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乙未朔诏创制龙江仪凤门钟阜门民房民能自造者官给市木钞每间二十锭

○都匀安抚副使刘武遣人贡马诏赐钞锭

○丁酉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国子祭酒宋讷卒讷大名府滑县人其父寿卿仕元为狭西行台侍御史讷读书记问该博登元至正癸卯进士第任盐山县尹入国朝朝为国子助教洪武十五年五月升翰林院学士命撰国子监宣圣庙碑文称旨赏赉甚厚十一月改文渊阁大学士讷在位颇以年老怠事尝寒附火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  上闻知制文警讷曰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讷顿首惭谢十六年转朝列大夫国子祭酒乃严立学规诸生知畏敬  上由是特厚眷之至是以疾终命礼部致赙诸司致祭仍遣使护其柩归葬所过郡邑皆祭既又遣行人临祭于其家有司为治坟茔后命其子复祖为司业学者荣之

○戊戌祭大社大稷

○庚子命礼部翰林院考定王国合祀山川诸神  上曰王国有岳镇海渎者即以岳为正次海次镇次渎风云雷雨之神又次之于是礼部为图以进使颁之诸国复命东海则  燕齐皆祭东岳东镇齐鲁皆祭西海秦蜀皆祭晋祭北海

○癸卯宥给事中彭与民等罪先是  上谕六科给事中曰尔等朝夕在廷观法司议刑犯者必以法断之使不善者人人思过相劝为善则庶几刑措不用奈何小人玩法罔畏今朕欲尔等父兄伯叔来朝观朕所行归谕乡里使民无犯于法皆知所劝实为美事至是与民之父九霄来朝适与民坐事系狱乃上表陈情曰天地至仁风雨霜露无非化育圣人至仁礼乐刑政无非治道钦惟  皇帝陛下聪明睿智有武有文清六合以一寰区扫群雄而基大业居尊御极体道行仁四海沾恩万方蒙化顾臣之子与民生居陋巷长自寒门十三入县庠而肄业十九登胄监以受成早蒙教育之恩拔居近侍之职奈何纪旨意而增减失实核军籍而奏报不明一死攸宜百身莫赎臣顷居草野奉旨来朝适于引见之晨值其执退之日怜其愚昧致切心怀盖因幼失教养之方是以长无卓励之志伏愿  陛下眚灾肆赦廓天地好生之德屈法伸恩遂父子眤爱之私俾磨励于岁年或改过于万一如其怙终请寘于法  上览表悯其情宥之于是同犯者十七人皆获免又赐其父兄来朝者钞五锭遣还九霄寻以病卒命有司归其丧于乡

○甲辰遣使赍敕谕晋王  今上曰询及来胡言残胡甚少骑者才五千人共家属一万口马称之有急则十人皆一骑趁水草长行大军负戴且重追袭甚劳今降臣尝与彼同仕大官已使在彼而晃忽儿又能辞说由是其众二心欲南向者多北向者少且将粮饷运至上都及口温集于各程然后再俟人来知其所在一举而中矣

○命刑部右待郎凌汉署吏部事

○丙午定辽卫指挥李哲以私市官马当杖摘戍边兵部尚书沈溍以闻  上曰哲本不才但念其父累岁守边多著劳绩令以马还官免其罪领职如故 ○夜有星起自骑官东行至近浊没

○戊申凉国公蓝玉以击破西番蛮人遣指挥须胜至京献捷并奏嵓州杂道蛮人攻围大渡河千户所亦讨平之枭土官副使观著等俘其男女数千人诏赐玉白金五十两文绮帛各六疋钞六十锭

○广东都指挥使马骙等禽龙川贼苏文山等械送至京初文山等聚众作乱命骙会江西福建二都司军马讨之仍命统兵指挥詹继督师搜捕贼闻官军至度势不能支窜匿旁近郡县骙分兵追捕获文山等并俘其妻子及至京  上命磔文山于市胁从者宥之

○命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庸简阅从征军士年老及残疾者令还各卫随营居住

○兵部尚书沈溍奏湖广收集军丁吴羊孙等凡七十人诉重役  上令核实之即免其一人为民既而以其远来人给钞四锭为道里费遣还

○己酉置新添卫指挥使司属贵州都指挥使司后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命指挥佥事王炳领兵士

○夜太阴犯太微东垣

○壬子以隐士吴敦义为狭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右参政李翰为左参政

○癸丑诏自今有司官凡过误犯者初犯至三犯皆纪罪复职冀其改过自新

○丙辰躬耕籍田遣官享先农

○命凡广东四川狭西云南诸都司卫所军士差遣至京者人给钞五锭江西及山东各都司至者人三锭以为道里费著为令

○以广东龙川知县陈敬为吏部侍郎敬字行简河南人敦实有行义先为河南儒学训导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荐为吏部试尚书十七年坐事免归后又起为龙川知县至是诣阙言事称旨擢今职

○对拨官军俸粮初命户部以应天一府试行之便至是  上谕户部校理各卫官军岁支俸粮实数以内外有司民户该输正粮对数拨给如一县之粮以对一卫或多或少损其赢补其不足一户之粮以对一军多少损益如之度其道里之远近有司以勘合号数编定次第如金吾卫军五千即以金吾字为号自一号编至五千号而止又如指挥使岁俸四百二十石务以人户粮额足其数于勘合簿注之递发军卫收掌俟人户输粮之际对号相符依数收受即以实收付之以凭查照若一卫所收俱足则出通关付有司奏缴

○戊午湖广阮陵县主簿张杰有罪罚输作自陈母贺氏当元季乱离守节教子期于有成今年且老而臣以罪戾不得奉餋愿乞自新庶全子职通政使司以闻  上怜而宥之曰妇人当乱世能守节教子可以励俗命礼部榜示天下仍加杰禄秩俾终餋其母

○夜太阴入斗宿

○庚申府军左卫军士告千户虞让子端不习武事惟日以歌曲饮酒为务  上怒命逮治之因诏凡武臣子弟嗜酒博奕及歌唱词曲不事武艺或为市赐与民争利者皆坐以罪其袭职依前比试不中者与其父并发边境守御不与俸

○辛酉给赐大宁诸卫及高岭诸驿军士六万七千五百人绵布二十七万四千四百疋绵花十万一千二百斤

○壬戌赏湖广都指挥使司所属卫所征进军士还自云南者钞锭有差

○癸亥河南都指挥使司获妖寇朱黄头送至京师初乌撒卫有紫气起军士马四儿妄言为祯祥应在己遂紏合黄头等六人劫众从水西剽掠逃至南阳邓州又自称圣人河南都司出兵剿捕四儿等窜去擒黄头等至京斩之

○凉国公蓝玉克散毛洞擒土酋剌惹覃大旺等万余人

○置陆凉卫指挥使司初越州阿资叛西平侯沭英等讨平之以陆凉西南要冲之地请设卫屯守至是命云南指挥佥事方用洱海卫指挥佥事滕聚于古鲁昌筑城置卫守之

○筑归德州凤池河防时黄河决凤池漂没夏邑永城诸县有司不以闻州民李从义诣阙言乞令军民合力筑防以遏水患  上从其言发兴武等十卫士卒与归德属县民筑之凡一月而成命罪其有司而授从义晋州知州

三月甲子朔

○乙丑今上率师出古北口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有德左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右副将军怀远侯曹兴等各以所部从

○申定官民服饰先是  上见朝臣所服之衣多取便易日就短窄有乖古制乃命礼部尚书李原名国子司业龚敩参酌时宜俾存古意原名等议定凡官员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同耆民儒士生员制同文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从之命颁示中外

○以临洮僧已什领占为尚师赐以钞锭其从僧三十六人俱赐有差○夜有大星起自内屏流至云中没

○丁卯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进二十二年所收茶课之数乌茶六十六万六千六百九斤碉门茶课司乌茶一百八十四万二千六百五十五斤

○己巳命都察院及六部所属历事官三年无私过者给全俸一年者给半俸

○庚午改公主府家令司为中使司秩正七品以内使为之给以印章冠制用方帽顶与官之制有别凡行移中使司呈宗人府经历司经历司帖下中使司其与在外各衙门行移俱由宗人府经历司转行与在内衙门行移中使司呈内官监内官监帖下中使司其余内府各衙门行移俱由内官监转行

○雄武侯周武卒于河南诏归其丧所过郡县致祭仍赐麻布百疋赙赐其家追封汝国公谥勇襄武开州人侨居江阴岁丁酉六月克守御常州谢元师麾下马军癸卯转马军小校乙巳七月除骁骑卫百户寻升千户吴元年擢虎贲卫指挥佥事洪武三年十一月升本卫世袭指挥同知赐诰命五年十一月授金吾后卫指挥使八年九月升大都督府佥事十四年论功行赏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雄武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二十二年十二月命武往河南练兵是年正月诏武领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兵从晋王北征未行疽发背卒子兴袭职龙江卫指挥同知

○命礼部定公侯卒葬辍朝礼著为令礼部议凡公侯卒于家者闻丧辍朝三日下葬辍朝一日卒于外者闻丧辍朝一日丧柩至京辍三日下葬仍辍一日凡辍朝之日不鸣钟鼓各官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从之

○壬申  上谕户部曰山东河南官有储粟今当春夏之交农民艰食之际尔户部即遣人发廪以贷之候秋成还官

○丁丑诏遣使运钞一百万锭赐晋王

○以邓余陈纪王瑊金志为尚宝司丞余申国公镇之弟纪临江侯德之弟瑊六安侯忠之弟志宣德侯镇之弟也

○以郝从道为大理寺试右少卿赵居仁为通政司右参议从道居仁初以人才举命侍朝观政至是用之

○戊寅置磁州守御千户所隶潞州卫

○癸未蜀王府城垣宫室成成都中护卫具图以进

○夜雨霰

○丁亥太白昼见

○戊子默剌国回回麻哈马等来朝诏赐钞锭○辛卯荧惑犯垒壁阵

○壬辰以高守礼为应天府尹冯克昭为府丞

○癸巳今上率师至迤都故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忽哥赤知院阿鲁帖木儿等皆降先是王师既出古北口  今上临塞谕诸将曰吾与诸将军受命提兵沙漠扫清胡虏今虏无城郭居止其地空旷千里行师必有耳目不得其所难以成功诸将皆诺即发骑哨得虏迹知乃儿不花等驻庐帐于迤都遂进兵适大雪诸将欲止  今上曰天大雪虏必不虞我至宜乘雪速进遂抵迤都隔一碛虏不知也乃先遣指挥观童径诣虏营观童与乃儿不花有旧至即相抱持而泣仓卒之顷我师以压虏营虏众大惊乃儿不花等上马走观童谕以  今上至毋恐乃尔不花等素闻  今上威德遂不去观童引之来见  今上降辞色以待之即赐之酒食令醉饱慰谕遣还营虏甚喜过望遂无遁意将至营又复召来如是者三于是悉收其部落及马驼牛羊而还遣人报捷京师

○晋王出塞不见虏而还

○置荆州卫指挥使司改德州千户所为德州卫指挥使司

○置平溪卫指挥使司于思州

○平茶长官杨祗纲遣子再胜来朝贡方物

○置普市守御千户所于永宁宣抚司境内时蛮獠叛服不常故置所屯兵镇之

○置辽海卫指挥使司于三万卫北城调定辽卫指挥张复等领兵守之

○云南大理府贡生员尹惟贤等入国子监赐袭衣靴袜

猜你喜欢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范晔
  ●卷中·郑文宝
  卷九·吴广成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三·徐乾学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卷二·王恽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八二八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六·温达
  列传卷第四十八 高丽史一百三十五·郑麟趾
  民国四年(1915)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胡适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卷三十三·乾隆
  第二十章 亲赴广州,促成北伐·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三·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六十三白居易【六】近体诗【一】社日关路作晩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嵗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陈寿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楚国先贤传曰:暨,韩王信之后。祖术,河东太守。父纯,南郡太守。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乃变名姓,隐居

  • 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二十八·赵尔巽

      科尔昆觉善甘都谭拜法谭席特库蓝拜鄂硕   伊拜弟库尔阐阿哈尼堪星讷褚库   科尔昆,阿颜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世居瓦瑚木。祖翰,太祖时来归。父硕色,官牛录额真。   科尔昆初为贝勒阿巴泰护卫。事太宗,未冠,从伐察

  • 卷一百六十 梁紀十六·司马光

      強圉單閼(丁卯),一年。   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五四七年)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   壬寅,荊州刺史廬陵威王續卒。以湘東王繹為都督荊 雍等九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續素貪婪,臨終,有啟遣中錄事參軍謝

  • 卷三十六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六上 【起甲辰陈後主至德二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尽丁卯隋炀帝大业三年】凡二十七年 【甲陈至德二年辰隋开皇四年】春正月朔

  •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史记集解卷五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应劭曰大父祖父开地名】相韩昭侯宣恵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恵王悼恵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

  • 卷三百二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二年欧阳修知谏院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陈边事奏曰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僚言及西事

  • 晋纪十 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312)·司马光

    晋纪十晋怀帝永嘉六年(壬 申,公元312年 [1]春,正月,汉呼延后卒,谥曰武元。 [1]春季,正月,汉呼延皇后去世,谥号为武元。 [2]汉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寇并州;辛未,围晋阳。 [2]汉镇北将军勒冲、平北将军卜进犯并州。辛未(十九

  • 卷下·罗隐

      理乱第六  夫家国之理乱,在乎文武之道也。昔者圣人之造书契以通隐情、剡弓矢以威不伏,二者古今之所存焉。然则文以致理,武以定乱,文虽致理不必止其乱,武虽定乱不必适其理。故防乱在乎用武,劝理在乎用文。若手足之递,使

  • 读书丛説卷一·许谦

    元 许谦 撰书五十八篇今文三十三篇【伏生所传凡二十八篇而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因古文出后方别出此五篇故成三十三篇】虞书四【伏生为二篇】尧典 舜典【复出】臯陶谟益稷【

  • 提要下·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提要下释舟车两【召南鹊巢篇】   车【何彼秾矣篇】舟【邶柏舟篇】    軓【匏有苦叶篇式前之軓】轨【匏有苦叶篇 毂末之轨 车辙之轨】辔【简兮篇】     牵【泉水篇】驾【泉水篇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 【原文】 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 【译文】

  • 解诸法品第四·佚名

    佛复告持心梵天。如来已度世间境界。示世俗教习乐于俗。欲度于世乐灭方俗。是谓世间之五阴也。其自念言:世我所度灭尽于世。求于五阴。游于道者,则名曰二所慕之径。复次梵天。所以名曰五阴者何。其五阴者方俗言耳。求诸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四有十二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

  • 卷第二十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三往生高尼传法盛。居金陵道场寺习十六观想。一夕礼像。遇病假寐。见大士乘杂华云出宝色光前来相迎。时诸尼款门问疾。咸见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萨放

  • 卷第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十 【经】尔时如来师子之座众宝妙华轮台基陛及诸户牖如是一切庄严具中一一各

  • 宗范卷上·钱伊庵

      菩萨戒弟子 钱伊庵 编缉稽首释迦尊  十方三世佛  圣贤诸菩萨  摩诃声闻众  东西列代祖  第一最上乘  我依当代匠  究心无梦主  百日绝后苏  管窥豁一隙  历参诸开士  慈愍予钳锤  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