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一百

明 俞汝楫 编

杂行备考

俸给

诸司职掌

一每岁会计合用俸米数目户部定拨粮长到部送纳本部劄付膳部并委官眼同依数交收在仓随即出给仓钞付纳户收领候齐足出给通关一様三本交付粮长收领仍将收过米数通咨户部其所收粮米专一放支本部并合属衙门官吏月俸

一本部官吏该支月俸每月初本部通类立案劄付膳部及委官或仪部祠部主客部官一员限同放支膳部主事厅出给印信俸帖付官吏收执赴仓关支仍将放过某字号仓粮米数目分豁正米附余开呈本部判送膳部立案

一带支太常司翰林院等衙门官吏俸给每月预先将合支数目开呈本部立案通类劄付膳部委官照依各衙门齎到印俸帖赴仓依数关支毕日依数开呈

一带支衙门

太常司【今为寺】   光禄司【今为寺】

翰林院      春坊

仪礼司【今为鸿胪寺】 行人司

铸印局      教坊司

钦天回回监【後革】

【行太常寺翰林院鸿胪寺钦天监行人司各自立仓春坊司经局俱於詹事府带支】

纸劄

万历三十四年署部左侍郎李堂规

一刑部纸

刑部每年例送主客司本色纸张官价银二两七钱四分八厘精膳司本色纸张官价银六两七钱二分共银九两四钱六分八厘因纸户赔累移咨刑部捐免矣

一都察院纸

万历三十三年起每年折价银一百四十九两四钱七分本色本纸八千七百六十八张缘都察院有顺天巡按纸赎贮顺天府每年支银如前数给纸户买纸纳内阁吏部衙门实用银一百九十五两六钱五分是纸户既赔银四十六两一钱二分而又费交纳苦拘佥故本部愿将此项拆抵即一百四十九两四钱七分准作一百九十五两六钱五分其余仍支本纸在本部将价随宜而买樽节而用而所便畿民多矣详在部咨及都察院回咨每年合部应支本折数簿存厅司价有赢余随入积贮箱内以备置买修理公费之用

官房

万历三十四年署部左侍郎李堂规二欵

一官房

一银八百两买宅二所修理银四百两其一所在龙骧衚衕南三层四十七间为正堂宅其一所在双塔寺後衚衕北三层三十三间为左堂宅

一银三百九十两买宅一所三层三十间在李阁老衚衕为仪司宅

一银二百八十两买宅一所修理银八十七两四层二十间在长安街南为祠司宅

一银三百两买宅一所修理银十两四层二十一间在长安街南为客司宅

一银三百两买宅一所修理七十余两四层二十八间在长安街南为膳司宅

一银三百五十两买宅一所四层二十一间在龙骧衚衕北为司厅宅

一衙门羡金

仪制精膳二司每三年有会试羡金仪司多於膳司俱可一顿置官房留些公费不足另处不难花费可惜也若客司工食年年有羡此外又有三堂表袱有缺堂历价有三季纸价陆续充拓十年之内官皆有房此後则都吏当该等小房亦可以渐而置然後驱而之善其从必轻矣此事印司提督径自可为不必关白堂上但置後随时修理是在前後相成也

一四司朝房

四司朝房向为人占住四司无处可坐今逐出住人修理已毕其锁钥付大堂朝房人带管以後勿许人住住易逐难一部便了朝房亦然

三堂事

万历三十四年署部左侍郎李定堂规

一敏事

敏有二义勤也快也如一事今日不了则迟一日明日不了则迟二日弊由此生矣故敏之一字圣门屡言之子路惟恐有闻文子三思圣人谓再斯可皆此意也但日进衙门立刻打发得者便打发该出示者便出示务令案无留牍人无久需而风清弊絶矣何必革弊哉故本部立意以吾二三同官之劳贻宗室百千万人之便为宗室百千万人之便而不暇顾胥史辈一二十人之不便期以仰体德意少效涓埃此其大凡也

一奏抄簿

堂上置簿一扇专记奏抄内王府抄尤为要紧须常知会册库查抄到未抄到立刻查对议拟送批出示自无弊矣

一宗室手本

既有抄簿以记奏抄而每日升堂有宗室差人逓手本者另设一簿将手本内某府某名登记以便查销防遗匿其题讫或立案者随行注明每手本通状到堂先查成否立案如重来混扰不准仍薄责示戒

一玉册送宗人府

先是玉册到部必类送宗人府致府以违限参王官今册到当日即送刻一条记云宗人府册随到随送不越日承发吏当堂将条记刷来文上本部朱墨发司即送为定规

一条例册籍

凡当事须熟看条例惯知册籍事必独裁籍能自探惟使书手代劳则可若书手匿不查出立取亲查查出必罪书手勿宥如人家田宅租税主人须一一备知若槩付下人冥然不知田宅何方契劵何箧未有不为下人欺负以败其家者

一先升堂

大堂每日进部即升堂先定见堂投文等事省其久候堂事毕方进火房佥押用印及说堂亦得从容

一印信

每日堂印候堂上出部印乃出其四司印即掌印官给假印必到司托同司代用务要官印相随止求敏事便人即一日开封数次不为劳也

一急收纳以便解户

每日投文凡解钱粮当堂当日打发如解馆夫工食文到即摽发馆即收收讫立刻赴司务厅领批回今刻有条记承发吏将来文刷印讫送堂朱点即将文付解户赴馆收银该馆注收印钤来文回部其批先用堂印司印发司务厅以待之人到即领如解历日纸银文到即摽送纳立唤该监赴司兑收令补收银印信手本其批文先用印以待之收讫即领如解牲口银即摽送纳其送光禄寺单二纸即於堂上佥押用印并门单手本一起当堂付解户赴寺交纳如解茶文到即摽题进该司即与验进该送纳光禄寺者该司立刻发与手本其様茶验讫郤还该司仍将様茶郤还四字条记刷印批文上与之如解药材文到即摽送纳如折色立唤库官赴司兑收照历纸例打发如本色次日提督进库兑验收讫即发批如解户次日下不来者拿究以上类项向来费多少转折等候多日今一切简省急速以求便民

一题差

凡各衙门讲差本部查题差则例如某差该用某衙门某官例合方许不敢那移紊乱另设簿一扇讲者随注

一两堂上陵纸

旧例送神宫监银四两为宿食费仍送该监及提督各纸一刀而彼有下程之馈癸卯霜降彼此两免矣

一处传报旨意吏工食

详载四司当该帖报吏工食簿

一处火房工食

三堂火房工食不敷用会同馆土地祠裁革夫二名仍取三堂直堂每季每堂六钱补之设有三堂火房工食簿然该馆未忘恢复恐後有以焚洒扫缺人为禀者提督不可不察也

裁革条例

万历三十四年署部左侍郎李堂规示

一季考书役

四司书手每四仲月当堂一考其素不守法性行不良不能书者革退

一书役犯革

书手有犯革役尤须革顶首不但为本犯惩且使同夥明见其重罚而阴被其牵累庶乎有警顶首既革便着下着径参仍防暗贴及私卖一犯一革不少姑容久之径参渐多顶首亦渐衰减衙门清肃在吾辈留意精勤严毅间耳尝谓书役之衆寡顶首之丰减衙门清浊明暗之候也顷仪司以天字号贴写罗礼洗补作弊革顶首一千五百两着下首张锺径参祠司谢应祖诓诈革顶首二百五十两着下首童怀廉径参仪司地字号贴写史成诓诈革顶首一千五百两着写本书手任成材径参

一逓减顶首及革前件

吏员顶首逓减初例二八後例四分因四分所减太重遂致互相容隐并二八例而废之夫法本乎情必人情相安而後法可行况二规俱经题准者今查出各吏顶首银数止照二八逓减如一百两者初减二十两再减十六两循此减以至於尽如勒掯者将顶首尽革许下首人径参有扶同容隐者一体究治置簿六扇堂上一扇两厅一扇四司各一扇每遇顶参新旧吏一齐执簿禀堂逓减注簿内又访得知印都吏顶首外仍巧立前件名色如新参知印送旧知印银三十四两四司都吏四人各银三十两都吏参亦然今革

一革积年班役用会同馆夫

三堂各班头二名棍头二名轿夫八名共三十六名每年共领兵部工食银三百六十两各役多雇替身其班头即来夹轿而行不管拜望差使等事此三十六人者倚籍三堂指称常例骗王府财物就中分为上四下四名色其猾强者分外私得名曰踢已即至贡夷如四王董卜等验进方物莫不需索本部看得此三十六人每年费兵部银三百六十两雇役已剩若干缺堂轮班又剩若干又有包袱历日苍术之费舖行地方之免会试进士之索至於王府一节骗财尤多与积书相通仍籍之口实曰三堂左右人都要使费其为衙门之蠧极矣其初固有顶首然或传二三辈或数十年所得已多其顶补年近者亦有一二不足恤也本部履任年余访得前情具有赃证姑不深求祗晓谕革去外今自万历三十三年三月初三日起会同馆每日拨夫十三名轮流答应本部左堂见任止支一堂工食一年银一百二十两内拨九十三两六钱酬馆夫每日十三名之劳余二十六两四钱给贴长班守门在本等工食之外以示体恤约束之意盖因前项渐染亦及长班也如三堂俱全一体施行已劄付该馆移咨兵部着为定规因书以识之馆劄部咨刻於後

移兵部咨文

礼部为缺堂工食停支事照得本部三堂每堂原有班头二名棍头二名轿夫八名积年宿弊多是替身其正身却潜迹於外骗银物本部屡教不改姑不参送究追但令散去并本年春季工食于本月初二日已经给领不扣外今本部每日会同馆拨夫十三名轮流答应令积役不得托足于衙门书吏不得籍口乎堂役而馆夫几二百名更番泛散弊端亦无自而生自本年夏季起本部见有一堂止支一堂工食本部就内拨九十三两六钱以酬馆夫每日十三名之劳其余二十六两四钱贴给本堂长班以示体恤约束之意已劄付该馆官吏合资贵部知会明白如二堂到任一照此规但一堂见任止支一堂工食须至咨者

行会同馆劄付

礼部为革部役用馆夫并议处工食答应事宜以便长久以肃清衙门事照得本部三堂每堂旧有班头二名棍头二名轿夫八名三堂共三十六名每名领兵部工食银十两积年积弊多雇替身其正身却於外边骗财物所得各王府银细无筭玷污衙门久矣本部屡教不悛姑不参送究治但令散去并本年春季工食已经兵部给发外自今以後本部每日取用会同馆夫十三名轮流答应其工食本部一堂一年有兵部银一百二十两即将此项拨出九十三两六钱给散馆夫每名七两二钱尚余银二十六两四钱贴给本堂长班其缺堂工食不支明咨兵部着为定例如此则积役不得托迹於衙门书吏不得籍口於堂役而馆夫几二百人更番泛散弊端无自而生至於所省兵部工食此其小者矣为此劄仰两馆官吏照前事理遵行如正右堂上任一体拨夫工食一例支给须至劄付者

一革会试犒赏

每科会试中式举人本部班头例往讨取犒赏初以沿袭既久但欲禁制多索一日偶问与者几何人一班头跪曰方十家然虚得名耳愿已之本部忻然叹赏遂令却还已与者既细询乃知进士班皂攘取反多部役人衆所得微薄奔走候伺劳力丧气即数日费饭钱已六百文故愿损也甲辰科吏礼二部俱无犒今班头已革仍须临期禁示

一革上本办官

仪祠膳三司上本旧用一办官每年工食银十二两当该吏贴八两有奇以効劳咨送吏部优处甲辰六月办官汪天复假称诓骗事觉革去今上本止用当该实无用办官也

一革後门官

後门官为看守也乃常开门出入或引人同住或外人往来益难禁防常见失盗即自盗有之而一月工食六钱费四司之轮给一年准作两年烦吏部之优选此何为者今後门常用封鎻非要紧不开鎻钥付之火房将住官与添注火房春曹住役一体逐出本官愿捐顶首咨选自此永革不宜复收矣

礼部志稿卷一百

猜你喜欢
  魏本纪第二·李延寿
  卷三十一·志第十二·礼四·脱脱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赵尔巽
  卷八十二 晉紀四·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五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一·乾隆
  名山藏卷之十七·何乔远
  卷之八百三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十六·黄震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刘方传·李延寿
  第十章表决之复议·孙中山
  卷十·陈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如晦·唐圭璋

      如晦名皎,居剡之明心寺,与汝阴王铚相酬答。   卜算子   送春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著来,何似休归去。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 出版说明·魏庆之

      南宋魏庆之的《詩人玉屑》,是宋诗话中较著名和规模较大的一种,和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齐名。   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他无意仕进,与当时的诗人有广泛的交往,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  

  • 卷四·林逋

    钦定四库全书林和靖集巻四宋 林逋 撰五言绝句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斵石自何许枕之懐赤城空庐复蕙帐旦暮白云生西湖与性上人话别秋山与湖水逺近如相送后夜宿扁舟知师有归梦送谢尉试吏才未伸食贫同古人何以赠行色一酌湖

  • 卷458 ·佚名

    姚燃 挽赵秋晓 一枕春婆梦,如君亦可悲。 人间无著处,天上有归期。 光岳失英气,江湖欠好诗。 莫愁身后事,跨灶有诸儿。 姚述尧 赋青田 水绕山围景物赊,楼台相望酒旗斜。 暮云低锁门前柳,晓日

  • 列传第四十四·刘昫

    ○苏味道 李峤 崔融 卢藏用 徐彦伯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也。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本州举进士。累转咸阳尉。吏部侍郎裴行俭先知其贵,甚加礼遇,及征突厥阿史那都支,引为管记。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

  • 卷一百七十 表十·赵尔巽

      表略

  • 卷十二·李斗

    ◎桥东录“荷浦薰风”在虹桥东岸,一名江园。乾隆三十七年,皇上赐名“净香园”。御制诗二首,一云:“满浦红荷六月芳,慈云大小水中央。无边愿力超尘海,有喜题名曰净香。结念底须怀烂缦,洗心雅足契清

  • 第二○四印领光绪十五年正月一一四○九—九·佚名

    上件附送之印领代理大甲巡检今于与印领为请领事。依率领得光绪拾肆年冬季分役食银壹拾柒两伍钱壹分伍厘,又冬季分半廉银贰两伍钱,二共银贰拾两零壹分伍厘。除扣减平外,实领银壹拾捌两捌钱壹分肆厘壹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六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王直王直字行俭江西泰和县人永乐甲申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修撰成祖巡幸北京仁宗监国翰林留黄淮杨士奇与直三人辅导及来北京与修

  • 卷一百五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一雍正十三年正月上谕六道初八日诸王大臣等奉上谕今日诸王大臣等以雍正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庆云见於云南之大理等府又见於广东之高州府又山东寜阳县产毓麒麟嘉瑞骈臻仰见上天

  • 卷三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六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祥瑞上太宗论麟       徐铉等臣等按春秋传云麏身而有角者麟瑞应图云麟者仁兽也又云麟王者之嘉瑞春秋感精符云麟一角者明海内共一主也伏以陛下道冠百王庆延

  • 秦淮画舫录跋·捧花生

    画舫肇于卢陵,湖船沿于樊榭。一则因斋作记,一则在水征名。烟素横飞,工矣未也。生面独开,奇文共赏。居今况昔,断手其谁。捧花生琢钉慧早,抱璧名迟;枕葄之余,殚心述造,固已掷金声而腾纸贾矣。间综平安之游,足志建康之缺。属以秦淮

  • 卷四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九祭法此篇记祭人鬼天神地示之定制故曰祭法首节及圣王之制以下见国语展禽论祀爰居其郊禘祖宗庙祧坛墠之制并见家语庙制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

  • 第30章·老子

    【原文】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1)。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军(2)。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3)。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4),是谓果而不强(5)。物壮则老,是谓不

  • 诗故卷九·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大雅文王篇者文王受命作周也非受命作周也周公相成王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因述文徳以训于王也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之先公盛德莫如文王故宗祀之曰亹亹曰穆穆曰缉熈敬止皆其德之着见者唯其有是盛德故大命

  • 卷十三·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三 宋 严粲 撰 陈    国风 【谱曰陈者太皥虙牺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爲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後封其子嬀满於陈都於宛丘之侧是曰陈胡公以备三恪妻以元女大姬其封域在禹

  • 卷第七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

  •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广说性净本觉门。次说根本无明住地门本曰。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