 太后召仁任曰: "予闻宰相遣金义如元久矣卿等独不知乎 " 遂下尙衷* 于都堂禑下师琦巡卫府师琦亡入人家追者急师琦知不免拔佩刀自刎仍斩之枭首于市。

仁任以为遣义如元者乃赞成康舜龙知密直赵希古同知密直成大庸等所为 流远地盖以舜龙等尝仕元朝故也。 仁任与宗亲耆老文武百官连名为书呈北元中书省曰: "本国自世祖皇帝龙兴之时我忠敬王首先朝觐钦蒙圣恩得比圣朝诸王驸马世袭之例授以王爵厘降公主忠烈王为驸马生忠宣王忠宣王生忠肃王皆袭王位自英宗皇帝时有江阳君滋子完泽秃渖王暠本国支派相别妄争王位蒙朝廷区别不能争夺先王伯颜帖木儿是忠肃王亲子袭位二十四年遗旨令亲男元子禑袭位谨遣判密直金 申达讣音前赴朝廷今来乃知完泽秃渖王孙脱脱不花实非厘降公主流派妄生异心欲要争袭甚违世祖皇帝定制乞赐禁约。" 旣而北元遣使来曰: "伯颜帖木儿王背我归

明故赦尔国弑王之罪。" 仁任与池奫欲迎之*二{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典仪副令郑道传三司判官权近上书都堂以为不可迎仁任复兴却其书不受令道传迎元使。 道传诣复兴第备陈利害辞颇不逊仁任复兴怒不视事乃流道传。

禑及太后再慰谕之仁任复兴乃出右献纳李詹左正言全伯英上* 曰: "守侍中李仁任阴与金义谋杀天使幸而获免此国人所以切齿痛心者也。 吴季南擅杀定辽卫之人张子温不以金义之杀使告定辽卫罪当推鞫仁任置而不问罪一也。 近赞成事池奫出鎭西北得金义书不以上达密附仁任及殿下累索然后乃闻托以不惑民听罪二也。 胡书之来池奫写其书削其言之要者以献殿下付其书仁任仁任不卽上闻罪三也。 与百官同盟以示专事殿下之意与胡通欲树功渖王以免他日之祸反复奸诈罪四也。 仁任奫唇齿煽变将然之祸不可测请诛仁任与奫又正季南子温之罪又遣使闻于天子。" 书上贬詹知春州事伯英知荣州事于是鹰扬军上护军禹仁烈亲从护军韩理阿仁任意上书以为: "谏官论宰相非细故也谏官是则宰相有罪宰相无罪则谏官非矣不可不辨。" 遂下詹伯英狱使莹奫等鞫之辞连尙衷田禄生莹杖鞫禄生尙衷甚惨仁任曰: "不* {须}杀此辈。" 乃流之皆道死杖詹伯英及方旬闵中行朴尙眞流之又以九容崇仁郑梦周林孝先廉廷秀廉兴邦朴形郑思道李成林尹虎崔乙义赵文信等谋害己 流之。

时仁任奫坚味提调政房 权植党举国 附铨注之际视人贿赂多少伺候勤怠以为升黜官或不足则添设无限或累旬不下批以待货贿之来一日除官宰枢至五十九台* {谏}将帅守令皆其亲旧至于市井工匠无不 缘除拜时人谓之烟户政其论赏鸿山战功不从军得官者甚众。 三年以京城滨海畏倭寇欲迁都内地议可否崔莹以为不可迁陈征师固守之策仁任曰: "今赤地千里农夫辍耕望云霓而又征师使失农业非为国之谋也。" 后仁任坐都堂议迁都曰: "今倭谋寇京都忠州去海远四方道路适均宜预迁太祖眞于忠州以松都为防戍之地。" 禑录仁任复兴功敎曰: "卿以功臣之后在先王时赤心素节历仕中外丙申己亥辛丑壬寅癸卯年*闲社稷倾危之际奋不顾身克着功绩 先王奄 之初悉捕凶徒以正典刑 予幼 不坠祖宗之緖再安社稷以 于今带砺难忘若不旌异何以励后! 今赐田各二百结奴婢各十五口虽有过愆犯不至十悉皆原宥卿等其益懋乃心匡救不逮与国咸休!" 南原府使卢成达日与倡妓纵飮不恤民事及倭寇南原成达火其仓盗米百三十石纸二百卷宪司请治其罪成达逃仁任曲法庇之竟不罪。

有裴中伦者遗仁任妾奴婢五口拜典客寺丞与判事金允坚争奴婢允坚亦以奴婢十口遗仁任二人皆附仁任讼都官允坚得之仁任右中伦召骂都官吏还取其案允坚更讼之知典法李释之曰: "汝可讼于侍中。" 时凡争讼者必先以田民金帛遗仁任然后得理台谏弹劾法司断决亦皆先阴 之。 六年文牒录事王裨马弱仁任与之骏马。 七年因倭寇漕路不通宰相之俸不过数斛仁任不受曰: "以予之禄颁诸尉正!" 仁任纵肆贪 瘠公肥私致禄俸不给顾行小惠以钓虚名时人讥之旣而辞职不允。

八年判书云观事张补之副正吴思忠等上书言: "道诜密记有三京巡御之说今变怪屡现野兽入城群乌飞集宫中井沸鱼鬪请移都避灾。" 禑下其书于都堂仁任执不可曰: "今勍敌在境 我虚实不可徙深地示弱 又年饥仓  竭而使行者 粮居者失所其可乎且乘舆所至供亿甚繁迁都之举徒取民怨非久安之计也。" 事遂寝。 庆尙道都巡问使南秩不能御倭宪司劾之仁任与秩善止令安置宜宁。 禑荒* {淫}游戱无度一日至仁任第适不在乃还仁任闻之献良马自后禑常至其第。 禑初稍志于学仁任奫坚味不喜儒竞以鹰犬导之。 仁任辞职不允授领门下府事寻领三司事禑迁都汉阳仁任及禑舅李琳坚味廉兴邦都吉敷李存性崔濂等扈从各遣 从所在成群夺民田庐无有纪极。 吉敷以仁任姻亲拜代言诸司章* 不能口读骤升五宰党于仁任坚味兴邦久执政柄受人贿赂用舍顚倒。

九年有人书于吉敷门曰: "池佛陪为大司宪边伐介为掌令。" 二人本系庸贱生长市井奸贪* {谄}谲未尝齿于缙绅故书以讽之。 十年仁任献其婢凤加伊于禑禑宠爱之屡宿其第仁任避居别墅禑称仁任为父妻朴氏为母仁任待禑如畜壻。 国无旬日之储而田园奴婢遍中外将相皆出其门争 之夺人田民不恤国事时人目之曰: "提调奴婢" 禑尝恶坚味贪 屡讽其子* 坚味托疾乞退仁任亦乞退以观禑志禑不允仍以仁任领三司事又领重房。 司宪开城府事副令张演妻典工判书金克恭季女也与护军金璋私演执璋告宪司妻逃入仁任家仁任令宪司勿问。 十二年代坚味为侍中明年以老病辞。

十四年诛林廉安置仁任于京山府窜其弟前评理仁敏于 林配烽卒杖流 子大护军  女壻知申事权执经侄右代言稷姻族签书密直河仑李崇仁密直副使朴可兴诛从孙三司右使存性。 存性初 仁任所为后颇悔其尹西京治为第一民追慕之。 初仁任逢迎恭愍赞成影殿之役及王薨无嗣援立辛禑一国威福在其掌握欲多树亲党务以柔 悦人门客满庭各自以为待己尤厚诬陷忠良杀戮无辜时人比之李猫。 林廉之诛仁任将有所言诣莹第莹辞不见然莹德仁任右己白禑曰: "仁任决谋事大鎭定国家功可掩过。" 遂幷其子弟皆宥之国人叹曰: "林廉之党渠魁漏网。" 又曰: "正直崔公私活老贼。" 辛昌立左侍中曹敏修白昌召仁任时仁任已死矣。 国人初闻被召恐其复乱国政开田民攘夺之门寻闻其死皆喜跃曰: "人不能诛天乃 之。" 昌赐敎曰: "终始哀荣君无憾矣左右辅弼予何望焉 " 人皆笑之。 敏修请礼葬遣使吊 赠谥典仪官难之皆谢病不出副令孔俯慨然曰: "吾而不谥广平谁敢为之 " 独至典仪议谥曰荒缪崇仁河仑姜淮伯等折辱之俯以 谐对其后台谏* 论仁任罪亦自俯发之。

右司议大夫尹绍宗与同列上* 曰: "窃见李仁任以柔媚之资挟其诈慝 缘父兄事我玄陵窃位宰相。 影殿之役中外  侍中柳濯请候农隙 旨见罢而仁任遂代其位当国秉政迎合面谀竭民财力毒 三韩卒致甲寅之祸是仁任实知民怨而反逢长之也。 上王幼 嗣位仁任专制国柄乃谋一身百年之富贵不顾三韩万世之社稷杀忠勋而窜大臣罢书筵而进顽童蔽上聪明导上声色娱上游 使上王不暇亲政宦官宫妾饔夫内竖爵禄以悦之馈遗以结之使为耳目日夜称誉于上甘言小惠愚弄国人皆得 心以林坚味廉兴邦为腹心雄唱雌和。 货官市狱门如沸汤苞 附托者为贤才节行廉耻者为不肖锺鼎出于一笑刀锯起于一嚬两府百司藩鎭守令咸出其门言官要职列其私亲溪壑之欲不知纪极田园遍于诸道金帛充于列屋。 富家之翁 以封君姻亚乳臭工商贱隶坐耗天禄宿卫之臣百战之士未食斗粟。 于是一国之人以奔竞为德行贿赂为功状群寮旷职知有私门不知有王室矣。 四境多虞军旅方殷而仁任不以为念败军之将纳贿则不问破贼之帅非赂则不赏。 境内丁壮咸托凶党免于戎行戍兵羸弱倭奴横行前无结草滨海沃野五六千里暴骨荒墟而内地州郡荡为战场八道肃然者由仁任之坏军政也。 长养林廉群凶之党夺人土田夺人奴婢贼害无告残虐生灵恶声达于上国而仁任自疑不敢入朝其金银马布之贡轻薄谲诈之责铁岭立卫之议实仁任召之也。 卢氏宫妾也崔氏院婢也探旨封妃以配正宫倚其内助以固其权犹虑其计之未周也乃纳家婢戴为小君俯伏称臣灭我列圣五百年正家之法败我东方数千载秉礼之俗污秽王室羞辱祖宗播丑天下天子以为三韩无人。 开国以来其奸其罪未有伦比林廉之恶皆仁任所 酿也群凶旣族而仁任乃保其首领以死但削其爵而其家得全是劝来世之奸贼也天子岂不以臣等为党恶而不能闻于殿下以正其罪耶! 其为中兴更化之累莫大焉。 愿殿下奋干刚之明断数仁任之罪斩棺 宅以解天地祖宗之怒以快臣 亿兆之愤其家舍奴婢财物一皆籍没其子孙远窜禁锢使国人晓然知奸贼误国之罪虽其身已死不得逃于天诛则为恶者惧为善者劝人心正而国祚长矣。 林廉之族诛诚社稷之福也今殿下悯其罪及无罪还其家产诚天地生物之心也然其支党假群凶之威福病国毒民所畜聚者岂在无辜之列乎不问有罪无罪一切还之岂不有戾于圣王惩恶劝善之政乎岂不有戾于天道福善祸* {淫}之理乎愿命宪司坚味以下诸奸 不还一钱外其支党奴婢家财明 其罪之轻重虽在还给之限止给其祖先相传文卷明白者其它横得者一切不许还给以充杂贡!" * 上命禁锢子孙。

明年绍宗又与同舍许应闵开等* 论仁任适绍宗病应等寝不上及绍宗迁大司成昌乃许*(){葬}*()任{仁任}其壻姜筮往京山府葬之绍宗赴书筵以* 进昌命权近读之* 曰: "臣等前日论仁任罪恶请斩棺 宅而殿下记其人所不知饷军出奇制胜援立事大之功而宥其三韩所知残民贼君误国滔天之罪诚国人之所失望为恶者之所喜幸为善者之所沮丧。 一代人心之所以不正而臣等所以为殿下惧开万世祸乱之原于中兴之初政也夫以四百余年圣继神承之国家至我玄陵仁俭勤政历年之所积畜者果如亡秦兵火之余关中之 竭而仁任有萧何给军食之功乎以我玄陵之明得人之多曾谓仁任得专良平淮阴出奇制胜之功哉丙申己亥辛丑癸卯之难庙堂 幄则有洪彦博诸公干城折冲则有李承庆安佑李芳实,金得培崔莹诸将相功名卓卓在百姓耳目而今也谓仁任一身兼三杰之功者臣等所未知也三韩之人无智愚皆指仁任为林廉群贼之魁而犬豕之矣骂 之矣而不知仁任有尺寸之功。 假令仁任虽小有劳果足以掩其当国十四年卖官而靑紫如泥 狱而奸 得志毁军政而州郡为墟铸群凶而 丧邦本之罪乎

大明龙兴续中原之正统玄陵先天下而奉正朔将请衣冠而变胡服下令国中禁人剃头升遐不日仁任以侍中剃玄陵所长之发于是国人知仁任有无君之心无事大之志矣。 上王无他兄弟明德太后以五朝三韩之母太任太 之圣拥立上王于膝下谓仁任有援立之功臣等所未知也。 玄陵之薨上王之嗣王人之不返三者皆国之大事也宜每事各遣一使 奏而仁任乃迟回经涉数月方遣一介微臣崔源以行遂启天子疑我之心被我以不道大恶之名可谓能尽事大之礼乎仁任当国逆天子征执政之命不肯入朝凡遣使臣辄见拘囚推鞫窜逐上下阻隔人情疑惧讹言屡兴国几于亡能尽事大之礼者固如是乎夫治国莫先于正人心人心旣正则敎易入而令易行奸不生而乱不作仁任当国徇私情而害公义穷人欲而灭天理生有罪而杀无辜赏无功而诛有功贵贪黑而贱淸白好奸回而恶正直进小人而退君子溺人心于污浊三韩之人以礼义廉耻为贫贱祸败之槛穽而惟恐或陷于其中民焦虐焰国几顚覆尙赖天地之相祖宗之灵启我上王廓淸群凶再安社稷人心一正。 然臣莹不知春秋讨贼之大法上戾天心下违人望释首恶而不诛于是国人见贼魁之得全则又飜然而改其心曰: '彼林廉之败者奸之未熟耳奸之熟则人不得而罪也天不得而祸也为恶诚无害也。' 夫人之情谁不乐富贵哉谁不厌贫贱哉若不忠不义穷凶极恶而得保富贵以遗其子孙而无后灾则谁复有为忠为义以遗其贫贱于子孙哉今殿下私贼魁而全其家则三韩之人父勉其子妻劝其夫使学贼魁之深奸 忠 义惑世诬民人人皆欲卖殿下之社稷而求富贵矣。 仁任之逆命不朝与崔莹攻辽之计其罪一也若原其情则莹之攻辽不忍坐视祖宗封疆之削也仁任不朝只为苟安待死之谋耳莹之淸白将相三十余年不取民之一毫续癸卯已絶之国统扶升天几覆之社稷扫群凶于戊辰拯亿兆于汤火一攻辽之谬举殿下旣断以大义而不敢私矣至于仁任败国逆命之罪乃何必欲保全以劝万世之不忠不义乎愿殿下一依前* 所言下宪司施行以惩为恶以正人心。" 恭让卽位谏官吴思忠等又上* 请斩棺 宅籍没家产于是命 其宅。

林坚味。

○林坚味平泽人父彦修以坚味故暴贵封平城府院君。 坚味恭愍朝属*于达赤以劳补中郞将王避红贼南幸坚味从之至庆安驿坚味言于宰枢曰: "贼已入京都临津以北非我有也请征诸道兵讨之!" 宰枢不应坚味涕泣白王王曰: "其如仓卒何!" 贼平策扈从功为一等累迁密直副使。 辛禑时知门下省事转评理。 禑始选置内宰枢掌出纳于是坚味及洪永通曹敏修为之常在禁中事无大小皆先关白然后行。 坚味舅评理致仕公永张死葬具皆官府所 。 禑尝使人召坚味辞以疾再召乃至其骄蹇如此。 进守门下侍中与都吉敷禹玄宝李存性提调政房故事侍中掌铨选坚味 权自恣永通敏修虽为侍中不得与焉。 坚味姻族成守恒知平州剥民营私无所不至秩满还家累重属路又为铁原府使又李祥原者以坚味子* 为养子得拜枢密。

禑恶坚味贪 屡讽* 坚味托疾乞退许之封平原府院君遣知申事廉廷秀赐宫 慰之寻复为侍中又与李成林等提调实录编修。 辽东都司遣百户程与来问北靑州万户金得卿击杀官军之故禑待与极厚坚味成林皆设宴私第厚慰之赠细布遂执得卿归于京师将行都堂谕之曰: "北靑州之事汝任其咎勿以累国!" 得卿曰: "我但奉行都堂牒耳上国有问岂敢终讳 " 坚味忧惧无以为计密直提学河仑密谓曰: "事贵从权当今倭寇充斥岂无遇贼而死者乎 " 坚味大喜得卿行至铁州中夜盗杀之以遇倭闻于

帝彦修卒及葬歇柩奠至二十余所成林玄宝廉兴邦李仁敏等请谥曰忠贞。 禑起复坚味为门下侍中遣知门下事安沼赐衣一袭坚味诣阙谢禑曰: "今以国事委卿懋哉!" 又赐鞍马衣服。 禑调马花园谓左右曰: "将水精木公文来予将制此马。" 又戱谓* 曰: "尔父好用水精木公文 " 时坚味仁任兴邦纵其恶奴有良田者率以水精木杖而夺之其主虽有公家文*券莫敢与辨时人谓之: "水精木公文。" 禑闻而恶之故每言及之寻领三司事。

兴邦家奴李光夺前密直副使赵 白州之田 乞哀于兴邦兴邦归其田光复夺其田凌辱  诣光哀请光傲 益纵虐 不胜愤以数十骑围而斩之火其家欲白兴邦驰入京。 兴邦闻斩光大怒诬 谋叛令巡军执 母妻遣四百余骑至白州捕 骑至碧澜渡州人云: " 率五骑已驰入京。" 兴邦等劝禑下令购捕甚急交州道元帅郑子乔使其壻中郞将安承庆捕 于孝思观松冈系巡军。 兴邦时为上万户吉敷为副万户与坚味女壻都万户王福海及副万户李光甫委官尹珍姜淮伯台谏典法噪声 曰: "六七贪 宰相纵奴四方夺人田民 虐百姓是大贼也 今斩光者唯以辅国家除民贼耳何云谋叛 "  掠竟日不服兴邦欲 诬服治极惨酷 辱骂不小屈曰: "我欲斩汝国贼汝与我相讼者也何鞫我为 " 兴邦怒益盛使人乱击其口福海阳不闻假睡余人无敢如何独左司议大夫金若采以为不可而止之。 后数日禑如莹第与语良久议 狱是日兴邦复欲鞫 赴巡军请狱官及台谏皆不至禑遣医赐 药寻命释 及其母妻又赐医药与 。 时当颁禄禑下令曰: "宰相旣富可不颁其先颁队伍之无食者!" 遂下兴邦于巡军国人皆喜曰: "吾君明矣。" 禑召 七岁儿问其父所为对曰: "吾父但拔剑试之云: '欲斩贪 六七宰相以快吾志否则妻 必至饥寒。'" 禑赐儿笠。

禑命莹及我

太祖陈兵宿卫下坚味吉敷狱使者至坚味第坚味拒命 声谓使者曰: "七日颁禄古制也今主上无故不颁岂为君之道乎自古人主之非臣下有正之者。" 遂欲为乱使人奔告其党甲骑已遮路不可出其人归以告坚味坚味家在男山北旣而仰见男山甲骑成列胆落就擒叹曰: "广平君误我矣。" 先是坚味兴邦忌莹淸直且握重兵常欲加害仁任固止之故云。 巡军鞫坚味兴邦等罪不穷治以闻禑大怒以前评理王安德为都万户知门下李居仁为上万户我

恭靖王为副万户命更鞫之。

恭靖王时知密直* 自* {总}角 侍禑游戱出入动必相随累迁密直副使常直禁中至是勒归其家寻下* 福海成林兴邦兴邦弟大司宪廷秀坚味女壻知密直金永珍等巡军狱分遣诸道察访刷坚味兴邦所夺田民还其主遂诛坚味成林福海兴邦吉敷廷秀永珍* 又斩福海养父门下赞成事金用辉成林壻存性成林友壻前原州牧使徐信坚味弟判开城齐味兴邦妹壻密直洪征任献典法判书李 献子公纬公约公缜福海兄德海妹壻开城尹郑*悫朴仁贵李希蕃等。 福海被系用辉有异谋带剑入阙故先斩之仁贵希蕃托附坚味者。 狱官籍献家无担石之储欲免之莹以献藉兴邦势为大司宪未尝发一直言遂斩之时人悲之。 又斩福海父右侍中益淳坚味侄女壻右司议大夫辛权吉敷女壻大护军辛凤生坚味族子执义李美生判官闵中达征子尙渊尙滨尙溥判内府寺事金万兴等万兴坚味家臣专摠田民之簿贪暴奸 为腹心者。 又斩兴邦兄瑞城君国宝国宝子同知密直致中女壻知部安祖同兴邦女壻成均祭酒尹琠护军崔迟福海妹壻大护军金涵族典法判书金乙鼎掌令金肇齐味子孟阳吉敷族前江陵府使都希庆都 都云达及被诛者族党前知密直全彬密直副使安思祖密直提学朴仲容辛靖司仆正甘成旦宦者赵元吉等五十余人籍没坚味等资产流吉敷子进士兪于边地兪禹仁烈女壻莹与仁烈善免。

置田民辨正都监考 坚味等所夺占田民分遣安抚使于诸道收捕坚味等家臣恶奴诛之凡千余人 没财产杖仲容父前赞成形一百流角山戍。 巡军勾 坚味益淳兴邦吉敷财产 掠其妻皆死狱中尽收杀被诛者子孙虽在*()(){襁褓}皆投之江匿免者无几没被诛人妻女为官婢凡三十余人。 投成林福海存性永珍* 权孙仲兴及* 六岁子于临津又斩成林党前判书成仲庸。 徐规亦成林党也在利川安集李安生搜捕之规逃其妻故宰相成士达之女安生见而悦之遂私焉其妻诱规至执杀之事觉杀安生没规妻为典客寺婢。 坚味性猜忌阴凶有口才世比之李林甫仁任久窃国柄支党根据坚味为其腹心疾恶文臣放逐甚众兴邦亦在逐中后坚味以兴邦世家大族请与昏姻兴邦亦惩前日流贬欲保其身惟仁任坚味言是从于是以兴邦异父兄成林为侍中权奸亲党布列两府中外要职无非私人专权自恣卖官 爵夺人土田笼山络野夺人奴婢千百为群以至陵寝宫库州县津驿之田靡不据占背主之隶逃赋之民聚如渊薮廉使守令莫敢征发由是民散寇炽公私 竭中外切齿。 莹及

太祖愤其所为同心 力导禑除之国人大悦道路歌舞。

廉兴邦。

○廉兴邦曲城府院君悌臣之*(){子}恭愍朝擢魁科累迁左代言寻罢。 王欲兴儒术重营国学于崇文馆旧址兴邦主其事令文臣随品出布典校郞尹商拔卖衣得布五十端以助其费兴邦责不出布者曰: "商拔寒儒禄不足以度朝夕尙卖衣助费公等可出商拔下乎 " 旬日*闲得布至万端时影殿役大兴仓庾虚竭而不仰公 得营国学。 寻升知申事与诸将平红贼收复京都策功为二等拜密直副使转提学。 辛禑时 李仁任流于外寻封瑞城君。 有裴元龙者素称能吏附兴邦为养父赠以宅舍为 林府尹侵渔百姓至载铁杷归之家乡人目为: "铁文鱼府尹" 文鱼卽八梢鱼铁杷之状似之故云。 除三司左使禑不亲政兴邦与弟廷秀及禹玄宝专秉国务皆决于口或有不启而行者。 时拟遣知门下事安庆为进奉使如

大明兴邦受庆赂以前门下评理洪尙载代之。

一日将大阅于球庭大司宪任献兴邦妹壻也遣台吏告都堂曰: "此庭非惟先王大朝会行礼之所密迩景灵殿太祖列圣神御在岂可纵军士驰骋于其*闲乎!" 兴邦曰: "玄陵尝阅五军于此取其闲旷也。" 献执不可兴邦怒*口{曰}: "讲武之事非惟都堂亦宪司所宜深虑也。" 玄宝亦谓台吏曰: "姑且休矣。" 兴邦家奴李琳女壻判密直崔濂家奴居富平恃势恣横府使周彦邦遣吏签军奴等率民四十余人 其吏滨死彦邦自持四道都指挥使发军牒至其家奴辈又 彦邦且 二 人折其齿都堂以闻禑遣巡军提控辛龟生往捕奴辈不复究问悉斩之。 兴邦尝与异父兄李成林上 而还驺骑满路有人为优戱极势家奴隶剥民收租之状成林  兴邦乐观不之觉也后与林坚味伏诛事在坚味传。

曹敏修。

○曹敏修昌宁县人恭愍时出知顺州红贼入寇敏修与诸将击走之录功为二等。 累转典理判书进同知密直司事赐忠勤辅理功臣号。 辛禑初为庆尙道都巡问使倭寇金海恣杀掠焚官 城门敏修与战败又战于大丘亦败安集卢处中死士卒死者甚众倭数十 自金海 黄山江将寇密城敏修邀击之斩数十级禑遣中使赐衣酒及马倭又寇晋州敏修战于淸水驿斩十三级以献禑遣人赐酒。 迁知门下府事为西北面都体察使定辽卫都事高家奴闻纳哈出与北元屡遣使交好于我遣卒二百余来渡鸭江行商 我敏修曰: "闻有

圣旨禁断私商汝何犯令扰我疆耶!" 其卒还渡江去。 转评理拜守侍中上书乞退禑不听。 敏修与诸宰相建议: "军国之需不赡凡赐给田及口分田寺社田租 公收之以补经费!" 禑不从。 罢封昌城府院君寻判门下府事禑攻辽敏修为左军都统使事在禑传。

太祖于回军时与敏修议复立王氏之后敏修亦以为然及禑废,

太祖欲择立王氏之后敏修念李仁任荐拔之恩谋立仁任外兄弟李琳女谨妃之子昌恐诸将违己意立王氏以韩山君李穑为时名儒欲藉其言密问于穑穑亦欲立昌乃曰: "当立前王之子。"

太祖谓敏修曰: "其如回军时所言何 " 敏修作色曰: "元子之立韩山君已定策何可违也。" 遂立昌。 敏修请于昌召仁任李崇仁等仁任已死矣。 昌以敏修为杨广全罗庆尙西海交州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号。 林廉诛敏修恐祸及己所尝攘夺田民悉还其主至是稍稍复夺肆其贪 又沮革私田之议踵仁任所为赵浚上* 劾之流于昌宁幷流其鎭抚南成理于公州许 于凤州昌使左代言权近赐敏修酒曰: "卿虽有罪然功可相掩不宜流窜但在卽位之初谏臣之言不可不听耳。" 昌以生日宥罪放敏修归田里。

恭让卽位* {谏}官吴思忠赵璞等上* : "以为诸将回军议立王氏之际曹敏修以李仁任姻亲欲立昌问计于穑遂定议立之请下攸司论罪!" 王命削职复遣司宪* {纠}正田时鞫之。 郞舍尹绍宗等上书略曰: "敏修党于贼臣李仁任位至 宰纵其贪暴大败风俗又以主将沮立王氏之议而立昌欲使我宗庙永不血食。 权近私 圣旨党附辛氏先示李琳。 二人逆谋皆天地所不容祖宗所不赦请下攸司明正典刑!" 王以敏修回军有大功不宜重论止令远配近亦杖流。 宪司上* 请治敏修穑议立辛昌又欲迎还辛禑之罪谏官复上* 请置极刑削穑职与敏修皆徙边地台谏再论奏不报。 又交章上* 王命我

太祖及沈德符曰: "敏修旣已加罪卿等宜谕台谏更不论执!" 王录回军功下敎褒奬赐功臣号台* {谏}上* : "以为曹敏修沮众议立异姓是乃王氏祖宗之罪人也乞明正其罪!" 不允寻卒于昌宁。 省宪刑曹言: "敏修沮王氏而立昌其罪固不容诛幸免刑戮得终天年保全其家无以示后举国 望。" 王召郑梦周裴克廉等同省宪刑曹更议籍敏修家。 子取贵尝为辛旽所爱金兴庆 于王王谒阳陵取贵不扈驾杖杀之。

边安烈。

○边安烈本沈阳人因元季兵乱从恭愍王来赐乡原州。 从安佑击走红贼录其功为二等累迁判少府监事。 又与佑等收复京都录功为一等寻除礼仪判书赐推诚辅祚功臣号升密直副使再转知司事。 宰枢尝会宴于郊安烈与林坚味廉兴邦等拍戱较胜负。 拜判密直司事与崔莹征济州还改知门下府*(){事}转评理。 辛禑初赐推忠亮节宣威翊赞功臣号出为杨广全罗道都指挥使兼助战元帅倭寇扶宁登幸安山安烈与罗世赵思敏柳实督兵进攻大破之斩获甚多献捷禑赐白金一锭鞍马衣服凯还都堂出天水寺设傩戱迎之进门下赞成事。

倭贼五百 入鎭浦口以巨 相维分兵守之遂登岸散入州郡焚掠罗世沈德符等至鎭浦用火 焚其船贼守船者烧溺殆尽贼穷怒益盛尽杀所 子女山积所过波血唯三百三十余人自拔而来守船贼脱死者趣沃州与登岸贼合焚利山永同县杀永同监务又焚黄涧御侮二县又寇中牟化宁功城靑利等县焚尙州留七日置酒。 全罗道元帅池涌奇麾下裴俭自募请往 贼诸元帅许之。 俭至贼欲杀之俭曰: "天下无杀使之国我国诸将领精兵无 战则必克然尽歼汝等何益汝等宜占居一邑。" 贼曰: "是 我也汝国诚欲活我岂夺我舟楫耶吾亦计之熟矣。" 飮俭以酒遂以铁骑卫送。 贼掠得二三岁女儿剃发剖腹净洗兼奠米酒祭天分左右张乐罗拜祭毕 分其米而食飮酒三锺焚其儿枪柄忽折卜者曰: "吾等留此必败。" 卽引军趣善州遂焚善州又侵京山府三道沿海州郡萧然一空自有倭患未有如此之比。

禑以我

太祖为杨广全罗庆尙道都巡察使安烈为都体察使以副之王福命禹仁烈都吉敷朴林宗洪仁桂林成味及

太祖庶兄元桂为元帅皆受

太祖节度各赐马二匹。 师出至长湍有白虹贯日占者以为战胜之兆。 倭驻沙斤乃驿元帅裴克廉金用辉池涌奇吴彦郑地朴修敬裴彦都兴河乙沚击之败绩修敬裴彦死士卒死者五百余人贼遂屠咸阳又攻南原山城不克退焚云峯县屯印月驿声言: "将谷马于光之金城北上。" 中外大震。

太祖见 尸相接恻然不能寝息与安烈等至南原克廉等来谒于道莫不 悦。

太祖休马一日将以厥明战诸将咸曰: "贼负险不若俟其出与战。"

太祖慨然曰: "兴师敌忾犹恐不见贼今遇贼不击可乎 " 遂部署诸将诘朝誓而东踰云峯距贼数十里至荒山西北登鼎山峯,

太祖见道右险径曰: "贼必出此袭我后矣我当趋之。" 诸将皆由坦道进望见贼锋锐甚不战而却。 时日已 ,

太祖旣入险贼奇锐果突出,

太祖以大羽箭二十射之继以柳叶箭射之五十余发皆中其面莫不应弦而毙凡三遇 战歼之其地泥 彼我俱陷相顚 及出死者皆贼我军不伤一人。

贼据山自固,

太祖指挥士卒分据要害使麾下李大中等十余人挑之,

太祖仰攻之贼出死力冲突我军奔北而下,

太祖顾谓将士曰: "坚控 勿使马蹶!" 旣而

太祖复使吹螺整兵蚁附而上冲贼阵有贼将引 直趋

太祖后甚急偏将李豆兰跃马大呼曰:

"令公视后令公视后。"

太祖未及见豆兰遂射 之,

太祖马中矢而 易乘又中 又易乘飞矢中

太祖左脚,

太祖抽矢气益壮战益急军士莫知

太祖伤。 贼围

太祖数重,

太祖与数骑突围而出贼又冲突

太祖前,

太祖立 八人贼不敢前,

太祖誓指天日麾左右曰: "怯者退! 我且死贼!" 将士感 勇气百倍人人殊死战贼植立不动。 有一贼将年 十五六骨貌端丽骁勇无比乘白马舞 驰突所向披靡莫敢当。 我军称阿只拔都争避之,

太祖惜其勇锐命豆兰生擒之豆兰白曰: "不杀必伤人其将身被坚甲又带铜面具无隙可射。"

太祖曰: "我射兜牟顶子兜牟落汝便射之。" 遂跃马射之正中顶子兜牟缨絶而侧其将急整之,

太祖卽射之又中顶子兜牟遂落豆兰便射杀之。 于是贼挫气,

太祖挺身奋击贼锐锋尽毙贼痛哭声如万牛 马登山诸军乘胜驰上鼓 震地四面崩之遂大破之川流尽赤六七日色不变人不得飮皆盛器候澄久乃得飮获马一千六百余匹兵仗无 。

遣知印金鞠报捷禑喜遣密直使印元宝赐宫 慰之授鞠郞将赐马一匹。 初贼十* {倍}于我唯七十余人奔智异山。

太祖曰: "天下未有歼敌之国。" 遂不穷追退而大作军乐陈傩戱军士皆呼万岁献首级山积。 诸将惧治不战之罪叩头流血乞生,

太祖曰: "在朝廷处分。" 又曰: "贼之勇者殆尽矣。" 笑谓诸将曰: "击贼固当如是!" 诸将咸服。 时被虏者自贼中还言: "阿只拔都望见

太祖置阵整齐谓其众曰: '观此兵势殊非往日诸将比今日之事尔辈宜各愼之。' 初阿只拔都在其岛欲不来众贼服其勇锐固请而来诸贼酋每进见必趋 军中号令悉主之。" 是行也军士帐幕柱皆易以竹,

太祖谓曰: "竹轻于木便于致远然亦民家所植也且非吾装赍旧物不失旧而还足矣。" 军士敬服咸 之,

太祖所至不犯秋毫皆类此。 东宁之役,

太祖获其将处明不杀处明感恩每见矢* {痕}必呜咽流涕常随侍左右是战也处明居马前力战立功时人称之。

太祖振旅而还崔莹率百官设彩棚杂戱班迎天寿寺门前,

太祖望见下马趋进再拜莹亦再拜前执

太祖手挥涕曰: "非公孰能尔耶 "

太祖顿首谢曰: "谨奉明公指挥幸而得捷予何功焉。 此贼势已挫矣 若复肆吾当受责。" 莹曰:

"公乎! 公乎! 三韩再造在此一举微

公国将何恃 "

太祖让不敢当。 禑赐

太祖及安烈金各五十两福命以下诸将银各五十两皆辞曰: "将帅杀贼职尔臣何敢受 "

太祖威名益着倭贼虏国人必问

 

李[太祖旧讳]万户今在何处乎不敢近

太祖之军必伺*闲乃入寇。 安烈与坚味李仁任提调政房同欲相济凡工匠及有财者必先用之。 倭寇丹阳郡安烈与韩邦彦等击破之斩八十余级获马二百余匹又与邦彦等击倭于安东斩三十余级获马六十匹封*()川府院君{原川府院君}寻判三司事。 恭让初领三司事金伫狱起伫言与安烈李琳禹玄宝禹仁烈王安德禹洪寿共谋迎骊兴王为内应郞舍尹绍宗李詹吴思忠等上* 曰: "安烈欲迎立辛禑永絶王氏之祀实金伫之所明言国人之所共知请下宪司明正典刑籍没家产。" 王乃以事在赦前但罢其职翌日* 又上只削职流汉阳。

初禑归江陵谓人曰: "误我者安烈。" 问伫不服以* {刀}裂足掌数寸许 以火随问皆服遂成狱词安烈亦坐罪绍宗等又言: "洪永通禹玄宝王安德禹仁烈郑熙启等实与安烈逆谋王氏臣子不共戴天之 愿置安烈永通玄宝仁烈安德等极刑!" 不报绍宗等又言: "洪永通党附仁任坚味兴邦同恶相济群凶就戮而永通独以禑姻戚得保首领禹玄宝位至上相患失干没奸邪倾* {谄}毁我礼俗王安德托名将帅每致败北蓝浦之役全军覆没大损国威在军法所当诛禹仁烈出身刀笔 缘权势致位政府功德斯民盖所未闻郑熙启连姻兴邦恣为不义又因禑妻崔天俭之女幸免戊辰之诛此五人罪恶贯盈在所必诛 与安烈之谋欲戴辛禑是皆天地所不容非殿下所得私也。 愿殿下断以大义下攸司鞫治。" 不允谏官伏合待命日中不退王乃召德符及我

太祖议之下旨曰: "安烈已削职流之永通玄宝熙启等于伫辞证 不相干安德当回军时 谋定策仁烈尝与 长寿入朝奏禑狂悖之状于伫谋必不与焉只罢其职。" 潜遣密直副使柳龙生语永通等曰: "我在卿等毋恐!"

是日狐出寿昌宫西门走入孝思观西冈郞舍复上* 曰: "狐阴类而穴居者也小人托附权势之象也故传论小人之难去曰: '穴墉之狐不可灌也。' 墉以比权势狐以比小人。 今臣等伏合请去小人而妖狐乃见是小人未尽去之象也天之谴告明矣。 古人曰: '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 愿殿下上畏皇天之戒次念祖宗之业正安烈等六人之罪以谢祖宗则天谴可 矣。" 不听大司宪成石璘又上* 请诛安烈。 时有强盗劫人于门外绍宗等面启曰: "唐宪宗朝吴元济以蔡州叛丞相武元衡中丞裴度请讨之李师道以藩鎭声势相倚故遣贼杀元衡伤度首而去群臣议赦元济以安藩鎭宪宗不听以度为丞相卒平元济以安天下。 今贼近在京城又在汉阳劫盗之发实由此辈不可不虑也。" 退上* 曰: "臣等前以安烈大逆五上* 请治罪殿下宽宥只令安置汉阳别业国人 望愿明正其罪以惩乱贼。"

王下其* 宪司曰: "就贬所勿更鞫诛之!" 宪司夜遣录事孙元湜移牒汉阳府尹金伯兴诛安烈都评议使司奏曰: "大臣不可不问其故便置极刑。" 王命左司议吴思忠执义南在往鞫之思忠等行至碧蹄驿遇*()湜{元湜}已诛安烈而还安烈临刑叹曰: "谋迎辛禑岂独我欤 " 欲有所言伯兴不问命吏出外斩之。 绍宗等言: "自古乱臣贼子未有无党而敢为恶者窃闻逆臣安烈临刑自言: '臣死固当同谋者众独臣死耶 ' 汉阳府尹金伯兴不问而诛之安烈腹心部将通山君李乙珍必与其谋不可不鞫伯兴党逆掩覆之罪不可不惩。" 乃罢伯兴职遣司平提控朴为生司宪* {纠}正申孝昌鞫乙珍于淸州 掠甚酷辞连李琳及子贵生及定州牧使李庚道郑地元庠。 庠安烈之妻族命台谏同巡军鞫庠庠曰: "但怨革私田欲迎立辛禑以沮其事耳。" 乃遣思忠及掌令权湛鞫庚道于安州在及左献纳咸傅霖鞫琳于全州地及贵生于 林又命台谏同巡军鞫问伯兴庠伯兴死狱中王疑狱官酷刑致死乃曰: "罪不及妻 宜免安烈妻族!" 遂释庠寻下敎录安烈回军功寻以辞连 初削功臣籍没家产。 子显 预。

王安德。

○王安德乡贯世系未详。 恭愍朝从安佑等平红贼录功为二等累迁密直副使。 恭愍薨安德倡议立辛禑升判司事转门下评理北元使来安德为馆伴有宰相奉宫 至馆立而飮使臣 飮安德使臣怒曰: "以汝君之酒立飮天朝使 飮陪臣礼乎 " 时君弱大臣用事人皆趋附求合故积习至此。 出为杨广道都元帅倭寇余美县安德击之贼登山趣沔州安德追击斩一级贼入加耶寺禑遣体覆使崔仁哲责安德不能捕倭。 倭自江华攻陷杨广滨海州郡初贼船仅二十二 夺我战舰多至五十 见者误以为我军不避被杀伤者不可胜计。 贼又寇庆阳遂入安城郡安德望见贼势怯懦不进乃召副元帅印海阳川元帅洪仁桂退次加川驿欲邀击归路贼知之由他路引去安德率锐卒击之不克身被创锐卒死者四人安德号天恸哭擒贼谍讯之谍曰: "吾等议若侵杨广诸州崔莹必帅师而下于是乘虚直 京城可图也。" 初贼入安城伏兵麻田使被虏三四人田于 上若农夫然以 之水原府使朴承直闻三元帅至亦率兵来问田者曰: "贼退否三元帅何在 " 对曰: "贼旣退三元帅追之矣。" 承直信之直趋官 贼伏发围之承直单骑突*(){围}脱走士卒多被杀虏自水原至阳城安城萧然无复人烟。

遣赞成事杨伯渊评理边安烈林坚味助战会仁哲还朝妄言: "臣督安德仁桂海击倭于稷山县斩五十余级贼奔溃。" 禑信之赐仁哲廐马白金安德等廐马衣酒召伯渊等还。 倭屠烧洪州杀牧使池得淸妻虏判官妻子安德与战于芦岘败绩翌日贼又寇温水县焚伊山营海等战于薪桥夜贼四围士卒惊溃多死贼又自鎭浦入韩州安德请遣将助战禑命商山君金得齐密直副使睦忠王宾副之贼又寇宁州牙州安德与仁桂海得齐忠宾等战于牙州走之擒三人获兵仗及马百七十余匹禑赐酒以慰之。 又击倭于槐州斩三级倭贼二百余骑寇槐州长延县安德与金斯革都兴击之斩三级。 拜赞成事倭贼屯古庇仁境安德与广州节制使崔云海杨广道都节制使李承源追至九十里与战于都屯串大败安德坠马仅免士卒死者四十余人。 恭让朝判三司事金伫边安烈之狱起辞连安德及禹仁烈禹洪寿等台谏屡上* 请置极刑不允封安德为江原君。

王召献纳咸傅霖曰: "予命台谏刑曹毋论王安德禹仁烈禹洪寿等汝知否 " 傅霖对曰: "臣知之。" 王曰: "汝已知之何论执不已予虽否德旣已为君汝等不从我命可乎 " 对曰: "赏罚不当则台谏论驳固其职也。" 王曰: "汝等不从我命当罪之!" 对曰: "自古人君不罪言者。" 王曰: "玄陵之世谏官得罪者多矣。" 对曰: "玄陵何足法乎卽位之初有仁心仁闻稍称贤君厥后颇自为圣蔑视群下虽有言者不以为意猜忌日深大臣台谏皆受其祸言路蔽塞驯致甲寅之变。 今殿下膺臣民之推戴绍复大业三韩欣然以为复见太祖之世若止以玄陵为法岂臣民之望乎 " 王曰: "洪寿为功臣安德有回军之功仁烈尝入朝奏禑不道岂欲迎立哉 " 对曰: "戊辰回军权在

李侍中安德在麾下安敢有异议! 仁烈之入朝迫于国命岂得己乎洪寿之为功臣台谏已言其滥大抵反侧小人权利所在则从之请断以大义。" 王不悦。 台谏交章复论安烈之党流安德于 州洪寿于仁州元庠于光州又流李乙珍李庚道于远地踰月召还郞舍许应等言: "伪辛之党其罪一也。 宪司近劾李穑窜逐乡里而王安德李种学李乙珍李庚道等尙在京城请夺职远流。" 王以安德有功且罪状未着止流种学乙珍庚道于外。 未几定迎禑之罪外方从便寻许任便居住。 卒谥贞襄。

列传卷第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三十·燕二·佚名
  卷八十四 晉紀六·司马光
  原序·刘知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四·佚名
  第二节番社·佚名
  通志卷二十七·郑樵
  金佗续编卷二十七·岳珂
  绎史卷九十五之四·马骕
  李宪传·欧阳修
  桑悦传·张廷玉
  卷一百·佚名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卷四十二·佚名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蒋廷黻
  121.王羲之写字换鹅·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梅鼎祚

    第三十一齣 砥节【梨花儿】〔淨沙将军丑僕上〕鹘突做官风耍性只少一个貌倾城。村的丑的偏守命。〔丑诨介〕嗏。奶奶知时请一顿。〔淨〕千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若使得他心肯日。多应是我运通时。自家归义王

  • 狄君厚·隋树森

    套数 【双调】夜行船 扬州忆旧 忆昔扬州廿四桥,玉人何处也吹箫。绛烛烧春,金船吞月,良夜几番欢笑。 【风入松】东风杨柳舞长条,犹似学纤腰。牙樯锦缆无消耗,繁华去也难招。古渡渔歌隐隐,行宫烟草萧萧。

  • 卷二十一·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一嘉善曹庭栋编蠧斋铅刀编周孚字信道自号蠧斋济南人天资颖悟七岁通春秋左氏传既长于书无不闚而尤邃于楚骚乾道二年举进士家素贫乏又所值多蹇登第十年后始为仪真郡学博不数岁卒于官平阳解

  • 卷一百六十一 表一·赵尔巽

      ◎皇子世表一   自周室众建同姓,穆属维城;炎汉以降,帝王之子,靡不锡以王爵。考帝系者,于以见亲亲之谊焉。清初封爵之制,未尝釐定,武功、慧哲、宣献诸王,皆以功绩而获崇封。崇德元年,定九等爵。顺治六年,复定为亲、郡王至

  • 卷二百六十五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辛卯朔,上批:「聞淮南旱甚,其令轉運司委州軍長吏禱名山靈祠。」   賜河北西路轉運司錢二十萬緡。以判官李稷言本路放稅多闕諸軍廩給故也。   詔駙馬都尉王詵罰銅三十斤。坐嘗

  • 卷二十八 五代上·王夫之

      〖一〗  合称五代者,其所建之国号,皆不足称也。朱温,盗也,与安禄山等,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沙陀三部之小夷,郭威攘窃无名,故称名。周主荣,始不与谋篡逆,受命为嗣,而有平一天下之志,故称周主,愈于夷盗之流,要之皆不足以为天

  • 卷之一百一·佚名

    光绪五年。已卯。冬十月。辛丑朔。享太庙。遣怡亲王载敦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伊洛渊源録卷四·朱熹

    宋 朱子 撰伊川先生年谱先生名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也【明道生于明道元年壬申伊川生于明道二年癸酉】幼有髙识非礼不动【见语録】年十四五与明道同受学于舂陵周茂叔先生【见哲宗徽宗实録】皇祐二年年十八上书阙下劝

  • 纲鉴易知录卷四三·吴楚材

    唐纪太宗文武皇帝纲 戊子,二年,春正月,长孙无忌罢。纲 三月,诏自今大辟,并令两省、四品及尚书议之。目 大理进每月囚帐;上命自今大辟,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议之,庶无冤滥。既而引囚至岐州刺史郑善果,上曰:“善

  • 译文 卷三 致知·朱熹

    卷三 致知3·01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摄事分中调伏事总择摄第五之一如是已说素怛缆事摩怛理迦。云何名为毗柰耶事摩怛理迦。谓即从此四种经外别解脱经所有广说摩怛理迦。展转传来如来所说。如来所显。如来所赞。名毗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行卷第六(一十四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行说夫常光界本无色象有应则形。菩提道既辟要途非行不至。维摩经云。五百长者子宝积。白佛言。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愿说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宝积。众生是菩萨净土。肇法师云。至人

  • 因明正理门论本·佚名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  宗等多言说能立  是中唯随自意乐  为所成立说名宗  非彼相违义能遣  宗等多言说能立者。由宗因喻多言辩说

  • 第七十五章 鲁哈那州之征服·佚名

    其时,有奋斗家大军,诸大臣等,以攻略提伽瓦毗地方之国土,(一)于名沙瓦义耶罗之地行大对战,击破所有为点之彼具十二门之堡垒,(二)由此,名伍摩耶伽摩[牛粪村]、阇伽摩[六村]之地,又于婆罗婆沙那[力石]堡垒行激战,(三)以破敌军,彼等军势马象悉据

  • 台湾通纪·陈衍

    清代纂修的福建通志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是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的,刊於乾隆二年,凡七十八卷、首五卷。第二个是沈廷芳修吴嗣富纂的,刊於乾隆三十三年,凡九十二卷、首四卷。第三个是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

  • 国老谈苑·王铚

    又名《国老闲谈》。笔记。宋王铚撰。二卷。铚有《默记》已著录。是编所记乃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典故、轶事、趣闻、杂谈。于当时大夫有所毁誉。如推重田锡,贬斥陶谷,间或抑扬不当,大都据实可信。其中记范质不受赂遗

  • 惹事·赖和

    短篇小说集。赖和著。收短篇小说14篇。《惹事》初载于1932年 《南音》 1卷2号、6号、9—10合刊号。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 《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这篇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主人公青年知识分子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佛教忏仪书。宋遵式撰。一卷。是对智顗的《金光明忏法》的补充和注释。据书首“缘起”称,《金光明忏法》的内容已载《国清百录》,但内容不全,故遵式作此“补助”。全书分六部分:(1)缘起;(2)按文开章以定铨次;(3)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