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八十一

宋 裴骃 撰

史记八十一

防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防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防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防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羙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髪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羣臣议皆曰秦贪负其疆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羙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也】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羣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羣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絶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旣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徐广曰惠文王十八年】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防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防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絶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徐广曰二十年】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娯乐【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桨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歩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羣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夀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夀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旣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防颇之右防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防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防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防颇同列防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防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虽驽独畏防将军哉顾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鬭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防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寛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是岁防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防颇复伐齐防拔之【徐广曰防邑名也案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防邑取之而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防拔之事疑防是邑名而或属齐而或属魏耳田单在齐不得至于抜也】后三年防颇攻魏之防陵【徐广曰一作房子】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説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彊国疆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防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逺险狭难救又召乐乗而问焉乐乗对如防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逺险狭譬之犹两防鬭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徐广曰属魏郡在邯郸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旣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厯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厯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厯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厯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厯为国尉赵奢于是与防颇蔺相如同位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张华曰赵奢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而蔺相如病笃赵使防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防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防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旣代防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竒兵详败走而絶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鋭卒自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防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防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徐广曰邑名也】封防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防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防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晩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防颇伐魏之繁阳【徐广曰属魏郡】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乗代防颇防颇怒攻乐乗乐乗走防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防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防颇防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防颇尚可用否防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旣见防颇防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防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防颇在魏隂使人迎之防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防颇卒死于夀阳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鴈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莫大也】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牒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乗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管子曰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竒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都甘反】褴【路谈反徐广曰一作临骃又案如淳曰胡名也在代北】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防颇旣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厐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城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顔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顔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徐广曰一作掘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阮籍(兄子咸 咸子瞻 瞻弟孚 从子修 族弟放 放弟裕) 嵇康 向秀 刘伶 谢鲲 胡毋辅之(子谦之) 毕卓 王尼 羊曼 光逸·房玄龄
  卷十 前赵录十·崔鸿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榆巢杂识·上卷·赵慎畛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八·李衷纯
  ◎我佛无灵·李定夷
  皇王大纪卷六十八·胡宏
  第六卷 同治(上)·缪荃孙
  一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江宁书局拣存不解书籍已经发还折·佚名
  卷十二·高士奇
  卷二十一下·班固
  索虏传·沈约
  安乐公主传·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百·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楼槃·唐圭璋

      槃字考甫,号曲涧。宝庆初(1225)官庆元府学教谕。   霜天晓月   梅   月淡风轻。黄昏未是清。吟到十分清处,也不啻、二三更。   晓钟天未明。晓霜人未行。只有城头残角,说得尽、我平生。   又   翦雪裁冰。

  • 第六歌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灯笼火·刘半农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格灯笼火, 我走过你门头躲一躲。 我也勿想你放脱仔棉条来开我, 只要看看你门缝里格灯光听你唱唱歌。劈风劈雨,大风大雨之劈面打来者。 熄,城厢语亦作隐。 灯笼火,灯笼之点火者。 妇女纺纱,如有他事略停,则曰

  • ◎民政三·徐天麟

    ○置三老(赐帛附)高祖二年,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本纪。)文帝十二年,诏以户口率置三老常员。(本纪。)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

  • ●卷二十六·赵翼

    ○岁币宋真宗与辽圣宗澶渊之盟,定岁币之数,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时,辽兴宗以求地为兵端,再与定盟,加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夏主元昊既纳款,赐岁币银、绢、茶、彩共二十五万五千。南渡后,高宗与金熙宗和议成,岁币银、绢

  • 卷五十五·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五 【起庚辰尽丙戌】考异【提要起庚辰下有晋王存朂称唐天佑十七年梁主瑱贞明六年尽丙戍下有後唐庄宗存朂同光四年明宗嗣源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皇朝平吴录上·佚名

    元乘中国之弱,入主天下。迨其季世,上下淫乐, (「上下淫乐」,据明金声玉振集本、明纪录汇编本补。)政益大坏。岁饥民穷,四方兵起,延至江淮,殆无完郡。至正十三年癸巳正月,张士诚起自泰州。士诚,小字九四,泰之白驹场民。有弟三人,曰

  • 卷十六·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十六八月庚寅朔喀尔喀台吉哈玛尔带青等吿请効力哨探副都统阿南达奏言【臣】来宁夏有喀尔喀四等台吉哈玛尔带青等要于路而告曰闻遣厄鲁特之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之人坐哨我等虽属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九八旗大臣年表二十直省大臣年表一总管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 李鸣龢·周诒春

    李鸣和 字竹书。年三十岁。生于江苏东台县。本籍住址。江苏东台县茶城巷口李寓。已婚。女一。兄鸣谦。审计院协审官。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毕业于南洋公学。任湖州致用公学。及南京商业学校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

  • 第六章计划性·梁漱溟

    第一节人心之基本特征(上) 上来讲人心,既缕缕言之计五章之多矣,然于人心之基本特征尚未曾明白揭出,将留在此讲计划性一章中阐明之。于此,以环绕关联于计划性而有待一一剖说之事之多也,将不得不分为数节次第进行。 《论持久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余复次大蕴如来。告精进行太子言。云何名为菩萨大悲之心。所谓菩萨求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

  • 指头画说·高秉

    画论。清代高秉。一卷。约1750年。论述指头画作法, 以笔记形式,详述高其佩指头画之运指、 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并记其用纸、钤印、题款诸特点,亦载高其佩生平轶事及梦中得指运法等传闻。认为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静

  • 佛三身赞·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作三身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为对佛之法、报、化等三身赞叹之偈文,并说明佛之三身。三身各有一偈,每偈各以七字八行而成,复加回向偈,亦为七字八行。

  • 大乘玄论·吉藏

    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谛义,第二八不义,第三佛性义,第五一乘义,第六涅槃义,第七二智义,第八教迹义,第九论迹义,委曲尽三论宗之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