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正月二十七日(丙申),常青奏言:遵旨仍驻蚶江、厦门一带调度策应,务期镇静,不敢少动声色。时饬沿海文武员弁慎密巡查;并与抚臣晓谕居民,悬立重赏,遇有贼匪潜逃回籍,捕获首报,总不使余孽得以漏网。又南澳总兵陆廷柱自愿赴台剿贼,固属急公勇往,但南澳地方紧接台湾,关系紧要;今粤省之兵,既已派有李化龙带领,陆廷柱自可毋庸再往,应饬令速回本任。

同日徐嗣曾奏言:林爽文本系积贼,因被拿情急,起意抗拒,而游手无赖之徒,乘机附和,乌合遂多。兹据报提臣任承恩于正月初四日放洋,副将徐鼎士等系正月初八日放洋;到台即有先后,要亦不过数日之间。提臣黄仕简系十二月二十八日放洋,先由南路鹿耳门进发,直抵府城。计其统辖之兵,陆续已四千八百余名,兵力已厚。又鹿仔港、北淡水两路之兵,接续前进。虽闽人不免剽轻,而兵威愈壮,三路夹攻,必可蒇事。至贼匪林爽文,系漳州人,恐漳人因此自疑。今蒙圣明指示,无论何处民人,从贼者,即系伙党,自应按名骈戮;果能应募拒贼,即系良民,自应加以奖赏,不应预存岐视。臣现已札饬该道府等,榜示城乡,明白关导。现据漳浦县罗泽坤禀报,拿获匪犯陈樵,讯系贼匪遣回探听官兵消息,业经督臣常青就近提审。臣以贼匪遣人探信,所遣必不止一人,并亦不止一处,严饬各属慎密查拿。此后窜逃偷渡回家,亦必不少,并饬加意防范,仍悬赏格谕令亲属邻右捕拿首报。至一应军行供支粮饷火药等项,督同司道妥速办理,不敢稍有忽误。又闻黄仕简抵台后,剿捕贼匪,开炮打死二千余人,贼俱星散奔逃内山,合并陈明。再,漳浦县知县罗泽坤、浦城县知县钮琨,均经部议降调。查漳浦县滨临海洋,所辖旧镇一澳与彰化县之七鲲山相对,民俗刁悍,稽查不易;浦城县为上游入境首站,有稽察文报之事,该二县均不便骤易生手。又莆田县亦系滨海要区,候补知县郭廷魁历署繁缺,俱能办理裕如,臣现在委令前往署理;但亦已缘事降调。恳准将罗泽坤、钮琨暂留漳浦、浦城之任,郭廷魁暂署莆田县事,候剿匪事竣,再行交卸。又,闽安协副将徐鼎士,亦缘事降调,臣现令其带印领兵,由闽安出口,前赴淡水八里坌剿捕贼匪。均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徐嗣曾曰:现在该省兵差往来,正需熟手,所有降调人员,自应留本任,以资驾轻就熟。但该省似此等降调人员,自必尚有,李侍尧到闽后,应于剿捕事竣,会同徐嗣曾核其功过,分别办理。此时,祗须汇总咨部存案,亦可毋庸逐员特奏也。又,徐嗣曾奏:拿获匪犯陈樵,讯系贼匪遣回探听官兵消息,恐所遣不止一人,亦不止一处,现经督臣提犯审讯等语。此应留心者,该督等务须严饬各属慎密查拿,加意防范,毋任窜逸偷渡。

同日孙士毅奏言:现在接准闽浙督臣常青咨称,天地会根源起于粤东,有和尚洪二房及朱姓人住居后溪凤花亭,不知何俯何县地方?该犯杨咏等现已解京,令臣密查办理等因。查天地会名目起于逆犯林爽文,而根源由于该二犯平日必系素为众匪信奉亲近之人,实系何府何县人氏,伙犯断无不知之理。臣一面饬属密速查拿,一面札覆常青,如再获有他犯,将洪、朱二犯籍贯究讯明确,立即移知到臣,查拿更易。就臣臆见,总不离惠、潮二府民人。缘潮郡民人赴台贸易者多,惠郡次之,煽惑入伙,事所应有。臣于上年腊底,即严饬惠、潮二府州县密查平日曾经赴台贸易之人,此时曾否回家?有无别项诡秘踪迹?现据地方官拿获数人,未经究有端倪。今思洪姓、朱姓,此时或现在台湾抗拒官兵,或已潜回粤东,惟有即于此项贸易人内,切实追求,自不难由影响而得实际。臣已就近严谕潮属州县上紧设法侦拿。此案逆犯将来窜逸必多,必须大员专司督办。已飞札臬司姚棻星速赴潮,不动声色,专办缉拿匪犯一事。省城现无紧要案件,藩司许祖京可以料理;抚臣图萨布二月中旬,即可回任,为期亦属不远。又派赴厦门听候调遣之南澳右营及澄海、海门营之兵丁五百名,分作两起先行。其碣石镇标之五百名,现亦到齐,接续前进。计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所有水师一千名,俱全数入闽省境。

同日左翼镇总兵李化龙奏言:抵闽粤交界之黄冈地方,经督臣孙士毅会同署提臣彭承尧将派拨水师战兵一千名,配足军火器械,裹带一月口粮,分作四起,自初十日起,间日行走;计十六日俱可入闽省诏安县境。臣察看弁兵,俱各精壮踊跃。臣即定于十六日自黄冈起程,统领前往,听候闽浙督臣调遣。均奏入,报闻。

二十八日(丁酉),常青奏言:闻提臣黄仕简、总兵郝壮猷、副将丁朝雄等所带兵船,俱于初三日自澎湖开驾,初四日进鹿耳门登岸。提臣任承恩统领各营官兵船只,于初六日齐抵鹿仔港。查台湾郡城,前经差探,固守无虞。其鹿仔港一路,署守备陈邦光率同目兵义民四处搜捕,焚毁贼巢;复擒获贼伙简鸠,刘实、张文、林天球、林耽、朱开六名。并闻北淡水署都司易连、新庄巡检王增錞统领弁兵,招集义民,屡次杀贼。惟淡水同知程峻、竹堑巡检张芝馨,均已被害。又厦门同知刘嘉会禀称,贼人已知大兵将到,纷纷散去等语。伏思贼匪本属么■〈麻上骨下〉乌合,今两提臣俱经到台,南北两路会合搜剿,定可克期歼灭。臣惟严饬内地沿海各口岸,加紧巡查,以防窜逸。并飞提获解匪犯到泉究审办理。又浙、粤二省,前经抚臣徐嗣曾咨请酌拨战兵,原系预为准备,俾资策应。旋准两广督臣孙士毅以台地远隔重洋,风汛靡定,先拨官兵一千由陆来厦。现在尚未到齐。臣计两提臣捷音亦不日可到,应否再令前往,俟得有确信,随宜斟酌。其余浙、粤备拨兵丁,仍咨明该督抚各于本境暂驻,毋庸遽行赴闽,致滋跋涉。至逆首林爽文籍属漳人,臣因虑漳民或有勾串情事。但匪徒纠众,岂必定为何处之人,若漳、泉民人果能应募拒贼,即系良民。臣惟有核其顺逆,分别诛赏,断不存岐视之见,少露形迹,以致漳民疑惧。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曰:昨据徐嗣曾奏称,黄仕简到台后,开炮打死贼匪二千余人,贼俱星散奔逃内山等语。内山系生番巢穴,向闻遇有内地民人到彼,即行杀害。但现在贼匪被官兵追剿,穷蹙逃窜,明知一经官兵擒获,万无生理,或将所掠财物,贿结生番,容留藏匿;或恃其人众胁制生番,而生番畏其凶恶,任听窜处。并恐将来撤兵后,贼匪等转勾结生番,潜出滋扰,更为可虑。犹不可不预行筹办,净其萌孽。现在水陆两提督带领多兵,在台会剿,自应乘此兵力,搜剿歼除,勿令贼匪得以逃匿负嵎。但黄仕简与任承恩均系提督,一同带兵在彼办理,体制不相上下;且水陆各有所辖,难以统摄。常青于办理善后事宜,自不如李侍尧之谙练;而督率搜剿,则常青为优。着李侍尧抵闽后,即驻扎蚶江,常青即亲自渡台,督同黄仕简统领官弁,将窜入内山贼匪余党,尽数搜捕,务净根株。仍不得因追捕贼匪,或致扰动生番,方为妥善。其任承恩于常青抵台后,即令先回本任,以资弹压。如此,庶事权归一,有所责成。现在湖广有舒常署理督篆,常青无须急赴新任,惟当督同黄仕简悉心妥办,镇戢海疆,以为一劳永逸之计。再台湾地方,前闻杨景素在道员任内,设立土牛分别内外地界,其是否办理妥协?并着常青会同黄仕简于剿捕事竣后,亲往履勘,斟酌妥善,归于善后事宜内,一并妥办。

二十九日(戊戌),常青奏言:官兵登舟之后,虽因风阻不能迅速直达,但节次探明台湾郡城固守无虞。其鹿仔港及台北之艋舺等境,均有官兵及义民人等互相保护,较之从前朱一贵滋事,全台失陷一案,情形已属不同。且两提臣俱经率师前往,更易办理。臣已传知该提臣等务须并力合攻,以期一举蒇事。一俟得有收复各县及歼匪情形,即将拿获首伙各犯,该处迅速正法。并将一切善后事宜,留交黄仕简办理。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曰:本日,常青由六百里加紧奏到一折,以为剿灭台湾逆贼之信,及至拆看,祗系覆奏事件,又何必由驿驰递,徒劳驿马乎!常青何不知事体轻重若此。前曾有旨,令蓝元枚赴闽署理陆路提督,并谕常青探听台地消息,一俟蒇功,即可传知,蓝元枚行抵何处,速回江南本任。今思任承恩在台统兵会剿,于该处情形皆所目击,而松江提督已有人署理,现无紧要应办之事。着常青自抵台后,即令任承恩迅速驰驿来京,候朕面加询问一切。其福建陆路提督着蓝元枚仍行署理,毋须即回江南本任。至林爽文、王芬二犯,系此案首恶渠魁,如经官兵生获,着该督等派委妥干员弁解京审办;并饬该委员等沿途小心,加意防范,毋得稍有疏虞,致干咎戾。

二月初一日(巳亥),徐嗣曾奏言:闻淡水守备董得魁招集泉民,剿捕贼匪。十二月十八日,有原署淡水同知程峻之幕友寿同春,用计退贼,会同俸满巡检李生椿及堑城书院掌教之原任榆林县知县孙让,率励义勇,收复竹堑,追获贼匪王作等三十余人正法。

该守备驰往堑城,协同守御。又署淡水都司易连、新庄巡检王增錞于十二月二十三及二十六、七、八等日,分路剿杀大姑坑等处贼匪,官兵、义民各皆奋勇,杀贼百余人、数十人不等;先后擒获陈轩等十名正法;夺获旗杆器械。义民间有受伤。贼匪虽屡经剿杀,旋散,旋聚。现闻提臣黄仕简、总兵郝壮猷皆于初四日由鹿耳门登岸,贼匪知大兵已到,纷纷散去。黄仕简定于十三日前往收复诸罗。陆路提臣任承恩初六日抵鹿仔港登岸,亦定于十三日分兵进剿。查鹿仔港、鹿耳门相距颇远,两提臣先后进口,皆克期于十三日剿贼,正与圣训相符。而鹿仔港署守备陈邦光,于提臣任承恩未到之先,又擒获贼匪简鸠等六名。鹿仔港与北淡水相去较近,徐鼎士等兵抵北淡水,又复适当其时,三路围攻,自必一举蒇事。此时沿海一带,犹宜严密截拿,防其窜逸。但贼匪内窜,必不敢由正口径入,自漳、泉、兴化至福州、福宁滨海各县,■〈氵义〉港纷岐,在在皆可偷渡。臣先已严饬文武员弁选拨兵役,于凡可偷渡之处,罗织巡查。现复通饬,以贼匪洗荡在即,加意堵防,毋使一名漏网。至郡城既保守无虞,而彰化、淡水等处,又有乡勇、义民协同剿御:大兵一到,贼即纷纷逃溃。不但无须邻省策应,即本省官兵亦不值多为调派。臣知识短浅,身亲其事,不能辨晰,实深感愧!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徐嗣曾曰:此等么■〈麻上骨下〉贼匪,原不过一时乌合,现在黄仕简、任承恩督兵会合搜剿,自无难立时扑灭。前因徐嗣曾轻离省城,恐致人心疑骇,曾降旨饬谕。此时人情大定,非同前比;且大兵抵台,三路围攻,贼匪自必四散溃窜;恐有逃至原籍及内地者,犹应于各口岸严密截拿。徐嗣曾不妨视其地方紧要,间一亲往各处搜查。前有旨令:李侍尧抵闽后,即驻扎蚶江,督办一切;常青亲自渡台督同黄仕简等搜剿贼匪。着传谕该督等遵照妥协办理。常青抵台后,即令任承恩迅速驰驿来京。该提督轻于举动,未免迹涉张皇,然究属遇事勇往,尚无不是。今令其来京,不过欲面询台地事宜,常青可告知该提督,毋庸心生疑惧。

臣等谨案兵贵先声制人,两提臣于到台之始,贼匪即已望风惊溃,小丑技俩,于兹可见。若能两路定期会剿,直如摧枯拉朽;乃观望迁延,遂使乌合之众,得乘暇广为纠集,愈肆鸱张,实属有负任使。赖我皇上神几远烛,罚不旋踵,是以天威震叠,即当迅扫贼氛也。

初二日(庚子),徐嗣曾奏言:遣将调兵,本应督臣主政。乃臣于派兵赴淡水一节,因巡检王增錞禀请救援迫切,急求集事,竟一面奏派,一面咨会督臣,未及札商办理。事后,扪心自讼,实属过涉张皇,近于越俎,咎无可辞。至督臣遇有公事,悉皆开诚剖示,总以协力同心,相为期勉。即如臣调兵赴淡水,未及待督臣咨覆,臣之错谬,已难自解,而督臣并不因此稍存意见,惟以公事为重,虚衷斟酌。将所调省兵留省弹压,改用延、建之兵,由陆赴厦,悉皆往返札商,议归画一。至军需口粮、盐菜及裹带战粮、军火、器械、船只、人夫等项,先经与督臣酌定章程,一切水陆运送,均无遗误。本日,据厦防同知刘嘉会禀报,官兵到台,贼匪纷纷散去。定于十三日会剿,收复诸罗等处。郡城内外,今已照旧生理,民情安堵等语。官兵克期剿捕,自必立就扑灭。诚如圣谕,此时总以镇静内地、严拿逸匪为要。臣复又严饬沿海文武员弁,实力堵拿,毋使窜逸。

同日,松江提督蓝元枚奏言:正月初八日,自松江起身,昼夜兼程趱赴,已于十九日驰抵福州省城。随访探台匪情形,自官兵陆续渡台以后,贼众即纷纷溃散。现在郡城保守无虞,两提臣克期会剿,自可即日蒇事。但恐贼匪四出窜逸,逃入内山与生番勾结引藏,搜捕不免有需时日。若偷渡,各处海面山箐捷便之路,无不可通,犹属稽捕不易。而台湾语音与广东之潮州相同,此时北风当令,海道赴粤极顺,恐逆匪等犹易于窜往。臣现晤抚臣徐嗣曾,询知闽省各处口岸,已经设法严密侦缉。臣抵泉后,再当与督臣常青实力查拿。一面飞咨两广督抚提臣等,并札饬文武员弁加意防缉,不致一名漏网。至臣自入闽境以后,察看一路民情,俱各宁谧;以乡语咨询,俱似不知有台湾用兵之事。省城亦极宁帖。均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蓝元枚、徐嗣曾曰:现在两提督厚集兵力,克期会剿,自必立时扑灭。惟前据徐嗣曾奏,黄仕简到台后,开炮打死贼匪一千余人,贼俱奔逃内山。而本日蓝元枚亦奏及贼匪窜入内山与生番勾结,将来搜捕需时等语。内山虽系生番巢穴,但贼匪穷蹙无归,或以贿结、或以势胁生番容留藏匿,将来大兵撤后,潜出滋扰,犹属不成事体。该督等务须乘此兵力,上紧搜捕,俾尽根株,以靖海疆。至贼首林爽文、王芬二犯,及此外有名头目,如经官兵生获,即选派员弁解京审办,以彰宪典。再前已降旨,令任承恩俟常青抵台后,即驰驿来京陛见,询问该处情形;其陆路提督着蓝元枚署理。现在江南提督署理有人,蓝元枚俟任承恩回任后,再回江南本任。

初四日(壬寅),柴大纪奏言:彰属贼匪林爽文、王芬攻陷诸、彰二邑,恃众分路来攻郡城。自本月初九至十三,连日堵御,杀退贼匪。十四日子刻,接据台湾道永福来札,知凤山又被贼陷。随饬游击蔡攀龙带兵七百名,守备邱能成带兵三百名,往南剿捕,以复凤山。乃出城未远,即遇贼众来犯郡城。当此盗贼蜂起,南北交迫,郡城为全台根本,倘有疏失,恢复更难。查郡城并无墙围,惟以木栅■〈艹〈束刂〉〉竹环绕,实不能固守,必离城稍远于各总口扼其要害,方克有济。臣相形度势,南则桶盘栈地方,距城十里余,可截南路贼众,兼可以应大、小东门,饬游击蔡攀龙带兵七百名,并南路参将瑚图里就此扎营;东则旧万寿亭,离城五里,可御中路之贼,亦可以援大、小南门,饬守备邱能成带兵三百名,李步云带兵二百名,就此扎营。其沿海一带,饬守备林球带兵二百名,把守三鲲身;署守备张时泰驾船把守港口;并提标金门等标载班兵哨船六只,俱饬驶在大港协守,则安平既严,西门亦固。至北路贼匪虽多,臣仍扎盐埕桥,独当一面;倘东南门有急,俱可随时应援。署游击王天植、参将宋鼎同道府厅县等督率兵民,坚守四门;游击郑嵩在城弹压巡查。前此,城内民人闻风恐惧,自盐埕连日战胜,莫不踊跃鼓舞,共奋义勇,出城助战。似此四面严守,虽南北贼势猖獗,郡城可保无虞。俟内地兵到,随即长驱前往,力图恢复。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徐嗣曾曰:前贼匪滋扰凤山时,瑚图里纵马由南而去,不知下落。朕以该参将之不能抵御,由于兵散独力难支,与临阵退缩者不同,曾谕令常青俟事定后,核其功罪,分别办理。今该参将业已回至郡城,率兵堵御,如果奋勉杀贼,则功过尚足相抵。着常青俟事竣后,秉公核实具奏,并给咨送京,候询问台地一切情形。再,柴大纪折内称郡城并无墙围,惟以木栅■〈艹〈束刂〉〉竹环绕,官兵难以固守等语。前曾谕令李侍尧于台匪荡平后,将是否可以建城之处,酌量办理。今阅柴大纪所奏,体察情形,彰化等三县一厅应否改建城垣,尚可俟筹办善后事宜时,确实勘估绘图妥议,请旨办理。至郡城为全台根本,即应速建城垣,以资保障。着李侍尧、常青一俟事竣,即熟商妥议,一面奏闻,一面兴工办理。

初五日(癸卯),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曰:从前办理缅匪时,曾调福建水师兵二千名,随同进剿。该兵丁等沿途滋事,鞭责夫役;甚至将民夫双耳割去。当将首犯正法,以示惩儆。及随京兵打仗时,又复怯懦,竟有闻枪炮声恐惧战憟,欲泅水逃避者。可见该省兵丁勇于私斗,怯于公战之习,牢不可破,皆由该省将弁平日不能认真训练,以致军无纪律。着李侍尧于剿捕台匪事竣后,实心训练,申明军律,随时惩创,俾各弁兵共凛法纪,有勇知方,痛改从前积习,以作士气而励戎行,方为有备无患。该督不可惟知办理地方事件为重,而转置军旅专责于不问也。

同日,常青奏言:现在水陆两提臣俱经到台,内地加调官兵亦接续继进,兵力已属厚集。虽未接该提臣等报有进剿情形,已据厦门同知刘嘉会差丁自台回厦称,上年十二月二十六至三十等日,官兵屿贼打仗,杀死贼人甚多,收夺器械无数。正月初四日,黄仕简官兵到台,贼匪纷纷散去。闻大兵现定十二、三等日,长驱会剿。郡城内外照旧生理,民情安堵。又据蚶江船户张淡等禀称,陆路提督于正月初六日到鹿仔港上岸,十一日杀死贼人七名祭旗各等语。是该督臣等到台之后,已自相度情形,会齐进剿,以期一举蒇事。正与不用零星打仗,轻于尝试之谕旨相符。再臣与抚臣徐嗣曾,共事日久,一切地方公务,无不和衷办理。今台湾远隔重洋,匪徒窃发,恨不灭此朝食!臣与徐嗣曾俱有同心。祗因臣驻扎泉州,距省较远,以致续调官兵稍有参差,并非各存意见。况军务犹关紧要,臣不敢因此生嫌。至该此商民等保护地方,率先向义,洵属可嘉!已咨水师提臣黄仕简于事竣后,逐一查办。又提讯盘获匪犯陈樵,据供:籍隶漳浦,乾隆五十一年六月渡台,在彰化县大肚地方宰猪营生,与林爽文会党许溪熟识,许溪邀入天地会,陈樵应允。十一月初二日该犯同郭盏、吴带、陈榜、吴汴、李积、郭却、阮择、薛指、林倚、赵荣、林载生等共十二人,齐赴麻园庄王芬家内入会,嗣林爽文攻破大墩营盘,杀害官兵,该犯系带竹篙枪在场附和。林爽文等惧内地发兵往剿,经许溪付给该犯番银十圆,嘱令搭船内渡,探听官兵。十二月初二日,陈樵赴大安港搭船,于二十八日飘至漳浦古利僻处上岸。听闻各处查拿严紧,不敢回家,躲匿附近之陆鳌山内。于五十二年正月初三日,经漳浦县兵役拿获;至天地会名色,不知起自何时等语。审明后,即将该犯正法。其家属财产及在台匪伙,分饬严拿照例办理。至漳浦县罗泽坤,于陈樵上岸潜匿,即经会营拿获,应请免议。其台湾失察偷渡之文武各职名,仍俟查明另参。又弹压台湾府城参将宋鼎、游击郑嵩等,因防守小北门把总高大捷逃赴鹿耳门,觅船内渡,随差外委郑廷栋前往锁解到郡诘问。据供,惧贼势猖獗,欲赴内地。随将高大捷即行正法。办理尚属妥协。奏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常青、徐嗣曾曰:现在大兵已到,贼匪望风胆落,溃逃四散。黄仕简、任承恩统领官兵,克期分路进剿,捷音何以至今迟滞未到?林爽文等于光天化日之下,纠众不法,攻占城池,戕害文武官弁,实属罪大恶极,神人共愤!所有逆恶渠魁及有名头目,务须按名擒拿歼戮;如经官兵生获,即选派员弁解京,尽法处冶;不可任其逸入内山,搜捕需时。该督等更须穷究党羽,按名从严办理,务使净尽,以靖海疆,方为妥善。

上又谕内阁曰:绿营恇怯积习,最为可恶!在兵丁临阵脱逃,已属大干军纪;况高大捷身系把总,当台匪滋事之时,带兵防守,辄敢擅离郡城,首先逃避,情罪更重;自应立正典刑,以肃军令。该参将宋鼎等,一闻高大捷逃赴鹿耳门之信,立即锁解到郡,会同讯明正法,所办甚是。武职中参游等官,虽非专阃大员,于例不应专戮,但行军之际,非寻常无事时可比,该参将等能知事体轻重,一经讯明脱逃属实,即会同该道将高大捷先行正法,使在事兵弁咸知儆畏,甚属能事,可嘉!宋鼎、郑嵩、左渊、王天植,俱交部议叙;仍着事竣后,俱给咨送部引见。向来逃兵拿获,尚且即行正法;况高大捷以武弁委城脱逃,犹为可恶!虽已正法,尚不足蔽辜,着该督查明伊子奏闻,发遣。并将办理缘由,着各督抚通行晓谕绿营弁兵,使知避贼潜逃,希图幸免,不但戮及其身,即其子嗣亦难邀宽宥,庶惩一儆百,不敢后蹈恇怯恶习。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九·赵尔巽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赵尔巽
  ●卷十一·李攸
  名山藏卷之七十四·何乔远
  卷二十七·张九成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四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谢赐书扇摺·佚名
  第一节 土地开垦之沿革·佚名
  学史卷二·邵宝
  十国春秋卷二十七·吴任臣
  王鏊传·张廷玉
  卷四十一·佚名
  卷三十四·孔毓圻
  得之强舆棄妻奸案·佚名
  原序·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四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三古今体九十五首丁卯七避暑山庄胜地辟离宫时廵驻跸同金行边塞外圣日照临中翠栢千秋色青岚四面通洗尘飞好雨傍晚更蒙蒙隔岁驻山庄山容镇似常风来花作态雨

  • 栲栳山人诗集卷上·岑安卿

    (元)岑安卿 撰 ○古诗【五言】 古意四首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 寳刀不断水线溜可穿石君看城门轨要非两马力为学不苦心虚谈政何益伟哉大禹功犹思寸阴惜 浚

  • 卷三十二·宋卫·佚名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说,许救甚劝。臧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有忧色何也。”臧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于小宋而恶于大齐,此王之所忧也;而荆王说甚,必以坚我。我坚而齐弊,荆之利也。”

  • 卷八十六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1016)·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壬子,延州界碩爾族巡檢、殿直李文真與蕃兵轉戰,斬籍遇太保首級,命遷一資,仍賜錦袍、銀帶。   丙辰,置會靈觀使,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之,仍加刑部尚書。   以馬軍副都指揮使

  • 卷四经四·何良俊

    阳明先生拈出良知以示人,真可谓扩前圣所未发。盖此良知,即孔子所谓愚夫愚妇皆可与知者,即孟子所谓赤子之心,即佛氏所谓本来面目,即中庸所谓性,即佛氏所谓见性成佛。乃得于禀受之初,从胞胎中带来,一毫不假于外,故其功夫最为切近

  •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冬十月乙酉朔享 太庙○戊子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暹罗等国正使阿哈麻等辞还赐宴及钞币有差○山东高密县言兆民七百余户已复业其累年所负粮刍上司屡遣催徵乞宽贷之 上谕户部曰往古之民死徙无出乡安于王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五·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十一月。辛巳朔。升福建提学道佥事宋徵舆、为尚宝司卿。  ○以拜他喇布勒哈番马尔汉、为吏部理事官阿达哈哈番鄂莫会为户部理事官。  ○以阵亡拖沙喇哈番喀代子马塞、袭职。  ○二等阿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纪昀

    贰臣传 【五】 金○金 左企弓【泌】 虞仲文 曹勇义康公弼 耶律怀义萧仲恭萧仲宣 张中孚 张中彦左企弓 【左泌】 虞仲文 曹勇义 康公弼 耶律怀义 萧仲恭 萧仲宣 张中孚 张中彦 △左企弓 【左泌】 左企弓字君财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六·张资平

    船泊上海时,许多朋友都上岸去玩。我非常的胆小,并且身边没有上海通用的银钱了。所以只在码头附近,站在百老汇路的铺道上,望了一望,便回船上来。他们上岸去顽(玩)的大部分是有朋友亲戚可访,一小部分是去听大戏的。在三等的餐室

  •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周作人

    十一,胡适之 今天听说胡适之于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去世了,这样便成为我的感旧录里的材料,因为这感旧录中是照例不收生存的人的,他的一生的言行,到今日盖棺论定,自然会有结论出来,我这里只想就个人间的交涉记述一二,作为谈话的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八·丁传靖

    木待问 萧国梁 郑侨 黄定 徐履 黄由 卫泾 邵泽 陈文龙 方逢辰 周震炎 王龙泽 苏大璋附杨汝南吴胜之 永嘉木尚书待问,少从学于郑敷文。敷文,大儒也,名伯熊,字景望。其弟名伯英,当作仲英。字景元。登甲科,以母老不仕。敷文死,

  • 卷之四十一  立齋閒錄三(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卷九八·邱濬

    ▲章服之辨 《书舜典》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民功曰庸)。 孔颖达曰:“人以车服为荣,故天子之赏诸侯皆以车服赐之,《觐礼》曰‘天子赐侯氏以车服’是也。” 程颐曰:“言之善者,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服以

  • 中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觀三相品第七   問曰.經說有爲法有三相生住滅.萬物以生法生.以住法住.以滅法滅.是故有[二]諸法。   答曰.不爾.何以故.三相[三]無決定故。是三相

  • 明目至宝·佚名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