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9章 对于病兵不闻不问

检阅军队的事完了,又发表我督练三军。这三个军驻扎的地方相距很远,第一个是三十六军,驻重庆附近;第二个是九十九军,驻贵阳附近;第三个是第十八军,驻宜昌附近。我先从三十六军开始,军长名江纯。我按着预定表先来训练干部,每天午前三个钟头,从八点开始到十一点止,在沙坪坝附近训练。重要的是士兵爱国问答,因为这本小书,共总是四十问,简单明了,我把它写在这里,我每天亲自教他们唱歌,主要的歌也写在下边:

(一)官长救国十问:

第一问:目前各级官长第一件要紧的事情是什么?

答:是知耻图强。国家人民今天受到敌寇这种压迫,都是由于我们军人没有尽到保国卫民的责任,这是我们军人的奇耻大辱。从今以后,要下决心,立新志向,驱除倭寇还我河山。

第二问:军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答:是爱民。因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是国民的公仆,要真心真意为他们解除痛苦,赶走压迫他们的敌人,使他们安居乐业,对于军队欢喜感激。

第三问:与爱民同样重要的是什么?

答:是爱兵。因为他们是我们同生死、共患难的同胞手足,我们要和他们同甘共苦,替他们解除困难,注意他们的饮食、被服、卫生和健康,每次战后,对于有功勳的士兵要特别呈请奖励。

第四问:对于伤兵和阵亡的士兵应该怎样?

答:对于伤病的士兵应该倍加爱护,使他们医治得法,迅速痊癒;对于残废了的,更要为他们打算,使他们学习一些技能,不致饥寒;至于阵亡了的,更应在埋葬后,为他们举行祈祷式,把他们的牌位,鼓乐喧天地送到烈士祠;最重要的是使他们的遗族得到教养。

第五问:对于军纪应该怎么样?

答:军纪是军队的命脉,民众是军队的后盾,军纪的好坏,都从军民关系中表现出来,所以维持军纪总以不扰民为初步,必须三令五申,亲加考查,有违犯军纪的,务必加以惩办,丝毫不能偏私。

第六问:官长自修应该怎么样?

答:应当廉洁刻苦,事事以身作则,最少要做到下列几件事:

一、不佩带金银珠玉的装饰;二、不穿着纱、罗、绸、缎的衣裳;三、不居住华丽高大的房舍;四、不宝贵奇怪珍异的东西;五、不受赠送之物;六、不贪非分之财。

第七问:用人应该怎样?

答:应该以忠勇服从为主。忠勇服从而又常识兼优的固然最好;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完全具备,就宁可挑选能革命会打仗和服从的人才。假若只有学识而不能作战,不明革命又不知服从为何事的,就是军中的废物,至于亲戚、朋友、本家、同乡,能回避的最好回避,不能回避的也要他是真正合乎上述的条件。不能有一点偏私,军中才能真正和睦。

第八问:行政应该怎样?

答: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必须使大家快意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千万不可越级行事,紊乱系统。

第九问:办事应该怎么样?

答:应该心到、眼到、手到、脚到、口到,实事求是,一点不懈怠,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革命事业着想,才能做到好处。

第十问:与友军协同作战,态度应该怎样?

答:应该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有功归人,有过归己。有这样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军官。

以上十问,广泛地包含着现代军官应有的品德,也是每一个现代军人所应该具备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救国之道,本非一端,但最重要的是先从建军与健全军官做起。大家如果能够从十问领略体会,切实做到,那么基础即立,其余枝节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切望大家朝夕自省,互相勉励,确实做到,贯彻到;千万不要当作奉行了事,无足轻重。

(二)官长爱兵十问:

第一问:为什么要爱护士兵?

答:因为放枪放炮,打走敌人,收复失地,洗雪国耻,全靠他们。

第二问:为什么要与士兵同甘苦?

答:因为官与兵,只是职务上的不同,士兵和官长,都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同胞、兄弟、手足。

第三问:可以举古时名将和士兵同甘苦的例子吗?

答:以前有人送酒给一位名将,他不肯独饮,把它倒到河里,叫士兵到下流共嗜河水中的酒味。

第四问:关于爱护士兵的道理,古时军学家还有教训吗?

答:孙子说:“视卒如婴儿,可与之赴深谷;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

第五问:怎样视士兵如“婴儿”、“爱子”呢?

答:婴儿是初生的孩子,爱子是自己高兴的孩子;做父母的对于婴儿、爱子是解衣让食,推干就湿,带兵的人能够这样对待士兵是没有不打胜仗的。

第六问:照古时名将的道理,饮食起居应该怎样?

答:士兵的饭没有熟,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先吃;士兵的宿营没有弄妥,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先进房子。所以士兵们从内心感佩官长,愿意服从命令。

第七问:关于穿的、用的,应该怎样?

答:冷天士兵没有穿皮衣,自己有皮衣不穿;热天士兵没有拿扇子,自己有扇子也不扇;雨天士兵没有打伞,自己有伞也不打。

第八问:官长对于士兵寝室应注意什么?

答:最要紧的就是垫草和军毡不能湿,要够温暖,官长应该每天亲自查看,表示一刻都没有忘掉他们。你一刻没有忘掉他们,他们也一刻都不会忘掉你,才能使官兵打成一片,亲同一家。

第九问:士兵有病,官长应该怎样?

答:应该像自己的儿女病了一样看待,替他料理医药。如果有军医设备,应该要军医立即替他诊治;如果没有军医,也要弄些民间验方,如姜汤之类替他治疗。这样不但士兵心感,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感激你的爱护。

第十问:爱护士兵古时名将有什么先例?

答:吴起军中有一士兵生疽,吴起不但为他看护,并且用口把疽里的脓吸出来,全军知道了,都感动得流下泪来,官兵关系融和到这个地步,还有不打胜仗的吗?

以上十问是各级官长对士兵应有的态度,大家切实做到了,一定能够加强战斗力量,提早消灭日本鬼子。为了国家的独立、自由,为了大家活在世上像个人,为了叫子子孙孙永远地抬起头来,希望大家切实奉行,从今天起做一个爱护士兵的官长。

(三)士兵爱民十问:

第一问:我们的父母是什么人?

答:是老百姓。

第二问:我们的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是什么人?

答:是老百姓。

第三问:我们原来是什么人?

答:也是老百姓。

第四问:将来我们打完仗,退了伍去做什么?

答:还是做老百姓。

第五问:我们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答:是老百姓给我们的。

第六问:我们穿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

答:也是老百姓给我们的。

第七问:老百姓吃的穿的怎么样?

答:老百姓吃得坏,穿得坏,把省下的钱,都给我们了。

第八问:既是这样,若还欺压老百姓对不对呢?

答:不对。欺压老百姓就同欺压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一样,那就是丧尽天良,不算是人了。

第九问:那么我们对待老百姓应该怎么样呢?

答:应该爱护他们,敬重他们,处处帮助他们。

第十问:我们能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老百姓也一定爱护我们,敬重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军民大家同心合力,就一定可以很快把鬼子赶出去,把民族复兴起来。

(四)士兵救国爱民歌:

我们的父母是百姓,我们的弟兄也是百姓,亲戚和朋友,都是老百姓。

我们也曾把地种,我们也曾把田耕,打了胜仗回家转,仍愿拔草做工去谋生。

我们吃的哪里来?百姓血汗来供应。

我们穿戴衣帽和鞋袜,哪件不是百姓辛苦所做成。

他们忍着饥饿和痛苦,无非是希望我们:

拿枪杀敌保家园。

如今鬼子没赶走,如今失地未收还,自己的天职没有尽,若果再去欺压老百姓,简直连人都不算。

爱护老百姓,保我好河山,立个大志愿,要做英雄汉。

打仗拼命打,不打仗时勤训练。

有空就帮忙老百姓,插秧、割麦、灌地、盖房,样样干,不白拿百姓一根草,不白吃百姓一顿饭,大家人人都如此,就是英雄和好汉。

我对江纯下属的团长说:“你这一团的病人在什么地方?”他说:“最近的离这里也有四五里远,有几十位病人,那里也有一连人。”我对这位团长说:“我要去看看病兵。”团长说:“太远,不必去了。”我说:“我不怕远。”团长说:“正在下小雨,路上很泥泞,上下山不方便。”总而言之,他说了许多理由不叫我去。他愈是不要我去,我愈是要去。因为我知道这个团长对病兵一定不关心,我要给他做个榜样,让他以后改变对病兵的态度。因此我非去不可,这位团长只好带我去。翻过两个山头,大约有五里路,到了一个村庄,团长找了一会发现那一连人没有住在这里。我问团长:“怎样呀?”团长说:“原来是住在这里,不知什么时候搬走了。”我说:“你自己的一连人搬到哪里,你都会不知道,不是可笑么?”他没法子说,又领着我过几个山头,到了一个小庄上。那里有二十多个病人。我进去一看,那些可怜的青年孩子们脸烧得通红,穿着身棉衫棉裤,躺在门板上,用稻草盖着。我用右手一个一个摸他们的头,比热锅底还热。我问他们病了几天?吃药没有?喝水没有?有医生看过没有?那些孩子们天真地哭了起来,他们说:“自得病以来,还没有人来看我们,想找口热水都找不到。”

团长走到我跟前说:“这些兵们都是发热症,恐怕他们是传染病,先生若用手摸他们,恐怕容易传染。”我对团长说:“你的儿子兄弟病了,你也不看他们么?”我又问那团长:“日本鬼子正在鄂西打仗,一天调你这队伍到前线打仗去,你是不是指靠着这般有血性有天良的弟兄们?”江纯军长也在旁边看着,他也没有说话。

猜你喜欢
  卷二二七 唐紀四十三·司马光
  附录·苏天爵
  贫士传上卷·黄姬水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四·佚名
  尚史卷五十八·李锴
  ●卷九·王锜
  ◎刘镇华求雨大爷海·宣南吏隐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九·佚名
  卷二十九·司马贞
  三十二、父亲逝世之年·包天笑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司马迁
  王汝训传·张廷玉
  枣林杂俎智集·谈迁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传歌·孔尚任

    ◎癸未二月〖秋夜月〗(小旦倩妆扮鸨妓李贞丽上)深画眉,不把红楼闭;长板桥头垂杨细,丝丝牵惹游人骑。将筝弦紧系,把笙囊巧制。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 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三月。甲戌朔。清明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早

  •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佚名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各督抚,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

  • 陈寿传·房玄龄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郡人。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在蜀汉任观阁令史。当时蜀汉朝中宦官黄皓专横弄权,蜀汉大臣都极力逢迎黄皓,而陈寿独不愿依附他,因此多次被贬谪。逢父去世,守丧期间,因病让婢女伺侯服药,被来客看见,乡

  • 本传·谈迁

    见海宁县志隐逸谈处士迁,字孺木。性好博综。久不遇,益肆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尤谙列朝典故。尝曰:杨文贞贤臣也,而于革除多失实。焦泌阳壬人也,而于正士加厚疵。徒徇爱憎耳,岂有定论乎。于是订正群籍,成一家言。崇祯壬午间,受知

  • 秦败魏于华·佚名

    【提要】 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中的那人迂腐得连原来怎么走路都不知道了。现在魏王执意去秦国送死,这样迂腐的行为谁能阻止他呢? 【原文】

  • 颠倒·方以智

    少学阴阳家诀曰:“阴阳阳阴,颠倒倒颠,体用用体,是地皆天。”圣人从无名中而天之、地之、阴之、阳之,又从而善之、恶之。人执其名既久,则以恶为嫌。嫌名者,未可与言阴阳。未可与言阴阳,则未可与言权。权者,无可无不可之至衡也。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二·陆世仪

    治平类[乐]天下无必不可知之理天下无必不可能之事天下无必不可作之器天文乐律二者固称絶学然精天文者代不乏人独乐律议论愈多去古愈逺此非乐律真不可知不可能不可作皆论乐者不能推见本原精求声气之元而徒执金石累黍龠

  • 卷十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八     宋 卫湜 撰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絰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

  • 卷二十三·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三宋 真德秀 撰易要指大传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朱子曰此四者圣人作易之所由也○程子曰孔子感麟而

  • 卷十六·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六宋 吕祖谦 撰豳郑氏诗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孔氏曰周本纪云舜封后稷于邰杜预云豳在新平漆县东北邰今始平

  • 卷七·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七     宋 崔子方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宣公之即位正也公子遂如齐逆女文公之防未期而公逆女以公为忘哀之蚤也春秋不正使大夫逆者例不月宣公之防娶其恶为甚虽其亲逆犹不月也庄公如齐

  • 第七节 论进取冒险·梁启超

    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人生与忧患俱来,苟畏难,斯落险矣。吾见夫今日天下万国中,其退步之速与险象之剧者,莫吾中国若也,吾为此惧。欧洲民族所以优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进取冒险之精神,殆其尤要者也。今勿征诸

  • 卷十·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六人附见八人)○唐洪州开元寺道一传(智藏)释道一,姓马氏,汉州人也。华以喻性,不植于高原;浪以辩识,发明于溟海。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根尘虽同于法体,相表特异于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应随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下·智旭

    第二十五相续解脱义门三。初请问。二许宣。三正说。今初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魏云。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唐云。一切法深密义。及解脱相。)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

  • 第十九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信解品第四十七离恶友品第四十八辩田赞施品第四十九信解品第四十七尔时彼诸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将欲为他解说法时。应先请佛。若他来问无边法门。我

  •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雷庵正受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 月日(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正受)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孤山智圆之言曰。吾道如鼎也。三教如足也。足一亏而鼎覆焉。(臣)尝慕其人。稽其说。乃知儒之为教。其要在诚意。道之为教。

  •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佚名

    这是研究徽商的第一部资料集.徽州商人在明代已经形成人数众多、势力较大的一个商帮,万历时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江北则称山右。”(原文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