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百四十五 曹寅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摺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初十日辞驾,二十六日已至扬州,沿途百姓俱各太平。江南雨水调匀,麦田甚好。米价七八钱不等,人民安乐无事。 

臣在扬州与李煦、孙文成商议刻书之事,现在料理齐集,匠人遴选好手,务期速为告成,广传天下,使后学迂儒,得窃见古来未有之书,以仰见皇上启发愚蒙至意。容臣等议定开刻,公同启奏。 

再,科场事,总漕赫寿现在会审。臣自驾前才来,不便会面,亦未便探听。其中委曲,不敢妄奏。 

谨将江宁正月二月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余知道了。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九 经籍三(子)·魏徵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卷三十六·叶盛
  第四三七谕光绪九年十月十四日一二二二二--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纪昀
  一四三一 山东学政翁方纲奏恳准翁树培赶赴盛京重阅全书折·佚名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佚名
  卷三十七·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九·佚名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宋濂
  岁时广记卷三·陈元靓
  食货四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六·彭定求

        卷56_1 【圣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卷56_2 【寻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

  • 禅峰·唐圭璋

      百字谣   贺彭谦仲八月生子   中秋近也,正于门瑞气,葱葱时节。隔岁维熊占吉梦,今夕天生英杰。仙籍流芳,瑞龙毓秀,应是非凡骨。诗书勋业,妙龄行见英发。   好是日满三朝,剩陈汤饼,投辖留宾客。玉果犀钱排绮宴,窈窕歌

  • 列传第三十 辛术 元文遥 赵彦深·李百药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冑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术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追授□州长史,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襄嗣事,与尚书左丞宋游道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纪昀

    刑法畧 【二】厯代刑制 【宋】○厯代刑制二宋△宋宋法制因唐及五代之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按玉海云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敕晋天福编敕周广 顺类敕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惩五代藩镇专杀之弊

  • 六二八 谕着添派曹文埴阅办《大清一统志》·佚名

    六二八 谕着添派曹文埴阅办《大清一统志》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奉旨:《大清一统志》着添派曹文埴阅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七十二·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二附载满洲旗分内之高丽姓氏金氏新逹理      都赉德倍以上俱有传金天保      玉尔弼天凤尼      嘉理哈金登       明色尼金德裴      海古尼

  • 陆机传·房玄龄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祖父陆逊,是吴国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陆抗死后,他带领父亲的军队当牙门将,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 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八表二【世职表】五等之封皆积功而逓加者也其功不能及五等而勲劳亦不可湮没者国家酬庸之典亦核其差等锡以世职其授职自云骑尉始云骑尉袭一次

  • 192.铁面无私的包拯·林汉达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

  • 春秋阙如编卷四·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僖公【上】名申于闵公为庶兄公子季友立之在位三十有三年卒元年春王正月王亦周惠王也书春王正月见不即位也下救邢则亦此月之事尔【明春王正月之文不专为下事立】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邢卫接壤同被狄难

  • 王制第九·荀况

    [题解]本篇阐述了奉行王道从而成就帝王大业的圣王的制度,论及王者的政治纲领、策略措施、用人方针、听政方法、管理制度、官吏职事等等,同时还论述了王制以外那些导致强大称霸、仅能安存、危殆、灭亡等后

  • 王霸第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要称王天下所必须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如守要领,立礼法,讲道义,明名分,择贤相,用能人,取民心等等;同时,篇中兼述了霸道与亡国之道以与王道相观照。[原文]11.1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1):人主者,天下之利势

  • 卷十五 公食大夫礼第九·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五   宋 李如圭 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目録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也【案今注疏本脱也字】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五小戴第十六别録第九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

  • 辨性上·章太炎

    万物皆无自性。黄垆大海爟火飘风,则心之荫影也。公孙尼子曰:心者众智之要,物皆求于心。(《意林》及《御览》三百七十六引。)其言有中。无形而见有形,志与形相有则为生;生者于此,生之体于彼。说缘生者,假设以为性。而儒者言性有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憍陈如品第二十五之一尔时世尊告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二·法云

    三乘通号篇第五佛教诠理。化转物心。超越凡伦。升入圣域。其或知苦常怀厌离。断集永息润生。证灭高契无为。修道唯求自度。此声闻乘也。其或观无明是妄始。知诸行为幻源。断二因之牵连。灭五果之缠缚。此缘觉乘也。其

  • 书斋夜话·俞琰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

  •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佚名

    十卷。又名《七宝庄严》,简称《海空智藏经》、《海空经》。作者不详。今人考其约作于唐初。分为十品,即序品、哀叹品、法相品、普说品、问病品、持戒品、平等品、供献品、舍受品、普记品,每卷一品。经文以问答体阐明