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碑传选集目录

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郑虎文(一)

多铎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冯培(九)

豪格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郑虎文(一二)

图赖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冯培(一七)

佟图赖勤襄公佟图赖传李绂(一九)

张朝璘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二一)

张存仁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諡忠勤张公存仁传李绂(二九)

黄宗羲黄宗羲传钱宝甫(三五)

陆彦龙陆征君彦龙传柴绍炳(三九)

李世熊寒支先生传蓝鼎元(四一)

黄晋良黄晋良墓志铭郑梁(四三)

顾炎武顾宁人小传李光地(四五)

王夫之王先生夫之传余廷灿(四六)

恽日初恽先生日初传(子格附)汤修业(五三)

魏祥先伯兄魏祥墓志铭魏禧(五九)

魏禧魏禧传邵长蘅(六二)

彭士望彭先生士望传陆麟书(六四)

吴伟业吴先生伟业行状顾湄(六六)

济尔哈朗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郑虎文(七○)

佟养甲佟养甲传(「盛京通志」)(七七)

刘武元刘武元传(「宛平县志」)(七八)

耿仲明怀顺王晋封靖南王耿公仲明墓表朱彝尊(八○)

孔有德定南武壮王孔有德传(「八旗通志」)(八二)

李栖凤李少保栖凤传潘挹奎(九二)

陆振芬陆振芬传王昶(九五)

鄂穆图诰授光禄大夫内秘书院学士张佳公鄂穆图墓志张玉书(九六)

魏裔介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一级柏乡魏公裔介墓志铭徐干学(九八)

太子大傅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魏公传任启运(一○六)

王士祯资政大夫刑部尚书王公士祯暨配张宜人墓志铭宋荦(一○七)

刑部尚书王公传孙星衍(一一一)

王命岳王命岳传陈寿祺(一一五)

成性成性传章学诚(一二九)

周亮工名宦户部侍郎周公亮工传林佶(一四三)

吴六奇少傅左都督顺恪吴公六奇传(启爵附)(「广东通志」)(一四六)

郑之文台州守备郑公之文传刘大櫆(一四八)

郎廷佐郎廷佐传(盛京通志」)(一五○)

梁化凤梁敏壮公化凤崇祀名臣祠碑李因笃(一五二)

梁敏壮功绩记略张英(一五六)

李率泰忠襄公李率泰传冯培(一五九)

王之鼎光禄大夫提督四川左都督世袭伯赠太子少保谥忠毅王公之鼎墓志铭黎士宏(一六二)

柯尔崑诰授光禄大夫护军统领兼佐领世袭拖沙喇哈番柯尔崑公神道碑张玉书(一六六)

李国英总督川陕军务勤襄李公国英传(「四川通志」)(一七二)

赵廷臣浙闽总督赵廷臣传(节录)(「八旗通志」)(一七四)

金世德直隶巡抚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金公世德墓志铭顾汧(一七七)

杰书康良亲王杰书传郑虎文(一八○)

福喇塔惠献贝子福喇塔传何石云(一八二)

宁海将军惠献贝子功德碑王恕(一八六)

李之芳相国李文襄公之芳传赵士麟(一九○)

李相国文襄公传杜臻(二○二)

诰授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拖沙喇哈番谥文襄李公墓志铭张玉书(二○八)

李文襄公传沈德潜(二一三)

范承谟范忠贞传戴震(二一七)

戴玑广东参议戴公玑传汤斌(二一九)

尚可喜平南敬亲王尚可喜传(「盛京通志」)(二二一)

黄芳度海澄公赠王爵忠勇黄公芳度传朱珪(二二四)

耿昭忠额驸将军勤僖耿公昭忠墓志铭徐干学(二二六)

李光地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李公光地墓碣杨名时(二二八)

故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李文贞公事状彭绍升(二三二)

姚启圣姚少保启圣传王源(二四○)

吴兴祚两广总督吴公兴祚传(节录)鲁曾煜(二四六)

陈昂广东副都统陈公昂墓志铭方苞(二四八)

黄性震黄太常性震传蓝鼎元(二四九)

黄太常传沈德潜(二五四)

杨捷诰授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昭武将军提督江南总兵官三等阿达哈哈番谥敏壮杨公捷墓志铭张玉书(二五六)

施琅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内大臣靖海将军靖海侯赠太子少傅施公琅墓志铭王熙(二六○)

靖海侯施琅传陶元藻(二六三)

施将军逸事李光地(二六六)

朱天贵荣禄大夫浙江平阳镇总兵官左都督赠太子少保朱忠壮公天贵墓志铭彭启丰(二六八)

吴英威远将军福建水师提督吴公英墓志铭(代李安溪)李绂(二七○)

蓝理福建提督蓝公理家传蓝鼎元(二七四)

杜臻杜尚书臻传伊汤安(二八二)

赵士麟吏部左侍郎赵先生士麟行状徐文驹(二八三)

殷化行殷公化行武略记潘耒(二九七)

朱宏祚光禄大夫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朱公宏祚行状张贞(三一一)

郭世隆郭世隆传(「八旗通志」)(三一八)

王万祥太子少保敏壮王公传史贻直(三三二)

卫台揆郡守卫公台揆德政碑记陈璸(三三五)

张伯行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加二级赠太子太保谥清恪敬庵张先生行状费元衡(三三六)

张尚书传杭世骏(三六五)

劳之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中宪大夫劳公之辨墓志铭杨瑄(三八○)

冯协一中宪大夫福建台湾府知府冯君协一墓志铭赵执信(三八六)

陈璸追授礼部尚书署闽浙总督福建巡抚清端陈公璸传吴兰修(三九○)

陈清端公传贺代伯(三九二)

福建台湾府台湾县邑侯陈公功德碑记张雄(三九二)

陞授偏沅巡抚都察院台厦道陈公去思碑(三九四)

陈汝咸大理寺少卿陈公汝咸墓志铭蔡世远(三九六)

大理悔庐陈公神道碑铭全祖望(四○○)

俞兆岳吏部左侍郎俞公兆岳传李文藻(四○六)

阮蔡文阮骠骑蔡文传蓝鼎元(四一○)

刘献廷刘处士献廷墓表王源(四一四)

刘继庄传全祖望(四一六)

邵廷采族祖邵先生廷采行状邵晋涵(四二○)

邵先生墓表朱筠(四二七)

沈近思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少傅礼部尚书沈端恪公近思墓志铭彭启丰(四三二)

都察院左都御史端恪沈公神道碑杭世骏(四三五)

蔡世远礼部侍郎蔡公世远墓志铭方苞(四三八)

觉罗满保兵部尚书总督浙闽觉罗公满保墓表蔡新(四四一)

汪太君贞节汪太君传蓝鼎元(四四四)

费俊荣禄大夫福宁总兵官加赠左都督费公俊神道碑铭杭世骏(四四六)

蓝鼎元蓝鼎元传(陈梦林附见)陈寿祺(四四八)

蓝廷珍福建水师提督蓝襄毅公廷珍家传蓝鼎元(四五二)

林亮林元戎亮传蓝鼎元(四五七)

游崇功游游戎崇功传(蔡章琦附)蓝鼎元(四六○)

李茂吉李弁茂吉传蓝鼎元(四六二)

汪继燝奉直大夫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汪君继燝墓志铭方楘如(四六五)

吴廷华朝议大夫吴先生廷华行状沈廷芳(四六九)

史贻直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溧阳史文靖公贻直墓表汤右曾(四七三)

沈起元故中大夫光禄寺卿前直隶布政使沈公起元事状彭绍升(四七六)

李元直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李公元直墓志铭袁枚(四八○)

王恕太原王先生恕传略沈大成(四八二)

陆广霖故广西恭城县知县署百色同知陆君广霖墓志铭赵怀玉(四八五)

恭城县知县陆君祠版文张惠言(四八九)

陈大受陈太保大受碑(为海宁相国作)胡天游(四九二)

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文肃陈公传朱珪(四九五)

罗君(失名)陕西西安城守参将罗君墓志铭齐召南(四九八)

金溶浙江督粮道金公溶家传卢文弨(五○○)

陈宏谋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文恭公宏谋墓志铭彭启丰(五一○)

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袁枚(五一七)

吴士功吴中丞士功传董邦达(五二○)

巡抚福建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公墓志铭郑虎文(五二二)

杨景素直隶总督杨公景素别传焦循(五二六)

杨愚朝议大夫广西柳州府知府杨君愚墓志铭赵佑(五二九)

于从濂宁夏分巡水利兵备道于公从濂墓志铭林有席(五三二)

曹绳柱通奉大夫福建布政使曹公绳柱墓志铭沈廷芳(五三四)

周大本寿张令周君大本赞张洲(五三六)

李师敏朝议大夫福建台湾府知府武定李君师敏墓志铭蔡新(五三八)

孙永清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孙君永清墓志铭王昶(五四一)

蓝元枚台湾统兵参赞大臣福建陆路提督世袭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蓝公元枚墓志铭蔡新(五四五)

汤大奎福建凤山县知县世袭云骑尉汤君大奎墓表赵怀玉(五四八)

史谦敕授登仕佐郎凤山县典史恤赠云骑尉从祖叔父史府君谦家传史兆兰(五五○)

周太纶周县丞大纶传(子琦、陈德、叶友伯附)焦循(五五二)

寿同春书寿同春、李乔基死事张士元(五五五)

李乔基李乔基传(子端柏附)吴修兰(五五五)

刘满姑烈女刘满姑传贺代伯(五五七)

书刘烈女事张士元(五五八)

赵翼贵西兵备道赵先生翼家传姚鼐(五五九)

陈寿祺隐屏山人陈编修传阮元(五六一)

梁上国诰授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广西提督学政梁公上国墓系铭陈寿祺(五六六)

谢金銮敕授文林郎安溪县学教谕谢君金銮墓志铭陈寿祺(五六九)

郑兼才台湾县学教谕推陞泉州府学教授郑君兼才墓志铭陈寿祺(五七一)

李长庚建威将军浙江提督总兵官追封三等壮烈伯忠毅李公长庚神道碑文陈寿祺(五七四)

浙江提督李公墓阙铭恽敬(五七九)

壮烈伯李忠毅公传阮元(五八三)

浙江提督总统闽浙水师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李公行状王芑孙(五九二)

孙尔准赠太子太师谥文靖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金匮孙公尔准墓志铭陈寿祺(五九八)

猜你喜欢
  卷九·岳珂
  东都事略卷十七·王称
  卷十四·吴广成
  第九十回 傅良佐弃城避敌 段祺瑞卸职出都·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一四五一 户部为知照查议周兴岱等人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一、户口·陶元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佚名
  末帝本纪·薛居正
  耶律洼传·脱脱
  卷三百三十三·杨士奇
  卷五十三·佚名
  食货三六·徐松
  107.邓艾偷渡剑阁·林汉达
  15.曹刿抗击齐军·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六·彭定求

        卷106_1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郑愔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   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平阳妙舞处,日暮清歌续。   卷106_2 【采莲曲】郑愔   锦dh沙棠舰,罗带石榴裙。

  • 卷八·彭定求

        卷8_1 【咏灯】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卷8_2 【游后湖赏莲花】李璟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 海野词 全文·曾觌

      ☆水龙吟  楚天千里无云,露华洗出秋容净。银蟾台榭,玉壶天地,参差桂影。鸳瓦寒生,画檐光射,碧梧金井。听韶华半夜,江梅三弄,风袅袅、良宵永。  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吹箫仙子,骖鸾归路,一襟清兴。鹊楼高,建章

  • ◆李宣慰京(鸠巢漫稿)·顾嗣立

    京字景山,河间人。早岁起家掌故枢府,不数年,遂长其幕,遽坐废。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乌蛮,寻升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佩虎符,兼管军万户,悉其见闻为《云南志略》四卷,三年而报使,因以其书上之,即移病归乡里卒。景山于书,酷好《老子》,独

  • 第二十七出 败北·周履靖

    【醉太平】〔外戎装领众上〕戈矛猬齐。士马云如。烟腾万灶鼓频炊。〔外扮报子上〕报报报。红巾数万。近在一舍之地。各路传檄。期在日中会剿。请柳爷作速进兵。〔外〕知道了。就此移营前去。〔众应号令移营介外〕把

  • 荒村·闻一多

    ……临淮关梁园镇间一百八十里之距离,已完全断绝人烟。汽车道两旁之村庄,所有居民,逃避一空。农民之家具木器,均以绳相连,沉于附近水塘稻田中,以避火焚。门窗俱无,中以棺材或石堵塞。一至夜间,则灯火全无。鸡犬豕等觅食野间,亦

  •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脱脱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

  • 自序·欧阳修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卷之一千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两汉笔记卷六·钱时

    宋 钱时 撰宣帝初许广汉女适皇曽孙一嵗生子奭数月曽孙立为帝许氏为倢伃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劎大臣知防白立许倢伃为皇后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霍光以后父

  • 瓜棚闲谈·徐一士

    旧时教官(各府厅州县之儒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之职,责在教士,浸久而所以施教者渐为具文。儒官清苦(其间亦有号为美缺者,而多数以贫瘠为苦),其贤者犹守固穷之义,以学行为士流所重,不肖者则以滥贻讥,为师儒之玷,轻侮所集,有自来

  • 卷五十七 蜀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陈寿

    (虞翻传、陆绩传、张温传、骆统传、陆瑁传、吾粲传、朱据传)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会稽太守王朗任用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虞翻当时正遭父丧,他披麻戴孝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迎接他进府,虞翻于是脱去孝服进去拜见

  • 桑世杰传·张廷玉

    桑世杰,无为人,也是从巢湖前来归附太祖的。赵普胜有异心,世杰发觉了他的阴谋,赵普胜逃走。从太祖渡江,率舟师攻破元军水师。授予秦淮翼元帅。攻下镇江,随军征讨金坛、丹阳,攻打宁国长枪诸军,攻克水阳,平定常州。担任枢密院事。

  • 夫乐者乐也(1)·戴圣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原文】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2),人之道也(3)。声音动静,性术之变(4),尽于此类。故人不耐无乐(5),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四百一十一卷尽四百六十凡五十一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百一十卷  忻乐(上许斤反司马法曰善者善之忻人之善或作欣诉三体并同埤苍忻察也)。  第四百一十一卷  骸骨(

  • 佛法之分宗判教·太虚

      梵土戒贤、智光二家,及华土贤首、天台诸家,以一时门庭施设之方便,于唯一大乘教所诠之自证境行果、化他境行果上,判教高下,致后人死守其语互争优劣,予固不偏取之。而近人闻古者一音教之风而悦之,胶执“教一乘三”,亦有未可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四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四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四 弥勒成佛经一卷(初出一名弥勒当来下生经太安二年出见聂道真录及僧佑录) 一十七纸 十二因缘经一卷(第四出亦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见佑录) 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