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史记十表卷十

南阳 汪越 撰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黄履翁曰将相名臣表以六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

 

读史记十表卷十

读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此表年经而人纬冠年于上以元起数者高祖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孝武即位之年也列年于中以一二起数者则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诸人为相及将在官之年也相必记年将则有年者有不年者御史大夫皆不年

读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

大事记 索隐云谓诛伐封建薨叛

大事者天子之事也而见于将相名臣表者何将相代天子而行之者也观其事可察人君治忽之机即可定人臣贤不肖之分非极有关繋者不屑屑书故曰大事记

大事首诛伐以汉用兵取天下入秦破楚臣同列诸侯功臣异姓王者俱征灭之至景帝时定吴楚七国匈奴世为汉患武帝屡出师是也次封建则同姓诸侯王及推恩封王子侯是也首表刘仲为代王表楚元王齐悼惠王来朝表诸侯皆至长安明亲亲之恩上下无猜也诸侯王薨则表如齐悼惠王淮阳王梁孝王言其宜后也叛则表魏豹反韩信反陈豨反代地彭越黥布反高帝诸功臣也同姓诸侯王反者济北王兴居吴楚七国淮南衡山也表匈奴凡十平城一也攻代王二也入上郡三也入萧关四也入上郡云中五也败代守六也入襄代上郡七也败代都尉八也入雁门代郡九也入右北平定襄十也索隐之説当矣然不止此也如高祖二年立太子五年入都关中皆冠于上如破项籍春践皇帝位如尊太公为太上皇其后如城长安赦无所复作赦齐除诸侯丞相为相置孝弟力田行八铢钱除收孥相罪律除谤诽律除肉刑郊见上帝见渭阳五帝地动河决改厯以夏正月为嵗首皆索隐所未该至于表太公自楚归表未央宫奉太上皇夀表为高祖立庙沛为立孝文皇帝庙郡国为太宗庙表置诸陵此何等事而可忽诸若夫髙后立少帝废少帝更立王吕产吕禄其后大臣诛诸吕迎代王即帝位汉不絶如帯仅而复兴表于此者正以明后之诛乱定防不为无功则前之阿吕后乱汉约恶得无罪也不然帝纪外戚世家已详矣平勃诸人列传又言之矣而复挈于表何哉

汉书百官公卿表详一代之官制史记但表相与将御史大夫意在论世知人以备劝惩故举其大者不在备官若曰于此得贤任职斯可也

建元以来武功侯者七十二国而卫霍功最高然北讨胡南诛越又以通大宛乌孙龟兹诸国及西南夷海内虚耗几田轮台太史公不敢斥言惟表曰南夷始置邮亭其微防欤

表新垣平诈言方士觉诛之此讽武帝也以孝文而有玉杯改元之失况后之王者乎黄龙见成纪寳鼎出汾阴皆不为瑞况于求神仙冀黄金成而河决可塞乎封禅书大防即此具矣

大事记附表丞相薨卒免及自杀者何重相也相得其人则书惜之也相非其人则亦书幸之也不于相位书而表于大事记正以见相之重也

凡表相薨卒免自杀于大事记皆变文倒置者何古之人未尝言及此也窃臆揣之此记中表太上皇崩表高帝曰上崩孝文皇后崩孝文太后崩孝景太后崩及诸王薨而丞相薨卒亦书如故是无别也虽辍朝临祭大臣有异数而书之遂同国防可乎然则太尉置罢表于相位而倒置御史大夫死抵罪自杀表于将位而亦倒置何也恐此或便观览未必有深义也存以质史学淹通之君子

相位 索隐云置立丞相太尉三公

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掌承天子助理万几【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许应元曰汉右丞相在左丞相上】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后哀帝元夀元年更名大司徒

太尉秦官掌武事【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后成帝时大司马禄比丞相

太古官高后元年初置【王陵审食其皆尝为之寻罢】

太师太保皆古官茅坤曰汉三公并虚额

将相 索隐云命将兴师

汉百官表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

茅坤曰大约汉制太尉即今之本兵而前后左右即今之五府也

林骃曰高祖二年拜曹参为假左丞相葢汉初以丞相征伐而借名未尝居位如韩信以左丞相撃魏樊哙以定韩王信迁左丞相郦商以破臧荼迁左丞相按高帝十一年周勃为太尉主攻伐武帝后元元年以光禄大夫霍光为大将军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索隐以命将兴师释将相者殆此类非凡将军皆可谓之为将相也

御史大夫位 索隐云亚相

汉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后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

大书丞相萧何守汉中守关中褒元功也相曹参何所举以自代将薨帝临视问之而举参也孝惠六年相王陵陈平遵高帝临崩之命也周勃亦以遗命为太尉遂安刘氏汉初之相盖如此

有自太尉而为丞相者綘侯周勃颍阳侯灌婴条侯周亚夫武安侯田蚡四人建元元年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説武安曰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是汉制太尉与丞相等也

有自御史大夫为丞相者张苍申屠嘉陶青刘舍卫绾公孙李蔡庄青翟石庆自太初后凡九人汉称制诏丞相御史制诏御史是御史大夫亚于丞相贵于诸卿也

大书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者嘉死节也汉以关中为根本而与楚相持荥阳其重地睢水败敖仓数被侵夺诸侯背汉纪信诳楚脱髙帝苛守荥阳防为羽所烹时天下未定汉未尝定官制则御史大夫者不过假秦官以授之权而已太史公表御史大夫必首苛以志官所由始实重其人也书太尉卢绾例虽似同但绾后九月即封燕王无事可表卒以叛亡匈奴非苛伦也

凡命将兴师有大将军有前后左右将军而将军有属大将军者有不属大将军者其为将军有侯者有不侯者丞相不言长史司直太尉亦不言官属御史大夫不言侍御史员而列将军则备书之邉事所倚以办虽偏禆不敢畧也且以责战守之实功焉御史大夫周昌以贵彊徙为赵王如意相吕后酖王昌愤以死不书卒吕后以非罪杀赵尧书抵罪不言所坐皆刺高后也御史大夫鼂错诛汉书表云错有罪腰斩而太史公不书谋削七国忠而受祸为景帝讳有微词矣

史表有御史大夫敬据汉书典客冯敬有御史大夫欧据汉书中尉张欧此可以证明而得之者也

班固曰刘向扬雄博极羣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实录

司马贞曰太史公其人好竒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叶清臣曰史记其意深逺则其言愈缓其事愈碎则其言愈简此诗春秋之意也

吕祖谦曰太史公书法微而显絶而续正而变文见于此而起意在彼可不参考互观究其大指之所归乎右班氏以下四家之説采自诸家史论中读十表可以想见当日笔削之微意焉

读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补

读将相名臣表固以大事为主但观其所书必于其所不书者参互考核乃知所书之义

高帝约法三章及为义帝发丧是灭秦破楚之本不书何也约法在未为汉王前已见月表发丧非其本意凌以栋云不过假羽失着迫取天下耳观异日置秦皇楚卫齐赵田横亦为改塟何独于义帝寥寥耶刘鳯云汉王弃其父若敝屣于义帝何有而为之缟素此不书亦春秋诛意之法

元年书沛公为汉王之南郑是项羽之更立也不言羽立见沛公之能自诎也【汉王以羽负约怒欲攻之以萧何言即止】二年书立太子四年书太公自楚归并书于防其义自见也

五年封诸侯王不书不保其终也

六年封功臣及封兄荆王贾弟楚王交子齐王肥不书独书刘仲为代王何也以眀年匈奴冦代仲弃归废为合阳侯夫平城之围帝几不免何责于仲耶身为天子不能保一兄之封故特系于尊太公为太上皇之下见不友非所以为孝也

九年遣刘敬使匈奴和亲不书为内讳也

未央宫帝上太上皇夀书帝语讥反唇也

十年令诸侯王立太上皇庙不书生事不以礼故削之也

十一年诏郡国求遗贤不书未得贤也【四皓有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亾匿】

十二年祠孔子不书缺也

孝惠二年书楚元王齐悼惠王来朝凡来朝不书书此者以齐之幸而免也

三年与匈奴和亲不书为内讳也

四年除挟书律不书缺也

五年书为高祖立庙沛置歌儿百二十人事亾如存也【高祖十二年置酒沛宫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撃筑自为歌诗令习之】高后元年王孝惠诸子不数疑辞也

二年书行八铢钱重民用也故孝文五年除钱律孝武五年行三分钱皆书

六年书昼昏纪变也【吕后恶之曰此为我也】凡灾异不悉书书者有为也

孝文元年书除收孥相罪律首施仁也书立太子树国本也

南越王称臣不书外事也

二年书立皇子武参胜为王凡封皇子皆书封王子不书尊王也【初有司请立皇子为王诏先立河间城阳济北然后立皇子】高帝时封皇子肥长建如意恢友恒亦不书伤功臣也六年匈奴请和亲不书为内讳也

十五年亲防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不书未得贤也书黄龙见成纪上始郊见雍五帝见渭阳五帝谨始也

后元年书诛新垣平大改过也故前以垣平为上大夫不书

后二年书匈奴和亲前此不书此独书何也前六年和亲十一年冦狄道是年又和亲后六年又冦上郡云中以帝之徳天下之治安和亲不足恃如此故一书焉为鍳也

孝景元年匈奴入代与约和亲不书为内讳也四年立皇子彻为胶东王不书避所讳也

五年遣公主嫁单于不书为内讳也

六年废皇后薄氏不书讳也外戚世家云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之妃及即位立为后无子无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夫后不闻有罪又太后所立太后崩即废帝亦忍矣帝本纪缺其事或武帝削之欤【卫宏汉书仪注云太史公景帝纪极言其短武帝怒削去孝孙补之】

七年书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四月丁巳胶东王立为太子讥易树子也

中元四年书临江王征自杀讥帝也书塟蓝田燕数万为衔土置冡上记异且隐之也

六年书分梁为五国王梁孝王诸子封王子不书书者美顺亲也【陈子龙曰既以悦太后又以分梁国非也是时梁王薨太后哀哭不食帝忧惧不知所为尽立孝王子太后乃説为帝加一餐则分削国邑尔时念不到此】

孝武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不书贤不用也【时得董仲舒以为江都相未竟大用】

二年书置茂陵豫凶事也【丘濬曰初即位即置陵邑古人不以豫凶事为忌】三年书东瓯王来降始外事也【中元三年匈奴降侯七人不书独书此者志武帝事四夷之始此后邉事屡书矣】

五年置五经博士不书缺也【丘濬曰秦焚诗书惟存博士官五经为世大禁汉兴稍稍复出然皆私相传习于其家至是官始置五经博士然后天下靡然向风公相授受以为世业武帝有功儒教岂小小哉】

元光二年书帝初之雍郊见五畤始神事也

四年族灌夫弃魏其侯市灌夫例不书书为魏其讥枉杀也

元朔元年书卫夫人立为皇后立后不书书讥之也【外戚世家卫皇后宇子夫生微矣末论李夫人尹媫妤之属云皆以倡见非王侯有土之女士不可以配人主葢微讥之也】

元狩元年立子据为皇太子不书讳也

四年方士少翁伏诛不书讳也【本纪云诛文成将军而隐之上后悔复用栾大封五利将军】

元鼎四年书立常山宪王子平为真定王商为泗水王凡立王子不书书此者帝哀宪王之废故封其子是为能友非他分邑比也

五年栾大伏诛不书讳也【大既诛又拜公孙卿为大夫幸缑氏观仙人迹】元封元年帝出长城登单于台勒兵还不书危也【时遣郭吉告单于曰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邉不能亟来臣服单于怒留吉上乃还】

封禅不书妄也【封禅书末云方士言神仙者弥众然其效亦可覩矣葢讽之也】太初元年书改厯以正月为嵗首行夏时也

天汉四年立皇子髆为昌邑王不书削也

相免薨卒自杀皆书将御史不书专重相也周苛守荥阳死则书予节也太仆汝隂侯滕公卒则书贤之也尧抵罪则书无罪也汤有罪自杀则书诛不仁也韩安国屯渔阳卒则书以安国尝行丞相事也惟孝景后二年书御史大夫岑迈卒未知何义汉表亦无其人

孝武朝相十二人弃市斩自杀者凡六人其相位之殆如此此公孙贺之所以哀也

存疑

索隐于相位云置立丞相太尉三公其实太尉属将位特置罢倒书相位耳故汉百官表三公与丞相并太尉与大司马并虽云与丞相等尊位次自在丞相下

将位一本作将相后人强释之疑将相本讹也从将位为是天官书有将位星

高后元年陵免相不书疑缺

八年七月卒巳为帝太九月丙戍复为丞相此审食其也疑缺

孝文十年书诸侯皆至长安按诸侯王表是年惟长沙王来朝他国前朝不一年楚王戊十三年乃朝本纪亦无此疑误

孝景后元年下周亚夫狱不食死例当书疑缺御史大夫自孝文以后史表与汉百官表多异疑从汉书为是葢汉御史大夫只一人汉书孝文四年围七年冯敬十六年申屠嘉后元二年陶青孝景二年错四年介七年刘舍中三年卫绾后元年直不疑孝武元年牛抵二年赵绾四年庄青翟六年安国元光四年张欧元朔三年公孙五年畨系凡此叙迁甚明史表孝文四年嘉为御史大夫后二年嘉相计十四年乃孝文九年又载御史大夫敬是同时有两御史也故从汉书四年围七年敬十六年嘉为是【汉书嘉传亦云十六年为御史大夫】又孝景四年史表有御史大夫蚡按蚡传孝景时为中大夫并未迁御史大夫孝武元年始封蚡武安侯为太尉则蚡疑介字之讹当从汉表四年介为是又史表孝景六年有御史大夫阳陵侯岑迈汉表无之元朔五年汉表有畨系史表无之按岑迈无所考若畨系则史表缺耳当元朔三年公孙为御史五年相应有继为御史者史未有载至元狩元年乃书御史大夫蔡此三年中御史不应缺又从汉表为是虽围与介与系与迈皆无传可考以次求之汉书固为明也

班固云司马迁记事讫于天汉自此以后后人所续按史公大事记笔削本朝尤其精意所在前人谓得诗春秋之意是不诬司马贞弗索其义但以六事槩之陋矣因为比事参观发明篇末其意义显烁众见者不费辞也若褚孝孙所续太始以后觕举数事事多缺防亦无取故不论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脱脱
  卷五十一·志第三十二·选举一·脱脱
  卷七十一·志第四十七·选举三·张廷玉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二·张居正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三·王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郑光圆自打耳光·宣南吏隐
  中兴小纪卷二十九·熊克
  ●金方镇年表卷下·吴廷燮
  卷五十三·苏辙
  六八二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请增提调收掌以专责成折·佚名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六十一·郑麟趾
  四八 山海经·周作人
  祖冲之传·萧子显
  侯莫陈悦传·魏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丁绍仪

    ○高层云词国初睿亲王摄政,诸大臣谒见,咸行跪礼,後沿为例。华亭高谡苑太常[层云]以为尊无二上,奏言非礼,始奉旨饬禁。嗣後大臣见诸王,不得引身长跪,著为令。逮年羹尧为大将军,随营文武皆其私人,复有长跪白事慢不为礼者,不久遂败。

  •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风马儿〗(老旦上)避迹山村乐有余,只生计太萧疏。(旦上)任纷纷车马填门户,争似这兰房云锁,梦境少人呼。〖望江南〗(老旦)春去矣,愁对落花风。砌上朱英才变紫,枝头青果又催红,岁月老其中。(旦)从不识,情淡与情浓。今日始尝滋味起,原来

  • 横浦诗钞·吴之振

    张九成癸亥初到岭下寄汪圣锡人物苦难得,闭眼不敢看。孤芳擢荒秽,秀色出榛菅。怀我同心友,正在天一端。文字妙入圣,操履到所难。美玉经三煅,贞松过凝寒。怜我窜庾岭,色惨颜不欢。书来每慰荐,苦语馀辛酸。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

  •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赵尔巽

      觉罗满保陈策 施世骠 蓝廷珍从弟鼎元 林亮何勉 陈伦炯欧阳凯罗万仓 游崇功   觉罗满保,字凫山,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   五十年,授福建巡抚。疏言福

  •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蔡东藩

      却说江南大营,系是钦差大臣向荣统辖,张国梁为辅,自咸丰三年起,驻扎南京城外孝陵卫,与江北大营相犄角。江北大营统帅琦善,本是个没用人物,围攻扬州几一年,兵饷用得不少。左副都御史雷以諴,正奉命巡阅河防,闻琦善师久无功,请

  • 卷二经二·何良俊

    《左传》用诗,苟于义有合,不必尽依本旨,盖即所谓引伸触类者也。余录出数条示读诗者,使知古人用诗之例。周郑交质。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弘治九年四月戊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庚辰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为左副都御史改巡抚贵州左副都御史王轼为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复引疾乞致仕命用心调理不允所辞○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淇乞致仕从

  • 异征类·佚名

    ○宋荔裳受土地累宋荔裳为山东臬使,族子某素不肖,与总兵于七饮博为奸。于七者,前明末年,山东土寇降清朝者也,虽为总戎,怙恶不悛。以族子事告公,公怒曰:“如此必为家门之祸,俟其归,将缚至祠堂杖杀之。”某闻之,逃至德州,夜宿土地庙

  •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二·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六左懋第(陈用极)袁继咸右〔使臣〕封疆列传第六。○呜呼!左司马之忠,烈矣!虽然,吾于通使事深叹谋国之无人也。当是时江南虽立君,败亡之余耳。而我朝替天顺人,应运入关,将相之豫和、士马之坚利

  • 五·钱穆

    现在我们再说,汉、唐诸代,建下了平等社会和统一政治的大规模,那时候的社会政治,比较先秦是很有进步了。政治清明,社会公道,国家富强,人生康乐。在这种环境下,一般人又将想些什么呢?出世的宗教追求,打不进他们的心坎。这时候,中国

  • 蒹葭·佚名

    --不懈追求的精神【原文】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

  • 卷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二吴江 朱鹤龄撰八年治兵于庙刘氏讥庙中非治兵之所按孔疏云治兵于庙者告于庙习于巷也但传终未尽仲庆父请伐齐师疏公子庆父氏曰孟氏传文实然而经称仲孙杜无明释八年传称仲庆父举諡称之则谓之共

  • 卷五·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五宋 高闶 撰桓公二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按长历正月甲申朔月内无甲戌而太岁乃在甲戌恐纂年者误加之或疑甲戌在去年冬十有二月而去年不书秋冬误着此月或疑此日下书陈佗杀太子事其简编脱

  • 《楞伽师资记》序·胡适

      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敦煌写本《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院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5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

  •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上·远门净柱

    明支提山嗣祖沙门 净柱 辑临济宗南岳下十六世黄龙忠禅师法嗣袁州慈化寺普庵印肃禅师宜春余氏子。生而祥光烛天。莲产道周。长师寿隆贤公。贤授以法华。师曰。诸佛玄旨贵悟於心。数目循行何益於道。谒牧庵於沩山。问

  • 皇明文征·何乔远

    总集名。明何乔远编。七十四卷。所收作品起于明洪武迄于崇祯初,分赋、乐章琴操、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诗余、各体文诸大类。以“词之雅驯而近古”为标准,编纂时注意选取不同流派的作品。有明崇祯四年刻本。

  • 畜德录·陈沂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陈沂撰。一卷。现有记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录自序云: “沂儿时侍外祖金静虚公,时公年九十余,道宣德正统间事甚悉。弱冠接夏太常公崇文,出其祖忠靖公所纪,又述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