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传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陽人。
他的父亲贺敦,因勇武刚烈而闻名,在北周时任金州总管,宇文护因嫉妒他的才能而陷害他。
临刑时,贺敦把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决心平定江南,但是此志不能实现,你应成就我的志愿。
我是因为不慎言而死,你不可不深思。”于是用锥子把若弼的舌头刺出了血,告诫他说话要谨慎。
若弼年轻时慷慨激昂,胸有大志,骁勇无敌,射箭骑马技巧娴熟,通晓撰文,博览群书,在当时很出名。
周齐王宇文宪听到后很敬重他的才干,选拔他为记室。
不久,封为当亭县公,升迁为小内史。
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武帝说:“太子不是帝王之才,我也曾跟贺若弼议论过他。”武帝唤若弼问及此事,若弼知道太子之位不可动摇,恐怕祸及自己,就违心地对武帝说:“皇太子的德望一天比一天高,我没有发现他的过错。”武帝听后默然不语。
若弼退出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若弼回答说:“君王做事不密就失去臣子;臣子做事不密就丧失生命,所以不敢随便议论。”等到宣帝继位,乌丸轨终究被杀,若弼却得以免罪。
不久他与韦孝宽一起攻打陈国,攻克了数十座城,其中若弼攻下的最多,这样他官拜寿州刺史,改封为襄邑县公。
高祖担任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在邺城反叛,高祖恐怕若弼有变,就派长孙平乘驿马去替代了他。
高祖称帝以后,心中就有吞并江南之志,寻找可担大任之人。
高赹说:“朝臣之中,有文武全才的没有能比得上贺若弼。”高祖说:“你推荐对了人。”于是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托他以平陈之事,若弼欣然接受并以此为己任。
他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为军事重镇的长官。
若弼曾赠诗给源雄:“交河有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有伏波将军的军营,不要让麒麟阁上,没有我们二人的名号。”若弼进献十条攻陈之策,皇上称赞不已,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589),大规模攻陈,高祖任命若弼担任行军总管。
准备渡江时,若弼酹酒发誓说:“我亲承皇上旨意,远振国威,讨伐罪人,慰问百姓,剪除残暴。
悠悠苍天,浩浩长江,请为我作证。
如果扬善抑祸,大军就能顺利过江;如果事与愿违,就葬身鱼腹之中,死而无怨。”当初,若弼请求派遣沿长江防务之兵在办理换防之时,一定要先聚集在历陽。
于是士兵广列旗帜,营幕遍野,陈国认为是隋朝的大军到了,就调动国中全部兵马准备迎敌。
后知这只是驻军换防,陈国集聚的人马又散开了。
陈军习以为常,不再加以防备。
到这时,若弼派大军横渡长江,陈国的军队一点也没有察觉。
若弼偷袭陈国的南徐州,攻下此城,活捉了刺史黄恪。
若弼的部队军令严肃,秋毫无犯,如发现军士到民间买酒的,若弼立即将他斩首。
若弼屯兵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上,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用强兵抵挡,田瑞先进攻若弼的军队,若弼打跑了他。
鲁达等将轮番进攻,若弼的军队屡屡退却。
若弼估计到其将领骄横,其士卒懈怠之时,就督促勉励将士,拼死作战,于是大败陈军。
部下开府员明擒拿到萧摩诃,若弼命令左右推出斩首,可是摩诃神情自若,若弼放了他并且以礼相待。
若弼的军队从北掖门进入城内,当时韩擒虎已经捉到了陈叔宝,若弼到时,叫来陈叔宝观看。
叔宝恐惶得汗流满面,两腿战战去给若弼下拜。
若弼对他说:“小柄的国君向大国的大臣下拜,是礼节。
到了我朝还不失做一个归命侯,不要害怕。”若弼怨恨自己没有擒住叔宝,功在韩擒虎之后,于是同韩擒虎互相责骂,以致拔刀相向。
皇上听到若弼有功,很高兴,下诏褒扬他,这记在《韩擒虎传》中。
晋王因为若弼在事先决战,违反军令,于是把若弼交给属下处分。
皇上让人乘驿马召他来,见面时,亲自迎接并慰劳他,说:“攻取三吴,是你的功劳。”皇上叫他登上御座,赐给若弼缣帛八千段,授官上柱国,加封宋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给他宝剑、宝带、金雍瓦、金盘各一个,和雉尾扇、曲盖,杂采二千段,女乐二部,还赐陈叔宝的妹妹给他做妾,让他担任右领军大将军,不久拜为右武侯大将军。
若弼在当时贵极一时,官高位重,其兄贺隆封为武都郡公,其弟贺东封为万荣郡公,同时担任刺史、列将之职。
他家中珍宝古玩不计其数,穿绮罗的婢妾有几百人,当时的人以此为荣。
贺若弼自认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常以宰相自居。
不久杨素担任右仆射,但若弼仍是将军,很感不平,形于言表,因此被免去官职,若弼不满就更深了。
数年以后,若弼下狱,高祖对他说:“我让高赹、杨素担任宰相,你总是扬言说他们两个仅仅能吃饭罢了,是什么意思?”若弼说:“高赹,是我的朋友;杨素,是我的舅子,我知道他们的为人,的确说过这样的话。”大臣启奏若弼怨恨大,按罪当死。
皇上爱惜他曾有功,只是免官为庶民。
一年多后,恢复其爵位。
高祖也猜忌他,不再任用他,然而每当高祖设宴有所赏赐时,给他的赏赐很多。
开皇十九年(599),高祖驾临仁寿宫,宴请王公大臣,下诏让若弼作五言诗,他作的诗蕴含愤怨之情,高祖看后宽容了他。
若弼曾经遇到突厥使者入朝,高祖赐突厥人射箭,突厥人一射就射中了靶子。
高祖说:“除了贺若弼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善射。”于是叫若弼来射箭,若弼拜了两拜祝愿说:“我若是赤诚为国的人,就应当一射就中靶子,如果不是这样,就射不中。”结果一射就中了靶子。
皇上很高兴,回过头对突厥人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的!”炀帝还在东宫当太子时,曾经对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良将,相比之下谁优谁劣呢?”若弼回答说:“杨素是员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员战将,不是统帅之将;史万岁是马上将领,不是大将才。”太子说:“那么大将是谁呢?”若弼拜后说:“只有靠殿下抉择了。”若弼的意思是自己是大将。
等到炀帝继位后,他更加被皇上疏远猜忌。
大业三年(607),若弼跟随皇上到北方巡视,到了榆林。
炀帝设了一个很大的帐篷,那帐篷下可坐几千人,召见了突厥启民可汗并设宴款待。
若弼认为这样太浪费,同高赹、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皇上过失。
被人奏明皇上,最后因这事被杀,时年六十四岁。
猜你喜欢 卷一·钱俨 東觀漢記卷八·多人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八·徐乾学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纪昀 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二百二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卷二十六·傅恒 史记集解卷六十·裴骃 第34章 鼓励贪污·冯玉祥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司马光 卷八十三·佚名 礼四三·徐松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明鉴易知录卷十三·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