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分宗判教
梵土戒贤、智光二家,及华土贤首、天台诸家,以一时门庭施设之方便,于唯一大乘教所诠之自证境行果、化他境行果上,判教高下,致后人死守其语互争优劣,予固不偏取之。而近人闻古者一音教之风而悦之,胶执“教一乘三”,亦有未可。盖同一大乘教,特其所诠于境行果有偏重,或自证化他有偏重,虽偏重即为其殊胜之处,而统计其全,则平等平等也,至大乘与余乘则不然、其所诠各有自乘之境行果,其能诠亦各有自乘之教。乘既三,教非一;教若一,乘岂三?设云教属乎佛故一,乘属乎机故三,殊不知佛不应机何有乎教?机不感佛何有乎乘?故应机三则乘三教亦三;感佛一则教一乘亦一。若无机佛之感应,何论教乘之一三哉?故予意教之判当依乘之别,乘之别、不别于后世,在佛应机而教兴时已别之;故诸圣教处处有乘别之明文也。
然乘之开合亦不一其说:有时总说为一,乘无别而教亦无判;有时分为大小二乘;有时分菩萨独觉声闻之三乘;有时加人天为四乘;有时分所加人天为五乘。复有于三乘加佛乘为四乘者,此则迷一大乘之因果以为二,出于后人谬计,为圣教明文所无也。但今综佛法之大全以类别之,可别为三:一、化俗教,谓人及天等五乘之共教。二、出世教,谓声闻乘等三乘之共教。三、正觉教,谓大乘(菩萨乘佛乘)不共教。初一不离后二,而后二非初一能尽,若离后二,则成凡外之法而非佛法;前二不离后一,而后一非前二能尽,若离后一,则仅凡小之法而非佛法。故此三乘教法,皆不离佛自住之大乘也。兹表如下:
┌………………………………………………………………┬─菩萨│ │……………………………├─独觉│ │……………………………├─声闻│ │ ├─天乘│ │ ├─人乘大 三 五乘 正 明诸法唯心义 乘 出 明五蕴无我义 乘 化 明因缘生果义别 觉 共 世 共 俗教 教 无上菩提为鹄 教 教 无余涅盘为鹄 教 教 生长善因为鹄
近人(见支那内学院各书)引金刚般若,佛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盘之意,证明其“乘三教一”,由仅知三乘共教之故耳。然三乘共教诚亦佛法之通相,据此以言教一乘三,亦无不可;但更应知大乘别教·五乘共教,乃能至极而普应耳。兹更表如下:
贤首│ ┌艺术─┐天台│ 三 ┌收当 ┌ ┤科学 │三论│ 乘 │ │ │哲学 ├─人唯识│─────大乘别教─────———————五乘共教┤ │ │ │儒教─┘净土│ 共 │ │ │回教─┐真言│ 教 └破谬 ┤ │耶教 ├─人天禅宗│ │ │ │道教─┘南山│ │ │ └梵教───天 │ │ └ │ │ │ │ │地下种源──根───————─ ┼──——本────地上枝叶 │ │ 地 皮
如一树然,由地上枝叶而望之,祗望至地皮之本柢而止,故可以三乘共教为通相然三乘共教之所依,则又当在大乘别教。要之佛法以三乘共教为本干,大乘别教则其根源也,五乘共教是其枝叶也,故应有此三教之判。
然唯识等大乘八家,则均以实相法界──即诸法唯心为根本,及妙觉佛果──即无上菩提为究竟。以此根本义故,究竟义故,同一大乘平等平等。而就其集理起行之特点以明其教理所趋重所祟尚之宗主,则昔于佛法总抉择谈中,尝大别为三宗,为表如下:
空慧宗───三论───二空观慧───得此清净 ┌─唯识─┐唯识宗─┤ ├─诸法唯识───染净所依 └─戒律─┘ ┌─禅那─┐ │ ├─全体真如───自性清净 ├─天台─┘真如宗─┼─贤首───离垢真如───离垢清净 ├─真如─┐ │ ├─等流真如───生境清净 └─净土─┘
此中律宗专指终南山道宣律师之律宗,道宣律师宗归唯识,及明藏识中种子为戒体,皆有明文,故属于唯识宗。真如宗中禅及天台等之五家,细分之犹别有宗尚,今就真如之广义言,诸清净法总名真如,故总曰真如宗。竟无居士谓当由唯识以进言唯智,唯智即是此言之真如宗──予昔作三唯论,即谓唯性(今曰空慧)、唯识、唯智(今曰真如)。宗是教理之主,指全部教理所祟尚趋重之一点而言;所以要有此一点者,便集中全部之教理而总握之以起行也。凡教皆为诠理,凡理皆为起行,若非反博归约,有以握厥总要,则泛览教理而行莫由起!若知为便令起行之教理集中点谓之宗,则近人横分法相、唯识为二宗,诩诩以独能发前人所未发自矜者,可知其尚泛滥教理而无所归,故不知法相教理所宗即为唯识也,盖平列偏明诸缘所生法若集论及瑜伽等等,由立言教以明义理,乃能宗之宗相;而摄大乘、成唯识等,由集教理以起观行,正所宗之宗旨。故以宗言,法相宗乎唯识,不应将能宗所宗之一法相唯识宗强析为二,而正名定义但应曰唯识宗也。复就唯识以言,能唯是识(识言诠心心所),所唯(谓简我法及持相性)即谓缘生法相及二空所显真如性,若但明一识谓之曰唯识,而离诸法相性于唯识外别谓之法相宗,则尚何唯识可成乎!故不应离唯识宗别立法相宗。然空慧与真如得名宗者,统诸法而集中于识,既可名唯识宗,统诸法集中于二空观慧,亦可名空慧宗;统诸法集中于真如,亦可名真如宗。以此三宗概观诸大乘教理起行之方便,则得其纲领矣。
三乘共教及五乘共教之分宗,不复一一。机感佛而兴教,故依乘以判教。理集要以起行,故依教以分宗。判教分宗,如是如是!
(见海刊五卷五期)
猜你喜欢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二卷·正觉 解脱道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佚名 第三十五章 麾摩罗波罗、诃悉提波罗、羼提波罗时代·多罗那他 卷二十一·佚名 整理僧伽制度论·太虚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佚名 御选语录卷六·雍正 金刚藏菩萨·佚名 宗镜录卷第一百·延寿 高僧傳卷第十二(亡身誦經)·慧皎 卷之八·铁壁慧机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佚名 卷九·佚名 卷第二十九·元来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