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十回 傅良佐弃城避敌 段祺瑞卸职出都

  却说刘建藩据住零陵,与北军相持多日,寡不敌众,多败少胜,不得不向两粤乞援。段总理也恐两粤援刘,暗着人运动粤吏,使他反抗省政府,作为牵制。适值粤属惠州清乡总办张天骥,为省政府所黜,改任刘志陆为总办,天骥心怀怨望,遂对省政府宣告独立。已而刘志陆带兵进攻,惠州帮办洪兆麟、统领罗兆昌、帮统刘达庆等,联合陆军,共攻天骥。天骥独力难支,只好窜去。偏潮州镇守使莫擎宇,又复向省政府脱离关系,自言军政当直隶中央,民政仍商承李省长办理。好一个骑墙法子。旋又联结钦廉道冯相荣,及镇守使隆世储,气势颇盛。张天骥亦奔投潮州,与莫相依。莫擎宇遂电达中央,自述情状。段总理乐得请令,褫夺广东督军陈炳焜职衔,特任省长李耀汉兼署督军,即命莫擎宇会办军务。看官试想!民国纪元以来,各省虽号称军民分治,实际上全是军阀专权。自黎政府成立以来,虽改换名目,治军称督军,治民称省长,毕竟省长势力,敌不过督军,督军挟兵自重,对着一省范围,差不多是万能主义。段总理将陈炳焜褫职,即用李耀汉兼职,也是一条反间计。但陈炳焜怎肯依令?仍任督军如故,李耀汉势难代任,依然照前办事。陈炳焜且与广西联兵援湘,与刘建藩等并力作战,所向无前,夺回宝庆、衡山,复拔衡阳、湘潭,累得傅良佐日夕不安,又向段总理请援。段总理未免一惊,因恐远水难救近火,只好责成王汝贤、范国璋两人,令他效力图功,特派汝贤为湘南总司令,国璋为副司令,满望他感激思奋,扫平湘南自主军队。不意两人逗留不进,反通电中外及自主诸省,商请双方停战。略云:

  天祸中国,同室操戈,政府利用军人,各执己见,互走极端,不惜以百万生灵,为孤注一掷,挑南北之恶感,竞权利之私图,借口为民,何有于民?侈言为国,适以误国。果系爱国有心,为民造福,则牺牲个人主张,俯顺舆论,尚不背共和本旨。汝贤等一介军人,鲜识政治,天良尚在,煮豆同心。自零陵发生事变,力主和平解决,为息事宁人计,此次湘南自主,以护法为名,否认内阁,但现内阁虽非依法成立,实为事实上临时不得已之办法,即有不合,亦未始无磋商之余地。在西南举事诸公,既称爱国,何忍甘为戎首,涂炭生灵?自应双方停战。恳请大总统下令,征求南北各省意见,持平协议,组织立法机关,议决根本大法,以垂永久而免纷争,是所至盼!

  特此电闻。

  自王、范两人宣布此电,当然置身事外,引兵退归。

  那零陵自主军队,及两粤各军,未肯遽罢,仍旧扬旗击鼓,进逼长沙。湖南督军傅良佐,麾下亲兵,寥寥无几,专靠王、范两师,出去御敌,偏他两人宣告停战,且有倒戈消息,急得傅督军不知所为,只好与代理省长周肇祥,想出一条逃命的上策,夤夜同走,潜登兵舰出省,奔往岳州。这也好算得迅雷飞电的计策么?长沙失去主帅,亟由省城各团体,自组湖南军民两政办公处,暂时维持,适值王汝贤领兵回省,乃公推汝贤为主任,担任维持秩序。

  傅良佐等退至岳州,不得不电达中央。段祺瑞接到此电,忍不住惭愤交并,慌忙驰入总统府,报明冯国璋,痛责王、范两人叛命的罪状。冯总统却默然不答。段始窥透隐情,料知王、范两人的行为,是由老冯暗中授意,遂作色与语道:“总统主和,祺瑞主战,两不相谋,应有此变,祺瑞情愿免职,请总统另任他人。”冯总统才淡淡的答道:“傅良佐所任何职,乃弃省潜逃,不为无罪。”祺瑞道:“王、范两师,无故倒戈,良佐势成孤立,自然只好出走了。”冯总统又道:“我何尝绝对主和,如果能戡定南方,就是我也自愿赴敌,请总理不必误会!”祺瑞起座道:“祺瑞已不敢再干了。或战或和,请总统自主便了。”言毕即去,未几,即递入辞职呈文,又未几,复递入国务员辞职呈文。冯总统不便遽允,派人一一挽留,复通电各省云:

  国事濒危,人心浮动,一隅生隙,全国动摇。兹将数日经历情形,暨失机可惜之点,通告于左:自复辟打消,共和再造,军人实为功首,此后军人团体,即为全国之中心点,生死存亡,有莫大之关系,此不但本国人所共知,亦外交团所共认。此次政府成立,所行政策,以改良民国根本大法为宗旨,故不急召集新国会,而为先设参议院之举,在法律上虽微有不同,而用心实无私意存于其内。西南二三省,起而反对,无理要求,中央屡为迁就,愈就愈远,不得已而用兵,只为达到宗旨而已,初非有武力压迫之野心也。兵事既起,胜负虽未大分,而川事则中央颇为得手,滇、黔在川之兵,不日可期退出川界。广东方面,陆、陈、谭虽有援湘之兵,因龙、李、莫倾向中央,暗中牵制,以是不能大举。是时也,湘南战事,我北军将士,稍为振奋,保持固有之势力,中央即可达完善之结果。不意我北军九死一生,最有名誉之健儿,误听人言,壮志消沮,虽系一部分之自弃,而掣动新胜,暨相持未败之众,于是合谋罢战,要求长官,通电乞和,不顾羞耻,虽曰其中有不得已之苦衷,而中央完全将成之计划,尽行打消矣。诸君闻之,能不惜哉!能不痛哉!特是通电求和,主持人道,欲达宗旨,亦必能战而后能和。假如占住势力,战胜一步,宣布调停,再进一程,征求同意,为中央留余地,保政府之威严,吾辈军人之名誉大张,国家人民之幸福是赖,乐何如之?乃不出此而为摇尾乞求,纵能达到和平目的,我军人面皮丧尽矣。国璋亦军人之一份子也,如此行为,万无下场余地,不为羞死,亦将气死。诸君皆爱国丈夫,有何高见,如何挽救,能否贾勇救国,振奋部下士卒精神,筹兵筹饷,以谋胜利,则大错虽已铸成,尚可同心补救。国璋代行权位,惶愧奚如!国将不存,身将焉附?如有同心,国璋愿自督一旅之师,亲身督战,先我士卒,以雪此羞。宣布事实,渴望答复!

  这篇通电,辞旨隐闪,又主和,又主战,看似斥责王、范两人,却未曾提出姓名,不过含糊影响,但为段总理顾全面子,所以有此电文。湘军第二师师长陈复初,方改编为陆军第十七师,驻扎常德,他闻王汝贤入主长沙,居然代行督军职务,心下很是不服,竟在常德宣布独立,要来攻夺长沙,就是两粤援湘各军,也不肯听命汝贤,纷纷入扰,长沙很是危急。到了十月十七日夜间,城中忽然火起,烟雾漫天,秩序大乱。汝贤也只好弃城出走,潜赴岳州。是时傅良佐、周肇祥两人,已由京中召入,传令免官候惩,令云:

  湖南督军傅良佐,代理省长周肇祥,擅离职守,着先行免职,听候查办!此令。

  同时又有一令云:

  据王汝贤等电称:傅督军于十四日夜,携印乘轮,不知去向,省长亦去,省城震动,人心惶恐。汝贤等为保护地方安全起见,会同在城文武,极力维持,现在秩序,幸保安宁等语。并据自请处分前来。傅良佐、周肇祥擅离职守,本日另有明令免职查办,长沙地方重要,不可主持无人,即派王汝贤以总司令代行督军职务,所有长沙地方治安,均由王汝贤督同范国璋完全负责。查王汝贤等,身任司令重寄,统驭无方,以致前敌败退,并擅发通电,妄言议和,本属咎有应得,姑念悔悟尚早,自请处分,心迹不无可原。此次维持长沙省城,尚能顾全大局,暂免置议。王汝贤等当深体中央弃瑕录用之意,严申约束,激励将士,将在湘逆军,迅予驱除,以赎前愆。

  倘再退缩畏葸,贻误戎机,军法俱在,懔之慎之!此令。

  这令颁发,乃是十月十八日,与王汝贤弃城出走的时候,只隔一宵。京、湘相隔太远,汝贤又仓皇出奔,无暇拍电至京。所以京中尚未闻知,还令汝贤及范国璋,担任长沙治安职务。那段祺瑞自有意辞职后,虽非极端决裂,但对着湖南问题,不再入商,冯总统因得自由下令,轻轻将王、范二人罪状,豁免了事。惟段祺瑞览此令文,愈加不悦,自思老冯前电,已是态度不明,此次又仅罪及傅、周,不及王、范,明明是阿私所好,党同伐异的行为,因复决计辞去,不愿与冯共事。正拟二次递呈,复接得直、鄂、苏、赣四省通电,并请撤兵停战,这又是冯派联络,推倒段内阁的先锋。电文署名,一是直隶督军曹锟,一是湖北督军王占元,一是江苏督军李纯,一是江西督军陈光远,文中说是:

  慨自政变发生,共和复活,当百政待理之际,忽起操戈同室之争,溯厥原因,固由各方政见参差,情形隔阂,以致初生龃龉,继积猜嫌,亦由二三私利之徒,意在窃社凭城,遂乃乘机构衅,而党派争树,因得以利用之术,为挑拨之谋,逞攘夺之野心,泄报复之私忿。名为政见,实为意见,名为救国,实为祸国,于是阋墙煮豆,一发难收。锟等数月以来,中夜徬徨,焦思达旦,窃虑覆亡无日,破卵同悲,热血填膺,忧痛并集。盖我国外交地位,无可讳言,欧战将终,我祸方始,及今补救,尚恐后时。至财政困难,尤达极点,鸩酒止渴,漏脯疗饥,比于自戕,奚堪终日?东北灾祲,西南兵争,人民流离,商业停滞,凡诸险状,更仆难志。大厦将倾,而内哄不已,亡在眉睫,而罔肯牺牲,每一思维,不寒而栗,中心愤激,无泪可挥。夫兵犹火也,不戢自焚矣,如项城覆辙可鉴,矧同种相残,宁足为勇?鹬蚌相持,庸足为智?即使累战克捷,已足腾笑邻邦,若复两败俱伤,势且同归于尽。今者北倚湘而湘不可倚,南图蜀而蜀未可图,仁人君子,忍复驱父老兄弟于冰天雪地枪林弹雨之中?且战局延长一日,即多伤一日元气,展伸一处,即多贻一处痛苦。公等诚心卫国,伟略匡时,其于利害祸福所关,固已洞若观火。况争点起于政治,知悲悯本有同情。锟等不才,抱宁人息事之心,存排难解纷之志,奔走啼泣,惨切叫号,而诚信未孚,终鲜寸效,俯仰愧怍,无地自容,惟希望之殷,始终未懈。故自政争以来,默察真正之民意,仰体元首不忍人之心,委曲求全,千回百折,必求达于和平目的,以拯国家之危难,而固统一之宏基。区区愚忱,当邀共谅。现在时势危迫,万难再缓,不得不重申前说,为四百兆人民,请命于公等之前。

  伏愿念亡国之惨哀,生灵之痛苦,即日先行停战,各守区域,毋再冲突,俾得熟商大计,迅释纠纷。鲁仲连之职,锟等愿担任之。更祈开诚布公,披示一切,既属家人骨肉,但以国家为前提,无事不可相商,无事不能解决。若彼此之隐,未克尽宣,则和平之局,讵复可冀?公等位望,中外具瞻,舆论一时,信史万世,是非功过,自有专归,而旋乾转坤,亦唯公等是赖,反手之间,利害立判,举足之际,轻重攸分,救国救民,千钧一发。临电迫切,不知所云。

  停战停战,这种声浪,与段总理的心理,绝对是不能两容。偏长江三督军,一气贯穿,又推那直隶督军曹三爷为首,曹锟排行第三,时人号为曹三爷。同来反对段总理,叫老段如何不烦?如何不恼?当下递入二次辞呈,不但辞去总理,且把陆军总长的兼职,一并辞去。冯总统还阳为挽留,但准他辞去兼职,仍为总理如初。看官!你想这位段合肥,还肯留着么?段为国务总理,又兼陆军总长,所以有权有势,莫与比伦,若军权一卸,还要这国务总理头衔,有何用处?自然一概不受,出都下野去了。恐未必真肯下野。冯总统乐得准他免职,另任王士珍为陆军总长,所有国务总理一缺,且命外交总长汪大燮暂代。汪大燮是段内阁中人物,本有连带辞职的故例,怎好代任总理?因此决意不为,一再告辞。冯乃商诸王士珍,邀他组阁。士珍系直系正定人,资格最老,出段氏上,情性素来和平,没有甚么党派,不过时人因他籍属直隶,共推为直派领袖,前时袁、黎两总统时,亦尝邀他为过渡总理,见前文。旋进旋退,无刺无非,老年人血气已衰,不堪再任烦剧,独冯意以为籍贯从同,派系无别,正好引为己助,抵制皖系,调和南方。王士珍固辞不获,乃承认暂署,于是段内阁遂倒,要改组王内阁了。小子有诗叹道:

  携手登台谊似深,同袍何故忽离心?

  堪嗟宦海漂摇甚,得失升沉两不禁。

  王士珍既代署总理,旧有国务员,一并辞职,另换他人入阁。欲知所易何人,待至下回发表。

  观于冯、段之倾轧,表面上似为和战之龃龉,实际上即为直、皖两派之纷争。傅良佐之督湘,冯意固未尝赞同,不过为李、陈两督军之交换条件而已。王汝贤、范国璋,与良佐相反对,其阴承冯意可知,拒良佐,即所以拒段氏也。良佐自命不凡,而实无干略,楚歌四逼,仓猝夜逃,名为党段,实则负段,段犹欲袒护之,得毋亦自信过深,而未知其用人之失当欤?迨直、鄂、苏、赣四督军,通电停战,而段氏之平南政策,复遭一大打击,势不能不辞职出都,此冯、段倾轧之第一幕也。而直、皖两派之恶,遂自是日深矣。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列传第十六·脱脱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宋濂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赵尔巽
  卷第二百八十四 後晉紀五·司马光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卷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纪昀
  金佗稡编卷十九·岳珂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杜大珪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仇殷传·薛居正
  卷三百五·杨士奇
  卷六十·佚名
  序一·捧花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贺铸·唐圭璋

      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生于皇祐四年(1052)。娶宗女,授石班殿直。元祐中,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退居吴下,筑室于横塘,自号庆湖遗老。宣和七年(1125)卒,年七十四。有东山寓声乐府三卷,今不传。   天宁乐   铜人捧露盘

  • 十八家诗抄·卷九·曾国藩

      韩昌黎五古一百四十二首  南山诗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稜角,缕脉碎分绣

  • 甲集第五之上·钱谦益

    高太史启集外诗一百四十九首【咏残灯和杨孟载】凝寒结重晕,逼曙零孤朵。膏空逐漏水,焰在同炉火。恋影未成眠,更就余光坐。【柳絮】轻盈易飘泊,思逐春云乱。已拂武昌门,还萦灞陵岸。沙头雀啄堕,水面鱼吹

  • 卷三百九 列传九十六·赵尔巽

      崔纪 喀尔吉善子定长、孙鄂云布 雅尔图 晏斯盛 瑚宝 卫哲治苏昌 鹤年 吴达善 崔应阶 王检 吴士功   崔纪,初名珺,字南有,山西永济人。年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父及后母孝。康熙五十七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国

  • 卷一百九十·毕沅

      ◎元纪八 ∷起重光单阏四月,尽玄黓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至元二十八年年   夏,四月,乙未,徙湖广行枢密院治鄂州。   五月,戊戌,逮嘉木扬喇勒智下狱。   初,嘉木扬喇勒智重赂僧格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正统二年六月己未朔命行在大理寺右少卿贺祖嗣率京军采秋青草○贵州都匀卫平州六洞长官司副长官杨平等并土官宣慰使安聚遣人贡马赐彩币文绮钞布有差○福建延平府丰衍仓奏是岁二月十五日火毁仓粮四千二百余石○酉免应天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二月乙丑朔 上留宣府○谪云南都指挥李增于边卫永远充军坐侵欺官银也○丙寅先是巡抚湖广都御史秦金等言洞庭湖四通江流一望无际不逞之徒易于啸聚为患虽原设指挥一员巡视但所守限于本湖其沿江军卫巡司官兵多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零卷高句丽本纪八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八。[ 阳王][建武王{荣留王}]。二零卷高句丽

  • 李远传·张廷玉

    李远,怀远人。承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进攻蔚州时,李远举城投降。南军驻扎德州,运送粮饷时途经徐、沛之间。李远率轻兵六千,假装南军官兵,每人在背上插一支柳条,经济宁、沙河至沛无人发觉。他们焚毁南军数万粮船,河水

  • 卷二十六·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六宋 夏僎 撰文侯之命无垢谓予读史记知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而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奔申申侯怒与犬戎杀幽王虏襃姒晋文侯与郑武公乃与申侯共立宜臼是为平王以史记攷之是平王因

  • 卷目·康熙

    日讲礼记解义卷目   经部四第一卷       礼类三【礼记之属】曲礼上第二卷曲礼上第三卷曲礼上第四卷曲礼下第五卷曲礼下第六卷檀弓上第七卷檀弓上第八卷檀弓上第九卷檀弓上第十卷檀弓下第十一卷檀弓下第

  • 卷五十七·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七   宋 王与之 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服

  • 续高僧传卷第四·道宣

      译经篇四 本传二人。   京大慈恩寺释玄奘传一。   京大慈恩寺梵僧那提传二。   释玄奘。本名袆。姓陈氏。汉太丘仲弓后也。子孙徙于河南。故又为洛州缑氏人焉。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慧早通经术。长八尺明

  • 与王觉先生书·太虚

    醒窟先生哲鉴:前承以大著原易携示,连日无暇,乘隙稍一披览,乃精义络绎奔凑,真有亭毒千古、欲累一世之胜概!而寻出数元为易之本,既能吻合西洋最新之科哲思想;中平为易之归,尤可贯通华夏传统之圣贤宗旨。诚能使国中学者皆知其理,则

  • 成佛救世与革命救国·太虚

    ──二十八年一月在贵州欢迎会讲──今天承贵州省佛教会及贵阳市各界人士开此盛会,欢迎本人,实在不敢当。但今天却另有一种可欢迎的意义,就是欢迎佛陀出世!今天正是废历的腊月初八,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佛的日期,也正是佛出

  •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云何为爱。云何为敬。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

  • 卫生易简方·胡濙

    方书。十二卷(一作4卷)。明·胡撰。约刊于1410年。作者任礼部侍郎时出使四方,留心医学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